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治世读刘秀 最有本事的皇帝:大结局 内圣外王 > 第三十三章 最后的血腥搏杀

第三十三章 最后的血腥搏杀

  智勇双全,治军严明,关心百姓,居功不傲,为人低调,干活儿专拣重的,这是冯异同志一贯的作风。当汉军对隗军的新一轮围剿旷日持久,没有进展的时候,诸位将军有点泄气,想打退堂鼓,冯异总是立即站出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先走一步上战场,身先诸将,亲冒矢石,激励大家。

  其实,冯异这时候已经身患重病。

  回潮和反复——汉军离奇大溃败

  刘秀回去后没过没长时间,据守西城的杨广去世,隗嚣的境遇更加困顿了。

  本来,按照刘秀的计划,剿灭隗嚣的战争从此收尾,再大规模用兵就是对公孙述的了。为此,他在回去之前,还交代了一项具体工作,要求大司马吴汉遣回从州郡征调的兵马。

  由于大军长途进入隗嚣领地,道路崎岖,运输困难,军需供应十分紧张。更主要的是,刘秀来到西州进一步看到,在这儿打仗确实不是靠人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这山川盘绕的地方打仗,人多了并不能都派上用场,窝工,还费粮食。

  隗嚣用五万部队拿不下来歙两千人坚守的略阳,就说明了这个。

  所以,他明确要求吴汉,主要发挥中央军队的作用,从各郡调来的部队坐吃军粮,又没活儿干,如果出现逃亡的现象还会反过来涣散军心,必须一律遣回原籍。

  但是,吴汉等人并没有准确领会刘秀的意图,片面地认为人多力量大,没有执行刘秀的这道命令。

  还是人多了好干活儿,哥们儿聚起来,早点把敌人砍了,好收工!

  但是,刘秀担心的情况果然出现了。

  吴汉指挥下的中央、地方混编的汉军十分疲惫,军粮减少,开小差的逐渐多了起来,士气和战斗力迅速下降。

  在隗嚣方面,虽然绝大多数将士背叛而去,但仍有少数将士对他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实事求是地说,老隗为人谦恭,平时待下属不薄,有一批铁杆支持者是完全正常的;而面对绝境,有人杀身成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来看王捷。

  他是老隗的大将,现在负责防守西城西北角的屏障戎丘。

  面对吴汉、岑彭部下的严密包围,王将军登上城头,对汉军将士大声喊道:“我们作为为隗王守城的将士,都抱定必死的信念,绝无二心!希望你们赶紧退兵,请让我自杀表明决心!”

  说完,王将军自刎身亡。

  城里的隗军、城外的汉军都目睹了这一惨状,心里极为震撼。

  应该说,王捷在城头高调自刎,对交战双方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

  对隗军来说,就是奋死抗争的斗志被重新唤起,大家忽然觉得,在战场上做个男人,就应该像王捷将军那样拿出自己的血性来。

  对于汉军则截然相反,大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茫然——我们跑那么远到这儿来打人家,到底为什么?于是,除了被饿跑的,畏惧的心态和怠工的现象很快蔓延。

  这是刘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吴汉等人始料未及,也难以控制的。

  所以,吴汉、岑彭老是拿不下西城,并不是偶然的。

  很显然,如果拿不下西城,找不到隗嚣的下落,这战争就不能算完。

  一天,岑彭想了个点子,在西城外拦蓄河水,用水灌城。

  这种缺德的点子当然并非岑彭原创,几个月前,隗嚣率军水灌略阳,也用了这一招。

  岑彭对守城并不陌生,当年他以县长身份跑到别的县城指挥防守,抗击起义联军,在人相食的情况下仍然拒不投降,就已经创造了战争防守的奇迹。今天,隗嚣躲在西城,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比他当时差。

  平心而论,岑彭在刘秀的将军中不仅作战勇敢,智慧过人,是个难得的良将,而且治军严谨,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史称他“信义素著,以德怀人”。

  但是这一天用水攻城,作为他的黔驴之技,也是他的一个污点。

  现在他水淹老隗,固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城中的百姓无辜。

  岑彭在城外指挥拦河蓄水,导向西城,眼看水位就离城头不远了!

