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老谋子司马懿 >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2)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2)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2)

  司马懿今天又要来访,周生今天也要行动。司马懿打北边来,周生打西边来,凶杀现场也许将在陆浑山某个幽僻的山角。

  事不宜迟,胡昭迅速向西赶去。他一路徒步翻山越岭,渡河涉险,终于在崤山的山谷截住了杀气腾腾的周生一伙。周生知道胡昭的来意,自然不肯罢休,执意要杀司马懿。

  胡昭抱着普救众生的大慈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至于泣下沾襟。草木尚且为之摇落,何况周生一介凡躯?周生终于化解了胸中的仇忿,放下屠刀,长叹一声:要不是你,今天司马懿非死不可。

  胡昭心思缜密,怕周生反悔,便和周生指着道旁一棵枣树发誓。周生拔刀砍枣树说:如果我周某仍要害司马懿,下场有如此树!(昭因与斫枣树共盟而别。)

  起誓之后,周生打道回府。胡昭再连忙赶回陆浑山的居处,司马懿在此等候多时了。胡昭绝口不提起刚才的事情(口终不言),与司马懿言笑如常,尽欢而散。

  胡昭终身隐居不仕,以漫长的人生践行了自己的信念。他终年八十九岁,在司马懿死前一年去世,是三国著名的寿星(《三国志·管宁传》)。这位与诸葛亮同字的胡孔明,向我们诠释了“卧龙”的真谛。

  尽管胡昭一言不及周生之事,但司马懿想必也有所察觉。锋芒毕露,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不单要隐敛身形,即便才华也应当深藏不露。这才是老师胡昭的“隐”之道啊!

  也许是纪念,也许是巧合,数年之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先后出世,一个叫司马师,一个叫司马昭。师昭,司马懿以这一独特的方式,向胡昭致敬。

  这是后话。此刻,司马懿开始加强自身的修养和韬晦的功夫,以图通达“隐藏”的真谛。

  “隐藏”也是一种品格,是坤德,是地道。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司马懿衣褐其外,藏玉其中,和光同尘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深藏不露的人最怕被人看穿。偏偏这时候,有一位人物指着司马懿说:“此非常之人也!”

  说此话者,乃是杨俊,河内人,与司马懿是同郡的老乡。此公以眼毒著称,看人不走眼。这天,杨俊看到十六岁的少年司马懿,觉得此子不同寻常,于是称赞道:“此非常之人也!”(《三国志·杨俊传》)

  眼毒不毒?

  有人会说:毒个屁,司马懿当然是非常之人了,天生卧龙诸葛亮都斗他不过,他可是将来要开创大晋王朝的宣皇帝、真命天子他爷爷啊!

  这个思路不对。

  我们读史,常看到有些大牛人,小时候并没有什么事迹,但后来做出了大成绩,史家就追认说他从小如何如何了得。这叫“后见之明”,别称马后炮、事后诸葛亮,不是历史的思维方式。

  历史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按照英国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先生的观点,要学会使用“移情”的思考方式,将过去的事情在你的心灵中重演。说白了,就是角色代入:假如你是司马懿十六岁时的同时代人,你可以把司马懿想象成你的邻家小弟,那么请你判断,隔壁司马家的老大司马朗和老二司马懿,谁更有出息?

  一个是少年神童,大亦了了;一个是终日读书,闷声不响。一个年纪轻轻,见识已经超越本地豪强李邵,跟全国名人董卓对过话,多次保全宗族性命,前途未可限量啊!另一个……反正除了个子大没别的优点,据说前些天还差点儿被同学给弄死了。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