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治世读刘秀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二部:荡平四方 > 第二十七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彭宠反了

第二十七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彭宠反了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老彭早已是成年人,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能回头的选择:跟朱浮对着干!

  老彭历经三朝宦海沉浮,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和更始、刘秀的地方衙门都工作过,竟不知道官场最基本的道理:领导是不能得罪的,除非你不想好了!

  登基最初的这几年,孩子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年龄还小,郭圣通的脾气还没有那么坏,刘秀直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他目标明确,精力充沛,大动作不断,而且是一套系列动作:剪灭三雄。

  其实,在登基并坐稳的过程中,刘秀对付的武装割据集团何止三个。在这数以十计的武装割据集团中,有三个实力最强,对刘秀威胁最大。

  这哥仨儿分别是:在北边渔阳自称燕王的彭宠,在西边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在西南成都自称成帝的公孙述。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演员,这哥仨儿的表演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彭宠怀怨悲情,隗嚣儒而善谋,公孙述自负鸷狠。

  他们在跟刘秀搭戏时,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考验着刘秀。

  演员刘秀功力深厚,入戏出戏天衣无缝,表演的技艺炉火纯青。他用很有针对性的动作跟这哥几个过招,时而静若处子,冷眼观摩,时而动如脱兔,手脚并用,没多久就把这哥几个踹下台去。

  彭宠之忿——曾经的朋友,转眼就成了敌人

  演员彭宠刚登台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好好地做刘秀的助手,好好演戏的,但是,刘秀对他很不感冒。

  几年前在河北,刘秀正跟王郎对决的时候,彭宠给予刘秀坚定的支持,是出了大力的。但是,彭宠没有从刘秀那儿得到他想得到的,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

  刘秀之所以没有给予彭宠所想要的高官厚禄,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考虑的。

  公元23年9月,在河北,刘秀打王郎的关键时刻,时任渔阳太守的彭宠响应刘秀的号召,拜见犒劳了刘秀一行,还安排部署吴汉、盖延、王梁率领三千精锐步兵、骑兵,联合上谷太守耿况的队伍,追随刘秀杀敌。

  刘秀对老彭的表现十分满意,以更始王朝的名义封他为建忠侯、大将军。这个时候,刘秀还是更始王朝的使者,封老彭这个职务已经是他最大的权力了。

  这还不算,刘秀把自己心爱的佩剑赠给他,称赞他是自己在北方发展的“贵人”。

  刘秀围攻邯郸好几个月,老彭在外围转运粮草,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应该说,刘秀在河北拿下最强大的对手王郎,老彭功不可没,刘秀也已经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不久,刘秀率军北上追击铜马等义军,来到蓟城。这时候,刘秀刚刚被更始王朝封为“萧王”,老彭前往住处拜谒。

  老彭心想,刘秀打了胜仗,被提拔了,自己出力不小,也应该水涨船高。

  刘秀接见了他,但并没有给他要提拔重用的信息。老彭觉得不爽,怏怏而回。

  他们两个的这次会面,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无法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正常接见,老彭心里不满。

  老彭作为一方诸侯,最大的个人问题无非是再进一步:封王。显然,刘秀没有满足他。

  老彭不爽不满,愤愤不平,而且表现了出来。

  这当然瞒不过刘秀的眼睛。

  刘秀看出了彭宠的心思,就叫来幽州牧朱浮问问。

  朱浮同志是刘秀重要的助演,在刘秀领衔主演的社会人生大戏全集中,朱浮戏份并不太多,但在《刘秀诛彭宠》这一幕里,他表现得很抢眼,是主演。

  况且,他跟刘秀关系特殊,在刘秀面前有一定的发言权,通过了解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秀。

  朱浮是沛国萧县人,生卒年月已经记录不详了,跟刘秀年纪大小差不多,很可能是刘秀的发小!

  刘秀八岁时即随叔父、时任萧县县长刘良读书,直到15岁时离开萧县,美好的少年岁月都是在萧县度过的。

  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刘秀就结识了朱浮,两个人玩得还不错。因为,朱浮一出道就在刘秀麾下担任秘书,又很快被提拔为偏将军。

  这是公元23年秋天,刘秀时任更始王朝的破虏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正在去河北独立发展。这时刘秀正处于大小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的极端困难时期,险象环生,他安排一个人担任自己的秘书并迅速提拔他,这个人除了有水平,有能力,还要绝对可靠,比如是自己的至亲,或者要好的同学、发小。

  刘秀离开更始北上,随身带着的极少数心腹中,就有这位朱浮。

  拿下王郎之后不久,刘秀要收拾河北的地方势力,派吴汉、耿弇征调幽州十郡的精锐部队。

  时任幽州牧苗曾阳奉阴违,暗中要求各郡不要听从刘秀的调遣。

  吴汉生猛,率领二十名特种兵奔驰到无极,老苗在路上迎接,被吴汉上前当场抓获给砍了。

  随即,刘秀任命朱浮为幽州牧、大将军,在蓟城办公。

  朱浮任职以后,一手协助刘秀安定北边,一手认真打理自己的政务,各方面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北方很快平定了。

  对他的工作,刘秀是满意的。这次蓟城会面,刘秀看到了彭宠强烈的政治欲望,就找来朱浮问问。

  朱浮对老彭是不满意的。

  见刘秀问起,他说:“过去吴汉在北方发兵时,大王(刘秀时任萧王)您把自己的佩剑赠给彭宠,还把他比作北道主人。这次见面,他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您对他一定高接远送,把酒言欢,私谈于密室。您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很失望。”

  朱浮同志很有才,看问题非常精准深刻。

  接下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王莽当宰相时,大司空甄丰日夜在他面前参谋事务。当时不是有个传言嘛,说是‘夜半客,甄长伯’(甄丰字长伯)。甄丰俨然王莽面前第一红人。到了王莽篡位,甄丰本以为会再进一步,不料还不如以前,仅弄了个更始将军的衔。甄丰愤愤不平,老想搞小动作,最终导致被诛。”

  这个例子举得太恰当了。刘秀听了,哈哈大笑,对朱浮说,彭宠还不至于如此吧!

  但是,在内心里,刘秀觉得必须舍弃老彭:一个前朝旧臣,政治欲望、功利意识过于强烈,干了一点工作就要求提拔,这样的干部绝不能使用!

  刘秀对彭宠看得十分透彻,而老彭却并不懂刘秀的心思。

  除了政治欲望太强烈、干点工作就想提拔这些不讨上级喜欢的原因,刘秀内心里是把老彭看作政治上的异己分子的,不同于一般的前朝旧臣。

  有“历史问题”的人

  老彭是有“历史问题”的人。

  彭宠早年在郡机关上班,王莽篡政后被选拔到中央工作,担任王莽的堂兄弟、大司空王邑的秘书。刘秀兄弟公元22年扯旗起兵时,王莽指派他的堂兄弟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镇压他们和绿林军。

  没有证据说老彭参与了砍人,但身为莽军主要指挥官的秘书,肯定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后来,老彭听说自己的弟弟加入了春陵、绿林联军,怕被官府追究责任,才与同乡吴汉一起逃往渔阳。

  那真是血雨腥风的岁月,刘秀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也失去了不少亲人,痛惜之情刻骨铭心。老彭有作为老对头秘书这一“前科”,要想刘秀对他心里没有一点芥蒂,是根本不可能的。

  逃到渔阳后,彭宠凭着老乡韩鸿的关系搞了个渔阳太守干干,摇身成为更始王朝的封疆大吏,帮助刘秀打王郎,其实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刘秀以更始王朝使者的身份打击王郎,老彭作为更始王朝的地方干部,必须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这是政治纪律。

  老彭从刘秀那儿封侯拜将仍然不满足,只能引起刘秀的反感。

  老彭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刘秀正打算跟更始王朝决裂,他仍然着迷地追求在更始王朝政治框架里步步高升,只能让刘秀厌弃。

  总之,刘秀找不到不舍弃老彭的任何理由。

  公元25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了第一批干部,其中就有: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与大司徒邓禹并列“三公”,盖延为虎牙大将军。

  彭宠本人的职务没有变化。

  吴、王、盖三人本来是自己的下属,是自己派去帮助刘秀的,现在都进入了刘秀王朝的核心领导层,而自己还是提拔不了,老彭心里非常郁闷,满是酸楚。

  现在看来,老彭的政治觉悟真不能说高: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组织。

  他处心积虑谋取权位,已经到了有奶便是娘的地步了:起初在王莽政权做事,后又做了更始的地方大员,现在还想在刘秀的帝国飞黄腾达。

  所以,得知刘秀登基后任命了首批干部,他叹息说:“如果论功劳我应当封王,现在只重用你们(指吴汉、王梁等),难道陛下把我忘了吗?”

  老彭的愤懑之情积郁于心,又溢于言表。

  但很显然,老彭对刘秀怨恨的种子至少这时候就悄悄埋下了。

  这时,包括幽州在内的各个州郡由于常年战乱破坏,大都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相对而言,渔阳郡受影响较小,传统的盐铁产业和赋税体系还在。老彭积极开展易货贸易,用盐铁交换粮食,积蓄财宝,实力一天天增强。

  朱浮上任幽州牧以后,一开始主要是通过打压地方势力来安定一方的。

  刘秀对他的政绩也及时给予了肯定:公元26年,亦即刘秀登基的第二年,他被加封为舞阳侯,享受三县的租粮。

  朱浮年轻气盛,颇有才干,也有激情,决心以更好的工作业绩报答刘秀的信任。

  他看到境内虽然局势稳住了,但大汉刚刚中兴,社会还不够和谐,就很想砥砺风气,收拢人心。于是,他开展了一系列的统战举措,征召了一批州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名儒来州衙门工作,如涿郡的王岑等。

  他还把一批王莽时期的高级故吏延请过来,作为自己的幕僚,给他们的待遇很高:入编制,吃财政。

  幽州财政紧张,没关系,从下面郡县调。朱浮亲自安排各有关郡县打开仓窖,上解粮食财物,保障上述人士及其家人的供应。

  应该说,在这种特殊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朱浮的这些统战举措还是必要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打造一个崭新的社会,这是转型时期许多政治家的聪明之举,就举措本身而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身为幽州渔阳郡太守的彭宠则很不以为然,坚决反对朱浮的做法。

  彭宠认为,天下还不安定,正是用兵之际,不应该安排这么多的机关工作人员来影响军需供应。于是,他公开部署,不听从朱浮调集财粮的命令。

  这只是老彭公开的理由,他内心深处怎么想的,大家心知肚明。

  但是,老彭这么做,也是官场大忌:公然抗命!

  一个省辖市的市长(郡太守),公开拒绝执行本省省长(州牧)的行政命令,这在中国,大概只有这么三种情况:

  一是,这个市长太牛,背后有更大的官挺着,不必太在意这个省长;

  二是,这个市长想单干,撕破脸也无所谓;

  三是,这个市长脑子进了水。

  不好意思,照这么分析,对老彭很不利:

  他背后甚至朝中没人挺着,一哥刘秀心里早就想舍弃他;他想单干,除了渔阳郡,他别无可恃之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说他脑子进水有点不尊重他,但他确实对形势估计不足。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老彭早已是成年人,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能回头的选择:跟朱浮对着干!

  老彭历经三朝宦海沉浮,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和更始、刘秀的地方衙门都工作过,竟不知道官场最基本的道理:领导是不能得罪的,除非你不想好了!

  朱浮自负而矜持,向来对彭宠不感冒,现在对他公然抗命更是十分恼火。

  不过,恼火归恼火,朱浮一时还不能拿彭宠怎么样,那就只有向上级报告了!

  朱浮知道刘秀也对老彭不感冒,于是书面报告老彭的种种不是。

  朱浮治边安邦是一把好手,搞起小动作也不输于别人。他认真细致地搜集了老彭的种种“劣迹”,向刘秀报告,用词十分刻薄。

  听说省长告自己的状,彭宠非常恼怒。他是个很倔强的人,本来就因为自己功劳大却不被提拔的事儿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又被领导这样搞来搞去,愤怒和怨恨与日俱增。

  朱浮似乎摸透了刘秀的心思,一次又一次地上书,报告老彭的不轨之处。

  朱浮对材料搜集得很细,在向刘秀多次密奏中,主要反映老彭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老彭派遣专人去老家接来老婆,而不接来老妈,是不孝;

  二是,收取别人的贿赂;

  三是,杀害朋友,身上有命案;

  四是,积聚兵马粮草,居心叵测,意图不轨。

  如果一个人真的就像上面说的,那么他也够欠扁的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最初,刘秀接到朱浮的上奏,因为刚刚登基,百废待举,连皇后、太子都还没有着落,并没有给予立即答复。

  待朱浮屡次密奏,刘秀觉得对彭宠下手的时机正在成熟。

  刘秀认为,彭宠确实有功在前,目前直接对他下手显然师出无名。凭朱浮报告的这四条,对老彭立案查处要有个过程,单是调查核实就要很费时日,不如打一杆子,让他跳起来。

  跳起来!——小白猪的比喻惹恼了彭宠

  对!玩个手段,让老彭跳起来,才好收拾他!

  这样的手段和动作技术含量不高,刘秀完全可以轻松玩一把。于是,刘秀就把有人上告老彭如何如何的话故意泄露给老彭知道,其实就是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感到恐惧。

  但是,刘秀的这招一开始并未奏效,老彭听了,反而更加恼恨朱浮,朱、彭矛盾一触即发。

  这时候,刘秀觉得自己下手要注意了:既要除去彭宠,又不能引发地方动乱。

  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

  公元26年早春,万物刚刚开始复苏,刘秀下诏,要求彭宠进京述职。

  刘秀召彭宠进京,不过是个试探动作,大凡王者试探手下的封疆大吏,多用这招,特别是相互有了猜忌的时候。封疆大吏则由此做出抉择,要么表白自己,立即跑去,把老婆孩子搞去做人质;要么一不做二不休,撕破脸干!

  实事求是地说,彭宠这时候还对刘秀存有幻想,看刘秀有机会能不能提拔自己。毕竟在这个乱世,独立发展是很辛苦的,而要称霸一方不仅辛苦,还有极大的危险系数。就像贩毒,有暴利,但要冒杀头的风险。

  对于刘秀的召唤,彭宠惶惶不安,认为朱浮出卖了自己。

  他立即上书,要求跟朱浮一起进京,到皇上跟前当面对质,还自己清白。

  同时,他还四下做工作,给吴汉、盖延等写信,慷慨激扬地说朱浮冤枉了自己,自己无论如何要拉着朱浮到朝廷对质。

  吴汉、盖延没有任何反应,这事哥们儿实在是插不上话。

  老彭太缺少竞争一哥的眼光了,他不知道刘秀为什么不提拔他,也不知道目前刘秀为什么召唤他,甚至不知道刘秀对朱浮信任到什么程度。对于老彭街头吵架式的要求,刘秀断然拒绝:要来你自己来,扯上人家干什么!

  任何时候,硬拉着上级领导去更上级领导那儿评理,绝不是聪明之举。

  老彭要求跟朱浮同行,也未尝不是对刘秀的试探。一见刘秀回绝,他更加惊疑了。

  在这关键的时候,老彭的老婆说话了。

  历史上对老彭的老婆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说她比老公更加桀骜不驯,是个典型的悲情角色。

  眼看老公为难,她觉得实在忍无可忍,坚定地劝他不要去洛阳,说:“天下现在还不稳定,四面八方都有人割地称雄。我们渔阳是个大郡,兵强马壮,世上最强,为什么一旦有人诬陷,我们就轻言放弃?”

  她的态度再明朗不过了:单干!

  老彭知道,自己身为地厅级干部,在这乱世独立发展,绝非做一单生意那么简单。一单生意无论赔赚,还有再来的机会,这割地称雄是一条不归路,古往今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失败了就只有为鬼。

  为了慎重起见,老彭又找来几个亲信商量。

  大家平时都受过朱浮的气,又都站在老彭的立场上看问题,没有一个劝他进京的。

  在此,老彭的野心悄然膨胀起来:看来,哥们儿只有反了!

  正在这时,刘秀见老彭犹豫,知道他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派遣子后兰卿来到渔阳,劝导他早点成行。

  子后兰卿是老彭的堂弟,住在洛阳,刘秀派他出差,指望他劝说老彭快点来京。

  这时候,赤眉军已经杀了更始帝刘玄,放火焚烧了长安,刘秀派邓禹西去;河西走廊群龙无首,窦融率领武威等五郡自保;东边也不太平,刘永称帝已经数月,刘秀正在调兵遣将,筹划东征;王朝初创,百废待兴,前朝体制已经被王莽糟蹋得不成样子,刘秀迫切需要正本清源;同时,家务事也很多,老婆孩子都有了,谁当皇后谁当太子必须尽早确定,以利家庭和谐政局稳定。

  总之,刘秀很忙,觉得拿下老彭是必需的,但要从容计议。

  但是,老彭酝酿多日,不打算再从容计议了,想立即就反。

  那就打吧!刘秀离得太远,先打朱浮。

  老彭立即扣留子后兰卿,任命将帅,设置工作班子,调集兵马,分若干路攻打广阳、上谷等地。他自己亲自带领两万余人,直接攻蓟城找朱浮。

  老彭坚决地认为,自己功劳大而领导不提拔,过错在刘秀;在自己跟领导之间挑拨离间,导致关系很僵的罪魁祸首,就是朱浮!

  必须打朱浮,出这口恶气!

  不知道是无意疏忽了,或是故意,还是根本就没想到,老彭扯旗单干,旗帜上竟然没有写上什么字:他没有发表什么宣言、檄文之类来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样,在这英雄、狗熊纵横乱世之际,一声不吭带兵就打自己的上级领导,多少有点像发泄私愤。

  老彭光动手不说话,朱浮则有话要说。

  朱浮给彭宠写了一封信,对他的反叛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导。

  在这封信里,朱浮充分肯定了老彭的工作和成绩,阐述了刘秀政权立国的正当性和大政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他还引经据典,斥责老彭造反是不看形势、不明事理和不自量力,做的是亲痛仇快的蠢事,结果必然是自毁前程。

  这封信篇幅较长,收于《后汉书·朱浮传》,主旨突出,观点鲜明,论说有力,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言流畅,是一篇上好的文章。

  但是,朱浮一贯恃才傲物,笑看群雄,在信中针对老彭举了个精彩而又让人难以接受的例子。这例子是这样讲的:

  从前辽东有一头母猪,生了一头小猪,小猪头上长着白毛,明显跟身上其他地方毛发的颜色不同。主人感到自己的这头小猪很另类,就想把它献给皇帝。主人带着小猪进京,走到河东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很多猪都长着白毛。他心里很惭愧,就中途返回去了。

  接下来,朱浮联系实际说,现在要是把你老彭的所谓功劳拿到朝廷,摆出来跟其他人比一比,也不过就跟那头辽东猪一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尖刻!朱浮比喻贴切,但用意确实尖刻。这封信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果然,老彭收到信,更加恼火,立即加大了进攻朱浮的力度。

  老彭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在攻打朱浮的同时,兵分多路攻城略地,努力扩大势力范围。

  但是,他对自己评价过高,朱浮举的小白猪的例子既恰如其分,也生动形象;他对刘秀重用自己期望过高,既不考虑官场潜规则,也没想到刘秀的城府向来深不可测;他对自己起事成功后小则称王、大则当天下一哥的前景估计过高。

  总之,老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过低地估计了别人。

  这不,他积极寻找同盟者,当头挨了一棒子。

  老彭认为自己的熟人、邻居、上谷太守耿况也对刘秀政权立下大功,也没有得到提拔重用,也一定对刘秀心怀不满,想反一反。于是,他派遣使者去上谷,盛情邀请耿太守也站出来干它一票!

  然而,耿况对他的邀请根本不予理睬。不仅如此,耿况为了向老彭表达自己跟他“道不同不与谋”的坚定决心,随手砍了渔阳来使。

  老彭实在不理解,你老耿跟我同样功劳大,同样没有提拔,咋就不恼,咋就不闹呢?

