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思邈评传 > 第一章 生卒之谜 一、可以怀疑的史料

第一章 生卒之谜 一、可以怀疑的史料

  关于孙思邈的生卒时间,史料所载,说法不一,其间先后差距竟达百年。纵然至今还在研讨争议,但仍无真正的定论。

  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①、《十七史商榷》②提出孙氏生卒质疑之后,就引起了人们考证的兴趣。在这两百多年中(指1781 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789 年《十七史商榷》粹行到现在)见仁见智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旧唐书①·孙思邀本传》:"永淳元年(682 年),卒"的记载,已被史学家、医学家、药学家及有关科技工作者所同意。虽然还有什么"永淳二年(岁次癸未,683 年,本年十二月改元为弘道,在正史上并无永淳二年)者②"、有"永徽三年(652 年)者③,但都已否定了。至于还有永淳九年"④者,考永淳仅有一年,并无九年,恐"九"为"元"字之误。

  诞生日期,聚讼纷坛,尽管现在似乎以隋·开皇元年(581 年)诞生享年101 岁作为"定论",但内中破绽,还是俯拾即是。

  此外,还有从记载、碑铭、推算、考证出来的如:梁·天监十年(511年)左右⑤;梁·天监十七年⑥(518 年);梁·大同三年(537 年)⑦梁·大同七年(541 年)⑧;周·宣帝时(578579 年)⑨;隋·仁寿元年(601 年)⑩。与隋·皇泰元年(618 年)(11)??等。所以他的享年也除了现在"公认"的101 岁之外,还有171 岁左右,164 岁、145 岁、141 岁、一百零

  四、五岁、80岁及64 岁。至于其中上下一岁者,乃虚龄与实龄之差。纵然这样多的差额,还是比较接近141 岁的事实。其所以然者,因素固然很多,但误于原始史料者,应置首位。因之,我们不能不先把记载孙氏事迹的文献、碑志,予以讨论。

  (一)新旧《唐书》的破绽

  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 卷,清·纪陶(1724-1805 年)总纂。刊于1782 年。② 《十七史商榷》99 卷,清·王鸣盛纂,刊于1787 年。

  ① 《旧唐书》200 卷,后晋·刘晌等撰,945 年完稿。原名《唐书》,因与宋·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相区别而冠以"旧"字。

  ② 见陕西省、耀县、孙家源的清·同治十一年"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光茔碑"。③ 见《续仙传》。

  ④ 见《玄品录》。

  ⑤ 根据《旧唐书》推算。

  ⑥ 见《四部总录医药编》转引《通义堂文集》。

  ⑦ 根据《大唐新语》推算。

  ⑧ 根据《旧唐书》。

  ⑨ 见"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先茔碑"。

  ⑩ 见《旧唐书》。(11)某学者推算。

  考《旧唐书》成书于后晋(936-940 年)。天福六年(941 年)开馆展卷,至开运二年(945 年)脱稿。此时正值建都洛阳①的后唐(923-936 年)、建都扬州②的吴(892-937 年)亡国不久,建都成都③的后蜀(934-965 年)、南昌④的南唐(937-975 年)、广州⑤的南汉(905-971 年)、长沙⑥的楚(896-951 年)、福州⑦的闵(893-945 年)及江陵⑧的南平(907-965)等国,群雄称霸,割据中原的乱世,根本不是坐定下来修史撰志的时候。加之本史仅仅用四、五年间来草率完成。而且正当本书杀青之日,也就是后晋巢覆之时,完成后墨迹未干而江山易主。所以后人对本书的评价是"仓促成书","语多支蔓",信非虚语。它虽有唐皇朝历代"实录"及史馆"国史"可资采摘,但总以战祸连绵,丧乱无法征集而没有过多足以充实利用的正确素材。乃不能不旁采杂说、稗官、传记以补充。更有一个写史惯例,往往专重于国家大事、天灾**、君主王室、功臣大将,对目为九流三教的医人医事,视为无挂齿之必要而未加关注着墨。

  当然,也还有它有利的一面,如唐之亡(907 年)距后晋之兴(936 年),时逾不过30 年之近。唐都长安①至后晋都沛梁②路不到六百公里之遥,各种文件不至于全付荡然。所以撰史者尚有一鳞半爪资料可据。不足之处当然再乞灵于稗官小说。唐人的街谈巷语小说本来谎诞不经的特色早就在文坛上享有"盛名"。所以《西阳杂俎》③、《宣室志》④、《大唐新语》⑤、《谭宾录》⑥、《独异志》⑦、《前定录》⑧、《定命录》⑨??等有孙氏记载的都是借鉴对象。这样而要求很高的准确性,是很困难的。

  《新唐书》⑩是宋·仁宗赵侦(1023-1063 年在位)认为《旧唐书》浅而陋,乃使宋祁(998-1061 年)、欧阳修(1007-1072 年)重撰唐史。宋、欧两公俱为一代文豪,而且自庆历四年(1044 年)开馆动笔,至嘉祐五年(1060年)历16 年之久而书成。诚如《二十二史札记》①评谓:"五代纷乱之时,①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②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

  ③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④ 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

  ⑤ 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

  ⑥ 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

  ⑦ 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

  ⑧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①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②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③ 《西阳杂俎》20 卷,唐·段成式撰。

