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军人总裁任正非 >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4)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4)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4)

  李一男是一个技术天才,但不是一个称职的企业领导者。同事认为李一男还没有准备好全面领导一家公司,他所管理的基本都没有离开过技术,而且也几乎没有站在企业家高度考虑问题,他的粗放管理风格使公司的管理漏洞百出。在公司经营困难、有关港湾造假账的传言四起的时候,李一男也没有及时站出来表态稳定军心,公司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投机气氛浓厚,经不起一点波折。当2004年港湾第一次上市遇挫时,数百骨干相继离职,全国的29个办事处主任一下走了一半以上,研发项目团队更是成批成批地离开,这些人华为基本上照单全收。港湾曾经仿效华为的狼性和技术手段,但是此时他们甚至连核心团队都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一笑泯恩仇

  风险投资的目的是短期或中短期获利,往往对长期的利益和战略并不关心,一旦出现公司危机多是赶紧处理股份,而非共患难。李一男明白这一点,但港湾创业初期急需资本,只能铤而走险让资本掌握主动权。李一男在接受华平的注资时曾签下协议,港湾必须连续几年销售保持成倍增长,才可能实现迅速成长,也才能完成投资方的销售指标,尽快满足海外上市的要求,否则投资方就会得到更多股权。因此港湾必须冒着华为打压的风险进入运营商领域,同时在光网络、NGN等多个领域齐头并进实现业绩大跃进,冲刺上市。

  在市场策略上,在华为发展早期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先在国际巨头所放弃的农村市场发力。而港湾在业务领域全面铺开,如果港湾集中精力专注于华为的软肋企业网市场,避开与华为在电信市场的正面竞争,或许华为的打压不会那么奏效。

  华为诉讼更致命的打击是切断港湾网络获得融资的渠道。初创期港湾网络曾经获得了不少风险投资。但由于前期的高投入,港湾仍然缺钱。到了2005年,港湾的国内市场表现已经陷入停滞期。这一年港湾收入1.25亿美元,但国内仅有8300万美元,与前一年持平,甚至出现了国内所有电信运营商集体清退港湾产品的情形。

  为了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港湾一直都寄希望于上市。自信的李一男并没有认为上市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每半个月才过问一次上市的进展,日常与上市相关的工作均交给港湾的CFO打理。但“坚决不让上市”正是华为“打港”的基本原则之一,致命的打击就来自上市的失败。

  2004年,在港湾海外第一次上市的关键时刻,纳斯达克上市审核委员会和负责承销的投资银行均收到匿名举报,举报港湾的财务报告有做假嫌疑。随后港湾不停地接受监管机构的调查,错过了上市的绝佳时机。此时港湾的资金已经开始紧张,李一男只得选择再次融资,丧失了对港湾的控制权。随后大批业务骨干选择了离开。

  第一次上市受挫后,港湾投资方曾经建议李一男尝试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寻求上市,一方面争取与其他通信设备公司进行合并整合。当时的国际电信设备商的整合已经是必然,由于受到华为中兴等中国低成本设备商的冲击,国际巨头都希望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港湾自然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对象。但是李一男拒绝了,还是一门心思希望上市。

  2005年港湾第二次上市的时刻,港湾收到华为的律师函,表示将就港湾网络侵犯其知识产权提起诉讼。美国证监会在涉及到上市事情上相当谨慎,调查一直没有结果,而此时港湾的资金链已经濒临断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