  他认为老耿可能不是不想闹,是考虑到造反这事太大,怕是来使试探自己,不敢随意表态,所以才斩来使表清白。

  这没关系,好商量。于是,他就再派使者去上谷。

  耿况见老彭确实太不识相,于是来了就砍。这样,老彭派去了好几拨使者,都有去无回。

  耿况还立即做好军事部署,随时抵抗老彭可能的进攻。

  老彭枉在官场溜达多年,竟然敌友不分。毛泽东同志说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老彭不知道刘秀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厌弃,不知道朱浮本来就是刘秀的铁杆心腹,甚至不知道耿况、耿弇父子早就把自己和家族的生死荣辱绑在了刘秀政权的战车上。刘秀对老耿家父子绝对信任,耿况、耿弇父子对刘秀赤胆忠诚,这种感情和关系建立在刘秀在河北艰难开拓的危难岁月,刘秀登基之后又日益加深。不像老彭,只知道躺在薄薄的功劳簿上讨价还价。

  几年前,上谷、渔阳两郡派兵南下支持刘秀,刘秀立即论功行赏,同时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侯,彭宠为大将军、建功侯。但是,耿况支持刘秀是孤注一掷、义无反顾、毫无保留,而老彭犹豫再三,先是依附王郎,在部下吴汉等人的反复劝说下才派兵挺刘秀。

  起初刘秀也对老彭没有过多的计较,能给予他的也都给他了。

  可是,人家耿况还有个极为优秀的儿子耿弇,从那时起一直在刘秀麾下拼死效命,这是老彭没法比的。

  老彭嘀嘀咕咕要求提拔的时候,耿弇以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衔命奔波在各个战场,为刘秀的新兴王朝浴血奋战。而刘秀也对小耿信赖有加,宠爱重用唯恐不及。

  小耿德才兼备,文武兼修,既为刘秀治国安邦出谋划策,又拼死效命在各方面战场,而刘秀对他的提拔重用也是不拘一格,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

  公元24年,小耿放弃高干子弟和优裕的生活,投奔还在风雨飘摇中的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偏将军时,他年仅21岁。

  次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第一批干部,年仅22岁小耿名列其中,为建威大将军,是刘秀政权中最年轻的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吴汉。他受命带领几个将军追击原新莽将军刘茂时,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均在他帐前听令。

  公元26年,23岁的小耿被加封为好畤侯,以好畤(今陕西干县东)、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两县为食邑。

  对老耿家来说,刘秀危难时就想支持他,现在又有个如此优秀、前途不可限量的孩子在刘秀身旁成长,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刘秀不满,没有任何理由跟在老彭后面起哄。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里,不能谋人事的干部是很难谋好其他事儿的。老彭无论是要求刘秀提拔,要求跟朱浮对质,还是要求耿况一道造反,说轻了是痴人说梦,说重了他是在与虎谋皮。

  彭宠的一时得意

  彭宠反叛,朱浮部署镇压。

  渔阳郡确实兵强马壮,朱浮虽然是幽州一州首长,要部署的地方线长点多,所以他的镇压一开始成了对渔阳军的防御。

  这只是局部战争,双方的战斗在幽州十一个郡国中数郡的地盘上进行。

  朱浮一边抵抗老彭的进攻,一边迅速把情况上报,希望刘秀能够御驾亲征,君臣联手收拾老彭。

  但是,刘秀这段时间确实太忙,既要四处用兵,还要打理朝政,既要安排部署国事,还要处理皇室事务包括家族内部有人造反(真定王刘扬)。挤出时间亲征,也要先把矛头对准紧急的,对于这北边的战事,刘秀还顾及不到。直到半年之后的8月,刘秀才派出游击将军邓隆率军北上,救援朱浮。

  这时候,朱浮驻军雍奴(今天津宝坻西南),邓隆引军驻扎在潞县(今北京通州东)。

  朱浮没有盼来刘秀,见来的邓隆没有什么名气,兵马也不多,失望之余,一时也没有办法,先打着再说吧。

  他派专人紧急赴京,向刘秀报告军情。看了报告,听了介绍,刘秀对幽州的军事部署十分恼火,对来使说:“这两支队伍营地相距百里,一旦战事紧急,相互怎么救助?没等你回去,朱、邓的大军就已经吃败仗了!”

  幽州战况的发展果然不出刘秀所料。

  彭宠见朱浮、邓隆两支队伍相距百十里,决定集中力量先打一头。

  两个敌人中,朱浮是领导,率领的是本地队伍,而邓隆远途疲惫,那就先打他了。于是,老彭把朱浮放在一边不顾,集中全部人马来攻击邓隆。

  他先是把大队人马临河布阵,抗拒邓隆的进攻,也吸引了邓隆的注意力。同时调集三千轻骑兵,出其不意突袭邓隆的背后。

  邓隆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

  邓隆是刘秀手下较为少见的笨将军,本人虽然侥幸逃脱保命,可部下多死在老彭手里。他衔命北上,本来有多张牌可打,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大程度上是他个人能力所限和指挥失当造成的。

  其实,老彭刚才的那几个动作并不复杂,完全可以化解。

  一来长途奔袭打援,首先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二来他与朱浮相距百里安营扎寨是个低级错误,身为指挥官只要注意到这这个危险,一两个时辰即可调整布局;三来带兵打仗瞻前而不能顾后,对身后来拳没有招架之功,动作之笨拙确实业余。

  眼下,朱浮同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军事并不是自己的长项。邓隆失利,朱浮离得稍远而不敢轻易驰援,干脆溜之大吉。

  这样,老彭一上来就在军事上赢得了先机,占了上风。他高兴地认为,刘秀太忙,要对付的敌人太多,正是自己施展手脚的时候,形势十分有利。

  转眼到了第二年(公元27年)春天,彭宠继续加大军事进攻的力度,接连拿下右北平(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处)、上谷(今北京西北与河北交界处)等几个县。

  但是,打着打着,老彭又动起了脑子。他认为,自己这大半年来之所以发展顺利,不仅在于朱浮不擅长军事,更在于刘秀太忙,顾不得正式对这儿用兵。

  他也知道,刘秀一旦腾出手来,以自己一郡之力,根本经不起刘秀三拳两脚,自己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广交朋友,扩大阵线,增强实力,否则刘秀来了,自己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交朋友也不能光靠做思想工作,要舍得花本钱。乱世之中,人心戒备,物欲横流,空口说白话,难免遭人猜忌,往往被砍。前不久,上谷的老耿连剁我渔阳几个使者,教训就很深刻啊!

  匈奴就在北边不远,老彭有意结交。

  于是,他吸取西汉王朝的成功经验和渔阳使者在上谷被剁的教训,让使者送去大量的美女、财帛,要求和亲。

  只要跟匈奴结上亲,邀请他们帮自己打架肯定是没问题的。

  果然,匈奴单于得到好处,就专门派了一位左南将军,带上七八千骑兵,在边陲地带跑来跑去,既是示威,也是作为老彭的策应。

  同时,老彭对其他方面的统战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还与割据齐地的张步和河北的一些农民起义军建立了关系,大家共同表示,今后打架时相互多通气,多支持。

  老彭觉得自己的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应该趁着刘秀还没出手,抓住机遇多干几票。

  他调集重兵,集中攻击朱浮驻扎的省城——蓟城。

  搞笑配角张丰

  正在这时,涿郡太守张丰眼看别人造反顺风顺水,也扣押了刘秀派来的中央特派员,扯旗举兵,宣布自己也反了,与老彭联兵。

  张太守并不打算跟着彭太守干,而是想独立发展,与老彭连兵只是一种战略战术,是战略同盟。

  同时,张太守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从此,自己上面再也没有领导,自己的人马是无主管单位。因为,他在举兵的同时就宣布,自己不当太守了,当“无上大将军”。

  但是,这两个太守都没有资格成为“竞争一哥候选人”,老彭目光太短浅,老张则太搞笑。

  打个比方,在这台社会人生大戏中,领衔主演刘秀正在舞台中央忙于表演,主演朱浮、彭宠正在舞台边上过招,而张丰挤上台来,纯粹是插科打诨调节气氛的。

  张丰虽然做到了一郡太守,其实是个庸人,只能算个群众演员。历史对他老张的记载,也仅限于这次插科打诨。

  老张本来是想好好做个太平官的,毕竟在这乱七八糟的世道,能稳稳地做个正厅级干部,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误就误在好方术。

  在一个谶纬流行的时代,谁喜欢求仙炼丹,搞点神呼鬼应,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老张把个人爱好跟公职结合起来,把一些子虚乌有、自欺欺人的理论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自己走上邪路,也把很多人玩完。

  有一天,有个道士跟他说,张太守您应该当天子。

  道士说着,拿出一个包着石头的五彩囊,系在老张胳膊肘子的后面。道士边系边说,这块石头里有玉玺,待到您登基之后,方可剖石取玺。

  词典里有“利令智昏”一词,面对当一哥的无限风光,老张晕了,信以为真。于是,他举兵即反。

  面对咄咄逼人的老彭和不断恶化的形势,朱浮十分惊惧。他既担心刘秀并不完全了解这边儿的情况,懈怠了敌情,又害怕成为老彭的刀下之鬼。

  没办法,他只好一边坚守蓟城,一边再次上书,恳切地要求刘秀速派大军救援。

  朱浮打仗不行,长处在于行政管理和写文章,当年刘秀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应该是量才使用。

  在这次上书中,朱浮旁征博引,举了先秦时期秦、魏、楚、宋等国之间相互用兵的例子,对刘秀迟迟不派来重兵表示很有意见。

  他说:“彭宠反叛,张丰背国,都严重违背君臣之节,我以为陛下一定会放下其他工作御驾亲征,尽快消灭他们。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陛下听任敌人围城不解救,放任敌人造反不讨伐,臣确实对此不理解。”

  接着,他又拿汉高祖刘邦的圣明神武作比,对刘秀的不作为提出了批评。

  他说:“过去,汉高祖圣明神武,天下都安定了,他还居安思危,时常御驾亲征,不敢安居懈怠。现在陛下虽然创建了大业,但是天下还没有安定,陛下反而耽于安逸,不顾及北方边陲的安危。目前这里老百姓惶恐不安,人心离散,如果这个地方和三河、冀州等地被叛臣掠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人呢?”

  再接着,他又汇报了一下幽州的形势,强烈要求刘秀尽快救援:“连年据守,干部战士都极度疲劳,身上的甲胄生满虮虱也不敢解下,手里的弓弩时刻不敢松弛,上上下下心急如焚,翘首期盼援军搭救,诚恳地希望陛下对我们的老百姓施以保命之恩!”

  很显然,朱浮话说得很重!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面对面批评领导是十分罕见的,而批评皇帝更是极为罕见。除非这个干部破罐子破摔,像老彭这样对领导失望,要么就是这个干部脑子进水。

  在刘秀这儿,亲戚像邓晨、李通,心腹如邓禹、冯异,也从来不敢这么做。

  朱浮脑子并没有进水,当然也根本不想胡来。他敢于这么做,除了幽州军情确实紧急,还因为他长期对刘秀赤胆忠诚,而刘秀也对他彻底信赖,二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同时,这跟朱浮一贯骄傲、矜持、锋芒毕露的性格有关,君臣关系太好,什么话都好说。

  但是,任凭朱浮连连告急,说话难听,刘秀还是坚持不再派兵。

  刘秀给朱浮回了信,明确表示暂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刘秀的文才和政治洞察力并不逊于朱浮,他在信中说:“往年赤眉军在长安专横跋扈,我估计他们没有粮食的时候肯定会东撤,他们果然来向我投降。我现在估计你那边的反贼并没有长远打算和完善的谋略,其内部一定会有自相残杀的。现在军队粮草不足,所以必须等到秋后再做考虑。”

  刘秀之所以这么做,太忙当然是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解决幽州问题目前并非他的战略重点。

  看看刘秀眼下战略重点在哪儿吧。

  有三个,即:一是从西东归的二十多万赤眉军,刘秀亲自部署截击并俘虏他们,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二是东边称帝的刘永必须打掉;三是南边他的家乡南阳叛乱频发,等于后院着火。

  很明显,上面三个战略重点都是刘秀的心腹大患。

  刘秀认为,彭宠、张丰远在北方边陲,有朱浮、邓隆在那儿扛着,他们闹腾不出来什么大动静。老彭在渔阳闹腾,相较于刘秀的心腹大患,不过是疽痈之痒。再说,那儿还有上谷太守耿况,沉稳内敛,刚劲有为,是一枚关键时候肯定会发挥作用的重要棋子。

  这个时候,他的家乡后院起火,而且火还很大,他觉得必须自己亲自出马,才能把火给灭了。

  了解这个情况,就会理解为什么朱浮一再大声叫喊,刘秀仍然迟迟难以对渔阳御驾亲征了。

  登基最初的这几年,孩子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年龄还小,郭圣通的脾气还没有那么坏,刘秀直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他目标明确,精力充沛,大动作不断,而且是一套系列动作:剪灭三雄。

  其实,在登基并坐稳的过程中,刘秀对付的武装割据集团何止三个。在这数以十计的武装割据集团中,有三个实力最强,对刘秀威胁最大。

  这哥仨儿分别是:在北边渔阳自称燕王的彭宠,在西边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在西南成都自称成帝的公孙述。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演员,这哥仨儿的表演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彭宠怀怨悲情,隗嚣儒而善谋,公孙述自负鸷狠。

  他们在跟刘秀搭戏时,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考验着刘秀。

  演员刘秀功力深厚,入戏出戏天衣无缝,表演的技艺炉火纯青。他用很有针对性的动作跟这哥几个过招,时而静若处子,冷眼观摩,时而动如脱兔,手脚并用,没多久就把这哥几个踹下台去。

  彭宠之忿——曾经的朋友,转眼就成了敌人

  演员彭宠刚登台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好好地做刘秀的助手,好好演戏的,但是,刘秀对他很不感冒。

  几年前在河北,刘秀正跟王郎对决的时候,彭宠给予刘秀坚定的支持,是出了大力的。但是,彭宠没有从刘秀那儿得到他想得到的,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

  刘秀之所以没有给予彭宠所想要的高官厚禄,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考虑的。

  公元23年9月,在河北,刘秀打王郎的关键时刻,时任渔阳太守的彭宠响应刘秀的号召,拜见犒劳了刘秀一行,还安排部署吴汉、盖延、王梁率领三千精锐步兵、骑兵,联合上谷太守耿况的队伍,追随刘秀杀敌。

  刘秀对老彭的表现十分满意,以更始王朝的名义封他为建忠侯、大将军。这个时候,刘秀还是更始王朝的使者,封老彭这个职务已经是他最大的权力了。

  这还不算,刘秀把自己心爱的佩剑赠给他,称赞他是自己在北方发展的“贵人”。

  刘秀围攻邯郸好几个月,老彭在外围转运粮草,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应该说,刘秀在河北拿下最强大的对手王郎,老彭功不可没,刘秀也已经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不久,刘秀率军北上追击铜马等义军,来到蓟城。这时候,刘秀刚刚被更始王朝封为“萧王”,老彭前往住处拜谒。

  老彭心想,刘秀打了胜仗,被提拔了,自己出力不小,也应该水涨船高。

  刘秀接见了他,但并没有给他要提拔重用的信息。老彭觉得不爽,怏怏而回。

  他们两个的这次会面,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无法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正常接见,老彭心里不满。

  老彭作为一方诸侯,最大的个人问题无非是再进一步:封王。显然,刘秀没有满足他。

  老彭不爽不满,愤愤不平,而且表现了出来。

  这当然瞒不过刘秀的眼睛。

  刘秀看出了彭宠的心思,就叫来幽州牧朱浮问问。

  朱浮同志是刘秀重要的助演,在刘秀领衔主演的社会人生大戏全集中,朱浮戏份并不太多,但在《刘秀诛彭宠》这一幕里,他表现得很抢眼,是主演。

  况且,他跟刘秀关系特殊,在刘秀面前有一定的发言权,通过了解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秀。

  朱浮是沛国萧县人,生卒年月已经记录不详了,跟刘秀年纪大小差不多,很可能是刘秀的发小!

  刘秀八岁时即随叔父、时任萧县县长刘良读书,直到15岁时离开萧县,美好的少年岁月都是在萧县度过的。

  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刘秀就结识了朱浮,两个人玩得还不错。因为,朱浮一出道就在刘秀麾下担任秘书,又很快被提拔为偏将军。

  这是公元23年秋天,刘秀时任更始王朝的破虏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正在去河北独立发展。这时刘秀正处于大小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的极端困难时期,险象环生,他安排一个人担任自己的秘书并迅速提拔他,这个人除了有水平,有能力,还要绝对可靠,比如是自己的至亲,或者要好的同学、发小。

  刘秀离开更始北上,随身带着的极少数心腹中,就有这位朱浮。

  拿下王郎之后不久,刘秀要收拾河北的地方势力,派吴汉、耿弇征调幽州十郡的精锐部队。

  时任幽州牧苗曾阳奉阴违,暗中要求各郡不要听从刘秀的调遣。

  吴汉生猛,率领二十名特种兵奔驰到无极,老苗在路上迎接,被吴汉上前当场抓获给砍了。

  随即,刘秀任命朱浮为幽州牧、大将军,在蓟城办公。

  朱浮任职以后,一手协助刘秀安定北边,一手认真打理自己的政务,各方面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北方很快平定了。

  对他的工作,刘秀是满意的。这次蓟城会面,刘秀看到了彭宠强烈的政治欲望,就找来朱浮问问。

  朱浮对老彭是不满意的。

  见刘秀问起,他说:“过去吴汉在北方发兵时,大王(刘秀时任萧王)您把自己的佩剑赠给彭宠,还把他比作北道主人。这次见面,他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您对他一定高接远送,把酒言欢,私谈于密室。您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很失望。”

  朱浮同志很有才,看问题非常精准深刻。

  接下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王莽当宰相时,大司空甄丰日夜在他面前参谋事务。当时不是有个传言嘛,说是‘夜半客,甄长伯’(甄丰字长伯)。甄丰俨然王莽面前第一红人。到了王莽篡位,甄丰本以为会再进一步,不料还不如以前,仅弄了个更始将军的衔。甄丰愤愤不平,老想搞小动作,最终导致被诛。”

  这个例子举得太恰当了。刘秀听了,哈哈大笑,对朱浮说,彭宠还不至于如此吧!

  但是,在内心里,刘秀觉得必须舍弃老彭:一个前朝旧臣,政治欲望、功利意识过于强烈,干了一点工作就要求提拔,这样的干部绝不能使用!

  刘秀对彭宠看得十分透彻,而老彭却并不懂刘秀的心思。

  除了政治欲望太强烈、干点工作就想提拔这些不讨上级喜欢的原因,刘秀内心里是把老彭看作政治上的异己分子的,不同于一般的前朝旧臣。

  有“历史问题”的人

  老彭是有“历史问题”的人。

  彭宠早年在郡机关上班,王莽篡政后被选拔到中央工作,担任王莽的堂兄弟、大司空王邑的秘书。刘秀兄弟公元22年扯旗起兵时,王莽指派他的堂兄弟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镇压他们和绿林军。

  没有证据说老彭参与了砍人,但身为莽军主要指挥官的秘书,肯定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后来,老彭听说自己的弟弟加入了春陵、绿林联军,怕被官府追究责任,才与同乡吴汉一起逃往渔阳。

  那真是血雨腥风的岁月,刘秀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也失去了不少亲人,痛惜之情刻骨铭心。老彭有作为老对头秘书这一“前科”,要想刘秀对他心里没有一点芥蒂,是根本不可能的。

  逃到渔阳后,彭宠凭着老乡韩鸿的关系搞了个渔阳太守干干,摇身成为更始王朝的封疆大吏,帮助刘秀打王郎,其实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刘秀以更始王朝使者的身份打击王郎,老彭作为更始王朝的地方干部,必须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这是政治纪律。

  老彭从刘秀那儿封侯拜将仍然不满足,只能引起刘秀的反感。

  老彭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刘秀正打算跟更始王朝决裂,他仍然着迷地追求在更始王朝政治框架里步步高升,只能让刘秀厌弃。

  总之,刘秀找不到不舍弃老彭的任何理由。

  公元25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了第一批干部,其中就有: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与大司徒邓禹并列“三公”,盖延为虎牙大将军。

  彭宠本人的职务没有变化。

  吴、王、盖三人本来是自己的下属,是自己派去帮助刘秀的,现在都进入了刘秀王朝的核心领导层,而自己还是提拔不了,老彭心里非常郁闷,满是酸楚。

  现在看来,老彭的政治觉悟真不能说高: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组织。

  他处心积虑谋取权位,已经到了有奶便是娘的地步了:起初在王莽政权做事,后又做了更始的地方大员,现在还想在刘秀的帝国飞黄腾达。

  所以,得知刘秀登基后任命了首批干部,他叹息说:“如果论功劳我应当封王,现在只重用你们(指吴汉、王梁等),难道陛下把我忘了吗?”

