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临危受命:丘吉尔 > 第三十二章 反攻协奏曲

第三十二章 反攻协奏曲

  “火炬”战役传捷报,反攻协调实必要;丘氏急忙会总统,目标一致分歧消。

  “火炬”战役的胜利使丘吉尔心花怒放,为了协调盟军下一步的反攻计划,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丘吉尔就迫不急待地要去美国访问。

  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一旦非洲局势肯定之后,就有重大的理由促使我非赶往华盛顿不可。胜利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胜利的果实只以突尼斯顶端地带为满足呢,还是我们应将意大利逐出圈外,并把土耳其拉到我们这边来?这些至关重大的问题只有由我同总统亲自会谈才能解决。仅次于这些问题的是在意大利战场的作战计划。”丘吉尔意识到地不仅和苏联存在严重分歧,就是英美之间也存在不少分歧,如果不加以调整,在本年的未来时日中,会导致困难重重,行动不力。因此,他在征得罗斯福的同意后,决定举行一次英美最高级会议。

  由于健康原因,医生们暂不让丘吉尔乘飞机旅行,因此决定由海道前往。

  5   月4   日,丘吉尔一行乘豪华的“玛丽王后”号离开伦敦。这艘船的设备应有尽有,可以适应首相旅途工作的需要。全体代表团都住在主要的舱位里,这一部分甲板同该船的其余各层完全隔离。办公室、会议室、地图室都准备好了。他们从上船的时候起,工作一直没有间断。

  为了掩饰“玛丽王后”号上乘客的身分,一切聪明的预防办法都采用了。

  许多张用荷兰文写的通告贴在各处,暗示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同她的随行人员就乘本船前往美国。船内上下通道都建有华丽的斜坡道,以便轮椅平坦地进行。这种用意在于引起一种谣言,说美国总统和人数众多的幕僚将在这艘船返航时前来英国。传说愈多,安全愈大。掩饰计划执行得非常成功,以致乘“玛丽王后”号前往美国参加霍特斯普林斯粮食会议的一些内阁职员在船上看见丘吉尔时,不禁惊愕得发愣。尽管船上还有5000 名德国战俘,但一路安然无恙,顺利地抵达彼岸。

  5   月12 日,丘吉尔一行抵达华盛顿,受到了罗斯福总统、霍普金斯和其他军政官员的热烈欢迎。英国代表稍事休息后,英美两国政府首脑及其参谋长们,在白宫举行了以“三叉戟”为代号的秘密军事会议。通过讨论和充分交换意见,确定了两国关于战争的全面战略思想。

  双方认为,“同俄国和其他盟国合作,尽早促成欧洲轴心国家的无条件投降;与太平洋的其他有关国家合作,维持并扩大对日本施加不懈的压力,以便继续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达到可以迫使日本最后投降的地步。……在欧洲轴心国家失败时,与其他太平洋国家合作,如果可能的话,并与俄国合作,充分发挥美国和英国的力量,尽早促成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为了实现这个全面的战略思想,会议又规定了一些基本任务:打破轴心国潜艇的威胁;加强空中优势;为了对轴心国根据地实施决定性的进攻,尽早在某一选定地区集中最大限度的人力物力;采取必要而实际可行的措施,援助苏联和中国,并使中国成为盟国有效的对日作战基地。为非洲法军在对轴心国家的战争中起积极作用而准备条件。关于在地中海战场的作战任务,会议决定作战的规模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限,因为美英两国已经商定,要把人力物力资源集中到英国,以便准备于1944 年春天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对德国实施决定性的进攻。

  在会上,丘吉尔和罗斯福还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生产和军备情况。美国总统在发言中指出,同盟国在生产上已经胜过德国人和日本人。因此,使大量陆军和海军部队从事积极战斗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土耳其,他是乐观的。该国参战可以为空军袭击德国通往苏联战场的交通线,提供重要的基地。考虑“我们从西西里往哪里去”是特别紧急的问题。在地中海地区,显然必须保持20 个师以上的英美军队。在占领意大利以后,对于同盟国的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必须根据将来在地中海的任何战役情况来仔细研究。

