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撒切尔夫人传 > 第三篇 政坛巨星 第十六章 国际舞台
撒切尔夫人在国内推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治政策,使英国重新振兴了一下子的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也十分活跃,显示了她的颇为鲜明的特色。***她一开始就以对苏联集团强硬著称,并因此而被苏联舆论界封为“铁娘子”。后来;随着苏联新一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她也相应改变了对苏联的态度和政策。她同美国总统里根关系之密切,可能超过战后以来历届英国相同美国总统的关系。但她对美国在国际上的行为并不是亦步亦趋,而是尽量挥主动精神,利用她与美国总统的密切关系去影响美国的政策。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常常给美国总统出主意,想办法。而美国总统对她也格外重视。在美国的西欧盟国中,她是最受美国总统重视的一个人。在处理同欧洲的关系上以及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上,撒切尔夫人也都显示出了自己的特色。
在外交事务中,最使撒切尔夫人显得与众不同的是在对苏政策上。在这方面,她不像她的几位前任那样迟疑不定,而是十分明确地坚持两点: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反苏,另一方面又放手改善同苏联的国家关系。
撒切尔夫人对苏联持有绝不妥协的敌意态度,这和她的政治信仰也有很大关系。撒切尔夫人是一位保守党主义的右翼领导人,有着强烈的**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观点,这对她的对苏政策倾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早在70年代中期她当选为保守党领袖不久,她表的反苏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她认为俄国人的政治统治是邪恶的。她经常在她的演讲中提到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字。1983年5月,她在会见苏联持不同政见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时,谈论了西方世界的新闻出版审查制度,他们都一致认为这种审查制度具有邪恶的力量,同东方国家的审查制度一样臭名昭著。当然,撒切尔夫人对苏联的看法并不完全出自于她的强烈的**意识形态。在相当程度上,她的观点是70年代后期西方对缓和所普遍产生的幻灭感的反映。从70年代始,苏联利用东西方紧张局势有所缓和的时机,加紧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的战略,插手非洲事务,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渗透,直至武装入侵阿富汗。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件事更加坚定了撒切尔夫人的反苏信念。这个信念是她任相期间英国国防政策的基石。来自苏联的威胁证明,提高国防预算和使英国核威慑力量现代化的作法是符合英国人民利益的。撒切尔夫人努力使英国人民相信,苏联是对英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敌人,而且它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苏联人是不可信的。这些主张无疑是说,工党的无核政策会使英国赤手空拳地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她的对苏政策主张在1983年大选中为她赢得了不少选票。
促使撒切尔夫人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的另一个因素是,无论是美苏控制战略武器谈判还是欧洲相互均衡裁军谈判,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1979年撒切尔夫人就任相时,正值东西方关系重趋紧张的时候。有些西方舆论称之为“新冷战”的开始。美国卡特政府在奉行了一段时间的缓和政策后,重新加强军备,开始对苏联推行以实力为后盾的“新遏制政策”。这与撒切尔夫人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是一致了。特别是她一直认为没有美国的坚强领导就无法确保西方的安全。1980年11月,共和党人里根当选为美国新总统,加强了美国对苏的强硬政策。里根与撒切尔夫人都属保守主义者,他们有共同的语。这就更促使她积极推行一条与美国密切合作、坚决反苏的强硬政策路线。