  汉军将士对西城久攻不下也很着急,都专心致志在弄水,希望这一把能够成功。

  忽然,附近一路大军杀过来,跑在前面的将士大喊:

  “杀!”

  “杀!百万大军来了!”

  ……

  原来,隗嚣的部将王元、行巡、周宗等率领巴蜀援军五千多人马打了过来。他们知道汉军难打,就边打边喊着,既为自己壮胆,也是忽悠对方。

  汉军士气正处于低潮,都在看水,并没有做其他准备,又被敌人的虚张声势忽悠了,大惊失色,乱成一团。

  王元等人殊死拼杀,撕破汉军的包围圈,冲进城里,救出隗嚣,随即逃往冀城(今甘肃天水西北)。

  恰在这个时候,吴汉、岑彭的军粮吃光了,继续对抗、追击都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撤退。为了便于行军,他们烧掉军需辎重,带兵回撤。

  那边,正在围攻上邽的耿弇、盖延也是粮食吃光,劳而无功,见吴大司马撤了,也跟着撤了。

  但是,隗嚣不干了!

  他不甘心放过这最后的机会,立即派兵,尾随追击汉军。

  这样,战场上出现了多日来的逆转:汉军在前面疲惫不堪地跑,隗嚣的将军带兵在后面撵着打。

  情急之下,岑彭亲自带人断后,拼命搏敌,才避免了太大的损失,保护了大部队东撤。

  之后,吴大司马等人只好无奈地回到长安大本营,岑彭还回到自己的驻地津乡(今湖北江陵),唯独祭遵仍然抱病坚持抗击敌人,率部屯驻在汧城。

  隗嚣翻盘心切,在汉军撤离之际,又恢复了对安定、北地、天水、陇西等地区的占据。

  刘秀御驾亲征的成果,出现了严重的回潮和反复。

  好在已到严冬,大家都不想用兵了。

  隗嚣的穷途末路

  公元33年1月,刘、隗双方阵营里都有重要干部去世,全军哀痛。

  刘秀这边,颍阳侯、征虏将军祭遵病逝军营。

  祭遵过去在峥嵘岁月有杰出表现,刘秀正面打击隗嚣以来,他多次挫败老隗的大军,立下大功。

  刘秀在公元32年御驾西征前,他本来是要和来歙一起打前锋的,都出发了,因病不得不在半途返回自己的驻地。在老隗撤离略阳之后,刘秀东归,路过汧城,特意到他那儿犒赏将士。

  刘秀对祭遵的信任和宠爱是无法掩饰的。

  这一次,他又亲自设宴,与祭遵和诸将士把酒言欢,欣赏黄门武乐,深夜才罢休。

  这会儿,祭遵正是有病在身,刘秀特意赐给他又厚又软的坐床、床褥,以及自己御用的被子,还要求他把自己的居住和办公房屋搬到条件好点的地方去,以利养病,关怀备至。

  但祭遵坚持在汧城跟自己的将士在一起。

  在这个道德沦丧、战事频仍的年代,他以自己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文采、卓著的战功、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和坦荡赤诚的为人处世,彰显了中国人文传统的耀眼光芒!

  他自幼家境宽裕,但一生生活俭朴,无论是自己的私产还是上级奖赏,手头但有立即分发给身边的将士和工作人员,去世时家无余财。

  他担任军职,常常奉令如山,身先士卒,纵横疆场,又始终保持好学不倦的良习,饱读诗书,是一位可与冯异比肩,能够上马挥戈、下马论道的儒将。

  他秉公办事,严守法度,早年在军中管纪律,就是刘秀身边工作人员违法也照斩不饶,后来他率部独当一面,为政爱惜民众,治军秋毫无犯,守城拒敌竭尽全力,上级(吴汉)退了,他仍坚守岗位,虽死不离,所有敬业守纪的干部都可以引为知音。

  他克己奉公,全力报国,一心扑在工作,不曾虑及其他,包括子嗣之计,死去叮嘱家人务必牛车薄葬,不得张扬,问及私事,再不说话。

  祭遵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和后世,几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他一病逝,刘秀安排给予国葬。

  灵车途经之路,道上车骑行人,无不垂泪!

  他的灵柩运抵洛阳,刘秀要求百官护丧。

  哀乐起处,简车素服。干部群众见了,满城恸哭!