  在太平洋地区,罗斯福说,日本人正在不断衰弱中。美国人已在阿留申群岛登陆,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军事活动已经展开。特别重要的是集中打击漫长的日本供应线。自从战争开始以来,日本已经丧失了100   万吨船舶,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他们的军事活动范围一定要受到限制。为着维持海上的攻势,在中国建立空军基地是很重要的。加强在中国基地活动的美国空军,就意味着对日本航运增加压力。总统在最后结束时强调说,为着援救苏联,我们必须与德国人交战,基于这种理由,他怀疑,占领意大利会使德**队脱出身来到别处作战。他认为迫使德国作战的最好办法是开展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攻势。

  丘吉尔在发言中强调在1944 年以前,不能进行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作战。

  因此,他主张必须使英美大军用于攻打意大利。丘吉尔说,我并不以为全部占领意大利是必要的。如果意大利崩溃,同盟国为了进一步在巴尔干和欧洲南部作战,势必要占领港口和飞机场。一个在同盟国监督之下的意大利政府,能够控制这个国家。所有这些重大问题,都在英美联合参谋长和他们的专家参与下予以讨论解决。

  5   月15 日的周末,罗斯福建议丘吉尔同他前往“世外桃源”,而不去海德公园。“世外桃源”是总统给他在马里兰州卡托克廷山上约4000 英尺高处的一个隐居地起的名字。遇有机会,他就从华盛顿的闷人暑气和喧闹声中逃避到那里去。为了在这三小时的旅程中车上的座位问题,宾主相互谦让,因而进行了一番争论。从罗斯福的身体有病考虑,唯一的正式座位当然是总统的。罗斯福夫人希望坐在前面一个小座位上,把首相放在总统的旁边。丘吉尔不愿坐那个位子,“大英帝国终于采取了行动”。在大约三分钟的意志冲突以后,丘吉尔胜利了,罗斯福夫人在她丈夫的旁边就坐,霍普金斯坐在第四个位子上。他们在摩托车队的护卫中飞驰前往。

  车行两个小时,来到弗雷德里克镇。几年前,丘吉尔曾凭吊过葛底斯堡这一著名战场,可是现在他才问起关于巴巴拉·弗里奇的故事和她的住宅。

  巴巴拉·弗里奇是美国惠蒂尔发表于1864 年的一首诗中的女主人公。这首诗在美国家喻户晓。丘吉尔的提问,引起哈里·霍普金斯的兴趣,他背诵道:

  “如果你们决意开枪的话,就射我这颗斑白的头颅,但是别损伤你们的国旗,”她说。

  当清楚地看出车中没有别的人能够接续下面的诗句时,丘吉尔开始背诵了:

  天高气爽的九月清晨,在庄稼长得茂盛的田野上,矗立着弗雷德里克镇的成群尖塔……

  并且轻快地继续念道:

  年已七十而弯腰驼背的巴巴拉·弗里奇站了起来;她,弗雷德里克镇最勇敢的人,拾起了他们扯下的旗帜。……

  站住!灰尘满身的褐衣士兵立定在那里。

  开火!射出一阵步枪的子弹。

  窗架和窗框震得发抖,旗子裂成几道伤口。

  巴巴拉老太太,就像那面旗子从折断的旗竿上落下得那么快,抓起了那块绸巾。

  她上身探出窗外,真正善意地向前挥舞那面旗子。

  念到这个地方时,车上的人齐声念起来:

  “如果你们决意开枪的话,就射我这颗斑白的头颅,但是别损伤你们的国旗,”她说。

  车上的人聚精会神,静听丘吉尔背诵:

  一层忧伤的阴影,一种羞惭的感触出现在那军官的脸上,在这位妇人的言行的前面一种高尚的本能在他的内心跳动。

  “谁要是碰一碰那班白头颅的一根头发就叫他死得像条狗。

  前进!”他说。

  因此,弗雷德里克的大街上整日响着前进的脚步声,自由的旗帜也整天飘荡在这些叛军的头上。

  丘吉尔一字不差的惊人的记忆,博得了高贵的美国听众的称赞。随后他们又讨论了“石墙”杰克逊和罗伯特·爱德华·李的性格。过了一会儿,当他们盘旋而上阿勒格尼山脉的横岭时,同行者都沉默了,并微有睡意。不久,“世外桃源”到了。这基本上是一所用木料造的小房子,装上了一切现代化设备。房子的前面有一道泉水和一池清水,水他内有许多条大蹲鱼游来游去,这些都是新从附近的小溪中捕来的。

