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知几评传 > 二、著述传家

二、著述传家

  玄宗开元九年(721),知几的长子刘贶任太乐令,触犯法律而判罪流放。

  为此事,知几"诣执政诉理"①,皇帝听到十分震怒,于是贬授他为安州都督府别驾。安州治在安陆县,就是今湖北安陆县北,已是远离京师。别驾,较之左散骑常侍,降级一品。旅途的辛劳,贬官的苦闷,一齐向这位六十多岁的学者袭来,他到了安州不久就去世了。

  《旧唐书·刘子玄传》概括知几的一生,这样说过:"子玄掌知国史,首尾二十余年,多所撰述,甚为当时所称。??子玄至安州,无几而卒,年六十一。自幼及长,述作不倦,朝有论著,必居其职。预修《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姓族系录》,论《孝经》非郑玄注,《老子》无河上公注,修《唐书》、《实录》,皆行于代,有集三十卷。后数年,玄宗敕河南府就② 《全唐文》卷二七四。

  ① 《唐会要》卷三六。

  ② 《唐会要》卷三六。

  ① 《旧唐书·刘子玄传》。

  家写《史通》以进,读而善之,追赠汲郡太守;寻又赠工部尚书,谥曰文。"这是对知几一生的一个朴素无华而实事求是的总结。

  知几去世的时候,他的哥哥刘知柔仍然健在,年已七十三岁。知柔是在开元十一年(723)去世的。

  知几虽死,而事业有继,他有子六人,皆知名于时。

  长子刘贶,字惠卿,博通经史,明天文、律历、音乐、医算之术,终于起居郎、修国史。曾撰《六经外传》三十七卷、《续说苑》十卷,《太乐令壁记》三卷、《真人肘后方》三卷、《天官旧事》--卷。①《新唐书·刘知几传》也说刘贶"好学,多所通解。子玄卒,有诏访其后,摆起居郎。历右拾遗、内供奉。"其《续说苑》"以广汉刘向所遗,而刊落怪妄。""贶尝以《竹书纪年》序诸侯列会皆举谥,后人追修,非当时正史。"因著《六经外传》。

  可知刘贩继承了乃父博通的、求真的史家本色。

  次子刘,字鼎卿,天宝初历集贤殿学士,兼知史官,终右补阙。著《史例》三卷、《传记》三卷。《传记》,一作《国史异纂》,②载齐梁以来杂事。另有《国朝旧事》四十卷。③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掌刊缉经籍。史例曾经是刘知几十分注意的课题,《史通》一书曾穷究史书体例。他曾经强调史例的重要性:"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之无法,则上下靡定;史之无例,则是非莫准。"④刘蚀继承乃父关于史例的理论的阐述及实践的经验,撰了《史例》三卷。《史例》一书现已不存,《新唐书·刘知凡传》说"父子三人,更莅史官,著《史例》,颇有法。"王应麟也说:"刘《史例》三卷,以前史详略,由于无法,故隐括诸凡,附经为例。"⑤可见其书颇为当时所称。王应麟以刘的成就,把他同其父知几紧密联系起来,同历史上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刘向、刘歆父子,班彪、班固父子、王铨、王隐父子,姚察、姚简父子,以及李大师、李延寿父子相提并论。说明他们"继世汗简"、父子世业的相承关系。①三子刘汇,历任给事中、尚书右丞、左散骑常侍,荆南长沙节度,有《集》三卷。

  四子刘秩,字柞卿,曾任给事中、尚书右丞、国子祭酒,撰《政典》三十五卷,《止戈记》七卷、《至德新议》十三卷、《指要》三卷。②刘秩的《政典》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杜佑《通典》一书乃是在《政典》的基础上"因而广之"而成。《旧唐书·杜佑传》载:开元末,刘秩采经史百家之言,取《周礼》六官所职,撰分门书三十五卷,号日《政典》。大为时贤称赏,房殖以为才过刘更生。佑得其书,寻味① 《旧唐书·刘子玄传》。

  ② 《新唐书·艺文志三》。

  ③ 《新唐书·艺文志二》。

  ④ 《史通·序例》。

  ⑤ 《玉海》卷四九《艺文类论史门》之《唐史例》条引《中兴书目》云。

  ① 《玉海》卷四六《艺文类正史门》。

  ② 《旧唐书·刘子玄传》厥旨,以为条目未尽,因而广之,加以开元礼、乐书成二百卷,号曰《通典》。

  《新唐书·杜佑传》亦云:"刘秩摭百家,侔周六官法,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称才过刘向。佑以为未尽;因广其阙,参益新礼为二百篇,自号《通典》。"从《杜佑传》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一.《政典》成书于开元末年,一经问世,大为时贤称赏。二.《政典》的编写体例是以六官所职,分门撰写。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