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潘季驯评传 > 三、在当代治河实践中的特殊历史价值

三、在当代治河实践中的特殊历史价值

  历史已经过去了整整400 年,潘季驯当年的治河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治河实践还会有借鉴意义吗?当代水利科学已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首先,潘季驯一反过去的治河原则,在治河活动中,始终把握住黄河多泥沙的特点,把全部工程措施都立足于解决泥沙问题。这个宝贵的历史经验仍然是我们今天在治理开发黄河的工程活动中所应大力吸取的。因为,直到现在,泥沙仍然是治理开发黄河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据治黄部门多年水文统计,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达到16 亿吨以上,含沙量为35kg/m3。与世界上的其它多泥沙河流相比,孟加拉国的恒河年输沙量为14.5 亿吨,与黄河相近,但其水量较多,含沙量只有3.9kg/M3,远小于黄河。美国科罗拉多河的含沙量27.5kg/m3,略低于黄河,但年输沙量仅1.35 亿吨。由此可见,黄河输沙量之多,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江河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其中,上游输水输沙不平衡,水少沙多,泥沙强烈堆积,是黄河下游河道的主要特点之一。特别是进入20 世纪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积抬高3~5 厘米,近些年来的淤积速度加快,平均每年淤积抬高10 厘米左右,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悬河"。因此,对黄河泥沙问题的了解和重视,是认识黄河和治理黄河的重要环节。①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很快组织编制了治理黄河的规划。新规划特别注意强调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对于洪水和泥沙问题的解决,要从整体出发,上、中、下游统筹兼顾的治理方针。在上、中游,在大力进行水上保持工作的前提下,按照规划,在于支流上修建水库,"节节蓄水,分段拦泥".进行蓄洪拦沙,防止水害;在下游,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徘洪排沙能力,整治河道,集流排沙,因势利导,排洪入海。40 多年的治黄实践证明,"上拦下排"的规划思想是符合黄河特点的正确方针。②但是在这个规划的形成过程中也有过失误之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忽视了泥沙的因素。这主要反映在50 年代建造的三门峡水库工程上。三门峡水库是黄河规划选定的第一期工程,原规划试图通过设置一个巨大的库容来蓄水拦沙,实现黄河水沙的综合利用。但是工程建成以后,很快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水库淤积迅速,库尾末端淤积上延,淹没范围扩大,严重威胁八百里关中平原。结果水库被迫改变运用方式,降低水位排沙,使原设计效益不能发挥。后来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主持下,决定对三门峡工程进行改建。

  三门峡水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失误?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在外国专家主持下的水库设计不符合黄河的河情。黄河是多泥沙河流,而水库的设计方案却采用了一般清水河流的经验,选取窄口大肚的坝库,进行蓄水调节,势必造成库区淤积,而且排沙十分困难,有效库容损失很快,势必影响水库寿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①可见,黄河的根本问题是泥沙。治理黄河的任何环节和措施都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就会导致失败。

  其次,潘季驯所创建和倡导的一系列治河工程措施,其中包括束水攻沙、① 参见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研究组主编:《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年12 月版。

  ② 参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① 参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蓄清刷浑、淤滩固堤等,至今仍然是我们治黄的重要工程措施。例如,根据多泥沙河流"大水淤滩刷槽"的河床演变规律,在上、中游修建控制性的大容量水库,蓄水拦沙,人造洪峰,进行调水调沙,增水减沙,以达到冲刷河床主槽、淤积滩地的目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束水攻沙"和"蓄清刷浑"思想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再运用。同时,为了巩固堤防,减少泥沙,目前在黄河下游地区广泛实施的"淤背固堤"和"放淤改土"等措施,实际上也是潘季驯淤滩固堤思想在当代的一种延伸。潘季驯当年在实践中发现了"淤留地高"的现象,积极建议"放水淤平内地,以图坚久",认为"与其以人培堤,孰若用河自培之为易哉"。如今这些大胆的设想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据统计,1949 年建国以来,我国治黄工作者利用泥沙淤背固堤已有很大发展,且取得了显著效果。从1969 年至1977 年,黄河山东河段放淤加固堤防总长达200 多公里,经过洪水考验,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黄河下游沿何地区的放淤改土面积已达到300 多万亩,使原来产量很低或颗粒不收的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①这些现代"治黄"措施的广泛运用,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历史上潘季驯有关治河措施的先进合理性。