  周末,罗斯福和丘吉尔讨论了如何同在美国漫游的蒋介石夫人会面的问题。她那时正在纽约,她暗示愿在那里会见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由于工作繁忙,在美国逗留的时间有限,感到不能作这样一个长途旅行。因此,罗斯福邀请蒋夫人共进午餐,以便和丘吉尔在白宫见面。然而,她以微带傲慢的神气拒绝了美国总统的邀请,结果引起三方的不快。

  由于联合参谋长会议还要继续进行,有些重要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讨论,因此,星期一清晨,他们必须离开这一惬意的凉爽住处,走下阿勒格尼山,前往真正暑气蒸人的华盛顿。在归途中,经过弗雷德里克镇时,丘吉尔等人参观了巴巴拉·弗里奇的故居。英国首相惊奇地发现,那所房子只有一层半楼房高。他想象中以为,它没有四层,至少也有三层,现在看起来,他初次见到的这个名闻遐迩的窗子,离地面只不过12 英尺。南部联邦军队要避免伤害她,无疑必须特别留心。这个故事就是这样以对双方都好的结局结束了。

  哈里·霍普金斯这时又面对窗子庄严地背诵起来:

  “如果你们决意开枪的话,就射我这颗斑白的头颅,但是别伤害你们的国旗,”她说。

  三军参谋长在接连不断地进行讨论。有时每天四次会议。意见分歧起初似乎不能克服,甚至无法调和似的。后来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干预下都解决了。会议结束以后,丘吉尔和马歇尔等又飞往阿尔及尔,同艾森豪威尔将军详细讨论了未来的战事,并授权他在攻占西西里岛以后采取适当措施,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

  丘吉尔抵达北非的消息在报上完全报道了,德国人对此恃别留心,因此导致了一场令人非常愤慨的悲剧。每日例行的商业飞机要从里斯本飞机场起飞时,一个口衔雪茄的矮胖的人走近飞机,他被认为是飞机上的一名旅客。

  德国间谍据以发出信号,说丘吉尔在那架飞机上。虽然这些客机来往于葡萄牙和英国之间若干月来未受到骚扰,但是一架德国战斗机立刻奉命出发,无情地把这一架无防御的飞机击落了。13 名旅客丧生,其中有英国的著名电影演员莱斯利·霍华德。他的风度和才华仍然保存在他参加演出的许多令人愉快的影片中。

  丘吉尔闻讯十分难过。他对德国人的残忍和他们间谍的愚蠢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和讽刺,他说:“大不列颠的资源都在我的掌握中,而我竟要购一张没有武装护卫的飞机票,在大白天从里斯本飞回本国。谁会这样想呢?这真是难以令人理解的。我们在夜间从直不罗陀起飞,当然在大洋上绕了一个大圈,平安到达本国。当我知道别人在命运之神的不可思议的摆布中遇难时,我感到很震惊很痛苦。”在丘吉尔回国一个月以后,以代号“哈斯基”的西西里作战计划于1943年7   月10 日开始实施。在进攻该岛之前,盟军首先拿下了位于西西里和突尼斯海岸之间的小岛班泰雷利亚。盟国空军对这个小岛进行了六昼夜的空袭,6   月11 日实行登陆,守军1.1 万人全部投降了。盟军没有任何伤亡。

  7   月10 日凌晨,3200 艘大小军舰和运输船只,载着16 万英美军队,在1000 架飞机的掩护下,对西西里岛东南部发动进攻,实行两栖登陆。7   月10日,守卫西西里的意军是23 万人,德军4 万人。意军有11 个师,但他们编制不足,其中7   个师是海岸防卫队,多半是胡子兵,士气沮丧,战斗力很低。

  德军有两个坦克师,其中一个是精锐的戈林党卫师。由于7 月9   日下午刮起七级西北风,海上波涛汹涌,不利于航行。意大利海防部队连夜警戒,疲惫不堪,所以晚上都趁机睡大觉去了。士兵们在床上翻身时得意地说:“今天夜里,谢天谢地,他们无论如何来不了。”英美军队出奇制胜,登陆相当顺利。只是由于美国飞行员缺乏两栖作战的训练和经验,在朦胧的月光下把一些海上沙洲误认为海岸滩头,过早地投下了一些伞兵战士,使他们葬身海底,作了无谓的牺牲。