撒切尔夫人上台伊始就宣布把加强英国和北约组织的防务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保守党政府继承了前任工党政府对北约承诺的将防务支出每年实际增加3%的义务,大幅度增加武装部队官兵的薪俸。同时还着手解决北极星导弹潜艇系统的换代问题。坚持英国应该保持核威慑力量是撒切尔保守党政府与工党的一个重要分歧点。1981年7月,在一次下院的辩论中,她宣称:没有核威慑力量,英国的生活方式将会处于危险之中。她在一次广播谈话中说:“恶霸总是恃强凌弱。一旦苏联威胁我们,我们应该能够给之以毁灭性的打击。”撒切尔夫人还积极推动制定和实施北约关于欧洲中程核武器现代化的双重协议。1979年6月,美苏签订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但并不包括中程核武器。当时苏联在中程核武器上比北约占有明显的优势。西方军政界的很多人士都主张应使西欧现有的战区核力量现代化。撒切尔政府积极活动促成此事。1979年12月,北约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从1983年起在英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和西德五国部署572枚美国新式导弹,同时决定将与苏联就限制北约和华约组织在欧洲的核武器问题进行会谈。在实施双重决定的过程中,撒切尔政府不仅率先宣布接受将160枚美国导弹部署在英国的意向,而且当西欧盟国在反核和平运动的压力下对实际部署导弹表现出犹豫不决时,又是英国政府第一个在自己的领土上带头部署美国巡航导弹。
撒切尔夫人在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坚定。***苏联占领阿富汗后,随时可能南下印度洋,切断西方石油供应线。所有西方国家都感受到了这种威胁,一致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但在对待这一侵略应该采取什么具体行动问题上,西方内部存在着某些分歧。西欧一些国家和日本对美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有所顾忌,不能与美国步调一致。而撒切尔政府则在这个问题上给美国提供了明确有力的支持。1980年1月28日,撒切尔夫人在下院表演说,希望西方国家在回答苏联的挑战时,要“坚定和团结”,要求欧共体国家支持美国的立场。在此之前,外交大臣卡林顿于1月24日在下院代表政府宣布对苏联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取消英国和苏联之间的军事交往:停止部长级以上的接触;停止向苏联提供优惠信贷;同其他西方国家进一步磋商有关加紧控制向苏联出口先进技术的问题。卡林顿还于早些时候访问了土耳其、阿曼、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五个西南亚国家,旨在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作出反应,表明英国关注这一危机给该地区所可能造成的影响,决心帮助这些国家稳定局势,阻止苏联的进一步扩张侵略。
撒切尔夫人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在积极对抗苏联扩充军备和对外扩张的同时,尽量争取保持和展与东欧国家的正常联系,通过接触鼓励、促进这些国家对苏联的离心倾向。1980年和1981年间,英国外交大臣先后访问了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波兰。这种行动本身就表明英国将东欧国家与苏联区别对待。
在80年代初波兰生政治动荡时,撒切尔政府试图对事件进程施加影响。当波兰工潮掀起,团结工会与波执政党展开夺权斗争时,撒切尔政府态度明确地站在团结工会一边,指责波兰政府未能对工会的要求给予充分的考虑。当随着事态的展,苏联不断向波兰施加压力,威胁要进行武装干涉时,英国同其他西方国家一道表示强烈反对。1980年10月底,外交大臣卡林顿访问了波兰,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波兰生的事是波兰人民自己的事,而不是别的什么人的事。同年12月3日撒切尔夫人在下院警告苏联,如果它入侵波兰,欧共体国家将对其采取政治和经济制裁措施。撒切尔夫人还以相的名义给勃列日涅夫写信,警告苏联不得干涉波兰事务。1981年1月,英国外交部宣布将向波兰提供3600万英镑的贷款,其目的是要帮助波兰渡过难关,以避免经济困难而造成社会动荡,进而给苏联干涉提供口实。当波兰政治危机加剧,波兰政府采取强硬措施,于1981年12月3日宣布实行军管时,撒切尔政府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撒切尔夫人称波兰政府是在“扑灭在波兰燃起的自由之火”。之后,英国在西欧国家中率先对波兰实行制裁,其措施包括限制波兰外交官的活动范围,暂停对延缓波兰还债的安排,将官方担保的信贷暂时搁置起来。同时,英国还宣布了一些对苏联的制裁措施。