  刘秀亲自为他穿孝,到城门迎接灵柩,出席葬礼,到他墓地吊唁,又到他家里慰问亲属。

  从迎接、望见祭遵将军的灵柩,到出席上述活动,刘秀总是哀痛不已,涕泪满襟。

  接着,博士范升上书,提议全国干部群众向祭遵学习,刘秀非常赞同,予以采纳。

  此后,每每朝廷开会,刘秀就感叹道:“以后怎么才能得到像祭将军那样忧国奉公的大臣呢?”

  刘秀这么说,既是对祭遵的缅怀,又是对大臣们的激励。

  但是,他老是这么说,其他大臣就难免心里会有想法了。

  我们好好学习祭遵就是,我们也很优秀啊!

  当然,大家心里嘀咕,谁也不敢说出来。

  卫尉铫期则不然,他性格直率,心里想着什么就总想说出来。

  有一次,铫期对刘秀说:“陛下是仁义之君,常常怀念祭将军,大家都理解。可陛下经常当众这么说,大臣们惭愧自己不如祭将军,都很害怕。”

  刘秀觉得言之有理,就不再当众念叨祭遵了。

  再说隗嚣这边儿,没办法,是他本人死了。

  老隗本来就患病,加上心情抑郁,病情越来越重。由于老是打仗,生产废糜,粮食短缺,冀城一带也是饥荒连连。老隗本人不仅老是饿肚子,有时候要吃东西还得自己亲自出城去找。

  有一天,他出城找食,费了半天工夫,找到一点大豆、小米,他把它们熬成干饭,谁知一闻,臭不堪言。

  啊!唉!

  世界如此精彩,为什么就没有我老隗的立足之地?

  权力如此诱人,为什么我老隗就不能当一哥?

  老隗心想自己贵为朔宁王,本来还打算争一争一哥的位子,现在落魄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郁闷不甘。

  在恼火愤恨的情绪烧灼下,他抑郁而死。

  他的部下王元、周宗等随即拥立他的小儿子隗纯为王,以冀城为根据地,继续与刘秀对抗,“苟延残喘”。

  王、周及小隗实在无奈。事情搞到这个程度,就是投降了也没有好下场,干脆干到底吧。

  由于忙着拥立新主子、制订新计划、开创新局面,隗嚣的下葬很简单很潦草,史家竟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

  巴蜀那边,公孙述从唇亡齿寒的角度出发,重新调整了援隗军将领,撤回李育,派出赵匡,由赵匡与田弇搭档率军支持隗纯。

  这时候,刘秀也敏锐地观察到西州形势的新变化,一边命令冯异代理天水郡太守,截击赵匡率领的援隗军,一边迅速做出新的讨隗部署。

  落门山名将陨落——冯异之死

  先说冯异。

  冯异得令,立即展开工作,主动找仗打,全力截击围歼援隗将士。搞了一年,终于把赵匡、田弇抓住砍了。

  同时,冯异还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配合汉军对隗军大本营冀城的新一轮的围剿,每有战事,他就勇敢地站出来打先锋。

  智勇双全,治军严明,关心百姓,居功不傲,为人低调,干活儿专拣重的,这是冯异同志一贯的作风。当汉军对隗军的新一轮围剿旷日持久,没有进展的时候,诸位将军有点泄气,想打退堂鼓,冯异总是立即站出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先走一步上战场,身先诸将,亲冒矢石,激励大家。

  其实,冯异这时候已经身患重病。

  公元34年夏天,汉军大举进攻冀城附近的落门山(今甘肃陇西县东南),还没有拿下,冯异就病逝军中。

  噩耗传到洛阳,刘秀悲痛异常,谥以“节侯”,以彰显其功德,并由他的儿子冯彰继承爵位。

  在刘秀的徒弟中,冯异最得真传,二人之间看似君臣师徒,实际上就是父子般的关系,极为密切。

  对此,刘秀除了当时哀痛难抑,赋予他极大的哀荣,此后还常年念念不忘,以至于交代身后的子孙,务必善待冯异的后人。

  论起德才和文韬,首推邓禹和马援;说到攻城拔寨的常胜将军,就是吴汉、耿弇、贾复;而兼及军事攻伐和打理政务,当然算是冯异和寇恂。

  回顾冯将军的人生道路,除了他的品德、才干和功绩之外,有这样几个方面很值得了解。

  其一,冯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坚守者。

  他早年是个书生,精通《诗经》和兵法,理论水平相当高,功底相当厚。可贵的是,他能够像刘秀那样,把这些理论很好地与打仗、治政结合起来,创新方法,灵活运用,常常战无不胜,治无不安。