  盟军进入岛上以后,德意军队的抵抗加强了,尤其是德军拼命顽抗,以掩护他们的主力和装备撤退到意大利本土。在东海岸,英军遭到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猛烈抵抗,进展缓慢,到8   月5 日他们才攻克卡塔尼亚。此后,整个英军战线向前推进到埃特纳火山南面和西面的山坡。在中部和西部,美军进展较快,7   月22 日攻下巴勒摩以后,巴顿将军挥戈东进,于8 月16 日先于英军占领了墨西拿。

  8 月17 日,亚历山大将军两次电告丘吉尔说:“7   月10 日进攻西西里。

  8 月16 日进驻墨西拿。38 天占领了全岛。”“1943 年8 月17 日上午10   时,最后一名德军已被驱逐出西西里。全岛现已在我们手中。”在西西里战役中,英、加、美官兵伤亡和失踪者共为31158   人,其中美军损失7445 人。意、德军的损失是16.5 万人,包括13.2 万俘虏。逃亡意大利本土的有10 万人以上。

  意大利在北非、地中海、西西里岛接二连三的惨败,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权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危机。

  意军兵员缺乏,士气低落,兵力分散。在国内担任防御的47 个师战斗力很差,在苏德战场上作战的意军在第八集团军的22 万人只剩下了8   万人。在法国和巴尔干担任占领任务的意军,在当地游击队的打击下,不能自拔。它的“盟友”纳粹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已无力对它进行大规模的支援,反而对意大利横征暴敛,意大利人民怨声载道。据希特勒的前任外长牛赖特供称,意大利的地方官吏对他说,“人民的情绪就是那样,你们不得人心,那是你们自己造成的;你们征用了各种东西,并且吃光了小鸡。”由于连年战争,经济日益恶化,1942 年意大利的工农业生产分别比战前下降了35%和20%。进口减少了78%。国债从1460 亿里拉增加到4050 亿里拉。国家预算赤字大增,1939 年是120   亿里拉6943 年上升到870   亿里拉,收入只敷支出的36%。由于严格的控制,物价形式上只上涨了一倍,但全国各地,黑市猖獗,食品匮乏,民不聊生。早在1943 年3   月,米兰、都灵等地的工人就举行了大罢工,参加者达30 万人。

  就在这种情况下,身患胃溃疡病、性情暴躁且有神经质、意志颓丧、反应迟钝的“领袖”墨索里尼还决定动员100   万人,强迫14 到70 岁的男子和14 到60 岁的妇女为国家服役。但人民厌倦了,军队士气涣散,反战情绪普遍增长。贫穷的意大利帝国主义已无法继续进行战争了。在这种形势下,意大利统治集团内部决定抛弃墨索里尼来摆脱危机,维护资产阶级政权。

  早在1943 年5   月初,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就在估计形势,相机行事。他暗自作了如下的笔记:“德国在进入战争第五年时是疲倦而且丧……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是军事颓丧……南斯拉夫处于全面暴动状态……丹麦和挪威的全体人民都是反德的……俄国看来仍然强大,它有丰富的资源、人力,有很好的军事和民政领袖……”“盟国无疑是了解意大利军队的可怜状况的,除了几辆德国坦克以外,没有装甲部队。”他还说:“我们决不要忘记对英美政府领袖作出各种有礼貌的姿态。”现在国王觉得时机已到,便同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将军和巴多格里奥元帅等人联系,成为酝酿推翻墨索里尼的政治势力的核心。同时,在法西斯党内,一些元老也对墨索里尼不满,准备召开从1939 年以来就一直没有举行过的法西斯党的决策机构——最高委员会,以此作为向他们的领袖提出最后通牒的手段。随着败局的发展,两个密谋集团加紧了他们推翻墨索里尼的活动。

  这时盟军的进攻和希特勒的要挟又加速了事态的发展。1943 年7   月17日,盟国飞机轰炸了罗马等城市,并散发传单,号召意大利人民抛弃法西斯和纳粹“领袖”,向盟军体面地投降。就在7   月17 日这一天,墨索里尼在威尼托的费尔待雷附近的一个别墅里会见了希特勒,随行的还有意大利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等人。他们事先商定,由墨索里尼向希特勒说明,意大利已无法进行战争了,需要缔结停战协定。墨索里尼在背后也说德国人的坏话,埋怨“这些讨厌的家伙,你把手指给他们,他们还要你的胳膊。”但一见了希特勒,这个法西斯小伙伴就噤若寒蝉,不敢启齿,并且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表示他是坚韧而刚强的。在这次会见时,希特勒还主张所有的意大利军队在墨索里尼的统率下由德国将领指挥,这就是要对意大利实行全面的军事控制。这一切使安布罗西奥等入完全失望,从而加强了他们要及早采取行动的决心。

