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马云全传->第五章 造势高手,颠倒商海——马云营销心得 3.吊人胃口,让阿里巴巴更抢眼

3.吊人胃口,让阿里巴巴更抢眼

  我觉得现在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网络正是时候,在低潮的时候,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正是练内功的时候。

  营销的关键是要准确抓住顾客的心理,所以很多企业都很喜欢用攻心为上的营销谋略。作为营销大师马云,对其中道理自然是心知肚明。其实,马云一位很会解读大众心理的“心理学家”。当大众媒体对这位互联网狂人倍加追捧的时候,马云和阿里巴巴却显得非常低调。马云异常的沉默和低调,从某种程度上更加刺激了传媒者和大众的好奇心。马云欲擒故纵、欲拒还羞的态度不由得吊起了更多媒体的胃口,阿里巴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象也使众多新闻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终于,海外媒体开始对马云表现出极大热情,第一个来到杭州的是美国的国际媒体《商业周刊》。而此前一言不发、金口难开的阿里巴巴也被《商业周刊》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999年8月,《商业周刊》的记者通过多方打通关系,辗转反复才说服马云接受自己的采访。一开始的时候,马云坚决拒绝,后来美国记者通过外交部和浙江省外办动用政府的力量做马云的工作。在多方劝说之下,马云终于答应接受采访。但是他给《商业周刊》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可以采访但绝对不能把文章发表出去。

  按照常理,马云能够被美国《商业周刊》这样的国际著名财经媒体看重,应该让马云受宠若惊,为什么马云是如此的不领情呢?原来,马云也有苦衷。因为,那时的阿里巴巴实在是上不了台面,马云不想把自己的家丑外扬。

  当该刊记者在杭州一个居民区住宅里找到阿里巴巴,在记者惊异的目光中,阿里巴巴的诞生地被形容为“面积不大的住宅里挤着20多个员工,地上到处都是铺开的床单,空气里还有鞋子的味道”。这样的场景令媒体记者大为吃惊。

  不管马云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结果马云却借助美国《商业周刊》这棵大树,很快声名远扬,阿里巴巴的点击率直线上升。

  或许,这种结果会出乎马云的意料,马云当初或许也没有考虑太多。事实上,这相当于马云不花一分钱却为自己做了一个活广告。

  说到马云的免费宣传营销我们不能不提一提“ak-47”事件。1999年7月,马云因为资金问题被逼到了死角。阿里巴巴甚至穷困到马云必须借钱来发工资的程度。

  也是上天青睐这个百折不挠的浙江小子。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又是美国的《商业周刊》给马云带来了转机,让马云在经商的道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情是这样的:《商业周刊》说有人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消息,说可以买到ak-47步枪。这条消息把马云吓了一跳,可是马云找遍网站所有的消息也没有找到这条买卖信息。按说这也不可能。根据以前的经验,马云知道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在于可信度,所以从一开始马云就立下规矩,对所有在阿里巴巴上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人手编辑,这个规矩从阿里巴巴免费会员时代一直坚持到现在,因此马云坚信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过像《商业周刊》这样的杂志一报道还是把马云吓了一跳。因为《商业周刊》毕竟太权威了。

  尽管是一场虚惊,马云却因祸得福,ak-47的负面报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里巴巴,但是它带来了更多的国际记者,伴随着国外记者而来的当然还有国外的投资者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外财经媒体又为马云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