  其二,冯异有知人之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新莽时期群雄并起,他作为地方副厅级干部,对其他称王称霸的人并不动心,唯独对不滥杀不抢掠的刘秀佩服。他出巡被刘秀所俘,又要求回去收拾收拾好献城,绝大多数史家认为这是他自导自演的归附刘秀的情节剧。刘秀当时势单力孤,大哥被害,自己也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但是冯异已经对他表现出绝对的忠诚,其知人之明,确实高人一等。

  他很好地处理了跟领导、同事、群众的关系,既赤诚坦荡,谦逊圆通,又坚守本分,不失大节,这方面的表现在邓禹和马援之上。

  七年前的春天,冯异担任征西大将军代替邓禹西进时,邓禹以大司徒之尊实在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要求他立即联手进攻赤眉。其实,邓禹当时已经没有权力这么做了。

  但是,冯异考虑到他毕竟是自己的领导,又跟刘秀关系极深,虽然明知道他这样做违反组织原则,有些冒险,在反复劝说无效后,仍然做出了牺牲,硬着头皮跟着他联合作战,分担战败的责任。

  其三,冯异治军严明,又深得拥护。

  在为刘秀征伐天下、建功很大的将军中,不少人在当时和后世是有争议的,主要焦点就是他们在建功立业的同时,往往放纵部队,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灾难。比如,吴汉被称“屠城悍将”“贪功好杀”,耿弇则被称为“屠伯”,一生屠城三百座。他们平时就常常采用允许部下抢一把的办法作为激励措施,每每胜利之后“放假”几天,放任将士胡来。

  吴汉攻进成都之后对平民大开杀戒,纵兵烧掠,砍人上万,刘秀斥责他的部队的作为“闻之可为鼻酸”。而耿弇纵横疆场十四年,平均每年屠城二十多座,所过之处往往是一片废墟。

  但是,冯异治军纪律严明,驾驭有方。他一生极少吃败仗,所到之处总是秋毫无犯,路不拾遗。

  他早年投奔刘秀就是因为久闻“独有刘(秀)将军所到不掳掠”,得到刘秀真传后一直都在实践这一治军理念。

  所以,不仅老百姓拥护他,每当部队整编,很多将士都争着要让他来领导。

  秋风扫隗纯

  安排冯异抗击公孙述援隗部队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协调各路汉军的作战行动,刘秀派遣大司马吴汉屯军长安,相当于主持讨隗工作,来歙为监军,太中大夫马援为副监军,另外四位将军干具体活,策应冯异。

  具体分工是:吴汉坐镇长安指挥;来歙任前敌指挥具体操作运筹;马援是西州问题专家,任技术总负责;冯异等将军直接砍人。

  公元33年8月,正值粮足马肥时节,刘秀下达总攻令,命令来歙率领冯异、耿弇、盖延、马成、刘尚等几位将军进攻天水,征伐隗纯。

  刘秀用兵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他的上述人手分工并非专门针对隗纯,深层考虑是:吴汉坐镇长安,既协调各方,安排将士防御北方的匈奴趁机骚扰,同时还认真筹备随后就要进行的攻伐巴蜀的公孙述。

  就这样打了将近一年,汉军虽然在军事上进展不快,但总体上看始终把握着战场主动权,而且冯异表现抢眼,砍了公孙述援隗军的两位领队——将军赵匡和田弇。

  不久,冯异在进攻落门山时病逝,让刘秀痛彻心腑,又极为震惊!

  对老隗用兵如此耗费时间、财力和兵力,甚至折了自己心爱的两员大将!

