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谋子司马懿 > 君臣保持适当距离,才能保证威严和神秘性(2)
君臣保持适当距离,才能保证威严和神秘性(2)
母慈子孝,其乐融融。曹丕看在眼里,也很欣慰。但他绝想不到,这天伦之乐背后洋溢的,居然是一个十几岁少年的隐忍与杀机。
有一天,曹丕带着曹叡骑马打猎。突然,一只母鹿领着小鹿掠出,曹丕眼疾手快,箭似流星正中母鹿。曹丕兴奋地大喊:快!快射小鹿!
曹叡却黯然神伤,丢下弓箭。
曹丕眼睁睁看着小鹿逃走,气急败坏责问曹叡:为什么不射?
曹叡默默地说:“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说完,潸然泪下。鹿犹如此,人何以堪?
曹丕闻得此语,如遭电击,弓箭脱手落地。一种对于甄姬的内疚之情油然而生,转化为对曹叡的深深疼爱。
终于,曹叡毫无悬念被立为太子。
这些故事,司马懿也有耳闻。他听到刘晔的评价,更是心惊胆战。秦始皇、汉武帝是什么样的人物?年少即位,摆脱太后的干政,清洗朝中的权臣,政自己出,雄横无匹。
贵为太后的郭女王恐怕不会有好日子过了。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自己恐怕也要更加勤恳才行。内政难以掌大权,不妨设法利用如今的军职,在军界有所突破。毕竟,君王的鞭策再长,总不可能在军事上也亲力亲为吧?
事实证明,司马懿想错了。秦皇、汉武何许人也?吞六国、驱匈奴,哪件不是赫赫战功?
曹叡这个刚登基三个月的小秦始皇,宝座还没坐热,就体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
曹丕五月份死,孙权八月份就带领大军围困江夏。
古人云:“兵不伐丧。”孙权的字典里没有这个概念,孙权只知道什么叫两面三刀、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江东的长项在于水战,这次孙权居然敢弃舟上岸围困江夏,气焰不可谓不嚣张。江夏守将文聘的告急文书飞到曹叡的案头,满朝文武群情激奋,纷纷请战救援江夏。
司马懿抬眼看这位年轻君主的反应。
曹叡稳坐不动,听大臣们喧嚷。
等大家情绪平复了,曹叡说了三个字:不出兵。
文武皆惊。江夏乃是南防重镇,一旦丢失,非同小可。
于是又是一阵哗然。
曹叡坐在上面,冕旒挡着面孔,看不清是什么神情。司马懿猜想,曹叡一定在欣赏群臣的表情。
争吵完了,曹叡才开始解释。他说话有些口吃,但是在司马懿听来,这种口吃却加强了他不容置疑的语气:“东吴素习水战,却敢弃舟上岸,是趁我不备。如今已经和文聘相持不下,那‘攻其不备’的战略意图就已经失败了。再加上他是攻,我是守,守城比进攻容易得多,孙权打不了多久的。”
司马懿在心里暗喝一声彩。不愧他从小在曹操的军帐中成长起来,见识如此高明。
曹叡看看满朝鸦雀无声,接着说:“况且,朕之前已经料到孙权可能要趁机来攻,早已派了治书侍御史荀禹前往边境劳军。荀禹虽是文臣,但也颇有武略,应该不会辜负朕的期望。”
果然,荀禹得知孙权围困江夏,发动周边县里的兵勇千人,登山举火以为疑军。孙权久攻不下,又以为援军已到,仓皇撤退。
孙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诸葛瑾、张霸入寇襄阳。曹叡果断命令司马懿还击。
这是司马懿军事生涯的**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司马懿领兵到襄阳,观察发现:诸葛瑾虽有盛名于吴,但是用兵迂缓,没有奇策。司马懿立即发动强攻,诸葛瑾败走,张霸被斩杀。
司马懿小试牛刀,打了个漂亮仗。
本年年底,曹叡给诸位元勋升官晋爵: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同时,让司马懿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屯驻在曹魏南方战区的大本营宛城。这等于让司马懿完全接替了夏侯尚所留下的位置。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