坚定地反苏并不意味着总是对苏联表示强硬态度。在外交政策上,撒切尔夫人继承了英国外交的实用主义传统,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对政策进行某些调整,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还在撒切尔夫人的第一任期内,她的天生的反苏观念就已有了变化的迹像。但她认为,这种变化并不说明她对苏联的侵略及非法行径做了任何让步,也不意味着她与苏联持不同政见者之间的“联盟”有了任何裂痕。撒切尔政府调整对苏政策的第一个信号就是1983年1月派外交部低级大臣马尔科姆?里夫金德访问莫斯科。之后就开始对陷于冻结状态的英苏关系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决策者是撒切尔夫人本人,具体事项由怀才不遇的弗兰西斯?皮姆负责。1983年大选后不久,保守党政府就对苏政策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议在1983年9月举行,由撒切尔夫人亲自主持,新任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会上讲了话。会议还邀请了政府外的苏联问题专家出席会议,提出建议和看法。从此,向东方开放政策就成了撒切尔政府在外交事务中特别重视的政策之一。这次政策调整,撒切尔夫人本人观点的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她对自己的变化解释道:“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你的政见与另一个强大阵营的政见是否一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互相理解。我们之间必须进行更多的对话。”
撒切尔夫人对苏态度的变化是与美国里根总统的步调一致的。里根曾将苏联称作“当今世界邪恶的中心”,并因此而著名。他曾说过,与苏联领导人谈判不值得,因为他们是骗子。可是后来他也开始提出与苏联进行削减核武器的会谈。他表公开讲话,提议进行“建设性合作”以削减核储备,并给自己找台阶说他前几年的话“被过多地重复,过分夸大了”。撒切尔夫人认为,里根的观点与她是完全一致的。
撒切尔夫人一旦形成某种看法,就反复强调它,,要求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为了贯彻自己的决策,撒切尔夫人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匈牙利。匈牙利在苏联集团国家中是最早向市场经济方向演进的国家。撒切尔夫人认为它已有条件按照类似撒切尔主义的展道路走下去,因而被选为第一个予以“区别对待”的国家。1983年9月,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访问了匈牙利,为撒切尔夫人当开路先锋,以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1984年2月初,撒切尔夫人以相身份对匈牙利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自1979年她任相以来,除了吊唁旅行之外,第一次访问东欧国家。她以和平使者、军备控制者及“对话”倡导者的身份抵达匈牙利。匈牙利人像欢迎女英雄一样欢迎她。据她的随员说,她完全征服了匈牙利人。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于1985年11月对英国进行了回访。
在对苏关系上,撒切尔夫人的最有像征意义的一举是1984年2月前往莫斯科参加了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的葬礼,这表明撒切尔政府决心使冷冻多年的英苏关系松动一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此前后,撒切尔夫人不能同苏联最高领导人进行接触。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身体状况。撒切尔夫人如果与苏联领导人接触,那必然是同另一位更年轻的领导人的接触。这位新领导人也会努力跨越将撒切尔夫人与苏联领导人隔开来的巨大的文化鸿沟。
在西方世界里,英国先“现”了戈尔巴乔夫。这个功劳要归功于外交部。戈尔巴乔夫生于1931年,比撒切尔夫人小6岁。自1980年,戈尔巴乔夫一直是苏共政治局中最年轻的委员,深得安德罗波夫的宠爱。许多观察家认为,苏联遴选苏共中央总书记时历来恪守论资排辈的惯例。这个惯例不可能被打破。因此,戈尔巴乔夫在近期内出任总书记的可能性不大。而外交部却认为,戈尔巴乔夫会成为总书记。1984年12月,戈尔巴乔夫应邀率领一个30人组成的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了英国。他是自1976年柯西金访英以来到英国访问的第一位苏联高级官员,也是戈尔巴乔夫本人对一个重要的西方国家的第一次严肃认真的访问。他虽然只是率领一个议会代表团,但却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撒切尔夫人以异乎寻常的热和积极态度,在她的伦敦郊区别墅契克斯接待了这位当时苏联的第二号人物、未来的苏共中央总书记。3个月后,契尔年科逝世,戈尔巴乔夫成了苏联第一号人物。
