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 第二节 “三个世界”的新理论

  第二节 “三个世界”的新理论

  当毛泽东在北京同尼克松、田中角荣等一个个资产阶级政治家握手的时候,当同美、日、德等一个个资产阶级国家改善和建立关系的时候。他带着实践的重锤,敲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大门。他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世界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进行权衡比较,依次排队,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的理论。

  一三个世界理论形成的过程

  毛泽东独具特色的三个世界理论,不是他一时的思想灵感,而是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有一个形成的过程。

  早在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当成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了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①根据这一观点,毛泽东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同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在战后,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创建了无产阶级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帝国主义不断发出反苏的叫嚣,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破了这一叫嚣的实质。他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②“美国反苏战争的口号,在目前的实际意义,是压迫美国人民和向资本主义世界扩张它的侵略势力。”在这里,毛泽东号召美国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走狗的进攻。

  1956 年苏伊士运河事件,暴露了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对此,毛泽东指出:“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当前世界斗争的重点,当然,帝国主义国家跟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是很厉害的矛盾,但是,他们现在是假借反共产主义之名来争地盘。..在那里冲突的,有两类矛盾和三种力量。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国,美国跟法国之间的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二等帝国主义英、法,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

  ① 《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671 页。② 《毛泽东洗集》第4 卷,第1193 页。③毛泽东在这里关于三种力量的分析,正是三个世界理论的先导。60 年代中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前所说,一方面是以美国

  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分崩离析”;另一方面,由于苏联1965 年3 月在莫斯科召开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世界形势呈现出“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即一派大乱的景象。但是,毛泽东井没有被这种大乱景象所迷惑,他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洞察到世界形势发展的三种基本态势:首先是长期以来被压迫、被奴役的亚非拉地区人民正在觉醒,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次是苏联在许多国际事务中,特别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日益采取霸权主义,甚至是社会帝国主义的政策。再次是美国盟友的离心倾向不断发展,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这时,毛泽东不再使用“两个阵营”的概念,他认为,美苏都想统一世界,它们都有力量发动战争,不过也都有困难。根据对战争的态度,他重新解释了“中间地带”的理论,把亚非拉称作第一中间地带,而把西欧和日本称作第二中间地带。两者都不愿意打仗。因此,究竟是战争引起革命,还是革命制止战争,一时难以断言。按照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宁可把战争估计得高一些,以防万一。因此,他把战争的可能性估计得更大一些。这是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萌芽。

  70 年代后,毛泽东针对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的压力,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对国际形势作出了判断。认为革命形势的发展超过了爆炸的危险性。1970 年元旦社论把这种状况描述成“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整个地球上再也没有一块安定的绿洲了”。毛泽东同年在“五·二○声明”中指出:“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但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他赋予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更加革命的色彩,中国被宣传为“世界革命的中心”。对此,西方出现了世界政治力量“三大角”的议论。尼克松、基辛格对此比较欣赏。但是,毛泽东说,我不赞成“大三角”,我喜欢亚非拉,中国属于第三世界,1971 年11 月15 日,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向世界公开阐明了毛泽东的这一观点。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大会发言时指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一个国家的独立是不完全的。亚非拉国家在经济上的落后,是帝国主义的掠夺造成的,反对经济掠夺,保护国家资源,是独立国家不可剥夺的主权。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一样,是属于第三世界的。”①

  其后,毛泽东在同外宾分析国际政治新格局时,不断地深化了自己的这一观点。1973 年6 月22 日,会见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时强调,“我们都是叫作第三世界,就是叫做发展中国家。”1974 年2 月22 日,他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更加系统地讨论了这一问题,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众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②

  ③ 《毛泽东选集》第5 卷,第341 页。① 《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第8 页。② 转引自1977 年11 月1 日《人民日报》。“三个世界”的理论早已有之。但都是以意识形态的标准来划分的。提出帝国主义为第一世界,社会主义为第二世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为第三世界。后来,西方有人提出:“三大角”理论,也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毛泽东既不同意“三大角”的说法,也不同意以意识形态为标准的理论,而主张以经济为基础的多因素标准划分世界新格局。1974 年4 月10 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这一理论,他指出:“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下,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一则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在战后一个时期内曾经存在的社会主义阵营,因为出现了社会帝国主义,现已不复存在。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帝国主义集团,也已四分五裂。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二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二三个世界理论的结构

  纵观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这个理论的基本结构。

  第一,提出了世界革命的基本宗旨。毛泽东确立三个世界理论,不是解决局部矛盾的权宜之计,而是概括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规律提出的总的战略原则。它的根本宗旨,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争取世界和平、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逐步实现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完全胜利,建立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这是毛泽东立足现实世界,对世界未来的憧憬,也是毛泽东制定世界革命战略、策略原则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阐明了世界的主要倾向。毛泽东强调,世界战争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但主要倾向是革命。他认为,美苏已经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压迫者和侵略者,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敌人,他们之间的争夺必然导致新的世界战争。但是,作为国际无产阶级柱石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受剥削压迫最深、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被压迫民族一起,站在反对美苏两霸斗争的最前列,有效地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因此就世界历史的根本趋势来说,已经不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怕帝国主义,而是帝国主义怕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毛泽东把这种局势概括为“东风压倒西风”。世界既不是美苏合作主宰世界,也不是以美苏缓和为中心,而是第三世界“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潮流。