  老彭的愤懑之情积郁于心,又溢于言表。

  但很显然,老彭对刘秀怨恨的种子至少这时候就悄悄埋下了。

  这时,包括幽州在内的各个州郡由于常年战乱破坏,大都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相对而言,渔阳郡受影响较小,传统的盐铁产业和赋税体系还在。老彭积极开展易货贸易,用盐铁交换粮食,积蓄财宝,实力一天天增强。

  朱浮上任幽州牧以后,一开始主要是通过打压地方势力来安定一方的。

  刘秀对他的政绩也及时给予了肯定:公元26年,亦即刘秀登基的第二年,他被加封为舞阳侯,享受三县的租粮。

  朱浮年轻气盛,颇有才干,也有激情,决心以更好的工作业绩报答刘秀的信任。

  他看到境内虽然局势稳住了,但大汉刚刚中兴,社会还不够和谐,就很想砥砺风气,收拢人心。于是,他开展了一系列的统战举措,征召了一批州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名儒来州衙门工作,如涿郡的王岑等。

  他还把一批王莽时期的高级故吏延请过来,作为自己的幕僚,给他们的待遇很高:入编制,吃财政。

  幽州财政紧张,没关系,从下面郡县调。朱浮亲自安排各有关郡县打开仓窖,上解粮食财物,保障上述人士及其家人的供应。

  应该说,在这种特殊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朱浮的这些统战举措还是必要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打造一个崭新的社会,这是转型时期许多政治家的聪明之举,就举措本身而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身为幽州渔阳郡太守的彭宠则很不以为然,坚决反对朱浮的做法。

  彭宠认为,天下还不安定,正是用兵之际,不应该安排这么多的机关工作人员来影响军需供应。于是,他公开部署,不听从朱浮调集财粮的命令。

  这只是老彭公开的理由,他内心深处怎么想的,大家心知肚明。

  但是,老彭这么做,也是官场大忌:公然抗命!

  一个省辖市的市长(郡太守),公开拒绝执行本省省长(州牧)的行政命令,这在中国,大概只有这么三种情况:

  一是,这个市长太牛,背后有更大的官挺着,不必太在意这个省长;

  二是,这个市长想单干,撕破脸也无所谓;

  三是,这个市长脑子进了水。

  不好意思,照这么分析,对老彭很不利:

  他背后甚至朝中没人挺着,一哥刘秀心里早就想舍弃他;他想单干,除了渔阳郡,他别无可恃之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说他脑子进水有点不尊重他,但他确实对形势估计不足。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老彭早已是成年人,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能回头的选择:跟朱浮对着干!

  老彭历经三朝宦海沉浮,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和更始、刘秀的地方衙门都工作过,竟不知道官场最基本的道理:领导是不能得罪的,除非你不想好了!

  朱浮自负而矜持,向来对彭宠不感冒,现在对他公然抗命更是十分恼火。

  不过,恼火归恼火,朱浮一时还不能拿彭宠怎么样,那就只有向上级报告了!

  朱浮知道刘秀也对老彭不感冒,于是书面报告老彭的种种不是。

  朱浮治边安邦是一把好手,搞起小动作也不输于别人。他认真细致地搜集了老彭的种种“劣迹”,向刘秀报告,用词十分刻薄。

  听说省长告自己的状,彭宠非常恼怒。他是个很倔强的人,本来就因为自己功劳大却不被提拔的事儿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又被领导这样搞来搞去,愤怒和怨恨与日俱增。

  朱浮似乎摸透了刘秀的心思,一次又一次地上书,报告老彭的不轨之处。

  朱浮对材料搜集得很细,在向刘秀多次密奏中,主要反映老彭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老彭派遣专人去老家接来老婆,而不接来老妈,是不孝;

  二是,收取别人的贿赂;

  三是,杀害朋友,身上有命案;

  四是,积聚兵马粮草,居心叵测,意图不轨。

  如果一个人真的就像上面说的,那么他也够欠扁的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最初,刘秀接到朱浮的上奏,因为刚刚登基,百废待举,连皇后、太子都还没有着落,并没有给予立即答复。

  待朱浮屡次密奏,刘秀觉得对彭宠下手的时机正在成熟。

  刘秀认为,彭宠确实有功在前,目前直接对他下手显然师出无名。凭朱浮报告的这四条,对老彭立案查处要有个过程,单是调查核实就要很费时日,不如打一杆子,让他跳起来。

  跳起来!——小白猪的比喻惹恼了彭宠

  对!玩个手段,让老彭跳起来,才好收拾他!

  这样的手段和动作技术含量不高,刘秀完全可以轻松玩一把。于是,刘秀就把有人上告老彭如何如何的话故意泄露给老彭知道,其实就是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感到恐惧。

  但是,刘秀的这招一开始并未奏效,老彭听了,反而更加恼恨朱浮,朱、彭矛盾一触即发。

  这时候,刘秀觉得自己下手要注意了:既要除去彭宠,又不能引发地方动乱。

  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

  公元26年早春,万物刚刚开始复苏,刘秀下诏,要求彭宠进京述职。

  刘秀召彭宠进京,不过是个试探动作,大凡王者试探手下的封疆大吏,多用这招,特别是相互有了猜忌的时候。封疆大吏则由此做出抉择,要么表白自己,立即跑去,把老婆孩子搞去做人质;要么一不做二不休,撕破脸干!

  实事求是地说,彭宠这时候还对刘秀存有幻想,看刘秀有机会能不能提拔自己。毕竟在这个乱世,独立发展是很辛苦的,而要称霸一方不仅辛苦,还有极大的危险系数。就像贩毒,有暴利,但要冒杀头的风险。

  对于刘秀的召唤,彭宠惶惶不安,认为朱浮出卖了自己。

  他立即上书,要求跟朱浮一起进京,到皇上跟前当面对质,还自己清白。

  同时,他还四下做工作,给吴汉、盖延等写信,慷慨激扬地说朱浮冤枉了自己,自己无论如何要拉着朱浮到朝廷对质。

  吴汉、盖延没有任何反应,这事哥们儿实在是插不上话。

  老彭太缺少竞争一哥的眼光了,他不知道刘秀为什么不提拔他,也不知道目前刘秀为什么召唤他,甚至不知道刘秀对朱浮信任到什么程度。对于老彭街头吵架式的要求,刘秀断然拒绝:要来你自己来,扯上人家干什么!

  任何时候,硬拉着上级领导去更上级领导那儿评理,绝不是聪明之举。

  老彭要求跟朱浮同行,也未尝不是对刘秀的试探。一见刘秀回绝,他更加惊疑了。

  在这关键的时候,老彭的老婆说话了。

  历史上对老彭的老婆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说她比老公更加桀骜不驯,是个典型的悲情角色。

  眼看老公为难,她觉得实在忍无可忍,坚定地劝他不要去洛阳,说:“天下现在还不稳定,四面八方都有人割地称雄。我们渔阳是个大郡,兵强马壮,世上最强,为什么一旦有人诬陷,我们就轻言放弃?”

  她的态度再明朗不过了:单干!

  老彭知道,自己身为地厅级干部,在这乱世独立发展,绝非做一单生意那么简单。一单生意无论赔赚,还有再来的机会,这割地称雄是一条不归路,古往今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失败了就只有为鬼。

  为了慎重起见,老彭又找来几个亲信商量。

  大家平时都受过朱浮的气,又都站在老彭的立场上看问题,没有一个劝他进京的。

  在此,老彭的野心悄然膨胀起来:看来,哥们儿只有反了!

  正在这时,刘秀见老彭犹豫,知道他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派遣子后兰卿来到渔阳,劝导他早点成行。

  子后兰卿是老彭的堂弟,住在洛阳,刘秀派他出差,指望他劝说老彭快点来京。

  这时候,赤眉军已经杀了更始帝刘玄,放火焚烧了长安,刘秀派邓禹西去;河西走廊群龙无首,窦融率领武威等五郡自保;东边也不太平,刘永称帝已经数月,刘秀正在调兵遣将,筹划东征;王朝初创,百废待兴,前朝体制已经被王莽糟蹋得不成样子,刘秀迫切需要正本清源;同时,家务事也很多,老婆孩子都有了,谁当皇后谁当太子必须尽早确定,以利家庭和谐政局稳定。

  总之,刘秀很忙,觉得拿下老彭是必需的,但要从容计议。

  但是,老彭酝酿多日,不打算再从容计议了,想立即就反。

  那就打吧!刘秀离得太远,先打朱浮。

  老彭立即扣留子后兰卿,任命将帅,设置工作班子,调集兵马,分若干路攻打广阳、上谷等地。他自己亲自带领两万余人,直接攻蓟城找朱浮。

  老彭坚决地认为,自己功劳大而领导不提拔,过错在刘秀;在自己跟领导之间挑拨离间,导致关系很僵的罪魁祸首,就是朱浮!

  必须打朱浮,出这口恶气!

  不知道是无意疏忽了,或是故意,还是根本就没想到,老彭扯旗单干,旗帜上竟然没有写上什么字:他没有发表什么宣言、檄文之类来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样,在这英雄、狗熊纵横乱世之际,一声不吭带兵就打自己的上级领导,多少有点像发泄私愤。

  老彭光动手不说话,朱浮则有话要说。

  朱浮给彭宠写了一封信,对他的反叛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导。

  在这封信里,朱浮充分肯定了老彭的工作和成绩,阐述了刘秀政权立国的正当性和大政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他还引经据典,斥责老彭造反是不看形势、不明事理和不自量力,做的是亲痛仇快的蠢事,结果必然是自毁前程。

  这封信篇幅较长,收于《后汉书·朱浮传》,主旨突出,观点鲜明,论说有力,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言流畅,是一篇上好的文章。

  但是,朱浮一贯恃才傲物,笑看群雄,在信中针对老彭举了个精彩而又让人难以接受的例子。这例子是这样讲的:

  从前辽东有一头母猪,生了一头小猪,小猪头上长着白毛,明显跟身上其他地方毛发的颜色不同。主人感到自己的这头小猪很另类,就想把它献给皇帝。主人带着小猪进京,走到河东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很多猪都长着白毛。他心里很惭愧,就中途返回去了。

  接下来,朱浮联系实际说,现在要是把你老彭的所谓功劳拿到朝廷,摆出来跟其他人比一比,也不过就跟那头辽东猪一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尖刻!朱浮比喻贴切,但用意确实尖刻。这封信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果然,老彭收到信,更加恼火,立即加大了进攻朱浮的力度。

  老彭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在攻打朱浮的同时,兵分多路攻城略地,努力扩大势力范围。

  但是,他对自己评价过高,朱浮举的小白猪的例子既恰如其分,也生动形象;他对刘秀重用自己期望过高,既不考虑官场潜规则,也没想到刘秀的城府向来深不可测;他对自己起事成功后小则称王、大则当天下一哥的前景估计过高。

  总之,老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过低地估计了别人。

  这不,他积极寻找同盟者,当头挨了一棒子。

  老彭认为自己的熟人、邻居、上谷太守耿况也对刘秀政权立下大功,也没有得到提拔重用,也一定对刘秀心怀不满,想反一反。于是,他派遣使者去上谷,盛情邀请耿太守也站出来干它一票!

  然而,耿况对他的邀请根本不予理睬。不仅如此,耿况为了向老彭表达自己跟他“道不同不与谋”的坚定决心,随手砍了渔阳来使。

  老彭实在不理解,你老耿跟我同样功劳大,同样没有提拔,咋就不恼,咋就不闹呢?

  他认为老耿可能不是不想闹,是考虑到造反这事太大,怕是来使试探自己,不敢随意表态,所以才斩来使表清白。

  这没关系,好商量。于是,他就再派使者去上谷。

  耿况见老彭确实太不识相,于是来了就砍。这样,老彭派去了好几拨使者,都有去无回。

  耿况还立即做好军事部署,随时抵抗老彭可能的进攻。

  老彭枉在官场溜达多年,竟然敌友不分。毛泽东同志说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老彭不知道刘秀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厌弃,不知道朱浮本来就是刘秀的铁杆心腹,甚至不知道耿况、耿弇父子早就把自己和家族的生死荣辱绑在了刘秀政权的战车上。刘秀对老耿家父子绝对信任,耿况、耿弇父子对刘秀赤胆忠诚,这种感情和关系建立在刘秀在河北艰难开拓的危难岁月,刘秀登基之后又日益加深。不像老彭,只知道躺在薄薄的功劳簿上讨价还价。

  几年前,上谷、渔阳两郡派兵南下支持刘秀,刘秀立即论功行赏,同时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侯,彭宠为大将军、建功侯。但是,耿况支持刘秀是孤注一掷、义无反顾、毫无保留,而老彭犹豫再三,先是依附王郎,在部下吴汉等人的反复劝说下才派兵挺刘秀。

  起初刘秀也对老彭没有过多的计较,能给予他的也都给他了。

  可是,人家耿况还有个极为优秀的儿子耿弇,从那时起一直在刘秀麾下拼死效命,这是老彭没法比的。

  老彭嘀嘀咕咕要求提拔的时候,耿弇以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衔命奔波在各个战场,为刘秀的新兴王朝浴血奋战。而刘秀也对小耿信赖有加,宠爱重用唯恐不及。

  小耿德才兼备,文武兼修,既为刘秀治国安邦出谋划策,又拼死效命在各方面战场,而刘秀对他的提拔重用也是不拘一格,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

  公元24年,小耿放弃高干子弟和优裕的生活,投奔还在风雨飘摇中的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偏将军时,他年仅21岁。

  次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第一批干部,年仅22岁小耿名列其中,为建威大将军,是刘秀政权中最年轻的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吴汉。他受命带领几个将军追击原新莽将军刘茂时,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均在他帐前听令。

  公元26年,23岁的小耿被加封为好畤侯,以好畤(今陕西干县东)、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两县为食邑。

  对老耿家来说,刘秀危难时就想支持他,现在又有个如此优秀、前途不可限量的孩子在刘秀身旁成长,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刘秀不满,没有任何理由跟在老彭后面起哄。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里,不能谋人事的干部是很难谋好其他事儿的。老彭无论是要求刘秀提拔,要求跟朱浮对质,还是要求耿况一道造反,说轻了是痴人说梦,说重了他是在与虎谋皮。

  彭宠的一时得意

  彭宠反叛,朱浮部署镇压。

  渔阳郡确实兵强马壮,朱浮虽然是幽州一州首长,要部署的地方线长点多,所以他的镇压一开始成了对渔阳军的防御。

  这只是局部战争,双方的战斗在幽州十一个郡国中数郡的地盘上进行。

  朱浮一边抵抗老彭的进攻,一边迅速把情况上报,希望刘秀能够御驾亲征,君臣联手收拾老彭。

  但是,刘秀这段时间确实太忙,既要四处用兵,还要打理朝政,既要安排部署国事,还要处理皇室事务包括家族内部有人造反(真定王刘扬)。挤出时间亲征,也要先把矛头对准紧急的,对于这北边的战事,刘秀还顾及不到。直到半年之后的8月,刘秀才派出游击将军邓隆率军北上,救援朱浮。

  这时候,朱浮驻军雍奴(今天津宝坻西南),邓隆引军驻扎在潞县(今北京通州东)。

  朱浮没有盼来刘秀,见来的邓隆没有什么名气,兵马也不多,失望之余,一时也没有办法,先打着再说吧。

  他派专人紧急赴京,向刘秀报告军情。看了报告,听了介绍,刘秀对幽州的军事部署十分恼火,对来使说:“这两支队伍营地相距百里,一旦战事紧急,相互怎么救助?没等你回去,朱、邓的大军就已经吃败仗了!”

  幽州战况的发展果然不出刘秀所料。

  彭宠见朱浮、邓隆两支队伍相距百十里,决定集中力量先打一头。

  两个敌人中,朱浮是领导,率领的是本地队伍,而邓隆远途疲惫,那就先打他了。于是,老彭把朱浮放在一边不顾,集中全部人马来攻击邓隆。

  他先是把大队人马临河布阵,抗拒邓隆的进攻,也吸引了邓隆的注意力。同时调集三千轻骑兵,出其不意突袭邓隆的背后。

  邓隆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

  邓隆是刘秀手下较为少见的笨将军,本人虽然侥幸逃脱保命,可部下多死在老彭手里。他衔命北上,本来有多张牌可打,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大程度上是他个人能力所限和指挥失当造成的。

  其实,老彭刚才的那几个动作并不复杂,完全可以化解。

  一来长途奔袭打援,首先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二来他与朱浮相距百里安营扎寨是个低级错误,身为指挥官只要注意到这这个危险,一两个时辰即可调整布局;三来带兵打仗瞻前而不能顾后,对身后来拳没有招架之功,动作之笨拙确实业余。

  眼下,朱浮同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军事并不是自己的长项。邓隆失利,朱浮离得稍远而不敢轻易驰援,干脆溜之大吉。

  这样,老彭一上来就在军事上赢得了先机,占了上风。他高兴地认为,刘秀太忙,要对付的敌人太多,正是自己施展手脚的时候,形势十分有利。

  转眼到了第二年(公元27年)春天,彭宠继续加大军事进攻的力度,接连拿下右北平(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处)、上谷(今北京西北与河北交界处)等几个县。

  但是,打着打着,老彭又动起了脑子。他认为,自己这大半年来之所以发展顺利,不仅在于朱浮不擅长军事,更在于刘秀太忙,顾不得正式对这儿用兵。

  他也知道,刘秀一旦腾出手来,以自己一郡之力,根本经不起刘秀三拳两脚,自己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广交朋友,扩大阵线,增强实力,否则刘秀来了,自己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交朋友也不能光靠做思想工作,要舍得花本钱。乱世之中,人心戒备,物欲横流,空口说白话,难免遭人猜忌,往往被砍。前不久,上谷的老耿连剁我渔阳几个使者,教训就很深刻啊!

  匈奴就在北边不远,老彭有意结交。

  于是,他吸取西汉王朝的成功经验和渔阳使者在上谷被剁的教训,让使者送去大量的美女、财帛,要求和亲。

  只要跟匈奴结上亲,邀请他们帮自己打架肯定是没问题的。

  果然,匈奴单于得到好处,就专门派了一位左南将军,带上七八千骑兵,在边陲地带跑来跑去,既是示威,也是作为老彭的策应。

  同时,老彭对其他方面的统战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还与割据齐地的张步和河北的一些农民起义军建立了关系,大家共同表示,今后打架时相互多通气,多支持。

  老彭觉得自己的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应该趁着刘秀还没出手,抓住机遇多干几票。

  他调集重兵,集中攻击朱浮驻扎的省城——蓟城。

  搞笑配角张丰

  正在这时,涿郡太守张丰眼看别人造反顺风顺水,也扣押了刘秀派来的中央特派员,扯旗举兵,宣布自己也反了,与老彭联兵。

  张太守并不打算跟着彭太守干,而是想独立发展,与老彭连兵只是一种战略战术,是战略同盟。

  同时,张太守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从此,自己上面再也没有领导,自己的人马是无主管单位。因为,他在举兵的同时就宣布,自己不当太守了,当“无上大将军”。

  但是,这两个太守都没有资格成为“竞争一哥候选人”,老彭目光太短浅,老张则太搞笑。

  打个比方,在这台社会人生大戏中,领衔主演刘秀正在舞台中央忙于表演,主演朱浮、彭宠正在舞台边上过招,而张丰挤上台来,纯粹是插科打诨调节气氛的。

  张丰虽然做到了一郡太守,其实是个庸人,只能算个群众演员。历史对他老张的记载,也仅限于这次插科打诨。

  老张本来是想好好做个太平官的,毕竟在这乱七八糟的世道,能稳稳地做个正厅级干部,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误就误在好方术。

  在一个谶纬流行的时代,谁喜欢求仙炼丹,搞点神呼鬼应,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老张把个人爱好跟公职结合起来,把一些子虚乌有、自欺欺人的理论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自己走上邪路,也把很多人玩完。

  有一天,有个道士跟他说,张太守您应该当天子。

  道士说着,拿出一个包着石头的五彩囊,系在老张胳膊肘子的后面。道士边系边说,这块石头里有玉玺,待到您登基之后,方可剖石取玺。

  词典里有“利令智昏”一词,面对当一哥的无限风光,老张晕了,信以为真。于是,他举兵即反。

  面对咄咄逼人的老彭和不断恶化的形势,朱浮十分惊惧。他既担心刘秀并不完全了解这边儿的情况,懈怠了敌情,又害怕成为老彭的刀下之鬼。

  没办法,他只好一边坚守蓟城,一边再次上书,恳切地要求刘秀速派大军救援。

  朱浮打仗不行,长处在于行政管理和写文章,当年刘秀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应该是量才使用。

  在这次上书中,朱浮旁征博引,举了先秦时期秦、魏、楚、宋等国之间相互用兵的例子,对刘秀迟迟不派来重兵表示很有意见。

  他说:“彭宠反叛,张丰背国,都严重违背君臣之节,我以为陛下一定会放下其他工作御驾亲征,尽快消灭他们。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陛下听任敌人围城不解救,放任敌人造反不讨伐,臣确实对此不理解。”

  接着,他又拿汉高祖刘邦的圣明神武作比,对刘秀的不作为提出了批评。

  他说:“过去,汉高祖圣明神武,天下都安定了,他还居安思危,时常御驾亲征,不敢安居懈怠。现在陛下虽然创建了大业,但是天下还没有安定,陛下反而耽于安逸,不顾及北方边陲的安危。目前这里老百姓惶恐不安,人心离散,如果这个地方和三河、冀州等地被叛臣掠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人呢?”