这次来访,戈尔巴乔夫在英国停留了8天,双方进行了多次会谈。戈尔巴乔夫给所有与他会面的英国大臣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像。他们与他共进了午餐和晚餐,因此他们中很多人有机会与他进行长谈。他们现,他很敏锐,知识很渊博,并且善于聆听,浑身都洋溢着拥有权力和使用权力的喜悦。这些大臣们感到,戈尔巴乔夫与他们所见过的其他苏联领导人不一样,他的举止充满自信,思想相对开放。他对英国乡村的繁荣和富饶感到惊讶,因为这与荒芜的西伯利亚草原形成很大的反差。他对设在牛津郡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也感到吃惊。
他给撒切尔夫人留下的印像比给其他任何人的印像都要深。他们会晤后,她现他们很谈得来,这简直是个奇迹。他们谈话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军备控制、东西方关系到太空问题,又到苏联的人权问题以及英苏贸易前景和英国公司在苏联的投资问题。两国的舆论对此都大加渲染。认为是开创了英苏关系的“新纪元”。访问结束时,撒切尔夫人甚至对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讲了这样的话:“我喜欢戈尔巴乔夫。我们可以互相打交道。”事后,撒切尔夫人评价她同戈尔巴乔夫的会谈说,他们在两个方面有重要的共同利益:一是都希望战争不再生,决心使裁军谈判取得成功;二是都确信重要的是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相信在贸易、文化等方面可以合作,被分割开的两国政治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后来,撒切尔夫人描述了她会见戈尔巴乔夫时的感受,她说:“他与我们心目中的**人的模式完全不同。那些人往往照着一篇事先准备好的、滴水不漏的稿子来念。当你问他们一些问题时,他们从不回答,继续念稿子。而他则没有预先准备好的东西。我们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这使我感到新奇。”她说她对他们的会谈感到满意,因为这次会谈与一般的外交会谈的程序不同。她说:“有些外交上的‘小步舞’我是不能忍受的。戈尔巴乔夫就不同,他总是说到点子上,这更适合我的口味。”有人认为,在撒切尔夫人逐渐成熟为一位有影响的国际政治家的道路上,这次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见是一个里程碑。
戈尔巴乔夫也公开表达了他对“铁娘子”的特殊感。***他坐上苏共第一把交椅后,在1985年10月13日给他的新朋友写了一封信,以他和妻子赖莎的名义对她的60岁生日表示祝贺。而当时英苏关系正因为英国驱逐了苏联大使馆的一些官员而降温。
撒切尔夫人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对苏联东欧国家的工作。杰弗里?豪以外交大臣的身份遍访了莫斯科和其他东欧国家的都,其他高级官员也纷纷访问莫斯科。撒切尔夫人本人也于1985年3月到莫斯科参加契尔年科的葬礼,表示希望能够同苏联做成更多的交易。1987年3月底至4月初,她还对苏联进行了正式的访问。随着政治气氛的改善,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和科技文化交流有了进一步的展,两国关系已由第一届撒切尔政府时期的冷淡、僵持的“冷冻状态”转为开放、对话和合作的“全面运转”时期。英苏关系自战后以来从没有到过这样的规模。
在80年代中期的东西方关系中,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挥了独特的作用。与戈尔巴乔夫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对撒切尔夫人的国际政治生涯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总书记之后,苏联的内外政策生了明显的变化,东西方关系,特别是美苏军控谈判,有可能出现突破。这就使得英国政府早些时候所进行的对苏政策重新评估显得十分及时而又有远见。而撒切尔夫人在戈氏出任苏联最高领导之前就已同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她在处理东西方关系上处于一种特别有利的地位,更成为美国所要借重的“中介”和“参谋”。另一方面,撒切尔夫人同里根总统关系密切,被认为是最能同里根总统说得上话的人,这就使英国长期以来同美国保持着的“特殊关系”更增添了一层“特殊”。苏联考虑到伦敦对华盛顿的影响,特别看重英国。同时,英国是西欧的一个大国,是北约组织中一个关键的欧洲成员国,它在核裁军和西欧防务问题上拥有一定的权;它又是欧共体的重要成员之一,撒切尔政府逐步加强了同欧洲大陆的联系,注意与其西欧伙伴协调对外政策,其意见受到重视和尊重。这一切给撒切尔政府在外交上增添了信誉和光彩,使它有可能在东西方关系调整过程中起到某种外交联系渠道的作用。而撒切尔夫人又善于抓住形势提供的有利时机果断行事,使英国在国际事务中以一个二流国家的实力挥了一流国家的作用。