  于是,刘秀决定自己再度御驾亲征。

  公元34年8月,刘秀西征,首先来到长安,这里是西汉帝都,刘氏宗室的心灵圣地。

  刘秀祭祀高庙,拜谒祖陵,祈求祖先保佑。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痛失祭遵和冯异,让他心里伤感和懊悔,厌战思想越来越明显。

  但是,他也深切地认识到,现在自己的组合拳已经打出去,还不是收手的时候,对手不除,自己难以安生。

  正在这个时候,随行的执金吾寇恂建议刘秀驻驾长安。

  寇恂也是熟人,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兼备的学者型军事家、政治家。他早年在上谷郡太守耿况手下工作,从更始的使者手里智夺太守印绶,代表耿况结盟渔阳郡,跟耿弇一道率军斩杀王郎使者,南下投奔刘秀,这些故事可以说是扣人心弦,步步精彩,是刘秀最早的、未尝谋面就心有所属的徒弟和粉丝,也一直深得刘秀的信赖。

  至于他在河内太守、汝南太守任上的政绩,充分说明他像冯异一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兼及砍人和理政、可以上马挥戈下马论道的干部。

  他看刘秀还要西进,就说:“长安地理位置居中,各方面接应方便,盘踞在陇西的敌人知道陛下亲征,已经非常震慑和恐惧,陛下在长安就足以从容一处控制四方了。现在大军人疲马乏,还要远涉险阻之地,似有不妥。”

  但是,刘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继续西行,直抵汧城。

  这里是祭遵、冯异曾经坚守的地方,距离前线已经非常之近。

  不远处的高平,盘踞着隗军将领高峻。

  睹物思人,刘秀不由得感慨:尽快地扁人夺城,结束战争,才能告慰祭、冯两位将军和无数汉军英灵!

  高峻身为将军,没见有多少攻城拔寨之绩,是作为搞笑的小配角见载于历史的。

  几年前,他作为隗嚣的将军镇守高平,被马援招降,归顺了刘秀。

  高平是洛阳西去西州的重镇,高峻一反水,刘秀虎视西州的大路基本上就敞开了。

  有鉴于此,刘秀派来歙到高平宣布:任命高峻为通路将军,封关内侯,直接受大司马吴汉领导,共同进攻隗嚣。

  对于归顺、投诚的人士,刘秀向来宽大为怀,待之不薄。但是,高峻同志在政治方向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短视和投机。

  日前,吴汉失利撤军,高峻又乘机脱离汉军,重新召集自己的旧部,帮助隗嚣打汉军。

  老隗死后,高峻很孤独,看不到将来的道路,只得死死地守在高平。

  必须说明的是,高同志既没有刘秀那样的帝王胸怀,也没有冯异、祭遵那样独当一面的能力,甚至没有隗嚣、公孙述那样拼死跟刘秀一搏的豪情,他死守高平,完全是因为怕被砍。

  这样,耿弇以其“屠夫”之猛,率领太中大夫窦士、武威太守梁统围攻了一年,竟然没能把高平拿下。

  刘秀来到汧城时,觉得高峻不过是一介武夫,并没有隗嚣在西州、公孙述在巴蜀那样的根基,完全可以不用太大的力气就拿下,就考虑先派人收降他。

  能够用嘴说服人的先动嘴,实在不行再动手动刀,这是刘秀征服人的一贯作风。

  劝降一个怕服软了就被砍而且僵持这么久的人,多少还是有点难度的,这个任务就是寇恂的了。

  刘秀对寇恂说:“你先前劝止朕西行,这回你还得替朕走一趟。如果高峻不肯立即投降,你就率领耿弇等五部兵马发起猛攻,一定要拿下此城。”

  寇恂领命,带着收降手续来到高平城前,要求高峻派人来谈谈。

  高峻自己没有出面,派自己的军师皇甫文来谈判。

  皇甫文史上无名,仅见的就是他这次出面,在社会人生大戏中扮演了一个小小的配角儿。

  他以自己仅有的鼠目寸光看到,刘秀虽然已经称帝,但也不是不可忽悠的,或者说,也就那么回事儿。刘秀的大将军耿弇人称屠城如履平地,也并不能把高平怎么样。

  所以,皇甫文很傲慢,口出狂言,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更没有归顺投诚的意思,极为放肆。

  寇恂也是一代人杰,自然看不惯皇甫文的拙劣表演,大怒之下,吩咐左右拿下,砍下皇甫文的脑袋给大家看。

  身边的将领连忙劝阻寇恂:“高峻兵强马壮,给养充足,占据咽喉要道,我们连年进攻都拿不下来。现在我们正准备招降他,却还要杀他的使者,万万使不得!”

