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的艺术世界 > 战略决战方向明 东北战场克群雄

  战略决战方向明 东北战场克群雄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毛泽东及时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四万余人,使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归于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而这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便是辽沈战役。

  在决战前夕,战争双方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了有利于解放军的变化。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已增加到二百八十万人,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和实际战争的锻炼,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大大提高。人民解放军从敌人手中缴获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和装备,建立了炮兵和工兵,提高了攻坚能力,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解放区的面积已发展到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经过土地改革,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后方更加巩固,人民解放军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国民党军队这时虽然仍有三百六十五万人,但第一线兵力只有一百七十余万人,而且大部分受到过解放军的歼灭性打击,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这时敌人已经被迫放弃“全面防御”计划,而进行所谓“重点防御”,企图以他们现有的兵力和工事,固守战略重要点线。他们以精锐部队为核心,兵力靠拢,猬集一团,妄图使人民解放军“吃不掉,啃不烂”。这时敌人有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五个战场上。东北战场为卫立煌集团,共五十五万余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依靠北宁线的锦、榆段作为他们和关内水、陆联系的通路。华北战场为傅作义集团,共六十余万人,分布于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山海关等要点,依靠塘沽港作为他们海上补给的通路;太原孤城的守敌,已被围困。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六十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中原战场为白崇禧集团,共约七十五万人,分布于平汉线南段以及汉口为中心的地区。西北战场为胡宗南集团,约三十万人,分布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除上述五个战场外,敌人后方的军队约二十三万余人,由于人民游击战争的发展,很难机动。

  这种敌我力量对比的形势表明,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要大量歼灭敌人,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政府,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因此,敢不敢打我军从来没有打过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的大城市,敢不敢歼灭敌军的强大集团,敢不敢夺取更大的胜利,已经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上的重大问题。就在这时候,国民党1948年8月南京军事会议曾谋划撤退东北、确保华中、经营华南,但仍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这时候,如果让敌人实现他们把现有兵力撤至关内或江南的计划,就会给我军以后的作战增加麻烦。如果在敌人还没有来得及决策逃跑之前,我们当机立断,抓住大好时机,组织战略决战,就可以各个消灭敌人的强大战略集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毛泽东根据对战争形势的科学分析,毅然决然地决定抓住这个决战时机,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紧紧地抓住决战时机的同时,又正确地选择了在东北战场首先进行战略决战的决战方向。当时全国各战场虽然都有利于解放军的作战,但敌人在战略上却企图尽量延长坚守东北几个孤立要点的时间,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不能入关作战;同时敌人又准备把东北敌军撤至华中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军把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华北战场,则会受到华北、东北敌人的两大战略集团的夹击而陷于被动;如果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敌人迅速撤退,而实现他们的战略收缩企图。只有首先将东北之敌就地歼灭,才能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又能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上的总后方,有利于东北野战军实施战略机动,支援华北、华东战场上的作战。另一方面,东北战场的形势对我又特别有利。敌人有正规军四十八万人,我主力部队连同地方武装共有七十余万人,敌人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我地区广阔,关内各区均可支援。毛泽东将战略决战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的卫立煌集团,这就将战略决战的初战胜利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