  再接着,他又汇报了一下幽州的形势,强烈要求刘秀尽快救援:“连年据守,干部战士都极度疲劳,身上的甲胄生满虮虱也不敢解下,手里的弓弩时刻不敢松弛,上上下下心急如焚,翘首期盼援军搭救,诚恳地希望陛下对我们的老百姓施以保命之恩!”

  很显然,朱浮话说得很重!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面对面批评领导是十分罕见的,而批评皇帝更是极为罕见。除非这个干部破罐子破摔,像老彭这样对领导失望,要么就是这个干部脑子进水。

  在刘秀这儿,亲戚像邓晨、李通,心腹如邓禹、冯异,也从来不敢这么做。

  朱浮脑子并没有进水,当然也根本不想胡来。他敢于这么做,除了幽州军情确实紧急,还因为他长期对刘秀赤胆忠诚,而刘秀也对他彻底信赖,二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同时,这跟朱浮一贯骄傲、矜持、锋芒毕露的性格有关,君臣关系太好,什么话都好说。

  但是,任凭朱浮连连告急,说话难听,刘秀还是坚持不再派兵。

  刘秀给朱浮回了信,明确表示暂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刘秀的文才和政治洞察力并不逊于朱浮,他在信中说:“往年赤眉军在长安专横跋扈,我估计他们没有粮食的时候肯定会东撤,他们果然来向我投降。我现在估计你那边的反贼并没有长远打算和完善的谋略,其内部一定会有自相残杀的。现在军队粮草不足,所以必须等到秋后再做考虑。”

  刘秀之所以这么做,太忙当然是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解决幽州问题目前并非他的战略重点。

  看看刘秀眼下战略重点在哪儿吧。

  有三个,即:一是从西东归的二十多万赤眉军,刘秀亲自部署截击并俘虏他们,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二是东边称帝的刘永必须打掉;三是南边他的家乡南阳叛乱频发,等于后院着火。

  很明显,上面三个战略重点都是刘秀的心腹大患。

  刘秀认为,彭宠、张丰远在北方边陲,有朱浮、邓隆在那儿扛着,他们闹腾不出来什么大动静。老彭在渔阳闹腾,相较于刘秀的心腹大患,不过是疽痈之痒。再说,那儿还有上谷太守耿况,沉稳内敛,刚劲有为,是一枚关键时候肯定会发挥作用的重要棋子。

  这个时候,他的家乡后院起火,而且火还很大,他觉得必须自己亲自出马,才能把火给灭了。

  了解这个情况,就会理解为什么朱浮一再大声叫喊,刘秀仍然迟迟难以对渔阳御驾亲征了。

  登基最初的这几年,孩子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年龄还小,郭圣通的脾气还没有那么坏,刘秀直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他目标明确,精力充沛,大动作不断,而且是一套系列动作:剪灭三雄。

  其实,在登基并坐稳的过程中,刘秀对付的武装割据集团何止三个。在这数以十计的武装割据集团中,有三个实力最强,对刘秀威胁最大。

  这哥仨儿分别是:在北边渔阳自称燕王的彭宠,在西边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在西南成都自称成帝的公孙述。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演员,这哥仨儿的表演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彭宠怀怨悲情,隗嚣儒而善谋,公孙述自负鸷狠。

  他们在跟刘秀搭戏时,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考验着刘秀。

  演员刘秀功力深厚,入戏出戏天衣无缝,表演的技艺炉火纯青。他用很有针对性的动作跟这哥几个过招,时而静若处子,冷眼观摩,时而动如脱兔,手脚并用,没多久就把这哥几个踹下台去。

  彭宠之忿——曾经的朋友,转眼就成了敌人

  演员彭宠刚登台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好好地做刘秀的助手,好好演戏的,但是,刘秀对他很不感冒。

  几年前在河北,刘秀正跟王郎对决的时候,彭宠给予刘秀坚定的支持,是出了大力的。但是,彭宠没有从刘秀那儿得到他想得到的,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

  刘秀之所以没有给予彭宠所想要的高官厚禄,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考虑的。

  公元23年9月,在河北,刘秀打王郎的关键时刻,时任渔阳太守的彭宠响应刘秀的号召,拜见犒劳了刘秀一行,还安排部署吴汉、盖延、王梁率领三千精锐步兵、骑兵,联合上谷太守耿况的队伍,追随刘秀杀敌。

  刘秀对老彭的表现十分满意,以更始王朝的名义封他为建忠侯、大将军。这个时候,刘秀还是更始王朝的使者,封老彭这个职务已经是他最大的权力了。

  这还不算,刘秀把自己心爱的佩剑赠给他,称赞他是自己在北方发展的“贵人”。

  刘秀围攻邯郸好几个月,老彭在外围转运粮草,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应该说,刘秀在河北拿下最强大的对手王郎,老彭功不可没,刘秀也已经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不久,刘秀率军北上追击铜马等义军,来到蓟城。这时候,刘秀刚刚被更始王朝封为“萧王”,老彭前往住处拜谒。

  老彭心想,刘秀打了胜仗,被提拔了,自己出力不小,也应该水涨船高。

  刘秀接见了他,但并没有给他要提拔重用的信息。老彭觉得不爽,怏怏而回。

  他们两个的这次会面,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无法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正常接见,老彭心里不满。

  老彭作为一方诸侯,最大的个人问题无非是再进一步:封王。显然,刘秀没有满足他。

  老彭不爽不满,愤愤不平,而且表现了出来。

  这当然瞒不过刘秀的眼睛。

  刘秀看出了彭宠的心思,就叫来幽州牧朱浮问问。

  朱浮同志是刘秀重要的助演,在刘秀领衔主演的社会人生大戏全集中,朱浮戏份并不太多,但在《刘秀诛彭宠》这一幕里,他表现得很抢眼,是主演。

  况且,他跟刘秀关系特殊,在刘秀面前有一定的发言权,通过了解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秀。

  朱浮是沛国萧县人,生卒年月已经记录不详了,跟刘秀年纪大小差不多,很可能是刘秀的发小!

  刘秀八岁时即随叔父、时任萧县县长刘良读书,直到15岁时离开萧县,美好的少年岁月都是在萧县度过的。

  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刘秀就结识了朱浮,两个人玩得还不错。因为,朱浮一出道就在刘秀麾下担任秘书,又很快被提拔为偏将军。

  这是公元23年秋天,刘秀时任更始王朝的破虏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正在去河北独立发展。这时刘秀正处于大小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的极端困难时期,险象环生,他安排一个人担任自己的秘书并迅速提拔他,这个人除了有水平,有能力,还要绝对可靠,比如是自己的至亲,或者要好的同学、发小。

  刘秀离开更始北上,随身带着的极少数心腹中,就有这位朱浮。

  拿下王郎之后不久,刘秀要收拾河北的地方势力,派吴汉、耿弇征调幽州十郡的精锐部队。

  时任幽州牧苗曾阳奉阴违,暗中要求各郡不要听从刘秀的调遣。

  吴汉生猛,率领二十名特种兵奔驰到无极,老苗在路上迎接,被吴汉上前当场抓获给砍了。

  随即,刘秀任命朱浮为幽州牧、大将军,在蓟城办公。

  朱浮任职以后,一手协助刘秀安定北边,一手认真打理自己的政务,各方面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北方很快平定了。

  对他的工作,刘秀是满意的。这次蓟城会面,刘秀看到了彭宠强烈的政治欲望,就找来朱浮问问。

  朱浮对老彭是不满意的。

  见刘秀问起,他说:“过去吴汉在北方发兵时,大王(刘秀时任萧王)您把自己的佩剑赠给彭宠,还把他比作北道主人。这次见面,他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您对他一定高接远送,把酒言欢,私谈于密室。您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很失望。”

  朱浮同志很有才,看问题非常精准深刻。

  接下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王莽当宰相时,大司空甄丰日夜在他面前参谋事务。当时不是有个传言嘛,说是‘夜半客,甄长伯’(甄丰字长伯)。甄丰俨然王莽面前第一红人。到了王莽篡位,甄丰本以为会再进一步,不料还不如以前,仅弄了个更始将军的衔。甄丰愤愤不平,老想搞小动作,最终导致被诛。”

  这个例子举得太恰当了。刘秀听了,哈哈大笑,对朱浮说,彭宠还不至于如此吧!

  但是,在内心里,刘秀觉得必须舍弃老彭:一个前朝旧臣,政治欲望、功利意识过于强烈,干了一点工作就要求提拔,这样的干部绝不能使用!

  刘秀对彭宠看得十分透彻,而老彭却并不懂刘秀的心思。

  除了政治欲望太强烈、干点工作就想提拔这些不讨上级喜欢的原因,刘秀内心里是把老彭看作政治上的异己分子的,不同于一般的前朝旧臣。

  有“历史问题”的人

  老彭是有“历史问题”的人。

  彭宠早年在郡机关上班,王莽篡政后被选拔到中央工作,担任王莽的堂兄弟、大司空王邑的秘书。刘秀兄弟公元22年扯旗起兵时,王莽指派他的堂兄弟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镇压他们和绿林军。

  没有证据说老彭参与了砍人,但身为莽军主要指挥官的秘书,肯定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后来,老彭听说自己的弟弟加入了春陵、绿林联军,怕被官府追究责任,才与同乡吴汉一起逃往渔阳。

  那真是血雨腥风的岁月,刘秀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也失去了不少亲人,痛惜之情刻骨铭心。老彭有作为老对头秘书这一“前科”,要想刘秀对他心里没有一点芥蒂,是根本不可能的。

  逃到渔阳后,彭宠凭着老乡韩鸿的关系搞了个渔阳太守干干,摇身成为更始王朝的封疆大吏,帮助刘秀打王郎,其实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刘秀以更始王朝使者的身份打击王郎,老彭作为更始王朝的地方干部,必须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这是政治纪律。

  老彭从刘秀那儿封侯拜将仍然不满足,只能引起刘秀的反感。

  老彭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刘秀正打算跟更始王朝决裂,他仍然着迷地追求在更始王朝政治框架里步步高升,只能让刘秀厌弃。

  总之,刘秀找不到不舍弃老彭的任何理由。

  公元25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了第一批干部,其中就有: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与大司徒邓禹并列“三公”,盖延为虎牙大将军。

  彭宠本人的职务没有变化。

  吴、王、盖三人本来是自己的下属,是自己派去帮助刘秀的,现在都进入了刘秀王朝的核心领导层,而自己还是提拔不了,老彭心里非常郁闷,满是酸楚。

  现在看来,老彭的政治觉悟真不能说高: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组织。

  他处心积虑谋取权位,已经到了有奶便是娘的地步了:起初在王莽政权做事,后又做了更始的地方大员,现在还想在刘秀的帝国飞黄腾达。

  所以,得知刘秀登基后任命了首批干部,他叹息说:“如果论功劳我应当封王,现在只重用你们(指吴汉、王梁等),难道陛下把我忘了吗?”

  老彭的愤懑之情积郁于心,又溢于言表。

  但很显然,老彭对刘秀怨恨的种子至少这时候就悄悄埋下了。

  这时,包括幽州在内的各个州郡由于常年战乱破坏,大都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相对而言,渔阳郡受影响较小,传统的盐铁产业和赋税体系还在。老彭积极开展易货贸易,用盐铁交换粮食,积蓄财宝,实力一天天增强。

  朱浮上任幽州牧以后,一开始主要是通过打压地方势力来安定一方的。

  刘秀对他的政绩也及时给予了肯定:公元26年,亦即刘秀登基的第二年,他被加封为舞阳侯,享受三县的租粮。

  朱浮年轻气盛,颇有才干,也有激情,决心以更好的工作业绩报答刘秀的信任。

  他看到境内虽然局势稳住了,但大汉刚刚中兴,社会还不够和谐,就很想砥砺风气,收拢人心。于是,他开展了一系列的统战举措,征召了一批州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名儒来州衙门工作,如涿郡的王岑等。

  他还把一批王莽时期的高级故吏延请过来,作为自己的幕僚,给他们的待遇很高:入编制,吃财政。

  幽州财政紧张,没关系,从下面郡县调。朱浮亲自安排各有关郡县打开仓窖,上解粮食财物,保障上述人士及其家人的供应。

  应该说,在这种特殊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朱浮的这些统战举措还是必要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打造一个崭新的社会,这是转型时期许多政治家的聪明之举,就举措本身而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身为幽州渔阳郡太守的彭宠则很不以为然,坚决反对朱浮的做法。

  彭宠认为,天下还不安定,正是用兵之际,不应该安排这么多的机关工作人员来影响军需供应。于是,他公开部署,不听从朱浮调集财粮的命令。

  这只是老彭公开的理由,他内心深处怎么想的,大家心知肚明。

  但是,老彭这么做,也是官场大忌:公然抗命!

  一个省辖市的市长(郡太守),公开拒绝执行本省省长(州牧)的行政命令,这在中国,大概只有这么三种情况:

  一是,这个市长太牛,背后有更大的官挺着,不必太在意这个省长;

  二是,这个市长想单干,撕破脸也无所谓;

  三是,这个市长脑子进了水。

  不好意思,照这么分析,对老彭很不利:

  他背后甚至朝中没人挺着,一哥刘秀心里早就想舍弃他;他想单干,除了渔阳郡,他别无可恃之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说他脑子进水有点不尊重他,但他确实对形势估计不足。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老彭早已是成年人,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能回头的选择:跟朱浮对着干!

  老彭历经三朝宦海沉浮,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和更始、刘秀的地方衙门都工作过,竟不知道官场最基本的道理:领导是不能得罪的,除非你不想好了!

  朱浮自负而矜持,向来对彭宠不感冒,现在对他公然抗命更是十分恼火。

  不过,恼火归恼火,朱浮一时还不能拿彭宠怎么样,那就只有向上级报告了!

  朱浮知道刘秀也对老彭不感冒,于是书面报告老彭的种种不是。

  朱浮治边安邦是一把好手,搞起小动作也不输于别人。他认真细致地搜集了老彭的种种“劣迹”,向刘秀报告,用词十分刻薄。

  听说省长告自己的状,彭宠非常恼怒。他是个很倔强的人,本来就因为自己功劳大却不被提拔的事儿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又被领导这样搞来搞去,愤怒和怨恨与日俱增。

  朱浮似乎摸透了刘秀的心思,一次又一次地上书,报告老彭的不轨之处。

  朱浮对材料搜集得很细,在向刘秀多次密奏中,主要反映老彭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老彭派遣专人去老家接来老婆,而不接来老妈,是不孝;

  二是,收取别人的贿赂;

  三是,杀害朋友,身上有命案;

  四是,积聚兵马粮草,居心叵测,意图不轨。

  如果一个人真的就像上面说的,那么他也够欠扁的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最初,刘秀接到朱浮的上奏,因为刚刚登基,百废待举,连皇后、太子都还没有着落,并没有给予立即答复。

  待朱浮屡次密奏,刘秀觉得对彭宠下手的时机正在成熟。

  刘秀认为,彭宠确实有功在前,目前直接对他下手显然师出无名。凭朱浮报告的这四条,对老彭立案查处要有个过程,单是调查核实就要很费时日,不如打一杆子,让他跳起来。

  跳起来!——小白猪的比喻惹恼了彭宠

  对!玩个手段,让老彭跳起来,才好收拾他!

  这样的手段和动作技术含量不高,刘秀完全可以轻松玩一把。于是,刘秀就把有人上告老彭如何如何的话故意泄露给老彭知道,其实就是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感到恐惧。

  但是,刘秀的这招一开始并未奏效,老彭听了,反而更加恼恨朱浮,朱、彭矛盾一触即发。

  这时候,刘秀觉得自己下手要注意了:既要除去彭宠,又不能引发地方动乱。

  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

  公元26年早春,万物刚刚开始复苏,刘秀下诏,要求彭宠进京述职。

  刘秀召彭宠进京,不过是个试探动作,大凡王者试探手下的封疆大吏,多用这招,特别是相互有了猜忌的时候。封疆大吏则由此做出抉择,要么表白自己,立即跑去,把老婆孩子搞去做人质;要么一不做二不休,撕破脸干!

  实事求是地说,彭宠这时候还对刘秀存有幻想,看刘秀有机会能不能提拔自己。毕竟在这个乱世,独立发展是很辛苦的,而要称霸一方不仅辛苦,还有极大的危险系数。就像贩毒,有暴利,但要冒杀头的风险。

  对于刘秀的召唤,彭宠惶惶不安,认为朱浮出卖了自己。

  他立即上书,要求跟朱浮一起进京,到皇上跟前当面对质,还自己清白。

  同时,他还四下做工作,给吴汉、盖延等写信,慷慨激扬地说朱浮冤枉了自己,自己无论如何要拉着朱浮到朝廷对质。

  吴汉、盖延没有任何反应,这事哥们儿实在是插不上话。

  老彭太缺少竞争一哥的眼光了,他不知道刘秀为什么不提拔他,也不知道目前刘秀为什么召唤他,甚至不知道刘秀对朱浮信任到什么程度。对于老彭街头吵架式的要求,刘秀断然拒绝:要来你自己来,扯上人家干什么!

  任何时候,硬拉着上级领导去更上级领导那儿评理,绝不是聪明之举。

  老彭要求跟朱浮同行,也未尝不是对刘秀的试探。一见刘秀回绝,他更加惊疑了。

  在这关键的时候,老彭的老婆说话了。

  历史上对老彭的老婆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说她比老公更加桀骜不驯,是个典型的悲情角色。

  眼看老公为难,她觉得实在忍无可忍,坚定地劝他不要去洛阳,说:“天下现在还不稳定,四面八方都有人割地称雄。我们渔阳是个大郡,兵强马壮,世上最强,为什么一旦有人诬陷,我们就轻言放弃?”

  她的态度再明朗不过了:单干!

  老彭知道,自己身为地厅级干部,在这乱世独立发展,绝非做一单生意那么简单。一单生意无论赔赚,还有再来的机会,这割地称雄是一条不归路,古往今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失败了就只有为鬼。

  为了慎重起见,老彭又找来几个亲信商量。

  大家平时都受过朱浮的气,又都站在老彭的立场上看问题,没有一个劝他进京的。

  在此,老彭的野心悄然膨胀起来:看来,哥们儿只有反了!

