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治世读刘秀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二部:荡平四方 > 第十七章 刘秀有了反对更始的谋划——单飞

第十七章 刘秀有了反对更始的谋划——单飞

  以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微妙,说话,特别是说重要的话,是很有讲究的。

  该说的话要在该说的时候才能说,不该说的话永远不能说,而同样意思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大不相同。

  这不,耿弇同样劝刘秀称帝,刘秀就十分高兴,从善如流。

  “翻脸”也要看时机

  打败了王朗,刘秀距离一哥的位子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仅是眼前,他就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集中力量消灭地方武装,彻底平定河北;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跟更始王朝翻脸。

  更始也想除掉刘秀。更始王朝委派侍御史黄党出行河北,宣布封刘秀为萧王,以示褒奖;同时,要求刘秀解散部队,率领有功的将领即刻返回长安;此外,任命苗曾为幽州牧,韦顺取代耿况为上谷郡太守,蔡充取代彭宠为渔阳郡太守。

  对更始的这些算计,刘秀了然于心。

  面对更始的打压和河北逐渐好转的革命形势,在刘秀的心里,一个君临天下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已经逐渐成熟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消灭河北地区乃至附近的地方武装,建立牢固的根据地,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跟更始翻脸。待各方面都成熟,再在徒弟和粉丝们的拥戴下称帝;坐上一哥位子后再以皇帝的名义挞伐一切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大业。

  这是四个相互关联、因果相连、程序上一点都不能紊乱的步骤。每个步骤的具体目标、依靠力量、打击对象和操作方法都很明确。

  他打算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绝不动摇,绝不折腾,也绝不懈怠。

  在实施这个方案的过程中,他将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掉一个问题,不愿意看到,也不会受制于其他任何干扰因素。

  在这些步骤中,最敏感的问题就是跟更始翻脸,自己称帝。对于这个问题,刘秀与他的粉丝们是心照不宣的。然而要解决它,还需一定的时机和火候。但是,在完胜王郎之后,刘秀部下的不少人开始沉不住气了,希望他能快点称帝,自己也能水涨船高跟着加官晋爵。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刘秀最亲近的心腹之一,护军朱祐。

  这位朱祐大家见过了,刘秀对他十分信赖,经常留他在身边吃饭休息。

  有一次,刘秀安排朱祐在身边陪自己就餐。在餐桌上,朱祐就趁机一本正经地对刘秀说:“现在长安政局混乱,您有帝王之相,这是天命啊!”

  他知道称帝已经是刘秀的人生目标,自己先说出来,会得到刘秀的欢心。

  谁知刘秀不领情,严肃地说:“不用说了,要不我让刺奸将军拿办你!”朱祐一怔,吓得不敢再说了。

  以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微妙,说话,特别是说重要的话,是很有讲究的。

  该说的话要在该说的时候才能说,不该说的话永远不能说,而同样意思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大不相同。

  这不,耿弇同样劝刘秀称帝,刘秀就十分高兴,从善如流。

  一天,刘秀正在邯郸温明殿里卧床休息,耿弇进来,走到床前报告工作:“我发现经过几场战斗,我们的将士吏员伤亡很大。请让我再回上谷一次,再征发一些人马过来。”

  刘秀反问道:“现在王郎已经消灭,河北已经太平,你还去征兵干什么?”

  其实刘秀心中也早有此打算,这会儿他想看看这个年青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

  耿弇说:“王郎虽然败亡了,天下用兵的时机才刚刚开始呢!现在更始的使者从西边来,让我们解散军队,你千万不能听他的!现在铜马、赤眉那样的武装还有几十伙儿,每伙儿都有数十万或上百万人马,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更始帝是对付不了的,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失败。”

  听了这话,刘秀忽地坐起来,厉声喝道:“嘿,你说错了,我下令处死你!”耿弇并不惊慌,他很清楚刘秀的心思,从容地说:“大王对我就像父亲一般,所以我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刘秀顿了顿说:“我跟你开玩笑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耿弇抓住机会,向刘秀慷慨陈词。他的一番话既有对当前局势的精确分析,也有对刘秀的殷切建议,再次让刘秀对他刮目相看。

  他说:“现在天下老百姓吃尽了王莽当政的苦头,又重新想起刘家主政天下的好处。听说刘氏宗室起兵,老百姓没有不欢天喜地望风归顺的,就像脱离虎口回到慈母身边一样。更始王朝胡作非为,君臣淫乱,权臣和贵戚骄横不法,随心所欲地欺压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想起王莽当政的种种好处来。所以我断言,这样的更始王朝一定会失败!主公您起于南阳,大战昆阳,挫败王莽的百万之师。现在您平定河北,又以人为本,德义为先,惩恶扬善,自律甚严,您的功劳和名声人所共知。如果您继续以仁义征服天下,以正义战胜邪恶,整个天下发一纸公文就可以平定。江山是最重要的,主公您只能自己得到,绝对不能让别人获得。”

  耿弇说的与刘秀心里想的完全一致,只是刘秀忍而不发,自己不说,也不想让别人随便说破罢了。朱祐莽撞,首先把话说破,被刘秀训了一通。

  而年仅22岁的青年干部耿弇果断而明确地向刘秀建言,其智识之高明,谋虑之深远,确是非常人能比。

  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抗命自立的想法蓄谋已久,耿弇力劝并自告奋勇北上发兵,坚定了他的信心,加快了他的节奏。

  劝刘秀称帝的亲信,并非仅仅是朱祐、耿弇,意见被刘秀接受的也并非耿弇一人。

  铫期也对刘秀提出了称帝的建议。

  他是刘秀在攻打颍川时亲自征召的人才,从基层军职干起,完全凭着自己的德行和才干脱颖而出,在剿平王郎的多个郡县、攻克邯郸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侠肝义胆和机智勇敢,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虎牙大将军。

  他对刘秀誓死忠诚,也得到了刘秀绝对的信任。

  有一天,铫期求见刘秀,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乘机劝刘秀拥兵自立,称帝当一哥。

  他说:“河北这一带,与边塞毗邻,人们习惯打仗,向来以勇猛著称。现在更始王朝不修政治,国势危在旦夕,天下百姓,无所归依。主公您拥有山河之固,精锐之师,所作所为顺应老百姓思汉之心,如果称帝,天下谁敢不从?”

  刘秀听了,笑道:“你想让你上次传跸的事成为事实吗?”

  这件事是在四个多月以前,在王郎的追杀下,刘秀率众逃离蓟城。由于老百姓围观拥堵,刘秀一行几乎无法走动,关键时候,铫期跃马挺戟,怒喝一声“跸!”硬是冲出一条路来。

  这个“跸”字就是为皇帝车驾开道才能喊的专门用语。

  好了,反正抗命更始、自立为帝只是时间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又被下属说破,说破就说破吧!

  刘秀对铫期的劝进,报以幽默的反问,而不是像训朱祐那样严肃和谨慎。

  他这样做除了对铫期的高度信任(他也同样信任朱祐),也有顺应部下的要求,从而达到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称帝的考虑。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确实不能再客气了,干吧!

  于是,刘秀立即与更始翻脸:向更始派来的使者回话,河北尚未平定,不能去长安!从此,刘秀与更始王朝彻底决裂。

  紧接着,刘秀立即封耿弇为大将军,北上幽州征调十个郡的兵马。

  由于耿弇此行关系重大,刘秀觉得应该加派人手。事不宜迟,他找来邓禹,商量意见。

  邓禹推荐了吴汉。

  刘秀立即封吴汉为大将军,让他与耿弇一起到幽州出差,征调兵马。

  耿弇、吴汉的斩首行动

  这就是刘秀,慎思敏行,考虑问题深入细致周密,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就干。

  刘秀从此对耿弇的信任一生未改,而耿弇对刘秀也赤胆忠诚,至死不渝。

  在我国封建社会,在纷纭复杂,尔虞我诈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这种君臣之间相知相守的感情融合是极其罕见的。

  刘、耿之间的这种信任和忠诚是很典型的,集中体现了刘秀为人处世的风范,说明了刘秀粉丝这么多的原因,也告诉人们:君子能走多远。

  具体地说,刘秀之所以终其一生对耿弇和他的老爸耿况信任不改,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耿弇爷俩儿对刘秀超级忠诚,这是最重要的。

  这爷俩儿都是未曾谋面就慕名崇拜刘秀的。

  儿子崇尚刘秀的德才,放着高干子弟不当,甘冒生命危险、颠簸之苦追随刘秀。

  老爸也不简单,为了帮助儿子实现追星的目的,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于身家性命放在一边,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在关键时候给予刘秀宝贵的支持。

  要知道,当时的刘秀除了满身的德才和崇高的声望之外一无所有,同时他还在更始王朝受尽排挤。而耿家这爷俩儿在上谷发兵归顺刘秀时,王郎的势力还十分强大。当时的河北,在很多人看来,王郎才是刘氏宗室的真命天子。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不是出于一种超级忠诚,正当着高干和高干子弟的这爷俩儿不可能这么干。

  二是耿家爷俩儿都太有才了!

