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听任志强怎么说->第三部分 笑对人生·生活 读书悟道

读书悟道

  2013年4月30日

  碎片化与系统化的差别,同时也是时效性新闻与历史性陈述的差别。

  ——评“@王利芬:我感觉,看书,静静地看书,无论是哪方面的,都比看微博微信的营养成分密集,而且得到智慧的深度和广度完全不一样。不看书真的是让自己的脑子沙漠化的最快途径!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

  2013年4月26日

  中国人还在读百年、千年之前的书。

  ——评“@漫漫长路长:很少有书籍出版70年后还有人阅读,如果指望它所有内容和表述方式与时代完全同步,那更是奢望。普适智慧加上偶尔几条独到的见解通常是读者可以期待的最好情况。如果有人想要知道1940年版《证券分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只需要关注格雷厄姆和多德关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讨论即可。”

  2013年4月23日

  第三十一期读书会结束了。每次都会有许多书友不舍离去。许多人都想成为台上嘉宾一样的成功者,但许多人和事是不可复制的。人生更没有捷径。一路绿灯下行驶的车会忘记还有红灯,反而容易在红灯时因急刹车而翻车;常面对红灯的车会走得更稳。唯有读书并学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

  2013年3月8日

  读书是为了自己。

  ——评“@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任志强:我们最希望大家做到的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说阅读丰富人生,是因为你们可以通过读书找到一种学习的方法、看待世界的方法,以及判断自己人生未来道路的方法。当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以后,你们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这也是我们办读书会的目的。”

  2012年12月23日

  许多人以为书院是忽悠,却不知对社会启蒙的重要。唤醒是从认真读书开始,觉悟是从众说多元提升。学无止境,思有新生,普及大众,乐在其中。虽付出巨大,亦收获颇多。书院之幸,幸在各位支持,台上台下融入平等争论之风,重启求知欲望,阅读丰富人生。

  2012年12月12日

  小时候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总以为还会有机会。当没学可上时才知道失去的再也找不回来了。未成年就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时,反而激发了读书的渴望,却已无书可读了。面对社会时才知道知识的极度贫乏,故不得不疯狂恶补。用平时的积累让曾经贫瘠的大脑保持适度的丰满,才能在遭遇复杂的变化时应对自如。

  2012年12月7日

  不要期望从书中找答案,而应从书中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

  2012年11月27日

  读书本应是求知,但若书中是假象,则读之无益反有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代都经历过因读书而被欺骗的愚弄,因此反而更激发了读更多的书以重新学习的渴望,更体验了正反两种力量的斗争。早已深入灵魂的信仰,如今在被揭示的真相面前彻底地颠覆了。好在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可以重新建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2012年9月22日

  善意的谎言体现的是内心的真爱;堂而皇之的假话则是用虚伪掩盖恶毒;而为欺骗编造的故事就真的算不上人话了。真、善、美总是结伙而行的。

  ——评“@沈星:‘这本书我最满意的地方,就是真。’‘我一直认为脏话也是人话的一种,假话才不是人话。’”(阿丁:《无尾狗》)

  2012年9月16日

  昨晚开始读艾瑞克·费尔滕的《忠诚》,从中也看到了忠诚的矛盾重重。没有忠诚就没有爱,没有忠诚也就没有对社会、国家的奉献精神。但无正义感的忠诚则是一种错误,如希特勒的忠诚倡导。如名义为爱国的忠诚而理直气壮地打砸抢烧平民的私人财产,这与对希特勒的忠诚如出一辙。

  2012年9月16日

  这几天看完了《倒转红轮》,回顾了从专制到改良,从改良到革命,从革命到革命后的反思。用几代作家的变化过程分析历史的发展过程。许多年轻人也许没读过这些作家的作品,不知道这些书曾对过去的几代人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历史就是在这种记忆中反复的。昨天的许多现象都能从书中找到解释。

  2012年8月31日

  傅雷:《傅雷家书》:“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一个人只要善良,总会被人接受;即使人家一时有误解,日久也会让人了解真相;人只有善良,才有真诚。按照世俗推理,有时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那也别急于表白,“日久必存真”。

  2012年7月10日

  《大数据》讲的不是数据,而是如何面对、处理和让国民分享数据。从中也可知应如何立法、治国,如何争取与维护公民权利,如何监督政府权力。尤其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发挥信息的作用。

  2012年6月26日

  刚读完《自由》一书。自由从来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不去努力争取,就不知道什么是自由。

  2012年6月19日

  总觉得《知青》演得不够真实、深刻。这两天读了老衣主编的《岁月辙痕》和李三友主编的《扎洛集》。“扎洛”一词在蒙语中是青年。这记录的也是当年北京的知青插队的生活。三友、秦晓、孔丹、马小力等许多人都曾在那里放羊、牧马。应该将那个时代的情况让更多人了解。一段特殊的年代,请不要忘记!

  2012年6月18日

  电视里演着《知青》,手里捧着《岁月辙痕》。这本书以“天边,有辆大轱辘车”代前言,记录着在莫力达瓦插队的北京知青的日日月月。我恰恰也在那里下过乡,虽不是同一个公社却赶着同样的车,许多当年的情景重上心头。那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一段记忆。

  2011年5月3日

  许多网友在微博上问我读书的问题,也总要求我推荐一些书目,还有许多人对我读书的宽度、广度以及深度感兴趣。

  我读书既有兴趣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有的是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性质,有的是社会性、理论性,也有实用性,还有专题性的研究以及现用现学的内容。如同在学校时的学习,许多是普及型的基础知识,也有些内容是此后一辈子可能都用不上的,但却不能不知道;有些知识要在工作中经常使用,掌握的深度却不够,仍须不断地学习、提高与补充;有些知识虽然不能直接使用却会对工作、认识问题有所帮助,包括哲学与逻辑的知识,并非专门可当作工具,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却是认识问题、解决情况、分析判断的工具之一,有助于由表及里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帮助回答那些藏在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

  有些书是阅,略而知其在则可;有些书是读,颂而知其声;有些书是研,重复多次而深知其意;有些书是学,不仅须知其果且须深究其因、通晓其理;有些书只是翻翻;还有些书知其头尾即可晓其大意。不同的书针对于不同的阅读要求,没必要在休闲类书上下太多工夫。

  我自去年3月份建立了私人图书室,在博客上面列了部分当时读书的书单。到现在一年有余,大约又读了百本书,其中许多是超过60万字的书,早已超过了我每天不少于6万字的读书任务。

  没有不可读的书,只有不会读书的人。书太多而无法都读,故选择也很重要。有选择会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而这仅靠个人选择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建立了许多的读书会,总有几个朋友的圈子在互相推荐不同类别的书目让大家可以共享。这个读书圈子的建立会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也许你能及时地读到当前社会最被关注的事件、理论和观念。

  我也在微博中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推荐信息,这同样是个好办法。如果大家都能为读书提供帮助,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信息和选择,也会在全社会树立起好的读书风气。

  在此感谢那些能让我获得最佳推荐的朋友,也包括那些送给我大量书籍的朋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