  第三,确定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标准。毛泽东改变传统的以国家制度的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的思路,主张以对待战争与革命的态度来划分世界,而各个国家的态度是以经济发展程度、实力强弱、在国际事务中的状况和国家利益来决定的。面对着亚非拉人民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美苏两霸为了稳定它们所设立的世界秩序,维护它们的既得利益,它们企图用战争毁灭人类的论调吓唬群众,压制革命。他们宣称:“发展战争技术的最新成果,使所有先进国家的活动家都相信,战争再也不能成为现实政治目的的有力工具,原子弹不遵循阶级的原则,因此,什么阶级矛盾,什么正义战争和

  非正义战争,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统统都成了没有意义的东西,照赫鲁晓夫的话说,要是丢了脑袋,原则还有什么好处呢。”他们需要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这里所说的“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实质是要求别的国家和人民,服从它们的既得利益,主宰他人的命运。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来说,为了完成独立后的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环境,反对美苏两霸发动的侵略战争。但是,它们硬要把战争加给世界人民,世界人民将毫不畏惧,奋起反对。正如毛泽东经常说的,“第一条,反对;第二条,不怕。”战争不能消灭人类,人类一定能够消灭战争。只有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才能最终消灭战争。

  第四,中国属于第三世界。邓小平在阐述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时候,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义务。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①..

  这个宣告,既表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光明磊落的国际主义的胸怀,又蕴含了中国世界革命的中心地位。诚然,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中没有论述世界革命的领导地位问题。在对外宣传中,曾多次批示,不要把中国的观点,强加于人,“不要在任何对外文件和文章中提出所谓毛泽东思想这样的自我吹嘘”,不要提“世界革命的中心——北京,”“这种话不应由中国人说出,这是所谓‘以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对于一切外国人,不要求他们承认中国人的思想,只要求他们承认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该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如此等等。但是,在毛泽东划分世界的格局中,无论是第三世界国家,还是中国人民,抑或是毛泽东本人,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地位和领导力量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认为,中国既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具有社会制度先进与经济发展落后的双重属性,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革命和发展道路,这不仅代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运动的发展方向,而且带有普遍适用性。中国站在反对两霸侵略威胁的最前列,受害最深因而最革命,中国又是第三世界中最强大的国家,政治上最先进,最有组织和最有力量,因此,在第三世界中必然发挥关键的作用,是世界革命进军中的领导力量。这些,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领导世界革命的宏伟抱负。

  三“三个世界”的理论意义

  毛泽东把国际政治关系中美、苏、中三大政治大国的鼎立,划分成三类政治力量的较量,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人说,毛泽东的划分是“放弃了阶级原则”,“鼓吹反动的地理政治学”。我们则认为,这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对世界范围阶级斗争客观现实的科学概括,是

  ① 转引自1974 年4 月11 日《人民日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捍卫和发展。

  毛泽东指出:“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①国家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毛泽东关于世界政治力量的划分,表面上,只涉及到当时世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而实质上,它所涉及的正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但是,以阶级关系为基础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必须从国际阶级斗争的整体出发,联系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对个体作出具体的分析。没有一个永不变动的固定的公式。如果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方法,抽象地、孤立地去观察,那么,对国际政治现象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在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列宁斯大林从来没有认为世界除了两个阵营之外,不存在其他的方面。世界政治力量不能作其他的划分。列宁1920 年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报告时说:“帝国主义的特点就是现在全世界已经划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人数甚少的、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②斯大林1924 年在谈到民族问题时也说:“世界已经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拥有财政资本并剥削地球上绝大多数居民的为数极少的文明民族的阵营,另一个是造成这个绝大多数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被压迫被剥削民族的阵营”。③这正是他们对世界上的各种矛盾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

  在世界范围内,由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漫长曲折和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中,世界政治力量必然会有不同的组合,世界阶级斗争的客观现实是怎样,无产阶级关于世界政治力量的划分和由此而决定的阶级斗争的战略策略就应当怎样。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但同时提出国际无产阶级事业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有不可分离的联系。恩格斯强调,“任何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不能成为自由的民族。因此,不把波兰从德国人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德国就不可能获得解放。”①他们不但十分重视欧洲民族的独立斗争,而且十分重视中国、印度等国的独立斗争,他们总是用国际无产阶级集体利益的观点,来看具体的民族运动和各种政治力量。他们这样做,不但没有忘记国际阶级斗争,恰恰是为了国际阶级斗争中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把民族解放斗争看成是国际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证。

