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吕祖谦评传 > 二 反理学思潮的兴起

二 反理学思潮的兴起

  淳熙时期,随着"理学"与"心学"的成熟与确立,反理学思潮也逐步形成,虽然这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不过是一股支流而已。反理学阵营的主将当推陈亮和叶适两位。

  陈亮学无师承,自成一家。年青时即以《酌古论》、《中兴五论》等名篇佳作而闻名东南。一生所学广博,其文史哲及政论方面均有较为深厚之功力。为功利主义的永康学派的创始人。

  陈亮治学具有务实之风,注重学术的社会实际效果。他倡言事功,对当时侈言道德性命义理的理学表示了极大反感。陈亮的反理学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和朱熹的论战中。

  针对朱熹"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的退化历史观,陈亮指出这种说法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如斯说成立,那么从三代到汉唐这千五百年的历史就成为"一大空阙"。"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①万物何以蕃衍不绝?道何以常存不息?陈亮以为汉祖、唐宗决不是应该贬斥的对象,而是值得歌颂的人物。他们所建立的历史功绩是"天地赖以常运而不息,人纪赖以接续而不坠"②的力量。这种"大功大德"足以与汤、武事业相匹配,其心亦可以上接夏、商、周三代。

  尊王贱霸之观点,发轫于盂子,而为理学所膨胀。朱熹将王道和霸道截然对立。陈亮则认为王道与霸道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霸道"固本于王",而王道中也夹杂着霸道。以三代为例,一方面以王道之治,另一方面也有角智斗力的征伐和谋夺帝位,这就是霸道。他说:"汤放桀于南巢而为商,武王征纣取之而为周。"如果不使用征伐,就无法驱逐桀、纣这样的暴君,也就没有后来被理学家喷喷而赞的汤、武王道。因此王道需要霸道为自己开辟道路,由此,陈亮响亮地提出了"王霸并用"的观点。

  理学历来认为义利尖锐对立、理欲不能并存。陈亮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义利是相辅相成的。"义"要通过"利"来体现。没有生民之利,义就无法实现。所以利也就是义。他指出所谓义利对立乃是后代儒家之陋见。而在三代,圣王们并不讳言功利。"禹无功,何以成六府?乾无利,何以具四德?"①三代圣王不作功业,怎么能成就大地万物?不计功利,哪来的仁义?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义利双行"。同样"理"与"欲"也不是水火不容的。

  ① 《陈亮集·又甲辰秋书》。

  ② 同上,《又乙春书》之一。

  ① 《龙川学案》。

  "天理人欲可以并行。"②只要是人,总是有一定物质**的,即使是三代圣王,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利欲之心。所谓"三代以前都无义欲,都无要富贵"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这是经过孔子美化而虚构出来的人物,决非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才有人心,便有许多不净洁。"③这实际上是说三代圣王和普通人一样,其内心亦有"许多不净洁"之处。陈亮这一议论惊世骇俗,它取消了圣凡之界,打破了虚构的神圣偶象。

  陈亮和朱熹的争论,终于归结于理想人格的分歧。朱熹要陈亮放弃"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以"醇儒"自期。陈亮对此却不感兴趣。他认为理学家所说的"醇儒",其实不过是一群"风痺不知痛痒之人"。这些人除了空谈性命义理,"相蒙相欺"外,其余一无所知。陈亮的理想人物是堂堂正正的具有"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

  陈亮的这些反理学思想的提出,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无论是对理学中人还是反理学者来说,都从中得到了某些启迪。它既推动了反理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也逼得理学作某些方面的理论修正。

  吕祖谦没有直接参加这场义利、王霸之争。不过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间接地发表过一些看法。对陈亮公开倡言"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提出了委婉之批评。但是他又不同意朱熹关于"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的观点。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为陈亮反驳朱熹此说提供过不少佐证。

  因而其态度实依违于朱、陈之间。

  在反理学的行列中,与陈亮并肩而立的是永熹学派的后起之秀叶适。

  和陈亮一样,叶适为学亦具有"务实不务虚"的特点。清人黄宗羲指出:"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是以开物成务。"①黄氏这一评论概括了叶适的思想特点。叶适极力反对空谈脱离事功的义理,坚持认为义理如不同事功结合起来,乃无用之虚语。他说:"仁者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无用之虚语尔。"②公开树起了功利主义的旗帜。

  和陈亮稍有区别的是,叶适反理学的侧重点不是在义利王霸之辨上,而是集中反映于本体论中。在"道"与"物"的关系问题上,表明了与理学迥然不同的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理学家规定精神性的"理"("道")为宇宙最高的范畴。与此相反,叶适提出了"一气"本原说。他以先秦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说为自己学说的出发点,认为自然界就是五行、八卦代表的各种物质组成的。他说:"五行之物,遍满天下,触之必应,求之必得。"①又说:"按卦所象惟八物,推八物之义为乾、坤、艮、巽、坎、离、震、兑。"②作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五行八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叶适解释说:它们是"一气"的"流行变化,不常其所"的表现形式,受"一气之所役"。其程序是:气② 《陈亮集·复朱元晦书》。

  ③ 同上,《又乙已秋书》。

  ① 《宋元学案·艮斋学案》。

  ② 《习学记言》卷3。

  ① 《习学记言》卷9。

  ② 同上。

  的运动变化产生了五行八卦,五行八卦又最后统一于气。气和五行八卦相互转化,它们本身没有开始,"不知其所由来者也",不能说另外还有什么东西产生了气和五行八卦。叶适指出理学家一定要以什么"太极"、"无极"之类的东西作为五行八卦的起源,只能是"自相蔽蒙",引起混乱。

  在道和物的关系上,理学家认为"理先气后",天地万物都有生有灭,唯有道才是永恒的绝对的实体。道超越一切事物而存在。叶适则认为道与物是不可分的。道不可能离开具体事物而单独存在。有物才有道。"物之所存,道则在焉。"在叶适这里,道不再是先于大地而存在的造物主,而是事物内部的规律。"道虽广大,理备事先,而终归于物,不使散流。"③它的作用总是要通过一定事物表现出来的。"其道在于器数,其通变在于事物,??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无考于器者,其道不化。"这也就是说事物是道赖以存在的基础,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理学体系的基础,它标志着反理学思潮亦趋向成熟。

  在对南宋淳熙时期的学术思潮进行简单的历史回顾以后,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思想活跃,人才荟萃的时代。而吕祖谦对各家学说所采取的方针是兼容并包,"委曲拥护"。因此,"吕学"较之"朱学"、"陆学"以及其他功利学派,虽然显得驳杂不纯,但其容量却是首屈一指的。其中储存了当世各种思潮的信息。对吕祖谦思想进行一番评说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不使这个别具一格的理学学派湮没无闻,尤其重要的是因为"吕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南宋的社会思潮,通过为其评传的过程,即能弄清当时各学派的基本脉胳及其之间纵横掸阎的关系。

  ③ 同上卷47。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