其实,就英、美、苏三国之间的关系来说,英国显然是靠近美国的;就三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撒切尔夫人与戈尔巴乔夫之间的关系也远不及她与里根总统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是,她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却使她能够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进行对话的中介人。里根是一个感觉迟钝、讲话无聊的人,他的谈话无法使戈尔巴乔夫兴奋起来。而撒切尔夫人在政见上与里根相同,在知识方面与戈尔巴乔夫相当,具备了充当两者中间人的必要条件。
1987年3月28日至4月2日,撒切尔夫人对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在此次访问之前,她先于1986年12月会晤了里根,决定在访苏时再次代表西欧国家申明它们在西欧安全问题上的观点。之后她又分别会见了法国总统密特朗、西德总理科尔和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密特朗总统承认,英国相虽然不是代表欧洲去同苏联领导会晤的,但是她的将是十分权威的。撒切尔夫人对苏联的访问是在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陪同下进行的。她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总共13个小时的高峰会谈,主要讨论了东西方军备控制问题,同时也涉及了双边关系问题。她对这次访问很满意,事后她把这次莫斯科之行描述为她成为相以来在国外进行过的一次最为令人鼓舞和着迷的访问。她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主要并不在于两国就双边关系达成了一系列协议,签署了一些文件,而是因为这次访问为她树立起了资深外交家的形像,并且使她的坦率、自信、不屈不挠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撒切尔夫人在会谈中强调,西欧在战略防御计划问题上原则上同美国站在一起,坚持她传统的关于核威慑的观点和立场。不仅如此,她还在长达50分钟的电视讲话中公开抨击苏联的人权状况。西方舆论都承认,这次会见在促进美苏军控谈判方面挥了有益的影响。
撒切尔夫人扮演美苏脑之间中介人角色的另一次典型事例是1987年12月的英苏领导人的诺顿会晤。12月7日,戈尔巴乔夫在飞往华盛顿同里根举行高峰会议的途中,在英国空军基地诺顿停留。趁飞机加油的空隙,戈尔巴乔夫同撒切尔夫人在机场进行了约2小时的会晤。虽然美苏经过几年的谈判,已就销毁中远程导弹问题达成了协议,戈氏此行就是去华盛顿同里根签署有关协议的。但此次会晤的像征意义是巨大的。它表明撒切尔夫人对里根的影响以及她对军控谈判的态度是很被戈氏看重的。英国报界把诺顿会晤比作通向美苏脑会议的路标,认为撒切尔夫人是唯一可以使戈氏为同里根会谈做好准备的人。戈氏想通过英国相摸清美国的底牌。戈氏一走,撒切尔夫人马上就与里根通电话,通报了有关况。
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的关系一直很密切。他们俩之间的盟友关系,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他们的第一次会面。1975年,当撒切尔夫人刚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不久,还未当选为总统的里根访问了伦敦。他后来谈起这次会见,认为他们之间对于国际形势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他对撒切尔夫人的坚定、果敢以及她对要做的事目标之清晰明确,印像极深。里根于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后接待的第一位外国客人就是撒切尔夫人。她的这次访问非常成功,里根总统保证为了保卫自由,英美将并肩地站在一起。撒切尔夫人事后说:“我们两国一致认为,我们要的责任是保卫我们自己的自由;第二个义务便是努力拓展自由的疆界,以便使其他民族也能够有权力选择自由。”他们俩人不仅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共识,而且在经济政策思想上也有许多相同和近似之处。他们都崇尚自由市场经济,奉行货币主义方针,主张减少国家干预,扩大个人自由。这种思想、意识上的投合和内外政策上的广泛一致性,使他们俩人成为最亲密的盟友。