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传媒大亨默多克传 > 第二章 帝国基因(13)

第二章 帝国基因(13)

  第二章 帝国基因(13)

  默多克对他在吉隆文法学校遇到的他父亲不受欢迎一事,没有充分的准备。他后来曾说:“我在学校感觉是一个孤独者,可能是因为我父亲的地位太盛气凌人了点。我想我的孩子的情形也差不多,他们还从没向我谈过这一点。”

  还有一个原因,在澳大利亚,体育对于男人形象和国家形象比其他许多国家更为重要。在吉隆文法学校,一个男孩如果没有体育优势,那么他就必须有其他强有力的区别于他人的特色,如出众的智力、能力或显著的怪癖,否则他必然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默多克在任何方面都不出类拔萃。

  在吉隆文法学校所受到的孤立和排斥,增加了少年默多克自我思考的时间,也在他的心灵中埋下了叛逆的种子。在这里,他的性格开始变得桀骜不驯,说话极具进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后来他回忆起这段时光时说:“它使我认识到,如果你作为一名出版商或一个媒体的重要人物,你必须具有独立精神,并且不能受你周围朋友的影响。这种哲学只会发展,我认为,它会使你认识到,你所追求的不只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寄宿学校的日子虽然孤单,乐观积极的默多克仍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乐趣。当周末,孩子们获准离开封闭的学校时,有的孩子骑自行车或步行到附近的山上玩,有的则参加长距离的划船,有的去一站路以外的吉隆市区的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而默多克则总是独自行动,溜到赛马场去赌马。为方便起见,他还特地在附近的一家商店存放了一辆摩托车。不论情况如何,默多克总能计划周全地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井井有条。

  更为关键的是,在吉隆文法学校里,正在畏避父亲并寻找自我的少年默多克,得到了马斯特曼、克拉克和赫希菲尔德三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是这些饱学博识、循循善诱的老师们温暖了他孤独的心,成为他的良师益友。

  默多克同马斯特曼老师的友谊,最初是通过马斯特曼的妻子玛格丽特建立起来的。默多克一直很受老妇人的喜欢,玛格丽特就是一例。玛格丽特为他修改作文,为了表示感谢,一次,马斯特曼要外出休假,默多克赶到他们家,表示要为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说着便打扫起洗澡间和厕所。

  克拉克老师则使默多克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这种师生关系延续了数十载,克拉克后来一直是《澳大利亚人报》书评专栏的自由撰稿人。

  赫希菲尔德老师则把默多克引入艺术和戏剧的殿堂。1946年,默多克在他导演的《暴风雨》中扮演了一个角色。

  在这些老师的影响下,默多克开始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流人物。他还担任了校报《科利欧信使报》的编辑。

  1947年,默多克完成了他在吉隆文法学校的学业,但他留下多学了一年,

  并成了一个报人。他创办了他的第一份刊物《假如复生》,作为原文学社团刊物

  《如果》的续刊,这本杂志在10年前还很流行。

  此时默多克的办刊宗旨是:让所有人畅所欲言,这和以后大不相同。因此《假如复生》刊登的文章题材广泛,包罗万象,涉及文学、艺术、政治、历史和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思想堪称先锋。杂志刊登有关于“教育免疫”的专论,有介绍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的论文,有倡导现代艺术的评论,有批判“白澳”种族歧视主义政策的文章。在前两期刊载的专题中,有一篇未署名文章《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学校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争鸣。这篇文章可能是他的手笔。杂志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由于他优异的成绩,他荣获“德兰西传播知识奖”,在报业中崭露头角。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