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2)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2)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2)

  而从1993年起,为了吸引投资,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开发区,在工业用地上推出优惠政策,由于规划失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愈演愈烈的“圈地运动”。正是在这股热浪的冲击之下,老三陈育新一心准备进军房地产领域。只剩下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初衷不改、目标一致。

  于是,希望集团被划分为三大产业领域:刘永言向高科技领域进军;陈育新负责现有产业运转,并且开拓房地产市场;刘永行和刘永好一起到全国各地发展分公司,复制“新津模式”。对于产权,兄弟四人并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平均划分资产。

  从此之后,刘氏家族产业“黄金搭档”的主角便由“陈育新+刘永行”变成了“刘永行+刘永好”。刘永行擅长内部管理,刘永好则擅长对外公关与谈判,他俩人的合作堪称是最完美的组合。

  1993年第一次产权明晰之后,在5月份,仅用7天的时间,兄弟俩人便横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签下建立4个饲料场的协议。这一年共建立起10家饲料场,个个盈利。到了1994年底,希望集团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经发展到27家。

  但短短的两年过去后,勤思爱学的刘永行和刘永好各方面的能力都在迅速提高——刘永行对外交流的潜质激发了出来,而刘永好的内部管理功底也更加成熟,并且当时的刘永好如日中天、声望高涨,于是原本互补的能力和风格开始在企业决策方面产生了重叠和分歧。

  “分家是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演进,这是主动的选择,也是理性的选择。”刘永好说。于是在1995年,他们再一次召开了只有五兄妹参加的董事会,决定进一步明晰产权。这标志着刘氏兄弟正式分家。

  日本有学者早就提出过“分家理论”: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个顶峰就必然要走下坡路。要保持其持久增长,必须要裂变成几个分支,寻找新的增长点。企业在不断裂变中保持旺盛的活力。关键是如何平稳分家,搞不好四分五裂,搞好了群雄并起。

  王石曾经对刘永行如此评论他们兄弟的分家:“一般企业在年销售额达到20亿的时候,会有一个坎儿。你们希望集团的这个坎以分家的形式出现。你们顺利地迈了过去。”

  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

  1993年1月22日,中国农历鸡年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歌手傅笛生一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唱得全中国人****、壮志盈胸。

  如果要用一首歌来形容希望集团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好四兄弟辉煌的创业历程,那么这首《众人划桨开大船》无疑是最合适的。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样,四兄弟如四双筷子一般牢牢抱成团,大家血浓于水、手心相连、同舟共济,齐心合力划桨开动“希望”这艘大帆船在商海中劈波斩浪。

  后来的新闻报道给公众带来一个错觉:刘氏兄弟在1982 年开始创业时,似乎是齐刷刷地一起辞去公职下海创业的。

  实际上,虽然陈育新在1982年就开始创业了,但直到1983年10月16日,他才正式与新津县农业局签订停薪留职合同、率先下海,成为当时四川省停薪留职的第一人;第二个下海的是老二刘永行,于1985年向新津县教育局提出了“备案除名”;老大刘永言于1986年才辞职;老四刘永好更是拖到1987年才舍弃铁饭碗,当时刘氏兄弟已拥有千万财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