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的艺术世界 > 理趣横生,哲理闪光

  理趣横生,哲理闪光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有一种与众本同的诗歌,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感染力量,而且还闪烁着一种智慧和真理的莹莹之光,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艺术价值,这种诗被称为理趣诗。所谓理趣,就是在一首诗中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某种哲理,使读者从中受到启示和教益,这样的诗就包含了理趣。

  宋朝是个讲求理学的朝代,因而哲理人诗的情况较为普遍。然而理趣诗并不好写,因为这种诗一方面必须有具体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又要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人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熔铸在一种很美的艺术境界之中,所以成功之作风毛麟角,不可多得。比较有名的代表作是宋朝诗词大家苏拭写的《题西林壁》,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人们往往不只从形象的角度去欣赏理解,而更多的是将它用在认识问题的角度来启发自己的思路。此外欧阳修的《画眉鸟》、朱熹的《观书有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都是较有名的理趣诗。另外唐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也是很有名的理趣诗句。这些诗或明快爽朗,令人耳目一新;或深婉含蓄,奏出弦外之响。其中蕴含的哲理,给人以真理的启示,甚至被历代人们当作名句格言广为流传。

  那么是否只有古人专擅此类诗作呢?倒也不尽然。当代伟人毛泽东便可算作写哲理诗的一位高手。打开《毛主席诗词》,在三十几篇诗词中,就很有几首属于哲理诗的范畴。什么“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什么“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仓桑”等等,我们往往把它当作名人格言来理解运用。

  《泌园春?长沙》的上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段写景之后的一句理性概括“万类霜天竞自由”,就闪射着璀璨的哲理光辉:你看,岳麓丹枫如锦,湘江流水似碧。在这山川红遍与碧透的映衬之下,还有雄鹰在长空奋击双翅,鱼儿在江中活泼地翔游,就连原属静物的“万山”也因枫叶层层染红而显示出自然界的生气来。再加上滔滔流去的江水,往来竞驶的百舸,真是火红绚烂,春意盎然。这种霜秋的严酷肃杀与“万类”的活跃自由,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一种辩证对立的关系:那就是客观环境越险恶,主观竞争意识越强烈。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在人类社会中,大至阶级,小至个人,无不以斗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于是才有了人类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才有了由谁来主宰人类命运的问题,才有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极有分量的发问。这里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宏伟壮丽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湘江秋色图,提出的是由谁来主宰祖国命运的深刻命题。在这里诗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将自己要表达的题旨要发表的议论通过一组生动的形象和饱含着激情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因而诗情和哲理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形成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采桑子?重阳》是一首抒发无产阶级人生观和战争观的壮丽诗篇。作者写道: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词一开头,诗人便以通俗的皙学语言揭示出了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客观规律。面对着短促的人生,雄极一时的曹操发出的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大诗人李白唱出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及时行乐的诗句,大文学家苏轼曾借他人之口道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苦闷,初唐诗人陈子昂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而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说“人生易老天难老”,却丝毫没有慨叹人生短暂的意味,刚好相反,他通过词中优美的艺术境界,形象地告诉人们:新陈代谢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每个革命者应该正确对待生命的价值,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不是么,循着大自然的规律,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在今年,我们的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火光闪闪的阵地上度过了一个极有意义的重阳佳节。经过浴血奋战保卫下来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草木都那么令人喜爱,给人带来丰美的感受,就连路旁的那一簇簇金灿灿的野菊花也显得格外秀丽,特别清香。这一年一度的强劲秋风,虽然不象春风那样和煦宜人,那样催发百花争艳,但它却能摧枯拉朽,荡涤腐恶,澄清宇宙,除旧布新。它带来的是江天廖廓、寒霜万里、玉宇澄清的崭新世界,所以它“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优美的诗句,铿锵的节奏,深邃的哲理,艺术地体现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战争观和美学观。在毛泽东的笔下,战争并非无情物,秋令更比春日强。虽然《采桑子》不是一首一般的写景之作,但那诗情、那韵味、那非同一般的审美情趣,却使人百读不厌,余味无穷。一般地说,抒情诗旨在抒情,理趣诗意在达理。这首词是既抒情又达理,引人入胜的景色、耐人寻味的诗意与发人深醒的哲理融为一体,使它成了一枝极为难得的艺术奇葩。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一首伟大的革命诗篇,是一曲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思想的艺术结晶。前四句是对解放南京,推翻蒋家王朝的历史记录和热情歌颂,描绘了天翻地覆的革命胜利的伟大场面。后四句从解放南京这一具体事件中生发议论,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光辉思想。诗人先从当时形势说宜“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其次从历史教训方面说,不可重蹈楚霸王的“覆辙”,使革命半途而废;最后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角度,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说明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道理。最后的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句中饱和着感情蕴含着哲理。意思是,面对蒋家王朝的罪恶统治,连无情的上苍都会气老,何况于有情有感遭受摧残屠杀的亿万人民!正因此,追歼穷寇,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政权,正是上合天心下符民愿。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正常的社会代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阻挡不了,谁也不该阻挡。这首诗,写场面,龙腾虎跃,有声有色、气象非凡;讲道理,由近及远,层层深入,十分透彻:揭示哲理,因事而发,自然贴切,毫无抽象说教的痕迹。正因此,这首诗深刻隽永,其味无穷,极富感人力量。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一首充满了斗争精神而又寓意深远的题照诗。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诗人先从照片展示的画面写起,说在天色昏暗迷茫的黄昏,看那挺立于云海之上的青松是多么坚强道劲。尽管乱云翻飞,它却依然泰然自若,从容镇定。那个地处峰巅的仙人洞,真是天然生成,风光无限。要想领略它的美处,就必须不畏艰险,勇于登攀,才能真正浏览到最美的景观。