  耿弇的年轻有为,大智大勇,才华横溢,我们已经见识过了,他老爸耿况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老耿是个大儒,在中央和地方都工作过,历经数朝,官至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他的才干就集中体现在对复杂时局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成功操持上。

  他知人善任,重视和提拔下属寇恂,对还是黄口孺子的儿子耿弇言听计从,除了对刘汉的忠诚,自然还有对时局和这两个年轻人的深刻认识和充分信任。

  三是这爷俩儿对刘秀独立发展的功劳很大。

  他们征调上谷突骑,为刘秀消灭王郎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小耿再去上谷,还有上佳的表现。

  小耿、寇恂率上谷突骑南下投奔刘秀时,老耿在上谷也没有闲着。那边刘秀跟王郎对打,更始王朝就开始做钳制刘秀的各项工作了,派出使者来到幽州代郡,找到太守赵永征兵。

  老耿利用自己与赵永的朋友关系,极力劝说赵永,成功地鼓动赵永南下归顺刘秀。

  赵永南下,找到刘秀表示归顺。可当赵永受刘秀指派返回代郡继续工作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赵永的部属张晔据城叛变!

  于是,老耿一面安排小儿子耿舒直接保护和帮助赵永,一面找来匈奴、乌桓兵。

  这时候,耿舒已经被刘秀任命为胡服将军。耿况、耿舒爷俩儿部署得当,一战而破代城,帮助赵永夺回了自己的领地。

  这样,代郡继上谷、渔阳之后,成为刘秀忠诚而可靠的战略根据地。

  远在长安的更始王朝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抓紧对刘秀下狠手。

  这还不算,耿家爷们儿的另一个大功,就是打败五校地方武装,保障了上谷一带的社会安定。

  五校军有二十多万之众,趁着上谷精兵南下支援刘秀的时候,经常来上谷骚扰。

  耿况、耿舒父子率兵,时分时合,连战连胜,打得他们难以在上谷立足,只好溃走。

  在老耿的主持下,上谷一带成为刘秀十分巩固和可靠的根据地,在刘秀平定河北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始要对刘秀下手,自然不会放过这里。

  这就有了前面说的,更始直接向幽州及上谷、渔阳两郡派遣干部之事。

  但是,更始王朝的“劣币”们并不懂得,或者懂得但并不能改变这个道理:乱世之中,说话是要靠实力的。

  面对更始多管齐下的钳制动作,刘秀决定打出政治军事的组合拳:政治攻略和军事杀伐齐头并进,抗命更始王朝和剿平地方武装同时进行。他觉得自己有这个智慧,现在也有这个实力了!

  得知刘秀派耿弇、吴汉北上征兵的消息后,刚刚被更始任命为幽州牧的苗曾密令各郡:不准发兵!

  吴汉与耿弇分头行动。

  吴汉认为,苗曾既然把工作做到这个份上,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有先直接找他了。吴汉直奔幽州州治无终城(今河北蓟县附近),去找苗省长。

  这时候更始王朝已经到了晚期,加之体制原因,它从干部队伍中已经派不出“良币”了,苗曾之流,实在拿不出手。

  苗曾听说吴汉来了,以为他肯定猝不及防,就想设个圈套把他拿下。

  他精心布了个局,陈设重兵,打算把吴汉引进局里,再擒而斩之。他料到吴汉初来,不可能带很多人,也不可能立即就有什么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还是可以的。

  为了把戏演好,表示自己的坦诚,使吴汉乖乖地入套,苗省长还摆出一副官架子,亲自出城迎接。

  吴汉总是认为,演好戏不一定都要很多人,所以,他仅率20名精骑。

  无终城外,吴汉与前来迎接的苗曾见面。

  双方刚照面,吴汉立即下令随从的骑士把苗曾拿下,就地斩首。苗曾的随从和守城的将士震惊得目瞪口呆。

  吴汉的动作很迅速,很连贯,随即指挥手下冲进城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关键人物和关键部位。

  吴汉这次独闯虎穴,他这一行动如此生猛,如此突然,又如此成功,成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无终及其周边的城邑乖乖就范。

  几乎就在吴汉出手的同时,耿弇也很快来到老家上谷。他像跟吴汉商量好了似的,办起事来毫不啰唆,干脆利落。

  一天,他亲率轻骑找到更始刚刚任命的上谷太守韦顺和渔阳太守蔡充,不由分说,就地斩首,简直就是吴汉杀苗曾的复制和翻版。

  耿弇、吴汉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幽州一带,对刘秀心有所属的干部群众兴高采烈,对王郎、更始抱有幻想的人则惊惧慑服。

  于是,耿、吴哥俩儿顺利地征调幽州各郡的精兵铁骑,迅速南下向刘秀复命。

  好了,再也没有什么要遮遮掩掩的了,干活儿吧!

  “推心置腹”降铜马

  公元24年秋,刘秀正式开始清剿河北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战争,第一个目标就是铜马军。

  但是,开局并不顺利。

  按照刘秀的部署,盖延率领先头部队从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出发,正面与铜马对磕。但是盖延没能得手,只好退回清阳,反而让铜马“包了饺子”。

  盖延不久前作为渔阳护军与吴汉、王梁率兵归顺刘秀,对刘秀的忠诚是没话说的。而他个人的孔武有力、勇猛机智也都是出了名的。这样一位职业军官,刚一个照面就被打跑,可见铜马的战斗力确实不能小瞧。

  危急关头,幸亏邓禹率援兵赶到。

  邓禹不仅是刘秀的首席智囊,谋略超群,而且常常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战中也不时有精彩的表现。他给铜马来了个反包围,一番激战,大败铜马,顺便生擒其大将。

  不光先头人马胜得辛苦,刘秀的另一员大将、勇冠三军的铫期打得更艰难。

  在这场打铜马的战斗中,铫期的任务是运送和保护军需辎重。在清阳、博平(今山东茌平境内)一带,他与铜马的数十万大军遭遇。

  铜马打起仗本来就像亡命之徒,现在又在人数上占优势,士气很高。铫期率将士舍生忘死,但还是连吃败仗。

  在这关键时刻,铫期表现出过硬的作风,率众背水而战,手下将士个个杀红了眼,毙敌无数。

  但是,铜马就是杀不完也打不退,一批刚被铫期砍了,又有无数人马上来。

  幸好,就在铫期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刘秀亲自带兵来救,不仅三下五除二杀退铜马,而且撵着他们打,铫期这才转危为安。

  在这场清剿铜马的战役中,由于对方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且战斗力极强,刘秀认为不能硬来。他不断调整作战思路,迅速打出新的组合拳,扭转了不利局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一,他着眼于实战的需要,整编部队,大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根据工作需要,他改变了将领、士卒“诸将同营”的旧体制,对将领调整了分工,把士卒和其他人员划拨给各位将领统帅指挥。这个工作在今天看来当然很不起眼,但在当时的刘秀手里,这标志着他的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开始。

  其二,与铜马开打了,刘秀驻扎在清阳时,吴汉率领从幽州征调的十个郡的精兵赶来报到。这批人兵强马壮,旌旗整齐,一看就知道很有战斗力。

  吴汉来到清阳,顾不得休息,立即求见刘秀,呈上人马、兵器、辎重的册簿,全部交给刘秀安排。刘秀很高兴,根据工作需要做了合理调配。

  同时,刘秀为了稳定来之不易的根据地幽州一带,任命自己的秘书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北上驻守蓟城。