  列宁在历史上第一次指出世界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同时也第一次把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看作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战略方针。1916 年,列宁在谈到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革命运动的关系时说:“社会革命只能在各先进国无产阶级为反对资产阶级而进行的国内战争已经同不发达的、落后的和被压迫的民族所掀起的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其中包括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的时代中进行。”②

  ① 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美帝国主义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的声明》《人民日报》1963 年8 月8 日。② 《列宁选集》第4 卷,第333 页。③ 《斯大林全集》第6 卷,第126 页。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288 页。② 《列宁全集》第23 卷,第54 页。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列宁明确地把各国政治力量划分为三类,并以此作为决定国际无产阶级战略策略的基本出发点。他1920 年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这就是帝国主义大战后世界状况的轮廓。被压迫的殖民地人口十二亿五千万人,其中包括波斯、土耳其、中国这类正在被人活活瓜分的国家,以及那些因战败而沦于殖民地地位的国家。保持原来地位的国家的人口,不超过二亿五千万,但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已经陷于依赖美国的地位,战时在军事上也处于依赖地位,因为战争席卷了整个世界,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保持真正的中立。最后,是居民不到二亿五千万的几个国家,在这些国家中自然只有上层分子,只有资本家才能享受爪分世界的利益。..我提醒你们注意全世界的这种情况,是因为所有导致革命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基本矛盾,所有引起了对第二国际作激烈斗争的工人运动中的基本矛盾,都是同世界人口的这种划分联系着的。”①在这里,列宁不是把世界政治力量简单地分为两类,相反,他把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同国家分别划分到三类国家里。一类是享受瓜分世界利益的战胜国,二类是保持原来地位的国家,三类是受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战败国。他把社会主义俄国放在第三类。

  同时,列宁还充分肯定了三类国家在世界反帝国主义斗争中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他说:“十二亿五千万人决不会让‘先进的’、文明的资本主义任意奴役下去,要知道,他们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七十!”②后来,他在谈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然胜利时仍然强调,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一点:俄、印度、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极大多数。正是这大多数的人口,最近几年来也非常迅速地卷人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来,世界斗争的最终解放将会如何,是不能有丝毫怀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来,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在这里,列宁不仅对当时国际政治关系作出了科学的判断,而且似乎看到了当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看到了国际无产阶级和占世界人口70%以上的第三世界人民的联合斗争。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捍卫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必须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原理,并强调指出,民族解放运动应当包括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力量,无论这些力量的阶级成分和政治观点如何,他们为争取本国民族独立的斗争客观上是革命的斗争,因为他们的斗争能够消弱、瓦解和毁坏帝国主义。斯大林也曾不止一本他讲到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的对立,但是在划分不同时期世界政治力量的时候,他所依据的却是国际阶级斗争形势变化的总情况,而不是根据某种超事物的逻辑。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都是通过客观地、深入地分析不同时期的国际阶级斗争的全局,而不是依靠任何一成不变的公式来划分世界政治力量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定势。毛泽东把世界政治力量划分为二类,正是运用这种思维定势,长期观察和分析世界各种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是毛泽东晚年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的一个杰出的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① 《列宁选集》第4 卷,第317~318 页。② 《列宁选集》第4 卷,第325 页。但是,现在有人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两级分化,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已经过时了。英国学者梅尔文·韦斯特莱克1991 年9 月在《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发表的《第三世界》一文中断言,“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政治和经济概念已经消失”。他指出:“它与冷战同生,而且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它们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共识,然而80 年代和90 年代发生的某些事件使它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因为“苏联集团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我们认为,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虽然是一个历史范畴,但它是在世界上出现霸权主义并进行“冷战”和存在发展中国家并受到国际剥削压迫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因此,只要霸权主义还存在,只要发展中国家即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还存在,并继续受到霸权主义和发达国家的压迫和剥削,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就不会过时。

  的确,随着东欧的巨变,苏联的解体,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的爆发,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上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东西方关系继续趋向缓和,新的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但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现在美国利用苏联解体,政治、经济不能与自己匹敌的机会,正踌躇满志,盛气凌人,大有独霸全球之势。它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对第三世界继续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并力图控制第三世界和发达国家。由于帝国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没有消除,特别是追逐高额利润的本性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它除了必然要继续剥削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人民之外,还必然要残酷地剥削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它表面上承认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独立,实际上却通过各种手段,从经济上和政治上继续控制这些国家,将其纳入自己的范围。它正是凭借这些手段,成了当代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独霸全球的斗争,使整个世界动乱不安,对世界人民构成了新的威胁。与此同时,美国又面临着像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这样一些新对手,随着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争夺霸权斗争的激化,第一世界必将以新的构成而继续存在。欧共体作为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谋求自身政治经济的独立、安全和发展的组织,正在不断地发展,在欧洲和国际事务中有效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包括社会主义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的第三世界,仍然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们继续受着美国和第二世界某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与此相联系,它们也成了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重大的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加强。因此,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好适用。今天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无论在观察分析国际形势,还是在制定对外关系的大政方针时,都必须遵循这一理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维护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断作出贡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