  应当指出的是,潘季驯的上述工程思想不仅在当代治黄的实践中,而且在当代治理其它江河的实践中,也都得到了很有价值的借鉴和推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 世纪70 年代,在长江干流葛洲坝工程的实践中,以著名河流泥沙专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名誉校长张瑞瑾教授和谢鉴衡教授为代表的我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巧妙借鉴潘季驯"蓄清刷浑"的治河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动水冲沙、静水过船"工程设计方案,一举解决了葛洲坝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第三,潘季驯所精心设计的堤防工程思想,特别是关于遥堤和缕堤"双重御暴"的思想,对于当代人类治黄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在当代治河实践中,堤防已不再是人类防御洪水的唯一手段。但是,为了保持河道主槽的稳定,防止洪水四处漫溢决口,堤防仍然是一种最基本的工程措施。

  尤其是对于黄河这样一条游荡性的地上"悬河",历来都是依靠两岸大堤约束河水,稳定河槽。由于黄河下游未来的趋势仍然是继续淤积抬高,从长远看,堤防还要继续加高,两岸大堤还要作为定槽、排沙、约束洪水的最可靠工程手段。因此,不仅在历史上要依靠堤防,现在要依靠堤防,而且将来仍然要依靠堤防排洪排沙入海。从这个意义上讲,堤防仍是一项现实的长期的治河措施,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

  第四,潘季驯所总结和阐发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思想,至今仍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其中像堤防工程管理中的每年加固制度、四防二守制度、防汛报警制度,事实上自潘季驯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一直被很好地坚持和继承下来,成为历代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基本制度。当然,在内容和手段上更丰富、更具现代化了。在对劳动过程的管理思想中,虽然潘季驯所总结的内容在许多基本方面尚留有深刻的封建社会的烙印,需要鉴别。但是不可否认,他所提出的许多具体管理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工程管理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关于严格工程经费管理制度的思想;关于工程管理者应当抓"大事"的思想;关于工程活动中强调分工管理、使责权利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工程建设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思想;关于施工管理活动① 参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中应当重视对管制者和劳动者的劳动奖励和生活保障的思想;关于施工活动中的公共宣传和舆论管制思想,等等。它们不仅在封建时代,就是在当今的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也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管理问题。所以,全面总结潘季驯的工程管理思想,无论对于总结历史,还是昭示后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在潘季驯治河思想和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哲学思想观点,是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奇瑰宝;潘季驯在四次治河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人格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洪流中的一个突出典范。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他不信鬼、不信邪、不迷信历史定论,自觉将"人定胜天"的创造精神和顺应自然规律而治之的"顺治"思想有机结合的基本哲学信念,因为他以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正确地回答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还有他的注重调查、强调事功,自觉将实地"勘验"与历史经验、博采众议与逻辑论辩相结合的科学认识观点,因为他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正确地回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还有他的辩证处理"堤防"与"疏导"、"创筑"与"修守"、"上游"与"下游"等一系列重要治河观念,善于整体思考、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法,因为他用自己独特的工作语言巧妙地表达和充实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已形成的辩证智慧;最后,还有他全身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惜栉风沐雨,手里胼胝,为治河事业"朝于斯,暮于斯,壮于斯,老于斯"的感人敬业精神,因为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再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优良传统精神。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治河家,我们有理由去宣传他,敬仰他。综上所述,无论从立言、立功、立德上讲,潘季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不朽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