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15)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15)
1994年7月,刘永好随中央和统战部领导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确定投资1500万,在西昌市兴建一座年产10万吨的饲料厂。当地政府热烈欢迎,将此列为当地的第一号工程。希望集团派出500名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建筑施工、设备安装队伍,仅用63天,一座上万平方米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工厂便耸立在西昌市的一块洼地上,被誉为“中国光彩事业第一号工程”。他们招收200名贫困地区的青年就业,对他们进行科技生产和现代管理培训。新厂试产15天,产出了2000吨供猪、牛、鸡、鸭、鱼食用的饲料,产值达400万元。
希望集团一边建厂,一边派出由技术人员组成的扶贫科技小组,深入到凉山的贫困山区,行程万里,散发科技资料45万份,扶植专业养殖户100多个,向数十万民众普及科学养殖和商品经济知识。5年后,西昌希望饲料公司培养出500个科技养殖示范户,带动凉山州1.5万贫困户通过科学养殖而脱贫。
1995年1月,希望集团投资1500万元,又建一家“光彩事业”扶贫单位——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座包括1200万平方米厂房、2600平方米库房等配套设施的工厂,也只花了3个半月时间。年产饲料可达10万吨。
在贵阳的贫困山区,30名希望集团的科技人员翻山越岭,为农户传授技术,使2000名农户走上科学养猪致富之路。一位苗族老人育猪26头,年收入2000元。老人激动地说:“我几十年才看到致富的希望,感谢**,感谢‘希望’。”
1996年初,刘永好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农业部在南昌召开的“光彩事业”及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座谈会。会后,希望集团又在赣南老区投资2400万元,兴建一座年产20万吨饲料的光彩扶贫工厂;在永丰县投资1500万,兴建一座年产12万吨饲料的扶贫工厂……
从1994年到1999年,希望集团先后投资3.7亿元,在全国10多个省区兴建了20家扶贫工厂,每年向农民提供上百万吨希望饲料,让利3000万元左右,帮助近20万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而这些企业也创造了20多亿元的良好收入。
除希望集团之外,到2004年底,全国有1.6万多名非公有制企业家参与其中,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1800个,到位资金813亿元,同时捐赠资金96亿元,兴办公益事业1万多项,兴办光彩学校1千多所,培训人员271万人,安排就业311万人,帮助农村538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纵观刘永好发起的光彩事业行动,其特色是奉行科学式扶贫、互惠式扶贫、产业化扶贫。刘永好认为,私营企业有科技、资金方面的优势,贫困地区有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两个优势结合可以互惠互利。“光彩事业”就是要走开发性扶贫的新路子。这么看来,“光彩”不同于一般扶贫救灾,只是雪中送炭;“光彩”有科技投入,变“输血”为“造血”。
光彩事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和联合国的肯定。**早在1996年就为光彩事业题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也在讲话中称赞:“光彩事业的倡议很好,希望付诸行动,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做出贡献。联合国官员在考察过中国的光彩事业后高度评价说:“像光彩事业这样有明确宗旨、有成熟理念、有全国性组织,以群体行为持续不断开展扶贫的,在国际上绝无仅有。”
刘永好因此于1997年9月获得“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称号,当年11月又获得中国光彩事业奖章。
光彩事业成立10年之际,诗人苏叔阳写了一首抒情诗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十年前那十位侠肝义胆的梦想家/今天在什么地方耕耘/你们可曾留意/当年插下的播梦的枝条/如今已蜿蜒到哪块土地……”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