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的艺术世界 > 一样悼亡妻,境界各不同

  一样悼亡妻,境界各不同

  正象每一个时代都有这一时代的代表思想一样,每一时代也必然有这一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所以有秦汉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的说法。而每一种文学样式,又都有成就特别突出的作家作品。以词为例,词本形成于唐代,而且有了较为优秀的作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萧声咽),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长相思》(汴水流)等等,甚至有一些作家因为风格相同,而形成流派,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温庭筠的《忆江南》(梳洗罢)、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便开了花间派的先河。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虽然唱的是亡国哀怨之音,但在词的创作艺术上却达到相当高的成就。

  尽管如此,词的创作,真的冲破婉约派的羁绊,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艺术创作上也达到高峰期的,那还是到了宋代,即使婉约派,也是到了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才达到极致。尤其到了苏轼、辛弃疾,才一扫词坛萎靡之风,创造性地开一代豪放派新风。陆放翁说:“词曲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缨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豪气,超脱尘垢,于是《花间》为之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此后几百年,在词坛上尚没有能超越他们的。只是到了毛泽东,于词坛突起,从内容到形式,其成就都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正如柳亚子评价毛泽东的诗词时所说:“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秋情着意雕。”又评说:“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毛泽东的诗词,真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苏、辛也确实无法望其项背。

  但作为诗词大家,他们的作品风格,也不是一律的豪放,也不乏细腻深沉的佳作,他们的悼亡妻词,便是一例。

  单说悼念妻子的佳作也不少,如传为千古美谈的陆游与爱妻唐碗的爱情悲剧的故事。陆游已八十一岁,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仍不忘长眠九泉之下的唐碗,写了两首怀念她的诗:

  十二月二日梦游沈氏园亭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见尘。

  诗人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梦中见到往昔与爱妻在沈园相会的情景,怎不叫人痛彻肺腑?后人便根据他的词《钗头凤》、唐琬的同名和词及有关故事,把他们的爱情悲剧故事搬上舞台,为大家所熟悉。

  又如中国词坛有“清之李后主”之称的纳兰性德,虽是个公子哥儿,但却汲重感情,尤其对结发之妻,异常钟情。他说,如果爱妻象天上的明月那样,始终皎洁,那么,他情愿卧冰踏雪,为她牺牲一切。可惜,不幸的是,在他二十三岁时,爱妻一病身亡,他痛不欲生。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写道:“丁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时作者二十二岁)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可见他对亡妻的哀悼悲渤到什么程度,这细腻、深沉的感情,便凝成了《蝶恋花》这首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容若创作这阕词前后的思想感情状况,词的构思和结构,似都步苏拭悼亡妻词的后尘,感情的深沉程度、词的艺术造诣似也不及苏词,故不作详细分析。

  下面仅将苏拭和毛泽东这两位诗史上地位显赫的诗人的悼亡妻词作些比较,以显:一样悼亡妻,境界各不同。

  在这里,自然无意苛求古人,只是想通过比较,领悟毛泽东博大而宽广的胸怀,伟大而崇高的人格,了解他在诗词方面杰出的艺术成就。

  为比较方便,把苏拭和毛泽东的两首词分别抄在下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踊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同是年轻时胸怀壮志、心地广阔、多才多艺的伟大诗人,同是悼念自己亲爱的亡妻,感情同样真挚而深沉;艺术上都显示出极高的造诣,都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们都是豪迈之情的大手笔,却都以柔婉的语言,写出细腻、令人柔肠寸断的词来。都是悼亡诗,而且都成为这类诗词中的绝唱。

  下面重点比较其相异的地方。

  一

  两人的创作意图完全不一样。苏拭由于与王安石变法派政见不合,从权开封府推官,乞外任通判于杭州,再移知于密州(今山东诸城)。虽刚四十岁,正当不惑之年,却过早地衰老,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诗酒趁年华”,甚至干脆想学庄周“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就是借悼念爱妻王弗,抒发他十年中,虽怀“奋励有当世志”,但却宦海沉浮、仕途失意、坎坷不得自由、生活颠沛艰辛和无限郁闷悲观之情。这悲,是个人的悲;这痛,也是个人的痛。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个人。

  毛泽东却不然,他是经过三十年的浴血奋斗,缔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又取得伟大成就时写的这首词,词借奉和李淑一大作,怀念爱妻杨开慧、战友柳直苟两位伟大战士,颂扬革命,颂扬先烈为革命生死以之的献身精神,以激励还活着的人们,尤其革命后辈,发扬先烈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坚持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忧,是为革命;喜,也是为革命。这生离死别,一切都是为了革命。

  二

  词中的人物形象不同。苏词中,有两个形象,苏妻:死后十年的王弗,无限孤寂,凄凉,已“尘满面,鬓如霜”;年少时的王弗,聪颖贤慧,有识见,夫唱妇随,完全一位才女形象。更主要是诗人自己:十年酸辛,仕途多艰,怀才不遇,虽正壮年,却两鬓如霜,满怀思念,一脸悲苦,以泪洗面。这形象使人平添愁肠,欷嘘不止!