  朱浮的德才在刘秀的部属中并不怎么样,而且性格骄傲矜持,与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但他追随刘秀很早,深得刘秀的信任,初来河北时任刘秀的秘书,打邯郸时升为偏将军,现在又被提拔为手握军政重权的封疆大吏。

  刘秀被称赞为“最会用人”,其实对朱浮的使用是他极为罕见的看走眼的一例。

  其三,刘秀在亲自指挥的战斗中,对铜马采取了很有特色的战略战术,打得铜马口服心服。

  刘秀集中优势兵力,把铜马的主力包围在郩城(今河北辛集东)。但是,面对心浮气躁的对手,刘秀围而不打。

  刘秀认真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特点,认为铜马人数众多,作风生猛,但长于斗狠,不善谋略。

  说白了,这股人马靠的是兜头就打的一阵子猛劲,如果避开这阵子猛劲,想拿下它就会有多种方法。

  这样,刘秀光围不打,铜马沉不住气了。

  铜马仗着兵力优势,想速战速决。再者,他们人多,吃的用的消耗的也多,困守孤城,时间久了,给养必然成为问题。

  还有,大家多是庄稼人,喜欢直来直去,打就打,不打就算了。那刘秀鬼点子多,跟他玩的时间太长了很危险。

  于是,铜马多次挑战,主动找仗打。

  刘秀则严令部下:筑牢营垒,加强防守,养精蓄锐,不予理睬。

  城里的铜马憋得难受,手头又紧张,不得不派出小分队外出抢劫粮食和财物。

  但是,一旦发现铜马的小股武装出来,刘秀立即派兵劫杀,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就地歼灭,彻底切断了铜马的供给线。

  这样,刚过了一个多月,铜马就受不了了!

  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想打仗刘秀又不理睬,想出城找吃的,派出去的人马出去多少就被刘秀给毁多少。这样搞下去,是谁都能被搞疯,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

  一天夜晚,又饿又心慌的铜马没有办法,只好弃城逃跑。他们瞅准了刘秀包围圈的一个缝隙,没命地逃出城去。

  刘秀所以让包围圈留个缝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立即挥军追击。

  刘秀就是刘秀,他并没有让他的将士们对铜马撵上就打,那样太累。按照刘秀的安排,将士们先撵一阵子,撵得铜马筋疲力尽的时候,再一阵猛砍。

  这些精力充沛的将士砍累了,就让他们继续跑。

  铜马跑了没有多大会儿,将士稍加把劲儿就赶上了,又是一阵猛砍。

  到了馆陶(今属河北),刘秀的将士们突然发力,一场激战,把铜马的主力吃掉大半,铜马大半主力或死或降,其余的则四处逃窜。

  刘秀正在打扫战场,接受投降,谁知,另外两支地方武装高湖、重连从东南方向赶来,支援铜马的余部。他们迅速与铜马的余部会合,不敢恋战,迅速向北转移。

  刘秀自然不会放弃这到嘴的肥肉,立即尾随追击。

  铜马、高湖、重连擅长打游击战,他们想赶紧摆脱刘秀,伺机再战。

  但是,这时候,刘秀不再玩潇洒,亲自率领幽州突骑追击。

  比起铜马和他们的友军,刘秀亲自指挥的幽州突骑更加擅长长途奔袭。经过数百里路的追逐,在蒲阳(今河北顺平一带),两军展开激战,最后,刘秀取得完胜。

  眼看实在不能再跟刘秀过招了,铜马、高湖、重连口服心也服,连忙向刘秀投降。

  这实在是刘秀的一场大胜仗:除了死掉的,铜马及其友军数十万将士要求投降!

  由于降者太多,又确实需要这支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刘秀决定宽大为怀,以诚待之:封所有来降的将领为列侯。

  当然,刚才还在对砍,现在要成为哥们儿,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受封的将领们虽然高兴,但知道刘秀谋略深远,心机难测,很怕被他忽悠了,惴惴不安。刘秀的心腹们面对刚才还跟自己玩命的对手,也多怀戒心。

  这样,刘秀面前出现了一种自己的心腹不相信降者,降者也满腹疑虑的局面。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情况,随即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立即下令刚刚归降的列侯们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军营,还带自己原来的兵。接着,他又轻骑简从,一个军营一个军营地去看望大家。

  在此,刘秀表现出绝对的诚恳和自信,他每到一处,问寒问暖,真诚地询问大家的喜忧冷暖,亲热得像久别重逢的好朋友。

  降将们多是性情中人,他们都被刘秀感动,相互议论说:“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以死报效呢?!”于是,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对刘秀佩服得五体投地。

  “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里,而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实践者,就是刘秀。

  同时,刘秀心腹们的戒心也都解除了。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刘秀又把这些投诚的将士化整为零,重新编组,分配给自己原来的各个将领统率。

  这样,刘秀手里的部队迅速壮大,规模达数十万之众。

  这次收编的铜马将士后来成为刘秀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的基本力量,加之征服铜马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时人和史家都称他为“铜马皇帝”。就是在今天,不少史家也这样称之。

  不过,收降铜马,只是刘秀清剿河北众多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开始,他并没有满足,他要趁热打铁,扩大战果。

  这时候刘秀侦知,在射犬(今河南武陟一带),赤眉军的一部与青犊、上江、大肜等武装十多万人聚集,商量着怎么联合对付刘秀。

  刘秀认为这既是聚歼他们的好机会,也可以趁机向河内一带扩展势力,于是,他调兵遣将,挥师南下。

  他踌躇满志,志在必胜,“我手里仅有几个人时都能跟王郎周旋,现在拥兵数十万,是可以在疆场任意挥洒的时候了!”

  到了这个时候,刘秀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玩战争了。

  但是,射犬的战役并不好打。

  刘秀的大军从蒲阳出发,前将军耿纯为先锋。耿纯治军理政都是杰出人才,突出的特征是机智谨慎。他率先头部队直奔射犬。在离射犬几里远的地方,天色已晚,他便部署安营扎寨。

  当天夜里,耿纯的部队正在闭营休息,忽然,敌人趁夜偷袭。

  敌人也很聪明,知道刘秀用兵机谋深远,恐怕有诈,并没有冲到面前近战袭击,而是用弓箭远射。

  耿纯的将士还在梦中,突遭如雨的箭矢,死伤了不少人。

  在这危急关头,耿纯表现出大将风度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一面迅速部署和约束部队,加强防备,坚守营垒,不得出战,一面精选敢死队2000人,悄悄出营从背后袭击敌人。

  这支敢死队个个都是能打能跑的精壮汉子,他们身着便装,手拿硬弓,每人仅配三支箭,跨上骏马,衔枚疾行,绕到敌人背后,突然擂鼓,齐声呐喊,用箭猛射敌人!

  敌人大惊,急忙撤军。

  耿纯的这招有点档次。

  赤眉、上江等武装虽然好勇斗狠,但喜欢干的是力气活儿,对耿纯这样有点技术含量的动作很不适应。

  眼下,他们不知道刘秀、耿纯用的哪招,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埋伏,只好在慌忙中赶紧后撤。

  耿纯一见敌人要跑,趁机挥兵追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这次夜袭。

  战事刚结束,耿纯立即派轻骑飞速向刘秀报告军情。

  第二天早晨,刘秀率众将军来到耿纯的军营,慰劳将士。

  他亲切地对耿纯说:“昨天晚上很辛苦吧?”

  耿纯谦逊地回答:“全靠主公您的威德,我们幸运获得全胜。”

  刘秀解释说:“大部队在夜里不能轻易移动,所以我们没能赶来救助大家。”

  他还进一步关心地对耿纯说:“军营进退无常,战场形势变化多端,为了安全起见,你的家眷就不要都住在军中了。”

  他随即下达人事任命,安排耿纯的族人耿伋为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县长,让耿纯的家眷留居蒲吾。

  在兵荒马乱、攻伐连连的岁月,刘秀百忙中不忘安排耿纯家眷的生活和安全,体现了对他特别的关心。

  刘秀正面进攻射犬的战斗,打得也十分辛苦。

  担任正面主攻的是都护将军贾复。

  这是个猛人,性格坚毅,英勇善战,纵横疆场,奋不顾身。同时,他又很有个性,为人棱角鲜明,常常气势凌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所以在刘秀军中一度曾遭到排挤,但是,刘秀慧眼识人,用其所长,对他非常信任。

  现在,贾复挥军猛攻射犬,志在必得。

  射犬守敌刚刚领教了刘秀手下的厉害,拼命抵抗,战斗从早晨开始,一直打到下午,射犬仍然牢固不摧。

  刘秀知道将士们饿着肚子打到现在,连饭也没有顾得上吃,就传令招来贾复,说:“大家都饿了,吃了早饭再打吧。”

  贾复正憋着一股斗志,担心大家一吃饭,士气短时间难以再鼓起来,就坚定地回答刘秀:“先破敌军,然后吃饭!”

