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吕祖谦评传 > 结束语

结束语

  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人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他的思想、学风、治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吕祖谦在学术上以"杂博"著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特征。所谓"思潮",就不是只有一种学说定于独尊的地位,而是百川竞流,由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在相互论辩、相互融合的同异交得中汇集而成的。宋代社会的学术思想较为活跃,文化事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盛起来。地方书院的遍及,为学者们的讲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领域,印刷术的革新为著书立说者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南宋时代更是学派林立,但当时能成鼎立之势的却主要有以朱熹为首的理学派,陆九渊为巨子的心学派,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学派。吕祖谦思想上的"杂博"也就是表现了这种历史的现实和特点。

  吕祖谦在学说上折衷朱、陆而又汲取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功利之学,他打破各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采取"泛观广接"、"未尝倚一偏,主一说"的居中持平态度。尤其是他所具有的学术上宽宏的气度,为当时任何学者所不能及,他为人谦逊、忠厚,对各种"相反之论"皆能虚心听取,并予以尊重。因此朱熹对吕祖谦的学术道德钦佩不已,并评论说他"有耆龟之智,而处之若愚,有河汉之辩,而守之若讷,胸有云梦之富,而不以自多??恬淡寡欲,而持守不稍懈,尽言以纳,而羞为讦??是则古君子尚或难之,而吾伯恭(吕祖谦)犹歇然而未有以自大也"①。吕祖谦在学风上谦虚"未有自大",博取众长的良好学风深得时人的称赞,也为后人的楷模。虽然朱熹也认为"诸家异同处最可观",张拭也主张学术上"交须而共济",提倡学术上的自由交流,然而总不及吕祖谦那样身体力行。最明显的一例便是由他主持的1175年的"鹅湖之会",这是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吕祖谦为了筹办这一次学术讲座会是费了不少心血的,他在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热心地穿针引线,还邀请朱、陆门人和自己的学生与会,人数不下几十人。筹办这样的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讨论会,它的意义实超过了会议的本身,它不仅影响当时的南宋的知识界,而且也影响到以后,尤其是开了明代自由讲学论辩之风的先河。

  南宋末的大学者王应麟是吕祖谦的学术思想的后继者,清人全祖望在《谢山同谷三先生书院记》中说:"王尚书深宁独得吕学之大宗,深宁论学,独亦兼取诸家,然其综罗文献,实师说东莱(吕祖谦)"。王应麟深得吕学的治学方法、注重综合各家学说,相互参证,为中国学术思想源流,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这正是吕学讲究对史实"参合审订"的"文献之学"的传统。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及其弟子万斯同、全祖望以及后来的章学诚,他们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史学的观点受地处浙东的金华学派吕祖谦的影响,则是很明显的。

  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这是吕祖谦史学观的出发点,他不仅把经书和一些历史著作相提并论,而且还把儒家经典本身也作为一种历史资料,历来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在他看来仅是一部古老的史书罢了,这与后来"六经皆史"之说应该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六经皆史也"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王阳明,明清之际黄宗羲及其弟子也都是把治经引向治史,黄宗羲自谓"??东莱之文献,民斋(薛季瑄)止斋(陈傅良)之经制??莫不旁① 《宋无学案·东莱学案》引。

  推交通,连珠合壁"①。章学诚则是更发挥了"六经皆史"的观点,清末龚自珍不仅认为六经皆史,并以诸子百家皆史。说"出乎史,入乎道,欲入大道,必先为史"。吕祖谦是将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打破了传统的"以经为本"的陈见。曾经说"中国所以不沦丧者,皆史官扶持之力也??大哉,史官之功也"②还大胆地认为"孔子之出"乃是依靠"史官扶持之力"。

  近代的章太炎也是接受这种观点,认定孔子之伟大在于他是个"良史"。

  关于历史的研究方法,吕祖谦提出看历史应该"如身在其中",这也就是从历史的客观实际的具体环境来分析和考虑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这种历史的研究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如王夫之"理势合一"观察历史的发展,视历史是"资人之通"的"千古明鉴","述往以为来者师"。全祖望主张研究历史当与现实之用结合起来,"钻研史籍,通经致用",这些无不与吕氏的研究方法相通。

  在政治上,吕祖谦对于封建君主**制度也有某些批评,指出"秦汉以后,只患上太尊,下太卑"。批评君主"自任一己之聪明以临天下",主张"是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能够通达民情,这关系到"国主存亡只看下情通塞"。并主张当官的应有"当官之法",认为"当官处事常思有以及人??使民省力,不使重为民患,其益多矣",反映了吕祖谦具有传统的民本思想。

  后来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进而对封建君主**制度作了尖锐批判,提出君为客、民为主的新的君民关系的看法,就与吕祖谦主张的"盖用众人聪明以临天下"和认为社会伦理制制度"人纪",乃藉众人之力而共建"的思想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从理学本身的发展来说,吕祖谦欲使朱。陆的学说能"会归于一",而为此作出努力,"鹅湖之会"上,朱、陆二派虽因争论激烈导致不欢而散,但后来朱。陆又通过吕祖谦从中周旋,而逐渐彼此间"有商量处"。朱称陆"颇有心得",陆称朱"泰山乔岳",朱、陆门人间的思想开始合流。宋元之际的理学家吴澄、许衡其融合朱、陆的思想更为明显。吕祖谦为促使朱、陆学说的合流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吕祖谦青年时所写的以《左传》为题材的评论文章集,名为《东莱博议》。

  词锋犀利明快,有精辟的历史见解,不同凡响。《东莱博议》,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曾与《古文观止》并列,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文。目前年岁大些的老人,也都熟悉《东莱博议》中的文章。足见其对后世社会影响的深远了。

  总之,我们研究召祖谦其人和其文,探讨其思想的全貌,汲取和继承发扬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是我们思想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

  ① 《神道碑文》。

  ② 《东莱文集·史说》。

上一章 回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