  正在这时,刘秀见老彭犹豫,知道他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派遣子后兰卿来到渔阳,劝导他早点成行。

  子后兰卿是老彭的堂弟,住在洛阳,刘秀派他出差,指望他劝说老彭快点来京。

  这时候,赤眉军已经杀了更始帝刘玄,放火焚烧了长安,刘秀派邓禹西去;河西走廊群龙无首,窦融率领武威等五郡自保;东边也不太平,刘永称帝已经数月,刘秀正在调兵遣将,筹划东征;王朝初创,百废待兴,前朝体制已经被王莽糟蹋得不成样子,刘秀迫切需要正本清源;同时,家务事也很多,老婆孩子都有了,谁当皇后谁当太子必须尽早确定,以利家庭和谐政局稳定。

  总之,刘秀很忙,觉得拿下老彭是必需的,但要从容计议。

  但是,老彭酝酿多日,不打算再从容计议了,想立即就反。

  那就打吧!刘秀离得太远,先打朱浮。

  老彭立即扣留子后兰卿,任命将帅,设置工作班子,调集兵马,分若干路攻打广阳、上谷等地。他自己亲自带领两万余人,直接攻蓟城找朱浮。

  老彭坚决地认为,自己功劳大而领导不提拔,过错在刘秀;在自己跟领导之间挑拨离间,导致关系很僵的罪魁祸首,就是朱浮!

  必须打朱浮,出这口恶气!

  不知道是无意疏忽了,或是故意,还是根本就没想到,老彭扯旗单干,旗帜上竟然没有写上什么字:他没有发表什么宣言、檄文之类来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样,在这英雄、狗熊纵横乱世之际,一声不吭带兵就打自己的上级领导,多少有点像发泄私愤。

  老彭光动手不说话,朱浮则有话要说。

  朱浮给彭宠写了一封信,对他的反叛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导。

  在这封信里,朱浮充分肯定了老彭的工作和成绩,阐述了刘秀政权立国的正当性和大政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他还引经据典,斥责老彭造反是不看形势、不明事理和不自量力,做的是亲痛仇快的蠢事,结果必然是自毁前程。

  这封信篇幅较长,收于《后汉书·朱浮传》,主旨突出,观点鲜明,论说有力,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言流畅,是一篇上好的文章。

  但是,朱浮一贯恃才傲物,笑看群雄,在信中针对老彭举了个精彩而又让人难以接受的例子。这例子是这样讲的:

  从前辽东有一头母猪,生了一头小猪,小猪头上长着白毛,明显跟身上其他地方毛发的颜色不同。主人感到自己的这头小猪很另类,就想把它献给皇帝。主人带着小猪进京,走到河东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很多猪都长着白毛。他心里很惭愧,就中途返回去了。

  接下来,朱浮联系实际说,现在要是把你老彭的所谓功劳拿到朝廷,摆出来跟其他人比一比,也不过就跟那头辽东猪一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尖刻!朱浮比喻贴切,但用意确实尖刻。这封信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果然,老彭收到信,更加恼火,立即加大了进攻朱浮的力度。

  老彭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在攻打朱浮的同时,兵分多路攻城略地,努力扩大势力范围。

  但是,他对自己评价过高,朱浮举的小白猪的例子既恰如其分,也生动形象;他对刘秀重用自己期望过高,既不考虑官场潜规则,也没想到刘秀的城府向来深不可测;他对自己起事成功后小则称王、大则当天下一哥的前景估计过高。

  总之,老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过低地估计了别人。

  这不,他积极寻找同盟者,当头挨了一棒子。

  老彭认为自己的熟人、邻居、上谷太守耿况也对刘秀政权立下大功,也没有得到提拔重用,也一定对刘秀心怀不满,想反一反。于是,他派遣使者去上谷,盛情邀请耿太守也站出来干它一票!

  然而,耿况对他的邀请根本不予理睬。不仅如此,耿况为了向老彭表达自己跟他“道不同不与谋”的坚定决心,随手砍了渔阳来使。

  老彭实在不理解,你老耿跟我同样功劳大,同样没有提拔,咋就不恼,咋就不闹呢?

  他认为老耿可能不是不想闹,是考虑到造反这事太大,怕是来使试探自己,不敢随意表态,所以才斩来使表清白。

  这没关系,好商量。于是,他就再派使者去上谷。

  耿况见老彭确实太不识相,于是来了就砍。这样,老彭派去了好几拨使者,都有去无回。

  耿况还立即做好军事部署,随时抵抗老彭可能的进攻。

  老彭枉在官场溜达多年,竟然敌友不分。毛泽东同志说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老彭不知道刘秀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厌弃,不知道朱浮本来就是刘秀的铁杆心腹,甚至不知道耿况、耿弇父子早就把自己和家族的生死荣辱绑在了刘秀政权的战车上。刘秀对老耿家父子绝对信任,耿况、耿弇父子对刘秀赤胆忠诚,这种感情和关系建立在刘秀在河北艰难开拓的危难岁月,刘秀登基之后又日益加深。不像老彭,只知道躺在薄薄的功劳簿上讨价还价。

  几年前,上谷、渔阳两郡派兵南下支持刘秀,刘秀立即论功行赏,同时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侯,彭宠为大将军、建功侯。但是,耿况支持刘秀是孤注一掷、义无反顾、毫无保留,而老彭犹豫再三,先是依附王郎,在部下吴汉等人的反复劝说下才派兵挺刘秀。

  起初刘秀也对老彭没有过多的计较,能给予他的也都给他了。

  可是,人家耿况还有个极为优秀的儿子耿弇,从那时起一直在刘秀麾下拼死效命,这是老彭没法比的。

  老彭嘀嘀咕咕要求提拔的时候,耿弇以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衔命奔波在各个战场,为刘秀的新兴王朝浴血奋战。而刘秀也对小耿信赖有加,宠爱重用唯恐不及。

  小耿德才兼备,文武兼修,既为刘秀治国安邦出谋划策,又拼死效命在各方面战场,而刘秀对他的提拔重用也是不拘一格,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

  公元24年,小耿放弃高干子弟和优裕的生活,投奔还在风雨飘摇中的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偏将军时,他年仅21岁。

  次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第一批干部,年仅22岁小耿名列其中,为建威大将军,是刘秀政权中最年轻的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吴汉。他受命带领几个将军追击原新莽将军刘茂时,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均在他帐前听令。

  公元26年,23岁的小耿被加封为好畤侯,以好畤(今陕西干县东)、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两县为食邑。

  对老耿家来说,刘秀危难时就想支持他,现在又有个如此优秀、前途不可限量的孩子在刘秀身旁成长,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刘秀不满,没有任何理由跟在老彭后面起哄。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里,不能谋人事的干部是很难谋好其他事儿的。老彭无论是要求刘秀提拔,要求跟朱浮对质,还是要求耿况一道造反,说轻了是痴人说梦,说重了他是在与虎谋皮。

  彭宠的一时得意

  彭宠反叛,朱浮部署镇压。

  渔阳郡确实兵强马壮,朱浮虽然是幽州一州首长,要部署的地方线长点多,所以他的镇压一开始成了对渔阳军的防御。

  这只是局部战争,双方的战斗在幽州十一个郡国中数郡的地盘上进行。

  朱浮一边抵抗老彭的进攻,一边迅速把情况上报,希望刘秀能够御驾亲征,君臣联手收拾老彭。

  但是,刘秀这段时间确实太忙,既要四处用兵,还要打理朝政,既要安排部署国事,还要处理皇室事务包括家族内部有人造反(真定王刘扬)。挤出时间亲征,也要先把矛头对准紧急的,对于这北边的战事,刘秀还顾及不到。直到半年之后的8月,刘秀才派出游击将军邓隆率军北上,救援朱浮。

  这时候,朱浮驻军雍奴(今天津宝坻西南),邓隆引军驻扎在潞县(今北京通州东)。

  朱浮没有盼来刘秀,见来的邓隆没有什么名气,兵马也不多,失望之余,一时也没有办法,先打着再说吧。

  他派专人紧急赴京,向刘秀报告军情。看了报告,听了介绍,刘秀对幽州的军事部署十分恼火,对来使说:“这两支队伍营地相距百里,一旦战事紧急,相互怎么救助?没等你回去,朱、邓的大军就已经吃败仗了!”

  幽州战况的发展果然不出刘秀所料。

  彭宠见朱浮、邓隆两支队伍相距百十里,决定集中力量先打一头。

  两个敌人中,朱浮是领导,率领的是本地队伍,而邓隆远途疲惫,那就先打他了。于是,老彭把朱浮放在一边不顾,集中全部人马来攻击邓隆。

  他先是把大队人马临河布阵,抗拒邓隆的进攻,也吸引了邓隆的注意力。同时调集三千轻骑兵,出其不意突袭邓隆的背后。

  邓隆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

  邓隆是刘秀手下较为少见的笨将军,本人虽然侥幸逃脱保命,可部下多死在老彭手里。他衔命北上,本来有多张牌可打,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大程度上是他个人能力所限和指挥失当造成的。

  其实,老彭刚才的那几个动作并不复杂,完全可以化解。

  一来长途奔袭打援,首先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二来他与朱浮相距百里安营扎寨是个低级错误,身为指挥官只要注意到这这个危险,一两个时辰即可调整布局;三来带兵打仗瞻前而不能顾后,对身后来拳没有招架之功,动作之笨拙确实业余。

  眼下,朱浮同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军事并不是自己的长项。邓隆失利,朱浮离得稍远而不敢轻易驰援,干脆溜之大吉。

  这样,老彭一上来就在军事上赢得了先机,占了上风。他高兴地认为,刘秀太忙,要对付的敌人太多,正是自己施展手脚的时候,形势十分有利。

  转眼到了第二年(公元27年)春天,彭宠继续加大军事进攻的力度,接连拿下右北平(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处)、上谷(今北京西北与河北交界处)等几个县。

  但是,打着打着,老彭又动起了脑子。他认为,自己这大半年来之所以发展顺利,不仅在于朱浮不擅长军事,更在于刘秀太忙,顾不得正式对这儿用兵。

  他也知道,刘秀一旦腾出手来,以自己一郡之力,根本经不起刘秀三拳两脚,自己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广交朋友,扩大阵线,增强实力,否则刘秀来了,自己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交朋友也不能光靠做思想工作,要舍得花本钱。乱世之中,人心戒备,物欲横流,空口说白话,难免遭人猜忌,往往被砍。前不久,上谷的老耿连剁我渔阳几个使者,教训就很深刻啊!

  匈奴就在北边不远,老彭有意结交。

  于是,他吸取西汉王朝的成功经验和渔阳使者在上谷被剁的教训,让使者送去大量的美女、财帛,要求和亲。

  只要跟匈奴结上亲,邀请他们帮自己打架肯定是没问题的。

  果然,匈奴单于得到好处,就专门派了一位左南将军,带上七八千骑兵,在边陲地带跑来跑去,既是示威,也是作为老彭的策应。

  同时,老彭对其他方面的统战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还与割据齐地的张步和河北的一些农民起义军建立了关系,大家共同表示,今后打架时相互多通气,多支持。

  老彭觉得自己的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应该趁着刘秀还没出手,抓住机遇多干几票。

  他调集重兵,集中攻击朱浮驻扎的省城——蓟城。

  搞笑配角张丰

  正在这时,涿郡太守张丰眼看别人造反顺风顺水,也扣押了刘秀派来的中央特派员,扯旗举兵,宣布自己也反了,与老彭联兵。

  张太守并不打算跟着彭太守干,而是想独立发展,与老彭连兵只是一种战略战术,是战略同盟。

  同时,张太守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从此,自己上面再也没有领导,自己的人马是无主管单位。因为,他在举兵的同时就宣布,自己不当太守了,当“无上大将军”。

  但是,这两个太守都没有资格成为“竞争一哥候选人”,老彭目光太短浅,老张则太搞笑。

  打个比方,在这台社会人生大戏中,领衔主演刘秀正在舞台中央忙于表演,主演朱浮、彭宠正在舞台边上过招,而张丰挤上台来,纯粹是插科打诨调节气氛的。

  张丰虽然做到了一郡太守,其实是个庸人,只能算个群众演员。历史对他老张的记载,也仅限于这次插科打诨。

  老张本来是想好好做个太平官的,毕竟在这乱七八糟的世道,能稳稳地做个正厅级干部,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误就误在好方术。

  在一个谶纬流行的时代,谁喜欢求仙炼丹,搞点神呼鬼应,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老张把个人爱好跟公职结合起来,把一些子虚乌有、自欺欺人的理论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自己走上邪路,也把很多人玩完。

  有一天,有个道士跟他说,张太守您应该当天子。

  道士说着,拿出一个包着石头的五彩囊,系在老张胳膊肘子的后面。道士边系边说,这块石头里有玉玺,待到您登基之后,方可剖石取玺。

  词典里有“利令智昏”一词,面对当一哥的无限风光,老张晕了,信以为真。于是,他举兵即反。

  面对咄咄逼人的老彭和不断恶化的形势,朱浮十分惊惧。他既担心刘秀并不完全了解这边儿的情况,懈怠了敌情,又害怕成为老彭的刀下之鬼。

  没办法,他只好一边坚守蓟城,一边再次上书,恳切地要求刘秀速派大军救援。

  朱浮打仗不行,长处在于行政管理和写文章,当年刘秀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应该是量才使用。

  在这次上书中,朱浮旁征博引,举了先秦时期秦、魏、楚、宋等国之间相互用兵的例子,对刘秀迟迟不派来重兵表示很有意见。

  他说:“彭宠反叛,张丰背国,都严重违背君臣之节,我以为陛下一定会放下其他工作御驾亲征,尽快消灭他们。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陛下听任敌人围城不解救,放任敌人造反不讨伐,臣确实对此不理解。”

  接着,他又拿汉高祖刘邦的圣明神武作比,对刘秀的不作为提出了批评。

  他说:“过去,汉高祖圣明神武,天下都安定了,他还居安思危,时常御驾亲征,不敢安居懈怠。现在陛下虽然创建了大业,但是天下还没有安定,陛下反而耽于安逸,不顾及北方边陲的安危。目前这里老百姓惶恐不安,人心离散,如果这个地方和三河、冀州等地被叛臣掠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人呢?”

  再接着,他又汇报了一下幽州的形势,强烈要求刘秀尽快救援:“连年据守,干部战士都极度疲劳,身上的甲胄生满虮虱也不敢解下,手里的弓弩时刻不敢松弛,上上下下心急如焚,翘首期盼援军搭救,诚恳地希望陛下对我们的老百姓施以保命之恩!”

  很显然,朱浮话说得很重!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面对面批评领导是十分罕见的,而批评皇帝更是极为罕见。除非这个干部破罐子破摔,像老彭这样对领导失望,要么就是这个干部脑子进水。

  在刘秀这儿,亲戚像邓晨、李通,心腹如邓禹、冯异,也从来不敢这么做。

  朱浮脑子并没有进水,当然也根本不想胡来。他敢于这么做,除了幽州军情确实紧急,还因为他长期对刘秀赤胆忠诚,而刘秀也对他彻底信赖,二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同时,这跟朱浮一贯骄傲、矜持、锋芒毕露的性格有关,君臣关系太好,什么话都好说。

  但是,任凭朱浮连连告急,说话难听,刘秀还是坚持不再派兵。

  刘秀给朱浮回了信,明确表示暂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刘秀的文才和政治洞察力并不逊于朱浮,他在信中说:“往年赤眉军在长安专横跋扈,我估计他们没有粮食的时候肯定会东撤,他们果然来向我投降。我现在估计你那边的反贼并没有长远打算和完善的谋略,其内部一定会有自相残杀的。现在军队粮草不足,所以必须等到秋后再做考虑。”

  刘秀之所以这么做,太忙当然是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解决幽州问题目前并非他的战略重点。

  看看刘秀眼下战略重点在哪儿吧。

  有三个,即:一是从西东归的二十多万赤眉军,刘秀亲自部署截击并俘虏他们,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二是东边称帝的刘永必须打掉;三是南边他的家乡南阳叛乱频发,等于后院着火。

  很明显,上面三个战略重点都是刘秀的心腹大患。

  刘秀认为,彭宠、张丰远在北方边陲,有朱浮、邓隆在那儿扛着,他们闹腾不出来什么大动静。老彭在渔阳闹腾,相较于刘秀的心腹大患,不过是疽痈之痒。再说,那儿还有上谷太守耿况,沉稳内敛,刚劲有为,是一枚关键时候肯定会发挥作用的重要棋子。

  这个时候,他的家乡后院起火,而且火还很大,他觉得必须自己亲自出马,才能把火给灭了。

  了解这个情况,就会理解为什么朱浮一再大声叫喊,刘秀仍然迟迟难以对渔阳御驾亲征了。

  登基最初的这几年,孩子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年龄还小,郭圣通的脾气还没有那么坏,刘秀直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他目标明确,精力充沛,大动作不断,而且是一套系列动作:剪灭三雄。

  其实,在登基并坐稳的过程中,刘秀对付的武装割据集团何止三个。在这数以十计的武装割据集团中,有三个实力最强,对刘秀威胁最大。

  这哥仨儿分别是:在北边渔阳自称燕王的彭宠,在西边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在西南成都自称成帝的公孙述。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演员,这哥仨儿的表演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彭宠怀怨悲情,隗嚣儒而善谋,公孙述自负鸷狠。

  他们在跟刘秀搭戏时,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考验着刘秀。

  演员刘秀功力深厚,入戏出戏天衣无缝,表演的技艺炉火纯青。他用很有针对性的动作跟这哥几个过招,时而静若处子,冷眼观摩,时而动如脱兔,手脚并用,没多久就把这哥几个踹下台去。

  彭宠之忿——曾经的朋友,转眼就成了敌人

  演员彭宠刚登台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好好地做刘秀的助手,好好演戏的,但是,刘秀对他很不感冒。

  几年前在河北,刘秀正跟王郎对决的时候,彭宠给予刘秀坚定的支持,是出了大力的。但是,彭宠没有从刘秀那儿得到他想得到的,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

  刘秀之所以没有给予彭宠所想要的高官厚禄,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考虑的。

  公元23年9月,在河北,刘秀打王郎的关键时刻,时任渔阳太守的彭宠响应刘秀的号召,拜见犒劳了刘秀一行,还安排部署吴汉、盖延、王梁率领三千精锐步兵、骑兵,联合上谷太守耿况的队伍,追随刘秀杀敌。

  刘秀对老彭的表现十分满意,以更始王朝的名义封他为建忠侯、大将军。这个时候,刘秀还是更始王朝的使者,封老彭这个职务已经是他最大的权力了。

  这还不算,刘秀把自己心爱的佩剑赠给他,称赞他是自己在北方发展的“贵人”。

  刘秀围攻邯郸好几个月,老彭在外围转运粮草,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应该说,刘秀在河北拿下最强大的对手王郎,老彭功不可没,刘秀也已经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不久,刘秀率军北上追击铜马等义军,来到蓟城。这时候,刘秀刚刚被更始王朝封为“萧王”,老彭前往住处拜谒。

  老彭心想,刘秀打了胜仗,被提拔了,自己出力不小,也应该水涨船高。

  刘秀接见了他,但并没有给他要提拔重用的信息。老彭觉得不爽,怏怏而回。

  他们两个的这次会面,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无法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正常接见,老彭心里不满。

  老彭作为一方诸侯,最大的个人问题无非是再进一步:封王。显然,刘秀没有满足他。

  老彭不爽不满,愤愤不平,而且表现了出来。

  这当然瞒不过刘秀的眼睛。

  刘秀看出了彭宠的心思,就叫来幽州牧朱浮问问。

  朱浮同志是刘秀重要的助演,在刘秀领衔主演的社会人生大戏全集中,朱浮戏份并不太多,但在《刘秀诛彭宠》这一幕里,他表现得很抢眼,是主演。

  况且,他跟刘秀关系特殊,在刘秀面前有一定的发言权,通过了解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秀。

  朱浮是沛国萧县人,生卒年月已经记录不详了,跟刘秀年纪大小差不多,很可能是刘秀的发小!