  说完,他挺身冲在最前面,冒着守敌的矢石,攀上射犬城墙,奋勇砍杀,所向披靡。

  众将士在他的感召下,个个争先恐后,抢先杀敌。大家一鼓作气,一阵恶战,很快冲破射犬守敌的防线,拿下射犬,取得胜利。

  这一仗打下来,刘秀的手下诸将对贾复刮目相看。大家认为,老贾虽然脾气不好,但那是小节,打起仗来不要命、有办法,实在够哥们儿,工作是没话说的!

  这次射犬之战,刘秀不仅重创赤眉、青犊等军,顺便打出了一记组合拳,把更始派来监视和控制他的谢躬也收拾了。

  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的政治挖坑术——刘秀版调虎离山计  如果说刘秀在河北剿灭地方武装是与对手当面对砍,更多的是力气活儿,那么他与谢躬代表的更始势力斗争则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

  现在刘秀即使公然抗命,更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刘秀还是要隐忍下去,因为身边还有个率领数万军队监视他的谢躬。

  老谢是南阳人,在更始王朝诸多“劣币”中,他的成色稍好些的。

  他的德才固然不能跟刘秀的手下比,也算是个正派人、勤快人,但是他不懂军事,不会带兵打仗。

  换句话说,老谢是个老老实实处理具体政务的人,他要是跟刘秀过招,实在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更始派他来出这趟差,实在失策。

  老谢心里当然也很清楚,自己奉命率领六位将军数万人马来到河北,名义上是帮助刘秀打仗,实际是要抢夺胜利果实,同时监视钳制并伺机干掉刘秀。

  他想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到河北以后,老谢安排大将军吕植屯兵淇园(今河南淇县),自己率主力参加刘秀攻伐王郎的最后几场战斗,当然,也不过是摆摆样子,主要目的还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刘秀的背后捅他几刀。

  他的这支更始军具有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的突出特点:不讲纪律,不会干实在活儿,喜欢抢掠女人和老百姓的财物。

  老谢并没有能力驾驭这支部队,来河北不久,他和这支部队就以实际行动深入广泛地宣传了更始王朝的腐败无能,相当不得人心!

  更可悲的是,老谢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自量力,老是故意找刘秀的茬儿。

  他打王郎毫无建树,倒是有几次与刘秀的人马发生摩擦,差点先动手,只是看到刘秀手下有不少忠诚舍命之士,他才犹豫起来。

  刘秀抗命更始的主意已定,对谢躬自然除之而后快,但是刘秀不想迎面跟老谢对砍。他觉得对付老谢不过小菜一碟,有很多办法,只是选择在什么时间、采取哪种办法的问题。跟老谢这样的干部对砍,自己的人马要劳师动众,也显得自己太失水准。

  他想采取一种更有难度系数、更有观赏性、更稳妥的办法,既对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造成威慑,也向河北的父老乡亲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势,惩恶扬善。

  公元24年春夏之交,王郎已诛,清剿地方势力的工作进展顺利,刘秀实在对老谢忍不下去了,决定下手。

  为了下手时能够稳准狠,刘秀决定由吴汉、岑彭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必要时自己也活动一下手脚。

  谢躬与刘秀住在邯郸,吕植则驻扎在淇园,呼应着谢躬。老谢以为这种布局前后有呼有应,自己很是得意。

  刘秀派岑彭去淇园策反吕植。

  岑彭不辱使命,马到功成,吕植一夜之间就成为刘秀的人。刘秀很高兴,随即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负责督察全军各营。

  这个职务相当于情报司令、保安司令或者军法队长,权力很大,原来祭遵担任这个职务,现在祭遵转任偏将军,岑彭接任了。

  解决了吕植,刘秀就可以放心地玩谢躬了。

  前些日子,刘秀一直用笑里藏刀的办法对付老谢。他虽然心里对老谢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常常装出哥们儿关系不错的样子,一有机会就夸他,在甜言蜜语中暗藏杀机。

  老谢做事勤勉,刘秀常说:“谢尚书才是真正有能力的好干部!”老谢听得多了,就慢慢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掉了自己与刘秀不可调和的矛盾,忘记了自己随时可能掉脑袋的危险,忘记了刘秀的根本利益所在。

  但是,也有旁观者清的。随同老谢一起出差的妻子是个精明又谨慎的女人,她劝老公不要被刘秀忽悠了。

  她对老谢说,将近一年前,刘秀在大哥被杀时,就装出一副诚惶诚恐、不动声色的样子,当时好多人都同情他,现在他翅膀硬了,不一样了吧?刘秀诡计多端,能量很大,现在手里又人多势众,怎么能不提防他呢?你与刘秀一向合不来,常常发生矛盾,如果轻信他那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早晚会栽在他的手里!

  谢夫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应该说是有眼光的,但是,她的话并没有引起老谢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老婆是妇人之见,不予理睬。

  岑彭说降吕植的同时,刘秀亲自操作对谢躬手下另一个大将马武的策反。

  老马也是老同志了,他早年为了避仇参加了绿林军,属于新市兵一支。

  他因为大小是个首领,加之作战勇武,曾被更始王朝任命为侍郎。在昆阳大战中,老马积极配合刘秀,完事后被提拔为振威将军。这次来河北,老马的任务就是在谢躬的领导下钳制刘秀。

  由于曾经同事过,刘秀对马武很了解,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冲锋陷阵的将才。要玩谢躬,不把马武摆平也是有点麻烦的,杀马武虽然也不费劲,但不如拉过来为我所用划算。

  刚拿下邯郸不久的一天,刘秀举行盛大的宴会,重点宴请谢躬和他的几个将军。

  刘秀设下圈套,想按照当年项羽对付刘邦的鸿门宴的套路,把谢躬干掉。

  这天的宴席上,刘秀多次想动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宴会刚结束,刘秀独自邀请马武登上已故赵王的丛台叙旧。

  老同事老朋友了,酒后叙叙家常话纯属正常。

  下面的这番对话很有意思,刘秀于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马武从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马武是个典型的武将军,忠于职守,对刘秀也向来敬重。刘秀十分和气地对马武说:“我现在得到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想请将军来统率,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马武也对更始看透了,又何尝不知刘秀的谋略和才干,听了这话受宠若惊,怦然心动。

  他忍住内心的兴奋,连忙说:“我愚钝懦弱,没有什么谋略,怎么能当统帅呢?”

  刘秀一看有戏,就接着说:“您久为将军,熟悉行军打仗,我目前手下的佐吏哪能跟您相比?”

  马武很感动,很高兴刘秀对自己的赏识,虽没有立即回答什么,但内心已打定主意归附。

  这样,刘秀忽悠了谢躬本人,说降了吕植,策反了马武,随时可以使出灭谢组合动作的最后一招了。

  这最后一招,就是刘秀版的调虎离山计。具体实施起来,就是刘秀策划和指挥,吴汉、岑彭操办。

  这时候,谢躬已经率军南下,驻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刘秀在谋划进攻射犬的同时,也按照调虎离山计的基本原理给他设下了圈套。

  在出兵南下前,刘秀请来谢躬,对他说:“我出兵射犬讨贼(指赤眉、青犊等),一定会大败他们。尤来军在射犬山南,必然会逃亡隆虑山(今河南林州境内),如果您奋发神威,进击这些散溃之兵,肯定手到擒来。”

  谢躬不知是计,觉得刘秀此举此言很有道理,说:“好!”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均如刘秀所料,他果然大败赤眉、青犊,尤来军果然逃往隆虑山,老谢果然亲自率兵追击尤来军。

  老谢来河北还没有什么建树,与刘秀连获大捷比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这次,他实在不想放弃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就留下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住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大部人马追击尤来。

  可怜的老谢固然才干比不上刘秀,他甚至不知道有时候要“穷寇莫追”的。

  尤来与青犊等地方武装一样,打仗的风格向来是斗勇斗狠,逼急了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眼看被刘秀、谢躬夹击,他们立即拼命死战,还击谢躬。

  我们不敢跟刘秀过招,还不敢跟你打吗!