  两军交兵,不斩来使。

  寇恂虽是学者型干部,在关键时候还是能够拿定主意、下得狠手的。眼下,面对部下的力劝,他毫不所动,立即砍了皇甫文,并且让他的副手带话回去,明确告诉高峻:“你的军师无礼,已被我砍了。你要打算投降,就立即投降,否则,你就这么守着吧!”

  有意思的是,高峻同志得到报告,并没有大动肝火,也没有冷静地安排对策,而是极为惶恐,当天就乖乖地向寇恂求饶了:开门献城,请求投降。

  事后,部下们纷纷向寇恂表示祝贺,同时也有点莫名其妙:“大敌当前,您敢于杀了高峻的使者,还能够让他乖乖就范,到底是为什么?”

  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也是他的首席智囊、拿大主意的人。这次皇甫文来,言辞傲慢,毫不屈从,根本没有投降之心。如果让皇甫文活着回去,对高峻就是一种纵容,杀了他就会让高峻闻风丧胆,失去主张。这样,高峻必然投降。”

  大家听了都很服气:“将军神算,确实无人能及。”

  这就是寇恂,精通战争理论,能够透彻地分析和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谋事周密,作风果敢,是一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有作为的干部。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经天纬地之才,还常怀忧国爱民之心,人格、品行为世人广泛称赞,也在青史留名。

  他治民有方,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儿女,所任职的地方往往是民风淳朴,路不拾遗,而他一旦调离,也往往是老百姓依依不舍,万人垂泪。

  他屈己为国,时时处处把工作放在首位,想问题办事情总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他有长者之风和丞相的才能。

  他两袖清风,不仅自己不贪不占,还经常拿自己的俸禄和赏赐分发给亲朋故旧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常说:“我是在同志们和将士们的帮助下才得到今天的名位,哪能独享其成呢?”

  所以,刘秀把寇恂从地方封疆大吏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把自己和京畿的安全交给他,体现出对他的高度肯定和信任。

  寇恂拿下高峻之后,刘秀的这一趟西征就基本上是秋风扫落叶了。

  当年10月,刘秀安排抓紧进行西征扫尾。

  随后,来歙、耿弇、盖延等终于拿下落门山,捣毁了隗军最重要的防御据点。

  周宗、行巡等实在走投无路,只好献出隗纯和城池,请求投降。

  王元一见大势已去,连忙逃往成都,投奔公孙述。

  王元知道自己在帮助老隗家对抗刘秀方面所做的工作太多,对刘秀投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只能去找公孙述,成为隗嚣势力唯一漏网的。

  至此,隗嚣割据势力被彻底消灭,东汉社会人生大戏的舞台上再也没有他们的戏份。

  为了把这次西征的工作做细做实,不再出现反复,刘秀又亲自安排了一些措施。

  首先,他把隗嚣势力化整为零,使之不能再形成气候。

  其中,周宗及天水的老隗家宗族被迁徙到洛阳以东,隗纯与行巡等被迁徙到弘农郡一带。当然,对他们的监控措施也是少不了的。

  几年后,隗纯不甘寂寞,想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就带着几十个家人和朋友逃往匈奴,跑到武威时被拿住处死。

  其次,刘秀安排了对西域一带羌胡等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的打击。

  这不光是刘秀剿灭隗嚣的辅助动作,同时,这些割据的少数民族的头领企图割地坐大,又在隗嚣抗刘时跟着鼓噪,敲边鼓,敲打敲打他们一下也是必需的。

  这个工作主要是来歙、盖延率部完成的,动作凶猛,砍人较多,仅被砍对象为首的和起骨干作用的就有数千人掉了脑袋。

  同时,刘秀还采取了大量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的工作措施。

  他亲自安排开仓放粮,整治治安,很多老百姓得到了许久没有得到的生活条件,一些祸害社会的贪官污吏和痞子坏蛋被惩处,社会秩序由此安定。

  看看差不多了,刘秀才于岁末回到洛阳。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