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28.认识的两阶段有区别但可逾越(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28.认识的两阶段有区别但可逾越(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普罗列达里亚对于资本主义的现实之认识的路程,最初从感觉、表象、与对象的直觉的阶段,进到对于现实的较高度的理解的阶段,其次再从这高度的阶段,进到革命的实践,进到要实现从前只蕴藏在头脑中的东西的阶段。“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的辩证法的路程,是到达于客观的实在之认识的路程。”

  这一段话,包含着说明我们的认识发展之辩证法的路程的很深的思想。认识的要点,认识的终极目的,在于发见周围的现实之法则,而把我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上所领受的材料,作论理的理解。但我们的认识之到达于论理的理解,是认识过程全体的结果。何种动因占优胜的那种差异,也决定认识本身的发展阶段的差异。因而认识过程的阶段,是不能被用不可逾越的界限去互相区别的。

  ——摘自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从感性阶段进到理性阶段,再从理性阶段进到革命实践。

  从直观到思维

  从思维到实践

  认识目的在把感觉材料作论理理解,两个阶段有区别,但不是不可逾越的。

  ——摘自毛泽东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4日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批注(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24、25页)

  [解析]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3版)在论述认识的辩证发展时认为,认识的目标在于发现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而认识的过程最初是从感性认识(即对事物的感觉、表象直觉或直观)开始的,然后经过理性思维对感性认识的加工,使认识把握住事物的内部规律,这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然后再用这种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达到检验真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在认识的发展中,感性认识是同理性认识有质的区别的。例如在无产阶级还处于自在的阶段时,他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资产阶级的本质,仅仅反对个别资本家、破坏机器生产设备,这时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还是感性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尖锐,无产阶级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自己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这种认识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表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达到理性的阶段。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虽有质的区别,但这种区别不是不可逾越的。这表明理性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人的理性思维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整理,是可以透过感性材料而把握到事物的本质的。如果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逾越的,那就会否认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会陷入世界不可知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既有质的区别,又是不可分离的,它们的差别是可以逾越的,这是认识发展的辩证法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把该书阑发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这种辩证关系简明地加以概括,写下了“认识目的在把感觉材料作论理理解,两个阶段有区别,但不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则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他写道:“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6页)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