  在辽沈战役开始前,东北战场敌人据守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我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应首先指向哪里,是关系到全局的关键问题。从局部看,长春孤敌,为我久困,是东北战场敌人的弱点,消灭该敌比较容易,同时也可以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但敌人却企图以长春来牵制我军,掩护沈阳、锦州之敌改善态势,并且进行撤退的一切准备工作。我军如先攻长春,便正中敌人下怀;而攻克长春,又会吓跑沈阳、锦州之敌,影响战役和全国战局的发展。锦州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锦州的敌人比长春多,但锦州至山海关段上各点的敌军,孤立分散,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在北宁线上作战,可以吸引长春、沈阳的敌军来援,有利于战役发展;还可分割敌人在华北战场和东北战场的两大战略集团,华北敌军的增援则将因我华北解放军的牵制而削弱。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咽喉之地,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地,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形成了“瓮中捉鳖”“关门打狗”之势,而且控制了北宁线,更有利于我军向两翼机动作战。因此,从本质而言,锦州是敌人的致命弱点。毛泽东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中要求东北野战军“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同时又指出,攻克锦州是战役胜利的关键,要求“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辽沈战役是完全按照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和部署进行的。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除以一个纵队和七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之敌外,以六个纵队和一个炮兵纵队、一个坦克营围攻锦州,另以两个纵队配置于锦州西南的塔山、高桥地区,三个纵队配置于黑山、大虎山、彰武地区,分别阻击由锦西、葫芦岛方向和沈阳方向救援锦州之敌。锦州地区的作战是9月12日开始的。正当我军攻克义县,扫清锦州外围时,蒋介石慌忙飞到东北亲自指挥,嚷叫“东北局势好坏,就在锦州一战”。并急调北宁线华北“剿总”的五个师和山东的两个师来援,连同原来在锦西的四个师,共十一个师,于10月10日起向我塔山阵地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我军阵地。廖耀湘兵团(国民党第九兵团)十一个师又三个骑兵旅由沈阳驰授锦州,被我阻击在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10月14日10时15分,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对锦州发起了总攻。首先是炮火准备,顿时炮声怒吼,震耳欲聋。敌人的汽油库爆炸了,霎时间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卷过半城,弥漫天空,太阳立刻暗淡无光。炮弹落在城垣上,掀起了泥上和石块,摧毁了钢筋水泥工事,炸开了缺口。尖刀连的战士跳出战壕,向小凌河飞快奔去。他们涉过齐胸深的河水,奋勇向前。我后续部队也迅速突破了敌人的前沿主要阵地。

  敌人把小凌河当作守护锦州城的重要屏障,因此,极力阻止我过河。敌机在小凌河上投着炸弹,掀起高大的水柱;敌人的机枪扫射着河面,溅起成串水花。我指战员不顾弹片纷飞,在我军火力的掩护下,爬上了陡峭的河岸。敌人从两旁的暗堡里猛烈射击。我英勇的指战员奋不顾身,在敌人的交叉火网下,托着炸药和爆炮筒向暗堡匍匐前进。霎时间,敌人的暗堡化为一片灰尘。

  10 时28 分,九纵左翼师尖刀连已从南门侧面登上了突破口。敌人疯狂反扑,企图作垂死挣扎。我军尖刀连的战士们奋勇还击,打退了敌人七次冲锋。敌人越来越多,从一个排增加到一个营,堵住了突破口。战士们向敌人展开肉搏战,刺刀打弯了,用枪托打,用石块砸,使得敌人尸满突破口,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继续前进;我军炮火实施拦阻射击,护送战士们一步一步向敌人纵深发展。

  在战斗中,各级指挥员亲临火线指挥,九纵的两个主攻师刚刚各进去一个多营,师级干部便跟着进了城。

  虽然我军已冲进城去。但顽固的敌人仍然利用地形地物拼命抵抗。他们预先在每个街口都设了地堡群和沙袋工事,组织了交叉火力,能够互相支援。他们把抢来的门板、铺板、桌椅等物,堆在街道中间;在每条重要的道路上,都预先埋了地雷;利用每一座大楼、每个窗口,喷射着恶毒的火焰,企图阻挡我军前进。

  但敌人无论怎样也休想阻止一往无前的战士们的脚步,地雷一个个被查出,地堡一个个被攻克。突破入城的各路纵队同时迅速向前推进。

  敌人的部署被我军完全打乱了,通讯联系也中断了。

  天色渐渐黑下来,但城内依然是鏖战正激。爆破声、枪炮声、喊话声此起彼伏。

  这时的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范汉杰再也无心指挥手下的一帮残兵,而是在苦苦地思索着逃跑之路。夜间10时,九纵左翼师攻到敌六兵团司令部附近。右翼师一个团由欢乐街向牡丹街、富和街、国和街猛力发展,打退敌人多次反击;另一团切断了敌六兵团司令部之退路,并包围了铁路管理局。