  刘秀八岁时即随叔父、时任萧县县长刘良读书,直到15岁时离开萧县,美好的少年岁月都是在萧县度过的。

  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刘秀就结识了朱浮,两个人玩得还不错。因为,朱浮一出道就在刘秀麾下担任秘书,又很快被提拔为偏将军。

  这是公元23年秋天,刘秀时任更始王朝的破虏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正在去河北独立发展。这时刘秀正处于大小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的极端困难时期,险象环生,他安排一个人担任自己的秘书并迅速提拔他,这个人除了有水平,有能力,还要绝对可靠,比如是自己的至亲,或者要好的同学、发小。

  刘秀离开更始北上,随身带着的极少数心腹中,就有这位朱浮。

  拿下王郎之后不久,刘秀要收拾河北的地方势力,派吴汉、耿弇征调幽州十郡的精锐部队。

  时任幽州牧苗曾阳奉阴违,暗中要求各郡不要听从刘秀的调遣。

  吴汉生猛,率领二十名特种兵奔驰到无极,老苗在路上迎接,被吴汉上前当场抓获给砍了。

  随即,刘秀任命朱浮为幽州牧、大将军,在蓟城办公。

  朱浮任职以后,一手协助刘秀安定北边,一手认真打理自己的政务,各方面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北方很快平定了。

  对他的工作,刘秀是满意的。这次蓟城会面,刘秀看到了彭宠强烈的政治欲望,就找来朱浮问问。

  朱浮对老彭是不满意的。

  见刘秀问起,他说:“过去吴汉在北方发兵时,大王(刘秀时任萧王)您把自己的佩剑赠给彭宠,还把他比作北道主人。这次见面,他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您对他一定高接远送,把酒言欢,私谈于密室。您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很失望。”

  朱浮同志很有才,看问题非常精准深刻。

  接下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王莽当宰相时,大司空甄丰日夜在他面前参谋事务。当时不是有个传言嘛,说是‘夜半客,甄长伯’(甄丰字长伯)。甄丰俨然王莽面前第一红人。到了王莽篡位,甄丰本以为会再进一步,不料还不如以前,仅弄了个更始将军的衔。甄丰愤愤不平,老想搞小动作,最终导致被诛。”

  这个例子举得太恰当了。刘秀听了,哈哈大笑,对朱浮说,彭宠还不至于如此吧!

  但是,在内心里,刘秀觉得必须舍弃老彭:一个前朝旧臣,政治欲望、功利意识过于强烈,干了一点工作就要求提拔,这样的干部绝不能使用!

  刘秀对彭宠看得十分透彻,而老彭却并不懂刘秀的心思。

  除了政治欲望太强烈、干点工作就想提拔这些不讨上级喜欢的原因,刘秀内心里是把老彭看作政治上的异己分子的,不同于一般的前朝旧臣。

  有“历史问题”的人

  老彭是有“历史问题”的人。

  彭宠早年在郡机关上班,王莽篡政后被选拔到中央工作,担任王莽的堂兄弟、大司空王邑的秘书。刘秀兄弟公元22年扯旗起兵时,王莽指派他的堂兄弟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镇压他们和绿林军。

  没有证据说老彭参与了砍人,但身为莽军主要指挥官的秘书,肯定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后来,老彭听说自己的弟弟加入了春陵、绿林联军,怕被官府追究责任,才与同乡吴汉一起逃往渔阳。

  那真是血雨腥风的岁月,刘秀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也失去了不少亲人,痛惜之情刻骨铭心。老彭有作为老对头秘书这一“前科”,要想刘秀对他心里没有一点芥蒂,是根本不可能的。

  逃到渔阳后,彭宠凭着老乡韩鸿的关系搞了个渔阳太守干干,摇身成为更始王朝的封疆大吏,帮助刘秀打王郎,其实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刘秀以更始王朝使者的身份打击王郎,老彭作为更始王朝的地方干部,必须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这是政治纪律。

  老彭从刘秀那儿封侯拜将仍然不满足,只能引起刘秀的反感。

  老彭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刘秀正打算跟更始王朝决裂,他仍然着迷地追求在更始王朝政治框架里步步高升,只能让刘秀厌弃。

  总之,刘秀找不到不舍弃老彭的任何理由。

  公元25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了第一批干部,其中就有: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与大司徒邓禹并列“三公”,盖延为虎牙大将军。

  彭宠本人的职务没有变化。

  吴、王、盖三人本来是自己的下属,是自己派去帮助刘秀的,现在都进入了刘秀王朝的核心领导层,而自己还是提拔不了,老彭心里非常郁闷,满是酸楚。

  现在看来,老彭的政治觉悟真不能说高: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组织。

  他处心积虑谋取权位,已经到了有奶便是娘的地步了:起初在王莽政权做事,后又做了更始的地方大员,现在还想在刘秀的帝国飞黄腾达。

  所以,得知刘秀登基后任命了首批干部,他叹息说:“如果论功劳我应当封王,现在只重用你们(指吴汉、王梁等),难道陛下把我忘了吗?”

  老彭的愤懑之情积郁于心,又溢于言表。

  但很显然,老彭对刘秀怨恨的种子至少这时候就悄悄埋下了。

  这时,包括幽州在内的各个州郡由于常年战乱破坏,大都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相对而言,渔阳郡受影响较小,传统的盐铁产业和赋税体系还在。老彭积极开展易货贸易,用盐铁交换粮食,积蓄财宝,实力一天天增强。

  朱浮上任幽州牧以后,一开始主要是通过打压地方势力来安定一方的。

  刘秀对他的政绩也及时给予了肯定:公元26年,亦即刘秀登基的第二年,他被加封为舞阳侯,享受三县的租粮。

  朱浮年轻气盛,颇有才干,也有激情,决心以更好的工作业绩报答刘秀的信任。

  他看到境内虽然局势稳住了,但大汉刚刚中兴,社会还不够和谐,就很想砥砺风气,收拢人心。于是,他开展了一系列的统战举措,征召了一批州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名儒来州衙门工作,如涿郡的王岑等。

  他还把一批王莽时期的高级故吏延请过来,作为自己的幕僚,给他们的待遇很高:入编制,吃财政。

  幽州财政紧张,没关系,从下面郡县调。朱浮亲自安排各有关郡县打开仓窖,上解粮食财物,保障上述人士及其家人的供应。

  应该说,在这种特殊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朱浮的这些统战举措还是必要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打造一个崭新的社会,这是转型时期许多政治家的聪明之举,就举措本身而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身为幽州渔阳郡太守的彭宠则很不以为然,坚决反对朱浮的做法。

  彭宠认为,天下还不安定,正是用兵之际,不应该安排这么多的机关工作人员来影响军需供应。于是,他公开部署,不听从朱浮调集财粮的命令。

  这只是老彭公开的理由,他内心深处怎么想的,大家心知肚明。

  但是,老彭这么做,也是官场大忌:公然抗命!

  一个省辖市的市长(郡太守),公开拒绝执行本省省长(州牧)的行政命令,这在中国,大概只有这么三种情况:

  一是,这个市长太牛,背后有更大的官挺着,不必太在意这个省长;

  二是,这个市长想单干,撕破脸也无所谓;

  三是,这个市长脑子进了水。

  不好意思,照这么分析,对老彭很不利:

  他背后甚至朝中没人挺着,一哥刘秀心里早就想舍弃他;他想单干,除了渔阳郡,他别无可恃之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说他脑子进水有点不尊重他,但他确实对形势估计不足。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老彭早已是成年人,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能回头的选择:跟朱浮对着干!

  老彭历经三朝宦海沉浮,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和更始、刘秀的地方衙门都工作过,竟不知道官场最基本的道理:领导是不能得罪的,除非你不想好了!

  朱浮自负而矜持,向来对彭宠不感冒,现在对他公然抗命更是十分恼火。

  不过,恼火归恼火,朱浮一时还不能拿彭宠怎么样,那就只有向上级报告了!

  朱浮知道刘秀也对老彭不感冒,于是书面报告老彭的种种不是。

  朱浮治边安邦是一把好手,搞起小动作也不输于别人。他认真细致地搜集了老彭的种种“劣迹”,向刘秀报告,用词十分刻薄。

  听说省长告自己的状,彭宠非常恼怒。他是个很倔强的人,本来就因为自己功劳大却不被提拔的事儿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又被领导这样搞来搞去,愤怒和怨恨与日俱增。

  朱浮似乎摸透了刘秀的心思,一次又一次地上书,报告老彭的不轨之处。

  朱浮对材料搜集得很细,在向刘秀多次密奏中,主要反映老彭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老彭派遣专人去老家接来老婆,而不接来老妈,是不孝;

  二是,收取别人的贿赂;

  三是,杀害朋友,身上有命案;

  四是,积聚兵马粮草,居心叵测,意图不轨。

  如果一个人真的就像上面说的,那么他也够欠扁的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最初,刘秀接到朱浮的上奏,因为刚刚登基,百废待举,连皇后、太子都还没有着落,并没有给予立即答复。

  待朱浮屡次密奏,刘秀觉得对彭宠下手的时机正在成熟。

  刘秀认为,彭宠确实有功在前,目前直接对他下手显然师出无名。凭朱浮报告的这四条,对老彭立案查处要有个过程,单是调查核实就要很费时日,不如打一杆子,让他跳起来。

  跳起来!——小白猪的比喻惹恼了彭宠

  对!玩个手段,让老彭跳起来,才好收拾他!

  这样的手段和动作技术含量不高,刘秀完全可以轻松玩一把。于是,刘秀就把有人上告老彭如何如何的话故意泄露给老彭知道,其实就是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感到恐惧。

  但是,刘秀的这招一开始并未奏效,老彭听了,反而更加恼恨朱浮,朱、彭矛盾一触即发。

  这时候,刘秀觉得自己下手要注意了:既要除去彭宠,又不能引发地方动乱。

  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

  公元26年早春,万物刚刚开始复苏,刘秀下诏,要求彭宠进京述职。

  刘秀召彭宠进京,不过是个试探动作,大凡王者试探手下的封疆大吏,多用这招,特别是相互有了猜忌的时候。封疆大吏则由此做出抉择,要么表白自己,立即跑去,把老婆孩子搞去做人质;要么一不做二不休,撕破脸干!

  实事求是地说,彭宠这时候还对刘秀存有幻想,看刘秀有机会能不能提拔自己。毕竟在这个乱世,独立发展是很辛苦的,而要称霸一方不仅辛苦,还有极大的危险系数。就像贩毒,有暴利,但要冒杀头的风险。

  对于刘秀的召唤,彭宠惶惶不安,认为朱浮出卖了自己。

  他立即上书,要求跟朱浮一起进京,到皇上跟前当面对质,还自己清白。

  同时,他还四下做工作,给吴汉、盖延等写信,慷慨激扬地说朱浮冤枉了自己,自己无论如何要拉着朱浮到朝廷对质。

  吴汉、盖延没有任何反应,这事哥们儿实在是插不上话。

  老彭太缺少竞争一哥的眼光了,他不知道刘秀为什么不提拔他,也不知道目前刘秀为什么召唤他,甚至不知道刘秀对朱浮信任到什么程度。对于老彭街头吵架式的要求,刘秀断然拒绝:要来你自己来,扯上人家干什么!

  任何时候,硬拉着上级领导去更上级领导那儿评理,绝不是聪明之举。

  老彭要求跟朱浮同行,也未尝不是对刘秀的试探。一见刘秀回绝,他更加惊疑了。

  在这关键的时候,老彭的老婆说话了。

  历史上对老彭的老婆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说她比老公更加桀骜不驯,是个典型的悲情角色。

  眼看老公为难,她觉得实在忍无可忍,坚定地劝他不要去洛阳,说:“天下现在还不稳定,四面八方都有人割地称雄。我们渔阳是个大郡,兵强马壮,世上最强,为什么一旦有人诬陷,我们就轻言放弃?”

  她的态度再明朗不过了:单干!

  老彭知道,自己身为地厅级干部,在这乱世独立发展,绝非做一单生意那么简单。一单生意无论赔赚,还有再来的机会,这割地称雄是一条不归路,古往今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失败了就只有为鬼。

  为了慎重起见,老彭又找来几个亲信商量。

  大家平时都受过朱浮的气,又都站在老彭的立场上看问题,没有一个劝他进京的。

  在此,老彭的野心悄然膨胀起来:看来,哥们儿只有反了!

  正在这时,刘秀见老彭犹豫,知道他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派遣子后兰卿来到渔阳,劝导他早点成行。

  子后兰卿是老彭的堂弟,住在洛阳,刘秀派他出差,指望他劝说老彭快点来京。

  这时候,赤眉军已经杀了更始帝刘玄,放火焚烧了长安,刘秀派邓禹西去;河西走廊群龙无首,窦融率领武威等五郡自保;东边也不太平,刘永称帝已经数月,刘秀正在调兵遣将,筹划东征;王朝初创,百废待兴,前朝体制已经被王莽糟蹋得不成样子,刘秀迫切需要正本清源;同时,家务事也很多,老婆孩子都有了,谁当皇后谁当太子必须尽早确定,以利家庭和谐政局稳定。

  总之,刘秀很忙,觉得拿下老彭是必需的,但要从容计议。

  但是,老彭酝酿多日,不打算再从容计议了,想立即就反。

  那就打吧!刘秀离得太远,先打朱浮。

  老彭立即扣留子后兰卿,任命将帅,设置工作班子,调集兵马,分若干路攻打广阳、上谷等地。他自己亲自带领两万余人,直接攻蓟城找朱浮。

  老彭坚决地认为,自己功劳大而领导不提拔,过错在刘秀;在自己跟领导之间挑拨离间,导致关系很僵的罪魁祸首,就是朱浮!

  必须打朱浮,出这口恶气!

  不知道是无意疏忽了,或是故意,还是根本就没想到,老彭扯旗单干,旗帜上竟然没有写上什么字:他没有发表什么宣言、檄文之类来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样,在这英雄、狗熊纵横乱世之际,一声不吭带兵就打自己的上级领导,多少有点像发泄私愤。

  老彭光动手不说话,朱浮则有话要说。

  朱浮给彭宠写了一封信,对他的反叛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导。

  在这封信里,朱浮充分肯定了老彭的工作和成绩,阐述了刘秀政权立国的正当性和大政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他还引经据典,斥责老彭造反是不看形势、不明事理和不自量力,做的是亲痛仇快的蠢事,结果必然是自毁前程。

  这封信篇幅较长,收于《后汉书·朱浮传》,主旨突出,观点鲜明,论说有力,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言流畅,是一篇上好的文章。

  但是,朱浮一贯恃才傲物,笑看群雄,在信中针对老彭举了个精彩而又让人难以接受的例子。这例子是这样讲的:

  从前辽东有一头母猪,生了一头小猪,小猪头上长着白毛,明显跟身上其他地方毛发的颜色不同。主人感到自己的这头小猪很另类,就想把它献给皇帝。主人带着小猪进京,走到河东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很多猪都长着白毛。他心里很惭愧,就中途返回去了。

  接下来,朱浮联系实际说,现在要是把你老彭的所谓功劳拿到朝廷,摆出来跟其他人比一比,也不过就跟那头辽东猪一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尖刻!朱浮比喻贴切,但用意确实尖刻。这封信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果然,老彭收到信,更加恼火,立即加大了进攻朱浮的力度。

  老彭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在攻打朱浮的同时,兵分多路攻城略地,努力扩大势力范围。

  但是,他对自己评价过高,朱浮举的小白猪的例子既恰如其分,也生动形象;他对刘秀重用自己期望过高,既不考虑官场潜规则,也没想到刘秀的城府向来深不可测;他对自己起事成功后小则称王、大则当天下一哥的前景估计过高。

  总之,老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过低地估计了别人。

  这不,他积极寻找同盟者,当头挨了一棒子。

  老彭认为自己的熟人、邻居、上谷太守耿况也对刘秀政权立下大功,也没有得到提拔重用,也一定对刘秀心怀不满,想反一反。于是,他派遣使者去上谷,盛情邀请耿太守也站出来干它一票!

  然而,耿况对他的邀请根本不予理睬。不仅如此,耿况为了向老彭表达自己跟他“道不同不与谋”的坚定决心,随手砍了渔阳来使。

  老彭实在不理解,你老耿跟我同样功劳大,同样没有提拔,咋就不恼,咋就不闹呢?

  他认为老耿可能不是不想闹,是考虑到造反这事太大,怕是来使试探自己,不敢随意表态,所以才斩来使表清白。

  这没关系,好商量。于是,他就再派使者去上谷。

  耿况见老彭确实太不识相,于是来了就砍。这样,老彭派去了好几拨使者,都有去无回。

  耿况还立即做好军事部署,随时抵抗老彭可能的进攻。

  老彭枉在官场溜达多年,竟然敌友不分。毛泽东同志说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老彭不知道刘秀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厌弃,不知道朱浮本来就是刘秀的铁杆心腹,甚至不知道耿况、耿弇父子早就把自己和家族的生死荣辱绑在了刘秀政权的战车上。刘秀对老耿家父子绝对信任,耿况、耿弇父子对刘秀赤胆忠诚,这种感情和关系建立在刘秀在河北艰难开拓的危难岁月,刘秀登基之后又日益加深。不像老彭,只知道躺在薄薄的功劳簿上讨价还价。

  几年前,上谷、渔阳两郡派兵南下支持刘秀,刘秀立即论功行赏,同时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侯,彭宠为大将军、建功侯。但是,耿况支持刘秀是孤注一掷、义无反顾、毫无保留,而老彭犹豫再三,先是依附王郎,在部下吴汉等人的反复劝说下才派兵挺刘秀。

  起初刘秀也对老彭没有过多的计较,能给予他的也都给他了。

  可是,人家耿况还有个极为优秀的儿子耿弇,从那时起一直在刘秀麾下拼死效命,这是老彭没法比的。

  老彭嘀嘀咕咕要求提拔的时候,耿弇以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衔命奔波在各个战场,为刘秀的新兴王朝浴血奋战。而刘秀也对小耿信赖有加,宠爱重用唯恐不及。

  小耿德才兼备,文武兼修,既为刘秀治国安邦出谋划策,又拼死效命在各方面战场,而刘秀对他的提拔重用也是不拘一格,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

  公元24年,小耿放弃高干子弟和优裕的生活,投奔还在风雨飘摇中的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偏将军时,他年仅21岁。

  次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第一批干部,年仅22岁小耿名列其中,为建威大将军,是刘秀政权中最年轻的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吴汉。他受命带领几个将军追击原新莽将军刘茂时,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均在他帐前听令。

  公元26年,23岁的小耿被加封为好畤侯,以好畤(今陕西干县东)、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两县为食邑。

  对老耿家来说,刘秀危难时就想支持他,现在又有个如此优秀、前途不可限量的孩子在刘秀身旁成长,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刘秀不满,没有任何理由跟在老彭后面起哄。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里,不能谋人事的干部是很难谋好其他事儿的。老彭无论是要求刘秀提拔,要求跟朱浮对质,还是要求耿况一道造反,说轻了是痴人说梦,说重了他是在与虎谋皮。

  彭宠的一时得意

  彭宠反叛,朱浮部署镇压。

  渔阳郡确实兵强马壮,朱浮虽然是幽州一州首长,要部署的地方线长点多,所以他的镇压一开始成了对渔阳军的防御。

  这只是局部战争,双方的战斗在幽州十一个郡国中数郡的地盘上进行。

  朱浮一边抵抗老彭的进攻,一边迅速把情况上报,希望刘秀能够御驾亲征,君臣联手收拾老彭。

  但是,刘秀这段时间确实太忙,既要四处用兵,还要打理朝政,既要安排部署国事,还要处理皇室事务包括家族内部有人造反(真定王刘扬)。挤出时间亲征,也要先把矛头对准紧急的,对于这北边的战事,刘秀还顾及不到。直到半年之后的8月,刘秀才派出游击将军邓隆率军北上,救援朱浮。

  这时候,朱浮驻军雍奴(今天津宝坻西南),邓隆引军驻扎在潞县(今北京通州东)。

  朱浮没有盼来刘秀,见来的邓隆没有什么名气,兵马也不多,失望之余,一时也没有办法,先打着再说吧。

  他派专人紧急赴京,向刘秀报告军情。看了报告,听了介绍,刘秀对幽州的军事部署十分恼火,对来使说:“这两支队伍营地相距百里,一旦战事紧急,相互怎么救助?没等你回去,朱、邓的大军就已经吃败仗了!”