  这首诗名为题照,实际是见景抒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联系到此诗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值我国处于由国内外诸因素造成的三年困难时期,作为我党领袖,一个当代的政治家,诗人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但在这首诗中,毛泽东通过诗笔表达的却是一种极其乐观和自信的情怀,以此来坚定自己和全党全民的信念和信心。特别是后两句,一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崇高而今人神往的境界,另方面又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巨大的鼓舞力量。诗人告诉我们,对每个人来说,无论干事业还是做学问,为了一个伟大目标,就应该不懈地追求和奋斗。特别是在人生的旅途上,当受挫折处逆境时,更应该具有这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这首七言绝句,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不但形象生动,气魄恢宏,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更使它具有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因而大大扩展了诗的意境。

  《七律·冬云》是一首气贯长虹的反修诗篇,这首诗写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你看: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诗的前半部分是借雪压冬云、寒潮滚滚、大雪纷飞的严寒景象来喻指当时国际上反华势力猖狂嚣张、不可一世的严峻形势,后半部分是写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怕形势险恶,不屈从外界压力,犹如傲雪斗霜的梅花一般,气候越恶劣,开得越精神。而那些猥琐俗鄙的现代修正主义者就象蝇蛆一般,经不起任何考验,就被历史的洪流荡涤已尽,冲刷得无影无踪。

  这首诗旨在歌颂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敢于斗争,不怕艰险,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辛辣地讽刺了现代修正主义者的虚弱本质和丑恶嘴脸。其中“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两句,耐人寻味而又富于哲理。这两句本是联对,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两两相对的。它造成的形象是:高空寒流滚滚,冷彻天宇;大地阳气微吹,春意初发。这一冷一暖,一强一弱,对立存在,斗争转化,这既是寒尽春来自然法则的真实写照,又是反动势力必然灭亡,新生力量必然强大,终将取而代之的客观规律的揭示。

  总的来说,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诗词中,这数重因素熔为一炉,同起作用,使他的诗词形成了为一般作家无法具备的特殊风采、气度和艺术风格,使他的诗词在文苑中馨香四溢,流光溢彩,成为流传千载的艺术珍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