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 第三章 热波:迈出全国扩张的大步(13)

第三章 热波:迈出全国扩张的大步(13)

  第三章 热波:迈出全国扩张的大步(13)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政府的心头病。从1984年起,各项改革措施年年花样翻新,从利改税、承包制、政企分开,到优化组合、股份制、租赁制,药方开出了一帖又一帖,却罕有成效。

  在国家诸多政策倾斜和大量资金注入之下,国企仍然面临着生产回升缓慢、效益下降、亏损翻番的惨淡局面。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此时的国营企业改革再也没有原来那种“一改就灵”、“一包就活”的意气风发,更多的时候,它带有一种悲壮而无奈的气息。

  此时,国企只得低下高贵的头颅,与生机勃勃的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进行联营合作成为一种无奈之举。

  各取所需的双方迅速达到一致:东兴饲料厂把他们的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一次性有偿转让给希望公司,而职工则以借用的方式保留,由希望公司来安排和管理。

  但是这个方案在报批时,却遭到了内江市粮食系统领导的断然否定。

  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对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正是异常激烈的时候,地方官员自然对私营企业充满了忌讳与警惕;其次,当时另外有一家外资企业也盯上了东兴饲料厂,虽然他们的报价比希望公司的要低,但是地方官员认为,引进外资可以当作一项政绩来上报,同时外资还能享受很多优惠政策。

  为此事,原来的厂长和职工很是不满,厂长甚至为此辞职。此事在四川引起了巨大震动,新华社的《经济参考报》还专门为此发了信息,质问“为何宁与外商,不与国人?”

  其实早在1991年8月10日,刘永行兄弟就在成都注册成立了“成都希望有限公司”,陈育新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1年底,希望公司的发展超出了刘永行兄弟的预期,销售额首次突破了1亿元大关,同时完成利税1000万元。

  当时,他们在新津建立的两条饲料生产线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但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在工厂的门口,彻夜排队等待拉货的汽车蜿蜒排成长龙,最长的竟然要等上28天。

  发展现状逼着他们开始考虑一系列问题:是安于现状还是进一步扩张?以什么样的形式扩张?是在新津继续上第三条生产线还是到外地去开厂?是专注于饲料生产还是进行多元化投资?

  尽管兄弟四个有一定分歧,但他们最终还是达到一致意见:把新津的饲料生意复制到外地去。考虑到当时地方保护主义特别严重,他们决定先在四川省境内试试。

  先易再难,第一站选择了重庆。重庆希望公司一共投入1300万元,占地42亩,设计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建设工程,从选点、审批、征地、设计到施工建设最后竣工验收,总共只花了5个月。重庆市的一个领导来看了后,夸奖他们的建设速度是一个奇迹。

  重庆希望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总共只有30个人。干部们和仅有的几个销售人员一起背起饲料下乡,用原来已经取得成功的那一套销售方式开始进行推广,结果在川东一下子形成了“希望饲料”的热潮,当年就在当地市场取得了销量第一的成绩。第一年重庆希望公司的利润就达到了1000万元,基本上收回了投资。

  重庆希望公司顺利进行的同时,刘永行兄弟又开始在四川境内寻找其他投资的机会,后来确定了绵阳希望项目。重庆和绵阳两个地方都是希望公司的独资项目。虽然重庆和绵阳两个项目的建设速度快得赶上了火车,但仍然跟不上饲料行业如火箭般的发展速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