  幽州战况的发展果然不出刘秀所料。

  彭宠见朱浮、邓隆两支队伍相距百十里,决定集中力量先打一头。

  两个敌人中,朱浮是领导,率领的是本地队伍,而邓隆远途疲惫,那就先打他了。于是,老彭把朱浮放在一边不顾,集中全部人马来攻击邓隆。

  他先是把大队人马临河布阵,抗拒邓隆的进攻,也吸引了邓隆的注意力。同时调集三千轻骑兵,出其不意突袭邓隆的背后。

  邓隆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

  邓隆是刘秀手下较为少见的笨将军,本人虽然侥幸逃脱保命,可部下多死在老彭手里。他衔命北上,本来有多张牌可打,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大程度上是他个人能力所限和指挥失当造成的。

  其实,老彭刚才的那几个动作并不复杂,完全可以化解。

  一来长途奔袭打援,首先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二来他与朱浮相距百里安营扎寨是个低级错误,身为指挥官只要注意到这这个危险,一两个时辰即可调整布局;三来带兵打仗瞻前而不能顾后,对身后来拳没有招架之功,动作之笨拙确实业余。

  眼下,朱浮同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军事并不是自己的长项。邓隆失利,朱浮离得稍远而不敢轻易驰援,干脆溜之大吉。

  这样,老彭一上来就在军事上赢得了先机,占了上风。他高兴地认为,刘秀太忙,要对付的敌人太多,正是自己施展手脚的时候,形势十分有利。

  转眼到了第二年(公元27年)春天,彭宠继续加大军事进攻的力度,接连拿下右北平(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处)、上谷(今北京西北与河北交界处)等几个县。

  但是,打着打着,老彭又动起了脑子。他认为,自己这大半年来之所以发展顺利,不仅在于朱浮不擅长军事,更在于刘秀太忙,顾不得正式对这儿用兵。

  他也知道,刘秀一旦腾出手来,以自己一郡之力,根本经不起刘秀三拳两脚,自己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广交朋友,扩大阵线,增强实力,否则刘秀来了,自己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交朋友也不能光靠做思想工作,要舍得花本钱。乱世之中,人心戒备,物欲横流,空口说白话,难免遭人猜忌,往往被砍。前不久,上谷的老耿连剁我渔阳几个使者,教训就很深刻啊!

  匈奴就在北边不远,老彭有意结交。

  于是,他吸取西汉王朝的成功经验和渔阳使者在上谷被剁的教训,让使者送去大量的美女、财帛,要求和亲。

  只要跟匈奴结上亲,邀请他们帮自己打架肯定是没问题的。

  果然,匈奴单于得到好处,就专门派了一位左南将军,带上七八千骑兵,在边陲地带跑来跑去,既是示威,也是作为老彭的策应。

  同时,老彭对其他方面的统战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还与割据齐地的张步和河北的一些农民起义军建立了关系,大家共同表示,今后打架时相互多通气,多支持。

  老彭觉得自己的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应该趁着刘秀还没出手,抓住机遇多干几票。

  他调集重兵,集中攻击朱浮驻扎的省城——蓟城。

  搞笑配角张丰

  正在这时,涿郡太守张丰眼看别人造反顺风顺水,也扣押了刘秀派来的中央特派员,扯旗举兵,宣布自己也反了,与老彭联兵。

  张太守并不打算跟着彭太守干,而是想独立发展,与老彭连兵只是一种战略战术,是战略同盟。

  同时,张太守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从此,自己上面再也没有领导,自己的人马是无主管单位。因为,他在举兵的同时就宣布,自己不当太守了,当“无上大将军”。

  但是,这两个太守都没有资格成为“竞争一哥候选人”,老彭目光太短浅,老张则太搞笑。

  打个比方,在这台社会人生大戏中,领衔主演刘秀正在舞台中央忙于表演,主演朱浮、彭宠正在舞台边上过招,而张丰挤上台来,纯粹是插科打诨调节气氛的。

  张丰虽然做到了一郡太守,其实是个庸人,只能算个群众演员。历史对他老张的记载,也仅限于这次插科打诨。

  老张本来是想好好做个太平官的,毕竟在这乱七八糟的世道,能稳稳地做个正厅级干部,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误就误在好方术。

  在一个谶纬流行的时代,谁喜欢求仙炼丹,搞点神呼鬼应,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老张把个人爱好跟公职结合起来,把一些子虚乌有、自欺欺人的理论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自己走上邪路,也把很多人玩完。

  有一天,有个道士跟他说,张太守您应该当天子。

  道士说着,拿出一个包着石头的五彩囊,系在老张胳膊肘子的后面。道士边系边说,这块石头里有玉玺,待到您登基之后,方可剖石取玺。

  词典里有“利令智昏”一词,面对当一哥的无限风光,老张晕了,信以为真。于是,他举兵即反。

  面对咄咄逼人的老彭和不断恶化的形势,朱浮十分惊惧。他既担心刘秀并不完全了解这边儿的情况,懈怠了敌情,又害怕成为老彭的刀下之鬼。

  没办法,他只好一边坚守蓟城,一边再次上书,恳切地要求刘秀速派大军救援。

  朱浮打仗不行,长处在于行政管理和写文章,当年刘秀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应该是量才使用。

  在这次上书中,朱浮旁征博引,举了先秦时期秦、魏、楚、宋等国之间相互用兵的例子,对刘秀迟迟不派来重兵表示很有意见。

  他说:“彭宠反叛,张丰背国,都严重违背君臣之节,我以为陛下一定会放下其他工作御驾亲征,尽快消灭他们。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陛下听任敌人围城不解救,放任敌人造反不讨伐,臣确实对此不理解。”

  接着,他又拿汉高祖刘邦的圣明神武作比,对刘秀的不作为提出了批评。

  他说:“过去,汉高祖圣明神武,天下都安定了,他还居安思危,时常御驾亲征,不敢安居懈怠。现在陛下虽然创建了大业,但是天下还没有安定,陛下反而耽于安逸,不顾及北方边陲的安危。目前这里老百姓惶恐不安,人心离散,如果这个地方和三河、冀州等地被叛臣掠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人呢?”

  再接着,他又汇报了一下幽州的形势,强烈要求刘秀尽快救援:“连年据守,干部战士都极度疲劳,身上的甲胄生满虮虱也不敢解下,手里的弓弩时刻不敢松弛,上上下下心急如焚,翘首期盼援军搭救,诚恳地希望陛下对我们的老百姓施以保命之恩!”

  很显然,朱浮话说得很重!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面对面批评领导是十分罕见的,而批评皇帝更是极为罕见。除非这个干部破罐子破摔,像老彭这样对领导失望,要么就是这个干部脑子进水。

  在刘秀这儿,亲戚像邓晨、李通,心腹如邓禹、冯异,也从来不敢这么做。

  朱浮脑子并没有进水,当然也根本不想胡来。他敢于这么做,除了幽州军情确实紧急,还因为他长期对刘秀赤胆忠诚,而刘秀也对他彻底信赖,二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同时,这跟朱浮一贯骄傲、矜持、锋芒毕露的性格有关,君臣关系太好,什么话都好说。

  但是,任凭朱浮连连告急,说话难听,刘秀还是坚持不再派兵。

  刘秀给朱浮回了信,明确表示暂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刘秀的文才和政治洞察力并不逊于朱浮,他在信中说:“往年赤眉军在长安专横跋扈,我估计他们没有粮食的时候肯定会东撤,他们果然来向我投降。我现在估计你那边的反贼并没有长远打算和完善的谋略,其内部一定会有自相残杀的。现在军队粮草不足,所以必须等到秋后再做考虑。”

  刘秀之所以这么做,太忙当然是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解决幽州问题目前并非他的战略重点。

  看看刘秀眼下战略重点在哪儿吧。

  有三个,即:一是从西东归的二十多万赤眉军,刘秀亲自部署截击并俘虏他们,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二是东边称帝的刘永必须打掉;三是南边他的家乡南阳叛乱频发,等于后院着火。

  很明显,上面三个战略重点都是刘秀的心腹大患。

  刘秀认为,彭宠、张丰远在北方边陲,有朱浮、邓隆在那儿扛着,他们闹腾不出来什么大动静。老彭在渔阳闹腾,相较于刘秀的心腹大患,不过是疽痈之痒。再说,那儿还有上谷太守耿况,沉稳内敛,刚劲有为,是一枚关键时候肯定会发挥作用的重要棋子。

  这个时候,他的家乡后院起火,而且火还很大,他觉得必须自己亲自出马,才能把火给灭了。

  了解这个情况,就会理解为什么朱浮一再大声叫喊,刘秀仍然迟迟难以对渔阳御驾亲征了。

  登基最初的这几年,孩子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年龄还小,郭圣通的脾气还没有那么坏,刘秀直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他目标明确,精力充沛,大动作不断,而且是一套系列动作:剪灭三雄。

  其实,在登基并坐稳的过程中,刘秀对付的武装割据集团何止三个。在这数以十计的武装割据集团中,有三个实力最强,对刘秀威胁最大。

  这哥仨儿分别是:在北边渔阳自称燕王的彭宠,在西边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在西南成都自称成帝的公孙述。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演员,这哥仨儿的表演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彭宠怀怨悲情,隗嚣儒而善谋,公孙述自负鸷狠。

  他们在跟刘秀搭戏时,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考验着刘秀。

  演员刘秀功力深厚,入戏出戏天衣无缝,表演的技艺炉火纯青。他用很有针对性的动作跟这哥几个过招,时而静若处子,冷眼观摩,时而动如脱兔,手脚并用,没多久就把这哥几个踹下台去。

  彭宠之忿——曾经的朋友,转眼就成了敌人

  演员彭宠刚登台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好好地做刘秀的助手,好好演戏的,但是,刘秀对他很不感冒。

  几年前在河北,刘秀正跟王郎对决的时候,彭宠给予刘秀坚定的支持,是出了大力的。但是,彭宠没有从刘秀那儿得到他想得到的,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

  刘秀之所以没有给予彭宠所想要的高官厚禄,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考虑的。

  公元23年9月,在河北,刘秀打王郎的关键时刻,时任渔阳太守的彭宠响应刘秀的号召,拜见犒劳了刘秀一行,还安排部署吴汉、盖延、王梁率领三千精锐步兵、骑兵,联合上谷太守耿况的队伍,追随刘秀杀敌。

  刘秀对老彭的表现十分满意,以更始王朝的名义封他为建忠侯、大将军。这个时候,刘秀还是更始王朝的使者,封老彭这个职务已经是他最大的权力了。

  这还不算,刘秀把自己心爱的佩剑赠给他,称赞他是自己在北方发展的“贵人”。

  刘秀围攻邯郸好几个月,老彭在外围转运粮草,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应该说,刘秀在河北拿下最强大的对手王郎,老彭功不可没,刘秀也已经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不久,刘秀率军北上追击铜马等义军,来到蓟城。这时候,刘秀刚刚被更始王朝封为“萧王”,老彭前往住处拜谒。

  老彭心想,刘秀打了胜仗,被提拔了,自己出力不小,也应该水涨船高。

  刘秀接见了他,但并没有给他要提拔重用的信息。老彭觉得不爽,怏怏而回。

  他们两个的这次会面,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无法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正常接见,老彭心里不满。

  老彭作为一方诸侯,最大的个人问题无非是再进一步:封王。显然,刘秀没有满足他。

  老彭不爽不满,愤愤不平,而且表现了出来。

  这当然瞒不过刘秀的眼睛。

  刘秀看出了彭宠的心思,就叫来幽州牧朱浮问问。

  朱浮同志是刘秀重要的助演,在刘秀领衔主演的社会人生大戏全集中,朱浮戏份并不太多,但在《刘秀诛彭宠》这一幕里,他表现得很抢眼,是主演。

  况且,他跟刘秀关系特殊,在刘秀面前有一定的发言权,通过了解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秀。

  朱浮是沛国萧县人,生卒年月已经记录不详了,跟刘秀年纪大小差不多,很可能是刘秀的发小!

  刘秀八岁时即随叔父、时任萧县县长刘良读书,直到15岁时离开萧县,美好的少年岁月都是在萧县度过的。

  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刘秀就结识了朱浮,两个人玩得还不错。因为,朱浮一出道就在刘秀麾下担任秘书,又很快被提拔为偏将军。

  这是公元23年秋天,刘秀时任更始王朝的破虏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正在去河北独立发展。这时刘秀正处于大小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的极端困难时期,险象环生,他安排一个人担任自己的秘书并迅速提拔他,这个人除了有水平,有能力,还要绝对可靠,比如是自己的至亲,或者要好的同学、发小。

  刘秀离开更始北上,随身带着的极少数心腹中,就有这位朱浮。

  拿下王郎之后不久,刘秀要收拾河北的地方势力,派吴汉、耿弇征调幽州十郡的精锐部队。

  时任幽州牧苗曾阳奉阴违,暗中要求各郡不要听从刘秀的调遣。

  吴汉生猛,率领二十名特种兵奔驰到无极,老苗在路上迎接,被吴汉上前当场抓获给砍了。

  随即,刘秀任命朱浮为幽州牧、大将军,在蓟城办公。

  朱浮任职以后,一手协助刘秀安定北边,一手认真打理自己的政务,各方面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北方很快平定了。

  对他的工作,刘秀是满意的。这次蓟城会面,刘秀看到了彭宠强烈的政治欲望,就找来朱浮问问。

  朱浮对老彭是不满意的。

  见刘秀问起,他说:“过去吴汉在北方发兵时,大王(刘秀时任萧王)您把自己的佩剑赠给彭宠,还把他比作北道主人。这次见面,他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您对他一定高接远送,把酒言欢,私谈于密室。您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很失望。”

  朱浮同志很有才,看问题非常精准深刻。

  接下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王莽当宰相时,大司空甄丰日夜在他面前参谋事务。当时不是有个传言嘛,说是‘夜半客,甄长伯’(甄丰字长伯)。甄丰俨然王莽面前第一红人。到了王莽篡位,甄丰本以为会再进一步,不料还不如以前,仅弄了个更始将军的衔。甄丰愤愤不平,老想搞小动作,最终导致被诛。”

  这个例子举得太恰当了。刘秀听了,哈哈大笑,对朱浮说,彭宠还不至于如此吧!

  但是,在内心里,刘秀觉得必须舍弃老彭:一个前朝旧臣,政治欲望、功利意识过于强烈,干了一点工作就要求提拔,这样的干部绝不能使用!

  刘秀对彭宠看得十分透彻,而老彭却并不懂刘秀的心思。

  除了政治欲望太强烈、干点工作就想提拔这些不讨上级喜欢的原因,刘秀内心里是把老彭看作政治上的异己分子的,不同于一般的前朝旧臣。

  有“历史问题”的人

  老彭是有“历史问题”的人。

  彭宠早年在郡机关上班,王莽篡政后被选拔到中央工作,担任王莽的堂兄弟、大司空王邑的秘书。刘秀兄弟公元22年扯旗起兵时,王莽指派他的堂兄弟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镇压他们和绿林军。

  没有证据说老彭参与了砍人,但身为莽军主要指挥官的秘书,肯定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后来,老彭听说自己的弟弟加入了春陵、绿林联军,怕被官府追究责任,才与同乡吴汉一起逃往渔阳。

  那真是血雨腥风的岁月,刘秀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也失去了不少亲人,痛惜之情刻骨铭心。老彭有作为老对头秘书这一“前科”,要想刘秀对他心里没有一点芥蒂,是根本不可能的。

  逃到渔阳后,彭宠凭着老乡韩鸿的关系搞了个渔阳太守干干,摇身成为更始王朝的封疆大吏,帮助刘秀打王郎,其实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刘秀以更始王朝使者的身份打击王郎,老彭作为更始王朝的地方干部,必须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这是政治纪律。

  老彭从刘秀那儿封侯拜将仍然不满足,只能引起刘秀的反感。

  老彭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刘秀正打算跟更始王朝决裂,他仍然着迷地追求在更始王朝政治框架里步步高升,只能让刘秀厌弃。

  总之,刘秀找不到不舍弃老彭的任何理由。

  公元25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了第一批干部,其中就有: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与大司徒邓禹并列“三公”,盖延为虎牙大将军。

  彭宠本人的职务没有变化。

  吴、王、盖三人本来是自己的下属,是自己派去帮助刘秀的,现在都进入了刘秀王朝的核心领导层,而自己还是提拔不了,老彭心里非常郁闷,满是酸楚。

  现在看来,老彭的政治觉悟真不能说高: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组织。

  他处心积虑谋取权位,已经到了有奶便是娘的地步了:起初在王莽政权做事,后又做了更始的地方大员,现在还想在刘秀的帝国飞黄腾达。

  所以,得知刘秀登基后任命了首批干部,他叹息说:“如果论功劳我应当封王,现在只重用你们(指吴汉、王梁等),难道陛下把我忘了吗?”

  老彭的愤懑之情积郁于心,又溢于言表。

  但很显然,老彭对刘秀怨恨的种子至少这时候就悄悄埋下了。

  这时,包括幽州在内的各个州郡由于常年战乱破坏,大都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相对而言,渔阳郡受影响较小,传统的盐铁产业和赋税体系还在。老彭积极开展易货贸易,用盐铁交换粮食,积蓄财宝,实力一天天增强。

  朱浮上任幽州牧以后,一开始主要是通过打压地方势力来安定一方的。

  刘秀对他的政绩也及时给予了肯定:公元26年,亦即刘秀登基的第二年,他被加封为舞阳侯,享受三县的租粮。

  朱浮年轻气盛,颇有才干,也有激情,决心以更好的工作业绩报答刘秀的信任。

  他看到境内虽然局势稳住了,但大汉刚刚中兴,社会还不够和谐,就很想砥砺风气,收拢人心。于是,他开展了一系列的统战举措,征召了一批州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名儒来州衙门工作,如涿郡的王岑等。

  他还把一批王莽时期的高级故吏延请过来,作为自己的幕僚,给他们的待遇很高:入编制,吃财政。

  幽州财政紧张,没关系,从下面郡县调。朱浮亲自安排各有关郡县打开仓窖,上解粮食财物,保障上述人士及其家人的供应。

  应该说,在这种特殊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朱浮的这些统战举措还是必要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打造一个崭新的社会,这是转型时期许多政治家的聪明之举,就举措本身而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身为幽州渔阳郡太守的彭宠则很不以为然,坚决反对朱浮的做法。

  彭宠认为,天下还不安定,正是用兵之际,不应该安排这么多的机关工作人员来影响军需供应。于是,他公开部署,不听从朱浮调集财粮的命令。

  这只是老彭公开的理由,他内心深处怎么想的,大家心知肚明。

  但是,老彭这么做,也是官场大忌:公然抗命!

  一个省辖市的市长(郡太守),公开拒绝执行本省省长(州牧)的行政命令,这在中国,大概只有这么三种情况:

  一是,这个市长太牛,背后有更大的官挺着,不必太在意这个省长;

  二是,这个市长想单干,撕破脸也无所谓;

  三是,这个市长脑子进了水。

  不好意思,照这么分析,对老彭很不利:

  他背后甚至朝中没人挺着,一哥刘秀心里早就想舍弃他;他想单干,除了渔阳郡,他别无可恃之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说他脑子进水有点不尊重他,但他确实对形势估计不足。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老彭早已是成年人,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能回头的选择:跟朱浮对着干!

  老彭历经三朝宦海沉浮,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和更始、刘秀的地方衙门都工作过,竟不知道官场最基本的道理:领导是不能得罪的,除非你不想好了!

  朱浮自负而矜持,向来对彭宠不感冒,现在对他公然抗命更是十分恼火。

  不过,恼火归恼火,朱浮一时还不能拿彭宠怎么样,那就只有向上级报告了!

  朱浮知道刘秀也对老彭不感冒,于是书面报告老彭的种种不是。

  朱浮治边安邦是一把好手,搞起小动作也不输于别人。他认真细致地搜集了老彭的种种“劣迹”,向刘秀报告,用词十分刻薄。

  听说省长告自己的状,彭宠非常恼怒。他是个很倔强的人,本来就因为自己功劳大却不被提拔的事儿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又被领导这样搞来搞去,愤怒和怨恨与日俱增。

  朱浮似乎摸透了刘秀的心思,一次又一次地上书,报告老彭的不轨之处。

  朱浮对材料搜集得很细,在向刘秀多次密奏中,主要反映老彭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老彭派遣专人去老家接来老婆,而不接来老妈,是不孝;

  二是,收取别人的贿赂;

  三是,杀害朋友,身上有命案;

  四是,积聚兵马粮草,居心叵测,意图不轨。

  如果一个人真的就像上面说的,那么他也够欠扁的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最初,刘秀接到朱浮的上奏,因为刚刚登基,百废待举,连皇后、太子都还没有着落,并没有给予立即答复。

  待朱浮屡次密奏,刘秀觉得对彭宠下手的时机正在成熟。

  刘秀认为,彭宠确实有功在前,目前直接对他下手显然师出无名。凭朱浮报告的这四条,对老彭立案查处要有个过程,单是调查核实就要很费时日,不如打一杆子,让他跳起来。

  跳起来!——小白猪的比喻惹恼了彭宠

  对!玩个手段,让老彭跳起来,才好收拾他!