  夜12时,敌六兵团司令部以猛烈的炮火,阻挡了我一个团;又在离兵团部以东三百米远的陆军医院大红楼,阻挡了我向敌侧翼迂回的另一个团。

  我军战士组织突击组、火力组、爆破组,使用了大量的黄色炸药,连续炸破了九个地堡、十二道铁丝网,冲进大红楼,将敌全歼。

  不久,敌六兵团司令部便被我包围,几支赶到的部队互相配合同时向敌人展开攻击,终于在凌晨4时10分攻克了这一核心据点,全歼守敌。

  就在锦州城内打得火热的时候,范汉杰化了装带着一帮人趁黑夜溜出城去,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被我在山口担任警戒的战士活捉。同时被活捉的还有国民党中将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少将政训主任方济宽等。范汉杰这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惨败面前不得不承认我军战略指挥上的英明,他说:“贵军神机妙算,弃长春,舍沈阳,突然闪击锦州,扼住我军战略咽喉重地,乃出我军意料之外。锦州,犹如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负华北,贵军夺下锦州,恰好象从中间折断扁担,使东北与华北分离,棋着厉害。但贵军孤军深入,非雄才大略之人,不敢作此贸然行动??”

  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东北战局沿着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迅速发展。锦州十万守敌在三十一小时内全部就歼以后,长春守敌一部起义,其余全部投降。此时,东北国民党军全军覆灭的命运,已成定局,但蒋介石仍然梦想夺回锦州,打开关内外的联络,严令廖耀湘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攻占锦州后,就立即向东北方面回师,从黑山、大虎山南北两翼合围廖耀湘兵团。10 月26 日将廖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区,经过两日一夜的激战,全部歼灭该敌,俘虏敌兵团司令廖耀湘、军长李涛、白凤武、郑庭笈以下十万余人。我军乘胜猛追,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敌十四万九千余人。至此,解放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到11月2日,共历时五十二天,歼敌四十七万余人。经过辽沈战役,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的双方力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已超过了国民党军队。敌人总兵力下降到二百九十万人,解放军总兵力增至三百余万人。这一变化使五年胜利的预计进程大为缩短。

  辽沈战役开始前,在敌人的兵力还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毛泽东就下决心向国民党的战略集团开战,表现了他那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宏伟气魄。而把决战方向选在东北战场,则显示了他胸怀全局、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

  毛泽东为辽沈战役制定的“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的作战方针,规定了战役的主攻方向,抓住了战略和战役枢纽。从战略上看,我军把主攻方向指向锦州及其附近诸点,是对东北卫立煌集团和华北傅作义集团的中间突破。攻克锦州,隔断了东北、华北两敌的联系,使之成为两个孤立的集团,并关闭了东北敌军撤向华北的大门,造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从战役上看,我军攻克锦州以后,可以向两翼侧动,不但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而且能取得战役主动权。锦州是联结东北与华北的枢纽,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攻锦不但能引起长春守敌的恐慌,而且能吸引沈阳之敌大举增援,从而创造在野战中大量歼灭援敌的战机。应当说,这个方针是一个无比英明的方针。

  在这个战役中,毛泽东把歼灭战原则首次用于战略范围,是对我军军事学术的一个发展。

  辽沈战役战场宽阔,兵力众多,情况非常复杂。毛泽东从战场实际情况出发,指示东北我军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奔袭战、攻坚战、运动战、阵地防御战和运动防御战等战斗形式。各种战斗形式的综合运用,为以后组织实施大型歼灭战积累了丰富实经验。

  可以说,在指挥辽沈战役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卓越的统帅才能已达到“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高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