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 第二章 春浪:四兄弟踏上创业之路(12)

第二章 春浪:四兄弟踏上创业之路(12)

  第二章 春浪:四兄弟踏上创业之路(12)

  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最后鹌鹑虽然只成活了80多只,但刘永行却从中总结了一套适用于本地情况的鹌鹑养殖技术。这些实用而省钱的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别人,直到新津县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也还是他初期试验时用的那些方法。

  当年**搞革命时,运用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而在推广鹌鹑养殖时,刘永行反其道而行之,使用的是“城市影响农村”的方法。刘永行认为,这种鸟的饲养方法技术性含量比较高,再加之鹌鹑在当时还是一个新鲜事件,要让农民在短时间内接受它有一定难度。如果想要得大面积地迅速推广,就必须要让有文化的人先接受它,所以他把推广和销售的重点放在县城。

  知识就是财富

  1984年初,城里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鹌鹑养殖技术,喂养鹌鹑的人不断增加,刘永行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忙着去作指导。他的热心有时达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当时,电教队给刘永行分了一套新房,但为了推广鹌鹑,他便把这套房子腾了出来,全家又搬回到幼儿园住。

  还有一次,有个人很想养鹌鹑,到他家来了解情况后却很为难,说是没有笼具,因为市场上根本没有卖的。想不到的是,刘永行竟答应很爽快地把自己用书架改制好的笼具送给了他。一百个不愿意的妻子却拗不过自己的丈夫,只好帮着他一起抬着笼具穿过几条街给人家送去。刘永行的这种热情让妻子郑彦初很难接受,但他却说:“诚心诚意地帮助别人,自己才能致富。”

  在刘永行的热情推广下,鹌鹑养殖很快在新津县城形成了一个热潮。新津县城很小,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戚在农村,农民朋友们一看自己县城里的亲戚都饲养了鹌鹑,于是争先恐后纷纷加入了养殖大军。

  就在他们准备大规模饲养鹌鹑时,却正值成都地区“鹌鹑热”急剧降温,因为喂养的成本太高,死亡率也太高,许多原先养鹌鹑的专业户纷纷收摊不再养了。有人也劝他们不要再搞下去了:“连养鹌鹑的专业户都没有了,你们把这些小鹌鹑孵出来谁来养?”

  但兄弟们觉得,这正好是他们的机会,关键是如何把饲养成本降下来?为了把成本降到每只鹌鹑蛋只要三、四分钱,他们就大量地查阅资料,开动脑筋,找出最佳的养殖方法。

  如果说在创业初期,兄弟四人作为知识分子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凸现的话,那在养殖鹌鹑的过程中,他们所具备的科技知识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的分量。

  他们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饲料调配和育种选样,很快就摸索出一个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立体养殖方式——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鱼粉养鹌鹑。这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循环饲养法,由于这样的方法使得成本大大减少,鹌鹑蛋的成本就降到了与鸡蛋一样了,于是很快就赢得了市场。

  大批量的鹌鹑蛋要运销到外地去,如何才能防止蛋壳破碎?刘永行和陈育新做了一个木盒框,框上打上孔,里面用塑料绳纵横穿紧,每个盒能装90个蛋。想不到这种偶然之举,到后来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标准,即使到了今天,新津县运往全国各地的鹌鹑蛋还是90个一盒、1350个一箱。

  在养殖鹌鹑这项事业上,四兄弟是齐心协力但又各有分工。在创业早期还不太突出的老四刘永好,这时开始充分表现出他的才能,性格外向、擅长交际的他承担起销售的重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