  尤来自知没有退路,个个拼死作战,锐不可当。老谢惨败,死了数千人。

  就在老谢率兵刚离开邺城的时候,刘秀立即命令吴汉、岑彭动手去拿邺城。

  吴汉先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进城,去说降太守陈康。

  这个舌辩之士就像不久前岑彭说服吕植一样,马到成功,很快说服了陈太守。

  陈太守采取了极其配合的态度,收押了大将军刘庆和谢躬的老婆孩子,打开城门,欢迎吴汉、岑彭进来。

  吴汉、岑彭迅速控制了整个邺城,并伏下重兵,专等老谢回来。

  老谢只知道忠于职守,好好干活儿,并不知道军界中的欺诈和凶残丝毫不逊于政界的倾轧。他出师即败,身心疲惫,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邺城,打算休整一下再说。

  他回到邺城郊外,并不知道邺城已经姓刘,把大部队安扎下来,自己就带着几百个亲随轻装进城。

  来到郡衙,老谢等人一眼看到吴汉、岑彭二人高高地坐在堂上,大吃一惊,就要回头离开。

  吴、岑一声令下,埋伏在一旁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围了上来。

  吴、岑并不审问,下令立即把老谢和随卫将军们就地斩首。

  邺城郊外老谢的将士们一听主帅被杀,而且是刘秀的人干的,全部缴械投降。

  这就是刘秀常见的动作风格: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先表现出温柔亲和的一面,然后抓住机会突然一击,往往一招或数招即可毙敌。

  “翻脸”也要看时机

  打败了王朗,刘秀距离一哥的位子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仅是眼前,他就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集中力量消灭地方武装,彻底平定河北;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跟更始王朝翻脸。

  更始也想除掉刘秀。更始王朝委派侍御史黄党出行河北,宣布封刘秀为萧王,以示褒奖;同时,要求刘秀解散部队,率领有功的将领即刻返回长安;此外,任命苗曾为幽州牧,韦顺取代耿况为上谷郡太守,蔡充取代彭宠为渔阳郡太守。

  对更始的这些算计,刘秀了然于心。

  面对更始的打压和河北逐渐好转的革命形势,在刘秀的心里,一个君临天下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已经逐渐成熟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消灭河北地区乃至附近的地方武装,建立牢固的根据地,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跟更始翻脸。待各方面都成熟,再在徒弟和粉丝们的拥戴下称帝;坐上一哥位子后再以皇帝的名义挞伐一切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大业。

  这是四个相互关联、因果相连、程序上一点都不能紊乱的步骤。每个步骤的具体目标、依靠力量、打击对象和操作方法都很明确。

  他打算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绝不动摇,绝不折腾,也绝不懈怠。

  在实施这个方案的过程中,他将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掉一个问题,不愿意看到,也不会受制于其他任何干扰因素。

  在这些步骤中,最敏感的问题就是跟更始翻脸,自己称帝。对于这个问题,刘秀与他的粉丝们是心照不宣的。然而要解决它,还需一定的时机和火候。但是,在完胜王郎之后,刘秀部下的不少人开始沉不住气了,希望他能快点称帝,自己也能水涨船高跟着加官晋爵。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刘秀最亲近的心腹之一,护军朱祐。

  这位朱祐大家见过了,刘秀对他十分信赖,经常留他在身边吃饭休息。

  有一次,刘秀安排朱祐在身边陪自己就餐。在餐桌上,朱祐就趁机一本正经地对刘秀说:“现在长安政局混乱,您有帝王之相,这是天命啊!”

  他知道称帝已经是刘秀的人生目标,自己先说出来,会得到刘秀的欢心。

  谁知刘秀不领情,严肃地说:“不用说了,要不我让刺奸将军拿办你!”朱祐一怔,吓得不敢再说了。

  以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微妙,说话,特别是说重要的话,是很有讲究的。

  该说的话要在该说的时候才能说,不该说的话永远不能说,而同样意思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大不相同。

  这不,耿弇同样劝刘秀称帝,刘秀就十分高兴,从善如流。

  一天,刘秀正在邯郸温明殿里卧床休息,耿弇进来,走到床前报告工作:“我发现经过几场战斗,我们的将士吏员伤亡很大。请让我再回上谷一次,再征发一些人马过来。”

  刘秀反问道:“现在王郎已经消灭,河北已经太平,你还去征兵干什么?”

  其实刘秀心中也早有此打算,这会儿他想看看这个年青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

  耿弇说:“王郎虽然败亡了,天下用兵的时机才刚刚开始呢!现在更始的使者从西边来,让我们解散军队,你千万不能听他的!现在铜马、赤眉那样的武装还有几十伙儿,每伙儿都有数十万或上百万人马,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更始帝是对付不了的,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失败。”

  听了这话,刘秀忽地坐起来,厉声喝道:“嘿,你说错了,我下令处死你!”耿弇并不惊慌,他很清楚刘秀的心思,从容地说:“大王对我就像父亲一般,所以我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刘秀顿了顿说:“我跟你开玩笑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耿弇抓住机会,向刘秀慷慨陈词。他的一番话既有对当前局势的精确分析,也有对刘秀的殷切建议,再次让刘秀对他刮目相看。

  他说:“现在天下老百姓吃尽了王莽当政的苦头,又重新想起刘家主政天下的好处。听说刘氏宗室起兵,老百姓没有不欢天喜地望风归顺的,就像脱离虎口回到慈母身边一样。更始王朝胡作非为,君臣淫乱,权臣和贵戚骄横不法,随心所欲地欺压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想起王莽当政的种种好处来。所以我断言,这样的更始王朝一定会失败!主公您起于南阳,大战昆阳,挫败王莽的百万之师。现在您平定河北,又以人为本,德义为先,惩恶扬善,自律甚严,您的功劳和名声人所共知。如果您继续以仁义征服天下,以正义战胜邪恶,整个天下发一纸公文就可以平定。江山是最重要的,主公您只能自己得到,绝对不能让别人获得。”

  耿弇说的与刘秀心里想的完全一致,只是刘秀忍而不发,自己不说,也不想让别人随便说破罢了。朱祐莽撞,首先把话说破,被刘秀训了一通。

  而年仅22岁的青年干部耿弇果断而明确地向刘秀建言,其智识之高明,谋虑之深远,确是非常人能比。

  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抗命自立的想法蓄谋已久,耿弇力劝并自告奋勇北上发兵,坚定了他的信心,加快了他的节奏。

  劝刘秀称帝的亲信,并非仅仅是朱祐、耿弇,意见被刘秀接受的也并非耿弇一人。

  铫期也对刘秀提出了称帝的建议。

  他是刘秀在攻打颍川时亲自征召的人才,从基层军职干起,完全凭着自己的德行和才干脱颖而出,在剿平王郎的多个郡县、攻克邯郸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侠肝义胆和机智勇敢,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虎牙大将军。

  他对刘秀誓死忠诚,也得到了刘秀绝对的信任。

  有一天,铫期求见刘秀,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乘机劝刘秀拥兵自立,称帝当一哥。

  他说:“河北这一带,与边塞毗邻,人们习惯打仗,向来以勇猛著称。现在更始王朝不修政治,国势危在旦夕,天下百姓,无所归依。主公您拥有山河之固,精锐之师,所作所为顺应老百姓思汉之心,如果称帝,天下谁敢不从?”

  刘秀听了,笑道:“你想让你上次传跸的事成为事实吗?”

  这件事是在四个多月以前,在王郎的追杀下,刘秀率众逃离蓟城。由于老百姓围观拥堵,刘秀一行几乎无法走动,关键时候,铫期跃马挺戟,怒喝一声“跸!”硬是冲出一条路来。

  这个“跸”字就是为皇帝车驾开道才能喊的专门用语。

  好了,反正抗命更始、自立为帝只是时间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又被下属说破,说破就说破吧!