这种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强了早已存在的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在撒切尔夫人的对外政策中,展英美联盟关系处于核心地位。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英美两国总是互相支持。如在英阿马岛战争时,撒切尔政府就得到了里根政府的有力支持。而当1986年美国袭击利比亚时,撒切尔夫人就回报了里根对她的帮助。而其他西欧国家则都拒绝让美国飞机飞越自己的领空。在撒切尔夫人的第二任期内,华盛顿仍然是她感到最快乐的地方。1985年2月,撒切尔夫人又一次访问了美国,这一回她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表了讲话。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自丘吉尔后,她是第一位享受这种殊荣的英国相。她在讲话中像老熟人那样直呼丘吉尔的名字“温斯顿”,并大量引用他的话。她在讲话中表示她坚决支持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她的讲话24次被掌声打断。随后,英国大使馆举行了晚宴,庆祝美国独立战争以后英美建交200周年。里根政府的成员出席了晚宴。席间,撒切尔夫人吹捧里根说:“我认为你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总统。”里根回答道:“你的领导艺术使我们大受启。”
在此之前不久,1985年1月,里根曾对一位英国报社记者说,撒切尔夫人是他最喜欢的人之一,他非常乐意与她交谈。随着时间的推移,华盛顿官方越来越露骨地吹捧她。无论她来得多么勤,美国人每次都要向她致异常热的欢迎词,称她是一位坚强的小妇人,是继温斯顿?丘吉尔之后最不寻常的人。1987年大选过后才几周,她就去美国接受温斯顿,丘吉尔基金会奖。奖状上写道:“撒切尔夫人像温斯顿,丘吉尔一样,以勇气、坚定的信念、决心和意志力著称。她像丘吉尔一样,是力挽狂澜的巨人。”当整个华盛顿的人都入迷般地聚集在英国驻美国大使馆时,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称她“坚定”,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说她有“骨气”。
当然,撒切尔夫人与里根关系密切,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就没有争执,也不等于在什么事上英国都会迁就美国。最典型的就是双方在格林纳达事件上的磨擦。1983年10月24日,里根声称这个岛国成了**在加勒比地区的重要基地,那里生的动乱正危及该地区的安全,随后以保护美国的侨民为借口命令美国海军陆战队对该国动了入侵。格林纳达是英国的前殖民地,是英联邦国家,英国女王仍是它的国家元。可是,事前,美国根本没有同自己亲密的、而且与此事直接有关的盟邦磋商,以至于在事前一些议员在下院问及有关此事的传闻时,英国外交大臣竟然回答说不知此事。美国是在起进攻的最后命令已经签、入侵正在进行的时候,才把消息通知英国的。这时撒切尔夫人可着实被激怒了,她有一种被人出卖了的感觉。她在同里根通电话时,毫不留地将她的全部怒火都泄到他身上。她不明白里根为什么对她不信任。她说美国的做法是对国际法的公然破坏,而且是对英国,特别是对女王陛下尊严的严重冒犯。然而,在公开场合,撒切尔夫人对美国的行为还是表现得较为克制、容忍,而不是凭感和义气用事。她一方面声称任何国家都无权随便闯入另一个国家,她说:“许多国家的许多人民都希望摆脱**,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闯入他们的国家,并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自由了。”另一方面又声称格林纳达人民将为摆脱暴政感到高兴,说美国人有权照管他们地区的安全。撒切尔夫人很现实,她知道英国对美国的行为无可奈何,而且从长远利益考虑,保持英美同盟关系更为重要。于是她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格林纳达问题时,英国投了弃权票。
英美之间的磨擦并没有损害两国的特殊关系。***里根对撒切尔夫人的批评虽然表面上不太在意,将这次争执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两国间一次失败的交流造成的。但他又表示,在可能的况下,只要不需要他付出很大的代价,他愿为撒切尔夫人效劳。在里根的帮助下,英国很便宜地买到了美国的北极星式导弹的换代产品——三叉戟d-5型导弹。而卡特总统原先只同意向英国出售三叉戟c-4型导弹。相比之下,前者是一种更昂贵、威力更大的武器。这笔交易使英国得到不少实惠。