  这样的手段和动作技术含量不高,刘秀完全可以轻松玩一把。于是,刘秀就把有人上告老彭如何如何的话故意泄露给老彭知道,其实就是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感到恐惧。

  但是,刘秀的这招一开始并未奏效,老彭听了,反而更加恼恨朱浮,朱、彭矛盾一触即发。

  这时候,刘秀觉得自己下手要注意了:既要除去彭宠,又不能引发地方动乱。

  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

  公元26年早春,万物刚刚开始复苏,刘秀下诏,要求彭宠进京述职。

  刘秀召彭宠进京,不过是个试探动作,大凡王者试探手下的封疆大吏,多用这招,特别是相互有了猜忌的时候。封疆大吏则由此做出抉择,要么表白自己,立即跑去,把老婆孩子搞去做人质;要么一不做二不休,撕破脸干!

  实事求是地说,彭宠这时候还对刘秀存有幻想,看刘秀有机会能不能提拔自己。毕竟在这个乱世,独立发展是很辛苦的,而要称霸一方不仅辛苦,还有极大的危险系数。就像贩毒,有暴利,但要冒杀头的风险。

  对于刘秀的召唤,彭宠惶惶不安,认为朱浮出卖了自己。

  他立即上书,要求跟朱浮一起进京,到皇上跟前当面对质,还自己清白。

  同时,他还四下做工作,给吴汉、盖延等写信,慷慨激扬地说朱浮冤枉了自己,自己无论如何要拉着朱浮到朝廷对质。

  吴汉、盖延没有任何反应,这事哥们儿实在是插不上话。

  老彭太缺少竞争一哥的眼光了,他不知道刘秀为什么不提拔他,也不知道目前刘秀为什么召唤他,甚至不知道刘秀对朱浮信任到什么程度。对于老彭街头吵架式的要求,刘秀断然拒绝:要来你自己来,扯上人家干什么!

  任何时候,硬拉着上级领导去更上级领导那儿评理,绝不是聪明之举。

  老彭要求跟朱浮同行,也未尝不是对刘秀的试探。一见刘秀回绝,他更加惊疑了。

  在这关键的时候,老彭的老婆说话了。

  历史上对老彭的老婆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说她比老公更加桀骜不驯,是个典型的悲情角色。

  眼看老公为难,她觉得实在忍无可忍,坚定地劝他不要去洛阳,说:“天下现在还不稳定,四面八方都有人割地称雄。我们渔阳是个大郡,兵强马壮,世上最强,为什么一旦有人诬陷,我们就轻言放弃?”

  她的态度再明朗不过了:单干!

  老彭知道,自己身为地厅级干部,在这乱世独立发展,绝非做一单生意那么简单。一单生意无论赔赚,还有再来的机会,这割地称雄是一条不归路,古往今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失败了就只有为鬼。

  为了慎重起见,老彭又找来几个亲信商量。

  大家平时都受过朱浮的气,又都站在老彭的立场上看问题,没有一个劝他进京的。

  在此,老彭的野心悄然膨胀起来:看来,哥们儿只有反了!

  正在这时,刘秀见老彭犹豫,知道他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派遣子后兰卿来到渔阳,劝导他早点成行。

  子后兰卿是老彭的堂弟,住在洛阳,刘秀派他出差,指望他劝说老彭快点来京。

  这时候,赤眉军已经杀了更始帝刘玄,放火焚烧了长安,刘秀派邓禹西去;河西走廊群龙无首,窦融率领武威等五郡自保;东边也不太平,刘永称帝已经数月,刘秀正在调兵遣将,筹划东征;王朝初创,百废待兴,前朝体制已经被王莽糟蹋得不成样子,刘秀迫切需要正本清源;同时,家务事也很多,老婆孩子都有了,谁当皇后谁当太子必须尽早确定,以利家庭和谐政局稳定。

  总之,刘秀很忙,觉得拿下老彭是必需的,但要从容计议。

  但是,老彭酝酿多日,不打算再从容计议了,想立即就反。

  那就打吧!刘秀离得太远,先打朱浮。

  老彭立即扣留子后兰卿,任命将帅,设置工作班子,调集兵马,分若干路攻打广阳、上谷等地。他自己亲自带领两万余人,直接攻蓟城找朱浮。

  老彭坚决地认为,自己功劳大而领导不提拔,过错在刘秀;在自己跟领导之间挑拨离间,导致关系很僵的罪魁祸首,就是朱浮!

  必须打朱浮,出这口恶气!

  不知道是无意疏忽了,或是故意,还是根本就没想到,老彭扯旗单干,旗帜上竟然没有写上什么字:他没有发表什么宣言、檄文之类来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样,在这英雄、狗熊纵横乱世之际,一声不吭带兵就打自己的上级领导,多少有点像发泄私愤。

  老彭光动手不说话,朱浮则有话要说。

  朱浮给彭宠写了一封信,对他的反叛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导。

  在这封信里,朱浮充分肯定了老彭的工作和成绩,阐述了刘秀政权立国的正当性和大政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他还引经据典,斥责老彭造反是不看形势、不明事理和不自量力,做的是亲痛仇快的蠢事,结果必然是自毁前程。

  这封信篇幅较长,收于《后汉书·朱浮传》,主旨突出,观点鲜明,论说有力,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言流畅,是一篇上好的文章。

  但是,朱浮一贯恃才傲物,笑看群雄,在信中针对老彭举了个精彩而又让人难以接受的例子。这例子是这样讲的:

  从前辽东有一头母猪,生了一头小猪,小猪头上长着白毛,明显跟身上其他地方毛发的颜色不同。主人感到自己的这头小猪很另类,就想把它献给皇帝。主人带着小猪进京,走到河东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很多猪都长着白毛。他心里很惭愧,就中途返回去了。

  接下来,朱浮联系实际说,现在要是把你老彭的所谓功劳拿到朝廷,摆出来跟其他人比一比,也不过就跟那头辽东猪一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尖刻!朱浮比喻贴切,但用意确实尖刻。这封信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果然,老彭收到信,更加恼火,立即加大了进攻朱浮的力度。

  老彭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在攻打朱浮的同时,兵分多路攻城略地,努力扩大势力范围。

  但是,他对自己评价过高,朱浮举的小白猪的例子既恰如其分,也生动形象;他对刘秀重用自己期望过高,既不考虑官场潜规则,也没想到刘秀的城府向来深不可测;他对自己起事成功后小则称王、大则当天下一哥的前景估计过高。

  总之,老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过低地估计了别人。

  这不,他积极寻找同盟者,当头挨了一棒子。

  老彭认为自己的熟人、邻居、上谷太守耿况也对刘秀政权立下大功,也没有得到提拔重用,也一定对刘秀心怀不满,想反一反。于是,他派遣使者去上谷,盛情邀请耿太守也站出来干它一票!

  然而,耿况对他的邀请根本不予理睬。不仅如此,耿况为了向老彭表达自己跟他“道不同不与谋”的坚定决心,随手砍了渔阳来使。

  老彭实在不理解,你老耿跟我同样功劳大,同样没有提拔,咋就不恼,咋就不闹呢?

  他认为老耿可能不是不想闹,是考虑到造反这事太大,怕是来使试探自己,不敢随意表态,所以才斩来使表清白。

  这没关系,好商量。于是,他就再派使者去上谷。

  耿况见老彭确实太不识相,于是来了就砍。这样,老彭派去了好几拨使者,都有去无回。

  耿况还立即做好军事部署,随时抵抗老彭可能的进攻。

  老彭枉在官场溜达多年,竟然敌友不分。毛泽东同志说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老彭不知道刘秀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厌弃,不知道朱浮本来就是刘秀的铁杆心腹,甚至不知道耿况、耿弇父子早就把自己和家族的生死荣辱绑在了刘秀政权的战车上。刘秀对老耿家父子绝对信任,耿况、耿弇父子对刘秀赤胆忠诚,这种感情和关系建立在刘秀在河北艰难开拓的危难岁月,刘秀登基之后又日益加深。不像老彭,只知道躺在薄薄的功劳簿上讨价还价。

  几年前,上谷、渔阳两郡派兵南下支持刘秀,刘秀立即论功行赏,同时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侯,彭宠为大将军、建功侯。但是,耿况支持刘秀是孤注一掷、义无反顾、毫无保留,而老彭犹豫再三,先是依附王郎,在部下吴汉等人的反复劝说下才派兵挺刘秀。

  起初刘秀也对老彭没有过多的计较,能给予他的也都给他了。

  可是,人家耿况还有个极为优秀的儿子耿弇,从那时起一直在刘秀麾下拼死效命,这是老彭没法比的。

  老彭嘀嘀咕咕要求提拔的时候,耿弇以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衔命奔波在各个战场,为刘秀的新兴王朝浴血奋战。而刘秀也对小耿信赖有加,宠爱重用唯恐不及。

  小耿德才兼备,文武兼修,既为刘秀治国安邦出谋划策,又拼死效命在各方面战场,而刘秀对他的提拔重用也是不拘一格,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

  公元24年,小耿放弃高干子弟和优裕的生活,投奔还在风雨飘摇中的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偏将军时,他年仅21岁。

  次年7月,刘秀登基后任命第一批干部,年仅22岁小耿名列其中,为建威大将军,是刘秀政权中最年轻的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吴汉。他受命带领几个将军追击原新莽将军刘茂时,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均在他帐前听令。

  公元26年,23岁的小耿被加封为好畤侯,以好畤(今陕西干县东)、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两县为食邑。

  对老耿家来说,刘秀危难时就想支持他,现在又有个如此优秀、前途不可限量的孩子在刘秀身旁成长,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刘秀不满,没有任何理由跟在老彭后面起哄。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里,不能谋人事的干部是很难谋好其他事儿的。老彭无论是要求刘秀提拔,要求跟朱浮对质,还是要求耿况一道造反,说轻了是痴人说梦,说重了他是在与虎谋皮。

  彭宠的一时得意

  彭宠反叛,朱浮部署镇压。

  渔阳郡确实兵强马壮,朱浮虽然是幽州一州首长,要部署的地方线长点多,所以他的镇压一开始成了对渔阳军的防御。

  这只是局部战争,双方的战斗在幽州十一个郡国中数郡的地盘上进行。

  朱浮一边抵抗老彭的进攻,一边迅速把情况上报,希望刘秀能够御驾亲征,君臣联手收拾老彭。

  但是,刘秀这段时间确实太忙,既要四处用兵,还要打理朝政,既要安排部署国事,还要处理皇室事务包括家族内部有人造反(真定王刘扬)。挤出时间亲征,也要先把矛头对准紧急的,对于这北边的战事,刘秀还顾及不到。直到半年之后的8月,刘秀才派出游击将军邓隆率军北上,救援朱浮。

  这时候,朱浮驻军雍奴(今天津宝坻西南),邓隆引军驻扎在潞县(今北京通州东)。

  朱浮没有盼来刘秀,见来的邓隆没有什么名气,兵马也不多,失望之余,一时也没有办法,先打着再说吧。

  他派专人紧急赴京,向刘秀报告军情。看了报告,听了介绍,刘秀对幽州的军事部署十分恼火,对来使说:“这两支队伍营地相距百里,一旦战事紧急,相互怎么救助?没等你回去,朱、邓的大军就已经吃败仗了!”

  幽州战况的发展果然不出刘秀所料。

  彭宠见朱浮、邓隆两支队伍相距百十里,决定集中力量先打一头。

  两个敌人中,朱浮是领导,率领的是本地队伍,而邓隆远途疲惫,那就先打他了。于是,老彭把朱浮放在一边不顾,集中全部人马来攻击邓隆。

  他先是把大队人马临河布阵,抗拒邓隆的进攻,也吸引了邓隆的注意力。同时调集三千轻骑兵,出其不意突袭邓隆的背后。

  邓隆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

  邓隆是刘秀手下较为少见的笨将军,本人虽然侥幸逃脱保命,可部下多死在老彭手里。他衔命北上,本来有多张牌可打,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大程度上是他个人能力所限和指挥失当造成的。

  其实,老彭刚才的那几个动作并不复杂,完全可以化解。

  一来长途奔袭打援,首先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二来他与朱浮相距百里安营扎寨是个低级错误,身为指挥官只要注意到这这个危险,一两个时辰即可调整布局;三来带兵打仗瞻前而不能顾后,对身后来拳没有招架之功,动作之笨拙确实业余。

  眼下,朱浮同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军事并不是自己的长项。邓隆失利,朱浮离得稍远而不敢轻易驰援,干脆溜之大吉。

  这样,老彭一上来就在军事上赢得了先机,占了上风。他高兴地认为,刘秀太忙,要对付的敌人太多,正是自己施展手脚的时候,形势十分有利。

  转眼到了第二年(公元27年)春天,彭宠继续加大军事进攻的力度,接连拿下右北平(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处)、上谷(今北京西北与河北交界处)等几个县。

  但是,打着打着,老彭又动起了脑子。他认为,自己这大半年来之所以发展顺利,不仅在于朱浮不擅长军事,更在于刘秀太忙,顾不得正式对这儿用兵。

  他也知道,刘秀一旦腾出手来,以自己一郡之力,根本经不起刘秀三拳两脚,自己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广交朋友,扩大阵线,增强实力,否则刘秀来了,自己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交朋友也不能光靠做思想工作,要舍得花本钱。乱世之中,人心戒备,物欲横流,空口说白话,难免遭人猜忌,往往被砍。前不久,上谷的老耿连剁我渔阳几个使者,教训就很深刻啊!

  匈奴就在北边不远,老彭有意结交。

  于是,他吸取西汉王朝的成功经验和渔阳使者在上谷被剁的教训,让使者送去大量的美女、财帛,要求和亲。

  只要跟匈奴结上亲,邀请他们帮自己打架肯定是没问题的。

  果然,匈奴单于得到好处,就专门派了一位左南将军,带上七八千骑兵,在边陲地带跑来跑去,既是示威,也是作为老彭的策应。

  同时,老彭对其他方面的统战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还与割据齐地的张步和河北的一些农民起义军建立了关系,大家共同表示,今后打架时相互多通气,多支持。

  老彭觉得自己的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应该趁着刘秀还没出手,抓住机遇多干几票。

  他调集重兵,集中攻击朱浮驻扎的省城——蓟城。

  搞笑配角张丰

  正在这时,涿郡太守张丰眼看别人造反顺风顺水,也扣押了刘秀派来的中央特派员,扯旗举兵,宣布自己也反了,与老彭联兵。

  张太守并不打算跟着彭太守干,而是想独立发展,与老彭连兵只是一种战略战术,是战略同盟。

  同时,张太守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从此,自己上面再也没有领导,自己的人马是无主管单位。因为,他在举兵的同时就宣布,自己不当太守了,当“无上大将军”。

  但是,这两个太守都没有资格成为“竞争一哥候选人”,老彭目光太短浅,老张则太搞笑。

  打个比方,在这台社会人生大戏中,领衔主演刘秀正在舞台中央忙于表演,主演朱浮、彭宠正在舞台边上过招,而张丰挤上台来,纯粹是插科打诨调节气氛的。

  张丰虽然做到了一郡太守,其实是个庸人,只能算个群众演员。历史对他老张的记载,也仅限于这次插科打诨。

  老张本来是想好好做个太平官的,毕竟在这乱七八糟的世道,能稳稳地做个正厅级干部,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误就误在好方术。

  在一个谶纬流行的时代,谁喜欢求仙炼丹,搞点神呼鬼应,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老张把个人爱好跟公职结合起来,把一些子虚乌有、自欺欺人的理论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自己走上邪路,也把很多人玩完。

  有一天,有个道士跟他说,张太守您应该当天子。

  道士说着,拿出一个包着石头的五彩囊,系在老张胳膊肘子的后面。道士边系边说,这块石头里有玉玺,待到您登基之后,方可剖石取玺。

  词典里有“利令智昏”一词,面对当一哥的无限风光,老张晕了,信以为真。于是,他举兵即反。

  面对咄咄逼人的老彭和不断恶化的形势,朱浮十分惊惧。他既担心刘秀并不完全了解这边儿的情况,懈怠了敌情,又害怕成为老彭的刀下之鬼。

  没办法,他只好一边坚守蓟城,一边再次上书,恳切地要求刘秀速派大军救援。

  朱浮打仗不行,长处在于行政管理和写文章,当年刘秀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应该是量才使用。

  在这次上书中,朱浮旁征博引,举了先秦时期秦、魏、楚、宋等国之间相互用兵的例子,对刘秀迟迟不派来重兵表示很有意见。

  他说:“彭宠反叛,张丰背国,都严重违背君臣之节,我以为陛下一定会放下其他工作御驾亲征,尽快消灭他们。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陛下听任敌人围城不解救,放任敌人造反不讨伐,臣确实对此不理解。”

  接着,他又拿汉高祖刘邦的圣明神武作比,对刘秀的不作为提出了批评。

  他说:“过去,汉高祖圣明神武,天下都安定了,他还居安思危,时常御驾亲征,不敢安居懈怠。现在陛下虽然创建了大业,但是天下还没有安定,陛下反而耽于安逸,不顾及北方边陲的安危。目前这里老百姓惶恐不安,人心离散,如果这个地方和三河、冀州等地被叛臣掠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人呢?”

  再接着,他又汇报了一下幽州的形势,强烈要求刘秀尽快救援:“连年据守,干部战士都极度疲劳,身上的甲胄生满虮虱也不敢解下,手里的弓弩时刻不敢松弛,上上下下心急如焚,翘首期盼援军搭救,诚恳地希望陛下对我们的老百姓施以保命之恩!”

  很显然,朱浮话说得很重!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面对面批评领导是十分罕见的,而批评皇帝更是极为罕见。除非这个干部破罐子破摔,像老彭这样对领导失望,要么就是这个干部脑子进水。

  在刘秀这儿,亲戚像邓晨、李通,心腹如邓禹、冯异,也从来不敢这么做。

  朱浮脑子并没有进水,当然也根本不想胡来。他敢于这么做,除了幽州军情确实紧急,还因为他长期对刘秀赤胆忠诚,而刘秀也对他彻底信赖,二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同时,这跟朱浮一贯骄傲、矜持、锋芒毕露的性格有关,君臣关系太好,什么话都好说。

  但是,任凭朱浮连连告急,说话难听,刘秀还是坚持不再派兵。

  刘秀给朱浮回了信,明确表示暂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刘秀的文才和政治洞察力并不逊于朱浮,他在信中说:“往年赤眉军在长安专横跋扈,我估计他们没有粮食的时候肯定会东撤,他们果然来向我投降。我现在估计你那边的反贼并没有长远打算和完善的谋略,其内部一定会有自相残杀的。现在军队粮草不足,所以必须等到秋后再做考虑。”

  刘秀之所以这么做,太忙当然是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解决幽州问题目前并非他的战略重点。

  看看刘秀眼下战略重点在哪儿吧。

  有三个,即:一是从西东归的二十多万赤眉军,刘秀亲自部署截击并俘虏他们,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二是东边称帝的刘永必须打掉;三是南边他的家乡南阳叛乱频发,等于后院着火。

  很明显,上面三个战略重点都是刘秀的心腹大患。

  刘秀认为,彭宠、张丰远在北方边陲,有朱浮、邓隆在那儿扛着,他们闹腾不出来什么大动静。老彭在渔阳闹腾,相较于刘秀的心腹大患,不过是疽痈之痒。再说,那儿还有上谷太守耿况,沉稳内敛,刚劲有为,是一枚关键时候肯定会发挥作用的重要棋子。

  这个时候,他的家乡后院起火,而且火还很大,他觉得必须自己亲自出马,才能把火给灭了。

  了解这个情况,就会理解为什么朱浮一再大声叫喊,刘秀仍然迟迟难以对渔阳御驾亲征了。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