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和党外朋友们 > 息息相通的两位时代巨人——毛泽东与鲁迅

  息息相通的两位时代巨人——毛泽东与鲁迅

  毛代胜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时代的巨人。他们在漫长、曲折的革命斗争中,都为中国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虽然,他们生前没有见过面,也不曾有过个人的书信往来,但他们的心始终是息息相通的。毛泽东自己就说过:“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1966年7月8日)。1975年10月28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志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我在1971年听到传达您的这句话时,心情是何等激动啊!..我知道他和您的心是相通的。您是无产阶级思想的伟大导师,父亲的后期也是无产阶级思想的忠诚战士。我听说他谈起您时,总是点燃一支烟,眼睛充满愉快的微笑,轻轻地说,他愿在您的指挥下,做一名小兵,用笔。”

  在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中,鲁迅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名“小兵”自命,自觉地遵奉无产阶级的革命“将令”,以笔作刀枪,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展开了英勇的进攻。

  1927年至1937年,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我革命根据地和进步文化进行了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其残酷是举世未有的,杀戮了几十万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摧残了几百万工农人民。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把我们共产党和革命者“剿尽杀绝”了,但结果却相反,“作为军事‘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红军的北上抗日;作为文化‘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1935年‘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的爆发。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人民的觉悟”。“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作为文化战线上反“围剿”的英勇旗手和主将的鲁迅,身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深切地关怀着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当第五次反“围剿”因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而遭到了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闻名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革命力量处在黑暗势力重重压迫之中时,鲁迅坚信毛泽东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一定会胜利。在坚持文化战线的反“围剿”斗争的同时,鲁迅密切关注红军长征途中所发生的一切。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冲破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胜利到达陕北,给山河破碎的祖国和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鲁迅听到这个消息,无限喜悦,于1936年2月,不顾重病缠身,热情洋溢地给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出了贺信:“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更大的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极热烈的欢迎与拥护。”“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这封贺信是由美国朋友史沫特莱托人转道巴黎于同年4月传送到党中央的。尽管当时鲁迅所在的上海还处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漫漫黑夜中,但是他从长征胜利看到了抗日战争即将出现的新局面,从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身上,清醒地看到了“人类和中国的将来”,看到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无限光明的前途。这封贺信,表达了鲁迅对毛泽东的无限热爱和崇敬,抒发了鲁迅誓与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斗争“共同着生命”的战斗情怀。为了庆贺工农红军长征胜利,鲁迅还特地买了两只火腿,托人从上海捎往陕北,送给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鲁迅就是这样地与工农红军长征血肉相连,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同呼吸、共命运。

  1936年,当托洛茨基派分子挑拨鲁迅和党的关系,恶毒攻击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时候,鲁迅不顾身患重病,奋起反击。他以无产阶级大无畏的精神,在《答托洛茨基派的信》中,直接提到毛泽东的光辉名字,怒斥托派的诬蔑:“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亲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则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鲁迅在这里用对比、反语和讽刺,一贬一褒,更加突出了毛泽东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立足现实,完全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他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庄严宣告:“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这政策在我是认为非常正确的。”表示了自己坚定地站在毛泽东革命路线一边的坚强决心!在《答托洛茨基派的信》中,鲁迅还以最崇敬的感情宣称:“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对毛泽东的革命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这种真挚的感情和鲜明的阶级立场,是同鲁迅在斗争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勇于解剖自己,刻苦改造世界观的进程相一致的。

  鲁迅越到晚年,为什么越显出战斗的青春的活力呢?就是由于他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是由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是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革命斗争,使鲁迅极其深刻地认识到了毛泽东的英明伟大,衷心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甘愿做党的一名“小兵”。

  由于积劳成疾,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卒于上海寓所。这噩耗传到延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为悼念鲁迅逝世发出三封电报:一封是《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一封是《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还有一封是《为追悼与纪念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电》。这些书电,“为我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情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领袖,共产主义苏维埃运动之亲爱的战友”,表示了最深沉痛切的哀悼,并决定在全苏区内下半旗致哀,同时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为鲁迅遗体举行国葬。

  鲁迅逝世后,当时冯雪峰和宋庆龄、蔡元培等商量,组织了治丧委员会,毛泽东为治丧委员之一。在上海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举行追悼仪式后,鲁迅遗体于10月22日安葬于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1956年在党中央的关怀下,鲁迅墓由上海虹桥万国公墓隆重迁葬于虹口公园。毛泽东为墓碑题了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鲁迅先生之墓”。

  为纪念鲁迅的革命文学上的贡献,使新的一代赓续他的事业,毛泽东发起了建立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并为“鲁迅艺术学院”亲笔题字。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创立缘起》一文中写道:“我们决定创立这艺术学院,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

  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举行的鲁迅逝世一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在这个讲话中,毛泽东称颂鲁迅是现代圣人。正如柳亚子1941年在他所赋一首纪念鲁迅的诗中所写的:“鲁迅先生今圣人,毛公颂语定千春。”1977年,毛泽东又讲到鲁迅,如果说中国有圣人,鲁迅是第一大圣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鲁迅是何等的推崇!在这个讲话中,毛泽东还号召大家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从1936年鲁迅逝世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前夕,在40年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鲁迅。他在《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等文章中多次提到鲁迅及其著作,对鲁迅的一生作了最正确、最全面、最深刻的评价。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称赞:“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情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赞扬鲁迅的“《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并奉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195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极力推崇鲁迅的杂文说:“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辨证法。”1961年10月7日,毛泽东在接见以黑田寿男为首的日中友协代表团时,亲笔把鲁迅先生的“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诗题赠给他们,并指出:“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这对正在斗争的日本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1975年11月,毛泽东在接到周海婴同志的信后,就鲁迅著作的出版、研究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我赞成周海婴同志的意见,请将周信印发政治局,并讨论一次,作出决定,立即实行。”1976年3月,毛泽东“建议在一、二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毛泽东对鲁迅的这一系列的论述,说明了鲁迅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地位,说明了鲁迅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毛泽东反复强调学习鲁迅,意在唤起全党全国人民对鲁迅的重视,意在把鲁迅的思想文化遗产交给全党和全国人民,使鲁迅的思想文化遗产能够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鲁迅和毛泽东虽然先后离开了人间,与世长辞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将像巍峨的丰碑,永远耸立在亿万人民的心头,激励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向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