战后历届英国政府都力图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在国际事务中挥自己的影响,以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因此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把维系和展英美特殊关系放在自己对外政策的重要地位。但撒切尔夫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而且也最有成效。最值得一提的事例是1986年撒切尔夫人对里根军控谈判立场所作的修正。这年10月,里根总统与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在冰岛都雷克雅未克举行了高峰会议,会谈中双方几乎就全面消除核武器问题达成一项广泛的协议,只是由于里根拒绝戈尔巴乔夫关于不得在实验室以外继续就星球大战计划进行开和试验的要求,协议才未达成。事先,美国未与盟国进行充分磋商,但却单独在事关欧洲防务基石的威慑战略问题上试图与苏联做交易。这对西欧国家来说如同被当头击了一棒。撒切尔夫人也同西欧其他国家领导人一样感到震惊。当时正流传美国主张在10年内销毁全部弹道导弹,撒切尔夫人对此不能容忍,如果真是这样,英国以三叉戟导弹更换北极星导弹的计划就将告吹,这会影响英国独立核力量的前途。她认为如果这样,里根的立场与英国工党领袖金诺克没有什么两样,她要求美国驻伦敦大使普赖斯对此事做出解释。当年11月,撒切尔夫人便急忙赶往美国戴维营同里根会谈,代表西欧国家表达他们对雷克雅未克会晤后欧洲局势的严重关切。最后,里根采纳了撒切尔夫人关于军控谈判目标的建议,强调裁军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应该包括核武器和常规力量两个方面。英美两国还表了联合声明,重申北约包括核威慑在内的前沿防御和灵活反应战略。美国还确认对英国核计划的支持,保证将如约提供三叉戟导弹。撒切尔夫人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里根总统经过撒切尔夫人这位辅导老师的说服教育,较多地了解了西欧人的想法,决定在军控谈判中更多地考虑西欧国家的愿望和利益,实际上等于修正了原来的立场,收回了在冰岛会晤中说过的话。有人评价撒切尔夫人此行的意义说,她提供了一个冷静理智的声音,为美国的军控谈判政策注入了现实主义的因素,使里根更清醒地面对现实。
自从英国加入欧共体后,英国在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中就处于非常微妙的地位。虽然维持英美特殊关系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英美关系已不得不从总体上被纳入了欧美关系的范畴,英国在欧美之间生重大利益冲突时便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地站在欧洲一边。但是英国的欧美政策并非简单地一味站在欧洲一边反对美国,而是试图在欧美之间扮演一种“调和者”的角色。英美历史上的联系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使英国能更好地了解美国的想法,较易于对美国的政策施加影响;而英国作为一个欧共体成员,又能深刻地体会到欧洲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这就使英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协调欧美之间的关系上挥某种独特的作用。在协调欧美关系时,撒切尔夫人所遵循的准则是:“欧洲不应该通过反对美国政策来谋求自身的特性,也不应该以疏远美国来寻求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她始终强调,对英国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始终寻求与美国保持尽可能亲密的伙伴关系的欧洲。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每当欧美关系出现紧张状况时,撒切尔夫人总是站出来说服欧洲盟国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如里根总统因伊朗门事件而深陷困境的况下,撒切尔夫人在欧共体脑会议上竭力为美国辩护,表示对欧洲出现的反美绪非常不安。她强调指出,凡是会削弱美国的事都会削弱欧洲,实际上就是削弱整个西方世界,这个世界需要美国的领导。而前面所提到的她的戴维营之行则是代表西欧国家谋求让里根改变做法。
亲美反苏**是撒切尔夫人外交政策的基本出点。***所以在她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她的**目标。撒切尔夫人的强烈**意识使她多年来一直同和支持苏联东欧国家的持不同政见者。她常常把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及其他持不同政见者挂在嘴边,奉为英雄加以称颂。她强调这些持不同政见者的重要作用时说:“在某种意义上说,笔比剑还要更强大有力。”1983年5月底,就在大选前不久,撒切尔夫人接见了索尔仁尼琴;1987年访苏时还会见了苏联物理学家、有苏联氢弹之父之称的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她曾与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一道多方对苏联施加压力,迫使戈尔巴乔夫解除了对萨哈罗夫的流放。
