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的艺术世界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巧用比喻说明深刻的道理是毛泽东语言的重要艺术特点之一。
早在建党初期,他给工人夜校和矿工子弟学校上课的时候,连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常用比喻。一次他教“工”字时,先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工”字,然后解释说,上边的一横线是“天”,下边的一条是“地”,中间的竖线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在地上,是顶天立地,他们的世界是整个宇宙。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把军队比作“鱼”,而把老百姓比作“水”,军队与群众是鱼水关系,军队扎根于群众如鱼得水。这就是毛泽东群众观点的基础。
他还说:“根据地之于红军就象屁股对人一样重要。”如果没有机会坐下来休息,一个人肯定会因疲劳而倒下。这就是毛泽东为什么要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依据,也是对游击主义的一种驳斥。1928年的红军正是如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茅坪路线仍然悬在空中,毛泽东无法完全付诸实施。
毛泽东对烦琐哲学和教条主义十分厌恶,他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毛泽东继续说,“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马列主义。”接着他又说,“马列主义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任何神秘的地方,只是非常有用的。”
他对教条主义者气愤他说:“你的教条狗粪不如”,还说,“狗粪可以肥田,人的大便可以养狗。但是教条呢?它们既不能用来肥田,也不能用来养狗。它有什么用处?”
对那些以为能背诵苏共教条就是一种成绩的人,毛泽东予以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把这些错误的狂热者比作竹子,“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1930年1月写给林彪的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把革命形势的发展比喻为星星之火终将形成燎原之势,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他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归定时日。但我所说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些比喻对当时“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论者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而这之后的革命事实也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这些生动的比喻具有何等惊人的预见性。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