  7   月24 日下午5   时,法西斯最高委员会开会。这是一次与墨索里尼摊牌的会议。该党的元老、前外交部长和驻英大使迪诺·格兰迪提出了一项决议案,内容包括要恢复宪制,国王应掌握更大的权力,指挥军队;墨索里尼只是党的领袖,不应再主持国务等。经过激烈的讨论,25 日凌晨2   时30 分通过了决议案,19 票赞成,8 票反对,1   票弃权。投赞成票的包括墨索里尼的女婿、外交部长齐亚诺。这时墨索里尼站起来说:“你们挑起了政权的危机。

  简直糟糕透了!”他愤怒地宣布会议到此结束。但是墨索里尼没有想到,不仅会议到此结束,他在意大利21 年的独裁统治也在这一天结束了。

  7   月25 日下午5   时,国王埃曼努尔在萨沃亚宫接见了墨索里尼,宣布废黜他的一切军政职务,由巴多格利奥组织新政府。国王说:“事情再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军队反对你,阿尔卑斯山轻步兵在唱一支歌子,歌中说他们将不再以墨索里尼的名义去打仗。”然后国王继续说,在他看来,巴多格里奥可以应付局势,并将组成一个新的政府。墨索里尼争辩说,军队将在最后考验中支持他,他的去职将是“丘吉尔—斯大林集团的胜利”。但是,国王非常坚决,一再重复说:“我很遗憾,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只有如此。”墨索里尼就这样被拘禁了。虽说后来他被希特勒解救,当了一个时期的傀儡,但是大势已去,法西斯的末日就要到了。

  巴多格里奥上台后,他表面上宣布意大利继续参战,以避免德国人的报复,暗地里却派出特使和盟国进行密谈,表示意大利新政府要反戈一击,与盟国一道对德作战,9   月3   日,代表巴多格里奥元帅的卡斯特拉诺将军和代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在西西里岛上的一个橄榄树林中签订停战协定。巴多格里奥政府同意将它的港口、机场、军舰以及一切海陆交通线交由盟国支配,并从南斯拉夫和希腊撤走意军或就地解除武装。但是,盟军未能及时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进行大规模登陆和空降,而巴多格里奥政府又很犹豫动摇,致使法西斯德国先期发现了新政府的倒戈企图。于是,希特勒于9   月初向意大利增派了大量部队,严密监视新政府的行动。9 月8   日,当盟军司令部和巴多格里奥政府公开发布停战宣言后,驻意大利的德军立即包围了罗马,解除了意军武装,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领土。意大利王室和巴多格里奥内阁阁员,仓皇乘坐两艘潜水艇于10 日清晨从罗马逃往布林的西避难。以后在盟军占领区成立了一个反法西斯的意大利政府机构。10 月13 日,巴多格里奥政府对德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由丘吉尔起草的后经罗斯福和斯大林同意的英美苏三国联合宣言如下:

  “英国、美国和苏联三国政府,承认巴多格里奥元帅所声明的意大利王国政府的立场,并且接受意大利国家和武装部队的积极合作,将它们看作在对德战争中的一个共同交战国。9   月8   日以来的军事事件,以及德国人对待意大利民众的残暴行为,终于导致了意大利对德国的宣战,事实上,这已经使得意大利成为一个共同交战国。美英苏三国政府,将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同意大利政府一道工作。三国政府承认意大利政府关于把德国人逐出意大利以后,服从意大利人民的意志的诺言。不言而喻,意大利人民通过宪法手段,来决定他们最后所希望的民主形式的政府这一绝对的和充分自由的权利,决不容许遭到任何损害。

  “意大利政府和联合国家各国政府之间的共同交战国关系,不能自行影响最近签订的条件,这些条件仍然保持充分的效力,而只能由盟国政府根据意大利政府对于联合国家的事业可能提供的援助,在彼此间取得协议后进行调整。”墨索里尼的垮台和意大利退出战争并对德国宣战,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的解体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又一伟大胜利。正是:支离破碎轴心国,呜呼哀哉走下坡。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