撒切尔夫人在外交上的强烈意识形态色彩还表现在利用各种场合攻击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权状况,并多方施加压力,以图促进这些国家内部所谓“民主化”与“自由化”的进程。在1980年到1983年举行的欧安会马德里会议上,西方国家指责苏联无视欧安会于1975年在赫尔辛基作出的人权声明,要求改善波兰的人权状况。出席会议的英国代表团接到上级的指示,可以单独要求就人权状况进行审议,必要时可以要求进行详尽的讨论。撒切尔夫人不仅在与苏联东欧领导人进行会晤时必然谈及人权问题,而且还抓住一切机会公开抨击苏联,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她在1987年3月访苏出前,公开表谈话指责苏联违反基本人权。在访问期间,她还教训戈尔巴乔夫,说苏联履行赫尔辛基人权声明中所规定应承担的义务的程度,决定其他国家和人民相信苏联在各种问题上所作出的承诺的程度。她利用苏联人渴望与西方接触的心理,想方设法广泛接触苏联群众,就像在大选中广泛接触英国选民那样,争取他们的好感和信任。她自己不无自豪地说她是代表自己的国家在完成一项历史性的使命。
在苏联东欧的内外政策生明显变化,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公开性”以后,撒切尔夫人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在促使苏联东欧演变上便越来越多地把重点放在影响这些国家统治集团的政策上。而在这以前则主要是寄希望于这些国家内部的各种反对派和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上。撒切尔夫人比较早地敏锐感觉到了苏联社会展进程中的新动向。她曾说:“如果戈尔巴乔夫对我们说他将要做什么的话,那么我内心是相信他说的话的。”1987年她访苏回国后在下院中说:“我相信,欢迎和鼓励戈尔巴乔夫所开始走的道路,符合我们的利益。”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1988年2月访苏后也呼吁西方认真对待苏联所生的变化及所开创的新的局面。当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陷入困境时,撒切尔夫人多方给他打气,支持他坚持搞下去。1989年4月戈尔巴乔夫访英时,撒切尔夫人在欢迎宴会上的致词中赞扬他说:“自从您第一次来访过后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目睹了苏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称作是世界革命。”并表示钦佩戈氏的远见卓识和勇气。她还向戈氏现身说法,说戈氏目前的处境很像她上台之初,头两年是最糟糕的,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结果。同年9月她回访苏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她坚决支持苏联正进行的改革,还说这种改革不仅对苏联人民,而且对整个世界带来了成果,而且还为经济展以及其他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她在另一次讲话中坦率地说出了她支持戈尔巴乔夫的动机和目的,她说:“苏联新的革命比我们任何人以前认为可能生的革命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当苏共宣布取消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文时,撒切尔夫人对之大加赞扬,称这是“了不起的决定”。当东欧各国生剧变后,撒切尔夫人把它归功于戈尔巴乔夫的勇气和远见。在1990年给苏联人民的新年祝词中说,戈尔巴乔夫应当因东欧剧变而受到特别的称赞。
总之,在苏联东欧剧变的过程中,撒切尔夫人积极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外交事务上,撒切尔夫人也显示出了她那种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作风。在1984年12月的一周内,她周游了世界。这次周游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她后来说:“我从没想到世界如此之小,没想到6天就能绕地球一周,见到这么多人。”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