  刘秀对铫期的劝进,报以幽默的反问,而不是像训朱祐那样严肃和谨慎。

  他这样做除了对铫期的高度信任(他也同样信任朱祐),也有顺应部下的要求,从而达到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称帝的考虑。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确实不能再客气了,干吧!

  于是,刘秀立即与更始翻脸:向更始派来的使者回话,河北尚未平定,不能去长安!从此,刘秀与更始王朝彻底决裂。

  紧接着,刘秀立即封耿弇为大将军,北上幽州征调十个郡的兵马。

  由于耿弇此行关系重大,刘秀觉得应该加派人手。事不宜迟,他找来邓禹,商量意见。

  邓禹推荐了吴汉。

  刘秀立即封吴汉为大将军,让他与耿弇一起到幽州出差,征调兵马。

  耿弇、吴汉的斩首行动

  这就是刘秀,慎思敏行,考虑问题深入细致周密,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就干。

  刘秀从此对耿弇的信任一生未改,而耿弇对刘秀也赤胆忠诚,至死不渝。

  在我国封建社会,在纷纭复杂,尔虞我诈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这种君臣之间相知相守的感情融合是极其罕见的。

  刘、耿之间的这种信任和忠诚是很典型的,集中体现了刘秀为人处世的风范,说明了刘秀粉丝这么多的原因,也告诉人们:君子能走多远。

  具体地说,刘秀之所以终其一生对耿弇和他的老爸耿况信任不改,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耿弇爷俩儿对刘秀超级忠诚,这是最重要的。

  这爷俩儿都是未曾谋面就慕名崇拜刘秀的。

  儿子崇尚刘秀的德才,放着高干子弟不当,甘冒生命危险、颠簸之苦追随刘秀。

  老爸也不简单,为了帮助儿子实现追星的目的,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于身家性命放在一边,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在关键时候给予刘秀宝贵的支持。

  要知道,当时的刘秀除了满身的德才和崇高的声望之外一无所有,同时他还在更始王朝受尽排挤。而耿家这爷俩儿在上谷发兵归顺刘秀时,王郎的势力还十分强大。当时的河北,在很多人看来,王郎才是刘氏宗室的真命天子。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不是出于一种超级忠诚,正当着高干和高干子弟的这爷俩儿不可能这么干。

  二是耿家爷俩儿都太有才了!

  耿弇的年轻有为,大智大勇,才华横溢,我们已经见识过了,他老爸耿况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老耿是个大儒,在中央和地方都工作过,历经数朝,官至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他的才干就集中体现在对复杂时局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成功操持上。

  他知人善任,重视和提拔下属寇恂,对还是黄口孺子的儿子耿弇言听计从,除了对刘汉的忠诚,自然还有对时局和这两个年轻人的深刻认识和充分信任。

  三是这爷俩儿对刘秀独立发展的功劳很大。

  他们征调上谷突骑,为刘秀消灭王郎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小耿再去上谷,还有上佳的表现。

  小耿、寇恂率上谷突骑南下投奔刘秀时,老耿在上谷也没有闲着。那边刘秀跟王郎对打,更始王朝就开始做钳制刘秀的各项工作了,派出使者来到幽州代郡,找到太守赵永征兵。

  老耿利用自己与赵永的朋友关系,极力劝说赵永,成功地鼓动赵永南下归顺刘秀。

  赵永南下,找到刘秀表示归顺。可当赵永受刘秀指派返回代郡继续工作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赵永的部属张晔据城叛变!

  于是,老耿一面安排小儿子耿舒直接保护和帮助赵永,一面找来匈奴、乌桓兵。

  这时候,耿舒已经被刘秀任命为胡服将军。耿况、耿舒爷俩儿部署得当,一战而破代城,帮助赵永夺回了自己的领地。

  这样,代郡继上谷、渔阳之后,成为刘秀忠诚而可靠的战略根据地。

  远在长安的更始王朝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抓紧对刘秀下狠手。

  这还不算,耿家爷们儿的另一个大功,就是打败五校地方武装,保障了上谷一带的社会安定。

  五校军有二十多万之众,趁着上谷精兵南下支援刘秀的时候,经常来上谷骚扰。

  耿况、耿舒父子率兵,时分时合,连战连胜,打得他们难以在上谷立足,只好溃走。

  在老耿的主持下,上谷一带成为刘秀十分巩固和可靠的根据地,在刘秀平定河北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始要对刘秀下手,自然不会放过这里。

  这就有了前面说的,更始直接向幽州及上谷、渔阳两郡派遣干部之事。

  但是,更始王朝的“劣币”们并不懂得,或者懂得但并不能改变这个道理:乱世之中,说话是要靠实力的。

  面对更始多管齐下的钳制动作,刘秀决定打出政治军事的组合拳:政治攻略和军事杀伐齐头并进,抗命更始王朝和剿平地方武装同时进行。他觉得自己有这个智慧,现在也有这个实力了!

  得知刘秀派耿弇、吴汉北上征兵的消息后,刚刚被更始任命为幽州牧的苗曾密令各郡:不准发兵!

  吴汉与耿弇分头行动。

  吴汉认为,苗曾既然把工作做到这个份上,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有先直接找他了。吴汉直奔幽州州治无终城(今河北蓟县附近),去找苗省长。

  这时候更始王朝已经到了晚期,加之体制原因,它从干部队伍中已经派不出“良币”了,苗曾之流,实在拿不出手。

  苗曾听说吴汉来了,以为他肯定猝不及防,就想设个圈套把他拿下。

  他精心布了个局,陈设重兵,打算把吴汉引进局里,再擒而斩之。他料到吴汉初来,不可能带很多人,也不可能立即就有什么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还是可以的。

  为了把戏演好,表示自己的坦诚,使吴汉乖乖地入套,苗省长还摆出一副官架子,亲自出城迎接。

  吴汉总是认为,演好戏不一定都要很多人,所以,他仅率20名精骑。

  无终城外,吴汉与前来迎接的苗曾见面。

  双方刚照面,吴汉立即下令随从的骑士把苗曾拿下,就地斩首。苗曾的随从和守城的将士震惊得目瞪口呆。

  吴汉的动作很迅速,很连贯,随即指挥手下冲进城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关键人物和关键部位。

  吴汉这次独闯虎穴,他这一行动如此生猛,如此突然,又如此成功,成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无终及其周边的城邑乖乖就范。

  几乎就在吴汉出手的同时,耿弇也很快来到老家上谷。他像跟吴汉商量好了似的,办起事来毫不啰唆,干脆利落。

  一天,他亲率轻骑找到更始刚刚任命的上谷太守韦顺和渔阳太守蔡充,不由分说,就地斩首,简直就是吴汉杀苗曾的复制和翻版。

  耿弇、吴汉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幽州一带,对刘秀心有所属的干部群众兴高采烈,对王郎、更始抱有幻想的人则惊惧慑服。

  于是,耿、吴哥俩儿顺利地征调幽州各郡的精兵铁骑,迅速南下向刘秀复命。

  好了,再也没有什么要遮遮掩掩的了,干活儿吧!