  ④ 《宣室志》10 卷,唐·张读撰。

  ⑤ 《大唐新语》13 卷,唐·刘肃撰。

  ⑥ 《谭宾录》8 卷,唐·胡璩撰。

  ⑦ 《独异志》10 卷,唐·李亢撰。

  ⑧ 《前定录》10 卷,唐·钟籁撰。

  ⑨ 《定命录》10 卷,唐·赵自勤原著,吕道生增定。

  ⑩ 《新唐书》225 卷,余见正文。

  ① 《二十二史札记》36 卷,清·赵翼撰。

  唐之遗闻往事,既无人记述,残篇故籍,亦无人收藏,虽恳诏购求,而所得无多,故;日唐书根据较少。至宋仁宗时,则太平已久,文事正兴,人间记载旧事多出于世,故新唐书采取较多。"但十分遗憾,对孙思邈的史料,非但没有增添,而且反把几处落笔明确的《;日唐书》搞成模棱两可,朦胧其辞。例如《旧唐书》的"太宗即位",显然是指贞观元年(627 年),而《新唐书》改为"太宗初";《旧唐书》的"显庆四年(659 年)"改为"显庆中";《旧唐书》的"永淳元年(680 年)卒"改为"永淳初卒"。其所以然者,显然为难以自圆的乖误柄凿之处,留以斡旋余地。

  如《旧唐书》:"癸酉之岁,??思逸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考开皇二十年(581-600 年)中,根本没有"辛酉"之岁。

  又如《旧唐书》:"周宣帝时,思逸以王室多故,??。"考北周宣帝字文赟,在戊戍年(578 年)六月在位,已亥年(579 年)二月,即传位于其子字文阐,也即在陈·宣帝陈硕·太建十年、十一年间。根据史书纪年惯例,应用正统年号,所以该书"陈·太建"才合于理,不该写"周宣帝时"。

  (二)稗官小说制造的紊乱

  自古以来,稗官小说,都强调趣味性而忽视真实性的细散之言,尤其是唐代文风,小说家更趋向于神仙鬼怪,诚如《备急千金要方·后序》叹谓:"世俗妄人,??以附致为奇。"1.《大唐新语》"高宗拜(孙氏)谏议大夫,又固辞。时年九十余而视听不衰。"这里的时日,在《旧唐书》中早就指出是"贞观元年(627 年)",在事实上这年孙氏为86 岁。如以《大唐新语》推算,则孙氏当生于梁·大同三年(537年)之际。

  又谓"永徽初卒",则又把逝卒日期,提早了30 多年。

  2.《独异志》"唐·天后朝(684-704 年),处士孙思逸居于嵩山①修道"。其实此时,孙氏早已逝世。事实上孙氏也未见隐居过嵩山的记载,很可能将"太白②"误作"太室③"之故。

  "于是思逸归蜀青山城,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升天。"根据此说,则《千金翼方》在何时撰写的?而且四川省无青山城一地名。

  3.《续仙传》④《续仙传·隐化》:"孙思逸,??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晨起,??谓子孙曰,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闷,不能应召来往,俄气绝。"根据此说,孙氏如诞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者,则享年111 岁。

  如于隋·开皇元年(581 年)者,仅仅71 岁,怎能自圆其说?4.《玄品录》①《玄品录·道品》:"永淳九年卒"。历史上永淳根本没有九年。

  ① 嵩山,俗称中岳。今河南省,登封县北。山之东半称太室,山之西半称少室。② 太白,即终南山,在陕西省,盩厔县南。以冬夏积雪,故称太白。

  ③ 太室,即嵩山,在河南登丰县北。

  ④ 《续仙传》3 卷,唐·沈汾撰。记有学道成仙、飞升或隐化的传主36 人。① 《玄品录》5 卷,元·张天雨辑。

  (三)碑铭制造的紊乱

  树立在陕西省、耀县、孙家源孙氏故居的真人祠中两碑。1.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的"重修真人词记"碑"(孙氏)宣帝时以王室多故,遂隐于蜀之峨嵋山②四十年。隋文帝征为博士而弗就,恐征书复至,又隐于秦之太白山十一栽??"。

  考周宣帝在位自戊戍(578 年)年六月至已亥年(579 年)二月。而隋文帝征为博士十一事,根据《旧唐书》是在已亥(579 年、至庚子年(580 年)问,中间仅仅一两年之久,那里有四十年。也可能这里的"隋文帝征为博士"不是《旧唐书》的一回事,那未隋文帝卒于甲子年(604 年)7 月,578 年到604 年,也只有27 年,何来40 年?还有隋文帝征为博士一事在已亥、庚子间(579-580 年)到贞观元年(627 年)奉诏入京一段时间,长达47 年,今也反而为"十二载",紊乱得从何说起!

  2.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的"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先茔碑""(孙氏)生于周宣帝时(578-579 年)"、"殁于永淳二年"。考年号上永淳仅有元年,无二年。

  (四)文学札记制造的紊乱

  《通义堂文集》①:"上溯二十年前,为北魏神龟元年(518 年),徽君之生,当在此两年之内(518-519 年)。"又:"则千金翼方之成,当在永隆元年(680 年),徽君时年百六十二三岁。又阅(越)二年,乃为永淳元年(682 年),徽君得年一百六十四五岁。"(见《四部总录医药编》②)

  (五)

  医学文献的误引1.《名医类证医书大会》③"药上真人孙思逸,??永徽三年(652 年)

  二月十五日,晨起沐浴,俨其衣冠,端坐而化"。

  2.《本草蒙签》④也是为永徽三年逝世,文章内容与前者相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