  毛泽东的词的形象则有:为革命叱咤疆场,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的伟大战士杨开慧、柳直荀,虽死犹生,他们的英魂飘飘升仙的形象;还有无限崇敬烈士,热烈欢迎英魂为他们捧酒起舞的吴刚、嫦娥仙人形象,以及先烈为革命胜利而喜悦之泪如雨,群众为革命胜利热烈祝贺的场面。这些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倍受鼓舞。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古人的游仙诗,诗人是在其中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而毛主席的游仙词,诗人却不在其中。

  三

  词的意境不同。王弗十六岁与苏拭结婚,英宗治平二年病逝,第二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作者在山东密州,遥想千里之外家乡的一座孤坟,何等悲凉!夜晚,明月当空,冈上长着矮矮的松树,爱妻孤零零,长眠在这里。这境界虽在想象中,可对于一个遭遇不幸的人来说,又怎么受得了这悲苦的煎熬啊!

  毛泽东的词的意境则不然。杨开慧、柳直苟两位烈士的英魂飘飘升仙,仙人奉酒相迎,境界寥廓而高远,静穆而庄严。尤其嫦娥于万里长空婆娑起舞的场景,本已热烈感人,正当此时,人间传来“伏虎”的消息,就更使人激动万分,以致泪飞如雨。这人间天上,烈士仙人,桂酒歌舞,这是一种多热烈而神圣、多彩而优美、宏大而鼓舞

  人心的境界!

  四

  诗的情调不同。一个泄郁闷之气,一个发天地豪情。苏词的调于是个“悲”字,人生维艰,堪悲;眼前处境艰难,堪悲;梦前思妻,堪悲;梦里见妻无言,堪悲;醒来孤苦,堪悲;前途茫茫,更堪悲!所以,低沉的晦暗,读了,令人抑郁、窒息!

  毛泽东的词的格调却是高昂、明丽的。亲人、同志捐躯,令人悲哀。但烈士是为人民献身,重如泰山,死得其所,虽死犹生,虽死犹荣。为他们感到自豪,为他们受到鼓舞,为完成先烈们的遗志,更忘我地奋斗不懈。

  五

  创作方法不同。苏拭的悼亡词,笔势跌宕,婉转开合,速缓顿挫,虚实结合,白描手法,语言平易质朴,于思念亡妻的悲哀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与感慨,深婉执著,感人至深。想象倒也丰富生动,但所写皆是梦,梦前,梦中,梦后,都是现实的。所以,他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毛泽东的词就不同了。他所写的人,立足于现实,又超乎现实,完全神仙化典型化了。所颂扬的不止杨开慧、柳直苟两位烈士,而是所有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所写仙境、仙人的活动场面,都是为典型人物幻想出来的典型环境。既奇特绚丽,全是想象中事,又是合乎情理的。忽而人间,忽而天上;忽而烈士,忽而神仙,全是理想中事。所以,他的创作方法,是革命浪漫主义(是为主)与革命现实主义(是为辅)相结合的。

  前人说:颂扬之词难作,“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张玉田《词源》)。避其三者而为词,才是佳作。毛泽东的艺术高明之处,在于不直言杨、柳两位烈士的业绩,也不直接歌颂他们的贡献,而是写他们的英灵飘飘九霄,仙人奉酒起舞,烘托他们的事业之伟大,境界之崇高,精神之不朽。尤其妙的是,烈士游仙,而诗人不在其中,一反古人,不蹈袭前辙,着意创新,为人叫绝。

  郭沫若对《蝶恋花》词的评价极高。他说:“不用说这里丝毫也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而使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气也望尘却步。这里使用着浪漫主义的极夸大的手法把现实主义的主题衬托得非常自然生动、深刻动人。这真可以说是古今的绝唱。我们如果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怎样才能使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就是我们绝好的典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