  “推心置腹”降铜马

  公元24年秋,刘秀正式开始清剿河北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战争,第一个目标就是铜马军。

  但是,开局并不顺利。

  按照刘秀的部署,盖延率领先头部队从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出发,正面与铜马对磕。但是盖延没能得手,只好退回清阳,反而让铜马“包了饺子”。

  盖延不久前作为渔阳护军与吴汉、王梁率兵归顺刘秀,对刘秀的忠诚是没话说的。而他个人的孔武有力、勇猛机智也都是出了名的。这样一位职业军官,刚一个照面就被打跑,可见铜马的战斗力确实不能小瞧。

  危急关头,幸亏邓禹率援兵赶到。

  邓禹不仅是刘秀的首席智囊,谋略超群,而且常常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战中也不时有精彩的表现。他给铜马来了个反包围,一番激战,大败铜马,顺便生擒其大将。

  不光先头人马胜得辛苦,刘秀的另一员大将、勇冠三军的铫期打得更艰难。

  在这场打铜马的战斗中,铫期的任务是运送和保护军需辎重。在清阳、博平(今山东茌平境内)一带,他与铜马的数十万大军遭遇。

  铜马打起仗本来就像亡命之徒,现在又在人数上占优势,士气很高。铫期率将士舍生忘死,但还是连吃败仗。

  在这关键时刻,铫期表现出过硬的作风,率众背水而战,手下将士个个杀红了眼,毙敌无数。

  但是,铜马就是杀不完也打不退,一批刚被铫期砍了,又有无数人马上来。

  幸好,就在铫期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刘秀亲自带兵来救,不仅三下五除二杀退铜马,而且撵着他们打,铫期这才转危为安。

  在这场清剿铜马的战役中,由于对方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且战斗力极强,刘秀认为不能硬来。他不断调整作战思路,迅速打出新的组合拳,扭转了不利局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一,他着眼于实战的需要,整编部队,大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根据工作需要,他改变了将领、士卒“诸将同营”的旧体制,对将领调整了分工,把士卒和其他人员划拨给各位将领统帅指挥。这个工作在今天看来当然很不起眼,但在当时的刘秀手里,这标志着他的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开始。

  其二,与铜马开打了,刘秀驻扎在清阳时,吴汉率领从幽州征调的十个郡的精兵赶来报到。这批人兵强马壮,旌旗整齐,一看就知道很有战斗力。

  吴汉来到清阳,顾不得休息,立即求见刘秀,呈上人马、兵器、辎重的册簿,全部交给刘秀安排。刘秀很高兴,根据工作需要做了合理调配。

  同时,刘秀为了稳定来之不易的根据地幽州一带,任命自己的秘书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北上驻守蓟城。

  朱浮的德才在刘秀的部属中并不怎么样,而且性格骄傲矜持,与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但他追随刘秀很早,深得刘秀的信任,初来河北时任刘秀的秘书,打邯郸时升为偏将军,现在又被提拔为手握军政重权的封疆大吏。

  刘秀被称赞为“最会用人”,其实对朱浮的使用是他极为罕见的看走眼的一例。

  其三,刘秀在亲自指挥的战斗中,对铜马采取了很有特色的战略战术,打得铜马口服心服。

  刘秀集中优势兵力,把铜马的主力包围在郩城(今河北辛集东)。但是,面对心浮气躁的对手,刘秀围而不打。

  刘秀认真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特点,认为铜马人数众多,作风生猛,但长于斗狠,不善谋略。

  说白了,这股人马靠的是兜头就打的一阵子猛劲,如果避开这阵子猛劲,想拿下它就会有多种方法。

  这样,刘秀光围不打,铜马沉不住气了。

  铜马仗着兵力优势,想速战速决。再者,他们人多,吃的用的消耗的也多,困守孤城,时间久了,给养必然成为问题。

  还有,大家多是庄稼人,喜欢直来直去,打就打,不打就算了。那刘秀鬼点子多,跟他玩的时间太长了很危险。

  于是,铜马多次挑战,主动找仗打。

  刘秀则严令部下:筑牢营垒,加强防守,养精蓄锐,不予理睬。

  城里的铜马憋得难受,手头又紧张,不得不派出小分队外出抢劫粮食和财物。

  但是,一旦发现铜马的小股武装出来,刘秀立即派兵劫杀,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就地歼灭,彻底切断了铜马的供给线。

  这样,刚过了一个多月,铜马就受不了了!

  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想打仗刘秀又不理睬,想出城找吃的,派出去的人马出去多少就被刘秀给毁多少。这样搞下去,是谁都能被搞疯,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

  一天夜晚,又饿又心慌的铜马没有办法,只好弃城逃跑。他们瞅准了刘秀包围圈的一个缝隙,没命地逃出城去。

  刘秀所以让包围圈留个缝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立即挥军追击。

  刘秀就是刘秀,他并没有让他的将士们对铜马撵上就打,那样太累。按照刘秀的安排,将士们先撵一阵子,撵得铜马筋疲力尽的时候,再一阵猛砍。

  这些精力充沛的将士砍累了,就让他们继续跑。

  铜马跑了没有多大会儿,将士稍加把劲儿就赶上了,又是一阵猛砍。

  到了馆陶(今属河北),刘秀的将士们突然发力,一场激战,把铜马的主力吃掉大半,铜马大半主力或死或降,其余的则四处逃窜。

  刘秀正在打扫战场,接受投降,谁知,另外两支地方武装高湖、重连从东南方向赶来,支援铜马的余部。他们迅速与铜马的余部会合,不敢恋战,迅速向北转移。

  刘秀自然不会放弃这到嘴的肥肉,立即尾随追击。

  铜马、高湖、重连擅长打游击战,他们想赶紧摆脱刘秀,伺机再战。

  但是,这时候,刘秀不再玩潇洒,亲自率领幽州突骑追击。

  比起铜马和他们的友军,刘秀亲自指挥的幽州突骑更加擅长长途奔袭。经过数百里路的追逐,在蒲阳(今河北顺平一带),两军展开激战,最后,刘秀取得完胜。

  眼看实在不能再跟刘秀过招了,铜马、高湖、重连口服心也服,连忙向刘秀投降。

  这实在是刘秀的一场大胜仗:除了死掉的,铜马及其友军数十万将士要求投降!

  由于降者太多,又确实需要这支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刘秀决定宽大为怀,以诚待之:封所有来降的将领为列侯。

  当然,刚才还在对砍,现在要成为哥们儿,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受封的将领们虽然高兴,但知道刘秀谋略深远,心机难测,很怕被他忽悠了,惴惴不安。刘秀的心腹们面对刚才还跟自己玩命的对手,也多怀戒心。

  这样,刘秀面前出现了一种自己的心腹不相信降者,降者也满腹疑虑的局面。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情况,随即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立即下令刚刚归降的列侯们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军营,还带自己原来的兵。接着,他又轻骑简从,一个军营一个军营地去看望大家。

  在此,刘秀表现出绝对的诚恳和自信,他每到一处,问寒问暖,真诚地询问大家的喜忧冷暖,亲热得像久别重逢的好朋友。

  降将们多是性情中人,他们都被刘秀感动,相互议论说:“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以死报效呢?!”于是,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对刘秀佩服得五体投地。

  “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里,而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实践者,就是刘秀。

  同时,刘秀心腹们的戒心也都解除了。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刘秀又把这些投诚的将士化整为零,重新编组,分配给自己原来的各个将领统率。

  这样,刘秀手里的部队迅速壮大,规模达数十万之众。

  这次收编的铜马将士后来成为刘秀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的基本力量,加之征服铜马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时人和史家都称他为“铜马皇帝”。就是在今天,不少史家也这样称之。

  不过,收降铜马,只是刘秀清剿河北众多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开始,他并没有满足,他要趁热打铁,扩大战果。

  这时候刘秀侦知,在射犬(今河南武陟一带),赤眉军的一部与青犊、上江、大肜等武装十多万人聚集,商量着怎么联合对付刘秀。

  刘秀认为这既是聚歼他们的好机会,也可以趁机向河内一带扩展势力,于是,他调兵遣将,挥师南下。

  他踌躇满志,志在必胜,“我手里仅有几个人时都能跟王郎周旋,现在拥兵数十万,是可以在疆场任意挥洒的时候了!”

  到了这个时候,刘秀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玩战争了。

  但是,射犬的战役并不好打。

  刘秀的大军从蒲阳出发,前将军耿纯为先锋。耿纯治军理政都是杰出人才,突出的特征是机智谨慎。他率先头部队直奔射犬。在离射犬几里远的地方,天色已晚,他便部署安营扎寨。

  当天夜里,耿纯的部队正在闭营休息,忽然,敌人趁夜偷袭。

  敌人也很聪明,知道刘秀用兵机谋深远,恐怕有诈,并没有冲到面前近战袭击,而是用弓箭远射。

  耿纯的将士还在梦中,突遭如雨的箭矢,死伤了不少人。

  在这危急关头,耿纯表现出大将风度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一面迅速部署和约束部队,加强防备,坚守营垒,不得出战,一面精选敢死队2000人,悄悄出营从背后袭击敌人。

  这支敢死队个个都是能打能跑的精壮汉子,他们身着便装,手拿硬弓,每人仅配三支箭,跨上骏马,衔枚疾行,绕到敌人背后,突然擂鼓,齐声呐喊,用箭猛射敌人!

