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马云全传 > 第六章 资本大鳄,疯狂出击——马云融资心得 1.大胆集资,砸锅卖铁也要赌一把

1.大胆集资,砸锅卖铁也要赌一把

  我们开始创业了。请大家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放在桌子上。但有一个原则,第一不能向父母借,不能动老人的退休本钱;第二不能向亲友借,影响人家一辈子的生活;我们是愿赌服输,输了,钱都是自己的;如果不成功,大不了重新来!

  一个白手创业者如果不懂融资之道,那么成功的机会就更少了。创业都以最基本的资金为起点,所以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仍处于白手起家的朋友来说,头一件要紧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去筹集创业所需的基本资金。空等死耗不如寻找途径去借势而起。很多精明商人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因为财力有限,所以无本经营成为他们的首选,他们想出来的办法通常是借钱创业。最初,马云创业时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最大,但是生性狂妄的马云和几个员工,开始四处筹集资金,各自砸锅卖铁终于凑齐了50万元启动资金,如果当初没有这50万元,或许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这是马云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融资经历。

  事情发生在马云二次北上进京之后,与外经贸部进行合作搞互联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马云总感觉这个平台很难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断然决定再次南下杭州创业。而此时的马云包括自己的创业团队,每个人还是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谁手里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1999年1月,全球互联网的第一个高潮悄然而至。雅虎、亚马逊等美国网站的先行者纷纷上市,美国纳斯达克的股票一路上扬;杨致远等人一夜暴富,孙正义等风险投资商获利几十倍,就连买了网络股的股民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中国互联网市场也热闹非凡。网站崛起如雨后春笋,网站烧钱如烧纸;新浪、搜狐、网易不但势头强劲,而且也在跃跃欲试上市。而此时的马云两手空空,手下只有十几个人,而且他们情绪低落,内心迷茫。这是马云打造阿里巴巴前的真实背景,说起来几乎没有人相信。

  看到互联网的大好时机,马云决定要趁势而起,不然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将不会再有。马云断然决定:“没钱借钱也要上!”后来,马云根据自己创业经验,总结了融资的十六字经“先人后钱,事先钱后,以我为主,战略至上”。

  详细经过是这样的:

  1999年1月的一天,马云把十几个创始人召在一起说:“我们开始创业了。请大家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放在桌子上。但有一个原则,第一不能向父母借,不能动老人的退休本钱;第二不能向亲友借,影响人家一辈子的生活;我们是愿赌服输,输了,钱都是自己的;如果不成功,大不了重新来!”说完,马云率先把自己全部积蓄放到了桌子上,接着,大家开始你1万他2万地凑,最后凑了50万元。能凑齐这50万元,对这些人而言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虽然在北京的工资不低,但大家都是年轻人,追求高消费所以没剩下什么钱。

  后来,其中参与集资的谢世煌回忆说:“记得大家很可怜,每个人都是一两万,两三万的样子。我觉得我们这帮人都有点好赌。特别是快输光时,很矛盾,是借钱再赌下去呢还是就此不干了?”大家凑出的这50万元,就是阿里巴巴的创业资金。

  这是马云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融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大家凑钱。然而,这种颇有点梁山好汉砸锅卖铁式的融资却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第一,它决定了公司的性质是合伙人的股份制公司。当时中国人创办公司绝大多数是自己控股自己当老板,而且一般控股都在60%~70%以上。以后即便股权稀释,创始人也永远控股永远是大老板。就连新生的网络公司也未能免俗。阿里巴巴需要的50万元启动资金,马云自己完全可以解决,无非多借点而已。当时马云要想控股要想当老板轻而易举,而且团队其他人也不会反对。但马云还是慷慨地把自己的股份分给了18个创始人。他看重的是团队,是朋友,是友情,这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源头。他说:“我们很健康,股份每个员工都有,最大的股份在管理者手里。这是个很科学的概念,我们不是东方家族企业。”第二,它把阿里巴巴一开始就放在了一个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马云当时就接受了西方最先进最健康的公司理念。他说:“家族气、小本本主义、小心眼,这些东西都不行,西方的公司是用制度来保证,而我们中国人是用人来保证。”他当时就提出:公司是永远的,人是会换的!

  第一次融资体现了狂人马云超人的胆魄,关键时刻的一搏成就了这个屡遭打击的浙江男人,才给以后的创业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马云说:“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没有钱,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太有钱了。以前我们没钱时,每花一分钱我们都认认真真考虑,现在我们有钱了,还是像没钱时一样花钱,因为我今天花的钱是风险资本的钱,我们必须为他们负责任。我知道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阿里巴巴需要钱,我们也许一个电话,筹几个亿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是诚信。世界上有钱的人真多,这个手摸摸就800多亿美元。钱不是问题。技术也不是占主要成功的东西,很多技术人员创办公司最成为问题,天天在房间里面弄技术,没有卖出去他就说,我的技术还不够最好。对我们这种不懂技术的人来说,我根本不在乎这个东西怎么做出来的,我只在乎这个东西管用不管用。技术、资金、人才、文化、管理、机制这一整套配合在一起你才有机会赢。”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