  敌人大惊,急忙撤军。

  耿纯的这招有点档次。

  赤眉、上江等武装虽然好勇斗狠,但喜欢干的是力气活儿,对耿纯这样有点技术含量的动作很不适应。

  眼下,他们不知道刘秀、耿纯用的哪招,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埋伏,只好在慌忙中赶紧后撤。

  耿纯一见敌人要跑,趁机挥兵追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这次夜袭。

  战事刚结束,耿纯立即派轻骑飞速向刘秀报告军情。

  第二天早晨,刘秀率众将军来到耿纯的军营,慰劳将士。

  他亲切地对耿纯说:“昨天晚上很辛苦吧?”

  耿纯谦逊地回答:“全靠主公您的威德,我们幸运获得全胜。”

  刘秀解释说:“大部队在夜里不能轻易移动,所以我们没能赶来救助大家。”

  他还进一步关心地对耿纯说:“军营进退无常,战场形势变化多端,为了安全起见,你的家眷就不要都住在军中了。”

  他随即下达人事任命,安排耿纯的族人耿伋为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县长,让耿纯的家眷留居蒲吾。

  在兵荒马乱、攻伐连连的岁月,刘秀百忙中不忘安排耿纯家眷的生活和安全,体现了对他特别的关心。

  刘秀正面进攻射犬的战斗,打得也十分辛苦。

  担任正面主攻的是都护将军贾复。

  这是个猛人,性格坚毅,英勇善战,纵横疆场,奋不顾身。同时,他又很有个性,为人棱角鲜明,常常气势凌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所以在刘秀军中一度曾遭到排挤,但是,刘秀慧眼识人,用其所长,对他非常信任。

  现在,贾复挥军猛攻射犬,志在必得。

  射犬守敌刚刚领教了刘秀手下的厉害,拼命抵抗,战斗从早晨开始,一直打到下午,射犬仍然牢固不摧。

  刘秀知道将士们饿着肚子打到现在,连饭也没有顾得上吃,就传令招来贾复,说:“大家都饿了,吃了早饭再打吧。”

  贾复正憋着一股斗志,担心大家一吃饭,士气短时间难以再鼓起来,就坚定地回答刘秀:“先破敌军,然后吃饭!”

  说完,他挺身冲在最前面,冒着守敌的矢石,攀上射犬城墙,奋勇砍杀,所向披靡。

  众将士在他的感召下,个个争先恐后,抢先杀敌。大家一鼓作气,一阵恶战,很快冲破射犬守敌的防线,拿下射犬,取得胜利。

  这一仗打下来,刘秀的手下诸将对贾复刮目相看。大家认为,老贾虽然脾气不好,但那是小节,打起仗来不要命、有办法,实在够哥们儿,工作是没话说的!

  这次射犬之战,刘秀不仅重创赤眉、青犊等军,顺便打出了一记组合拳,把更始派来监视和控制他的谢躬也收拾了。

  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的政治挖坑术——刘秀版调虎离山计  如果说刘秀在河北剿灭地方武装是与对手当面对砍,更多的是力气活儿,那么他与谢躬代表的更始势力斗争则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

  现在刘秀即使公然抗命,更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刘秀还是要隐忍下去,因为身边还有个率领数万军队监视他的谢躬。

  老谢是南阳人,在更始王朝诸多“劣币”中,他的成色稍好些的。

  他的德才固然不能跟刘秀的手下比,也算是个正派人、勤快人,但是他不懂军事,不会带兵打仗。

  换句话说,老谢是个老老实实处理具体政务的人,他要是跟刘秀过招,实在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更始派他来出这趟差,实在失策。

  老谢心里当然也很清楚,自己奉命率领六位将军数万人马来到河北,名义上是帮助刘秀打仗,实际是要抢夺胜利果实,同时监视钳制并伺机干掉刘秀。

  他想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到河北以后,老谢安排大将军吕植屯兵淇园(今河南淇县),自己率主力参加刘秀攻伐王郎的最后几场战斗,当然,也不过是摆摆样子,主要目的还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刘秀的背后捅他几刀。

  他的这支更始军具有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的突出特点:不讲纪律,不会干实在活儿,喜欢抢掠女人和老百姓的财物。

  老谢并没有能力驾驭这支部队,来河北不久,他和这支部队就以实际行动深入广泛地宣传了更始王朝的腐败无能,相当不得人心!

  更可悲的是,老谢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自量力,老是故意找刘秀的茬儿。

  他打王郎毫无建树,倒是有几次与刘秀的人马发生摩擦,差点先动手,只是看到刘秀手下有不少忠诚舍命之士,他才犹豫起来。

  刘秀抗命更始的主意已定,对谢躬自然除之而后快,但是刘秀不想迎面跟老谢对砍。他觉得对付老谢不过小菜一碟,有很多办法,只是选择在什么时间、采取哪种办法的问题。跟老谢这样的干部对砍,自己的人马要劳师动众,也显得自己太失水准。

  他想采取一种更有难度系数、更有观赏性、更稳妥的办法,既对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造成威慑,也向河北的父老乡亲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势,惩恶扬善。

  公元24年春夏之交,王郎已诛,清剿地方势力的工作进展顺利,刘秀实在对老谢忍不下去了,决定下手。

  为了下手时能够稳准狠,刘秀决定由吴汉、岑彭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必要时自己也活动一下手脚。

  谢躬与刘秀住在邯郸,吕植则驻扎在淇园,呼应着谢躬。老谢以为这种布局前后有呼有应,自己很是得意。

  刘秀派岑彭去淇园策反吕植。

  岑彭不辱使命,马到功成,吕植一夜之间就成为刘秀的人。刘秀很高兴,随即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负责督察全军各营。

  这个职务相当于情报司令、保安司令或者军法队长,权力很大,原来祭遵担任这个职务,现在祭遵转任偏将军,岑彭接任了。

  解决了吕植,刘秀就可以放心地玩谢躬了。

  前些日子,刘秀一直用笑里藏刀的办法对付老谢。他虽然心里对老谢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常常装出哥们儿关系不错的样子,一有机会就夸他,在甜言蜜语中暗藏杀机。

  老谢做事勤勉,刘秀常说:“谢尚书才是真正有能力的好干部!”老谢听得多了,就慢慢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掉了自己与刘秀不可调和的矛盾,忘记了自己随时可能掉脑袋的危险,忘记了刘秀的根本利益所在。

  但是,也有旁观者清的。随同老谢一起出差的妻子是个精明又谨慎的女人,她劝老公不要被刘秀忽悠了。

  她对老谢说,将近一年前,刘秀在大哥被杀时,就装出一副诚惶诚恐、不动声色的样子,当时好多人都同情他,现在他翅膀硬了,不一样了吧?刘秀诡计多端,能量很大,现在手里又人多势众,怎么能不提防他呢?你与刘秀一向合不来,常常发生矛盾,如果轻信他那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早晚会栽在他的手里!

  谢夫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应该说是有眼光的,但是,她的话并没有引起老谢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老婆是妇人之见,不予理睬。

  岑彭说降吕植的同时,刘秀亲自操作对谢躬手下另一个大将马武的策反。

  老马也是老同志了,他早年为了避仇参加了绿林军,属于新市兵一支。

  他因为大小是个首领,加之作战勇武,曾被更始王朝任命为侍郎。在昆阳大战中,老马积极配合刘秀,完事后被提拔为振威将军。这次来河北,老马的任务就是在谢躬的领导下钳制刘秀。

  由于曾经同事过,刘秀对马武很了解,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冲锋陷阵的将才。要玩谢躬,不把马武摆平也是有点麻烦的,杀马武虽然也不费劲,但不如拉过来为我所用划算。

  刚拿下邯郸不久的一天,刘秀举行盛大的宴会,重点宴请谢躬和他的几个将军。

  刘秀设下圈套,想按照当年项羽对付刘邦的鸿门宴的套路,把谢躬干掉。

  这天的宴席上,刘秀多次想动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宴会刚结束,刘秀独自邀请马武登上已故赵王的丛台叙旧。

  老同事老朋友了,酒后叙叙家常话纯属正常。

  下面的这番对话很有意思,刘秀于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马武从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马武是个典型的武将军,忠于职守,对刘秀也向来敬重。刘秀十分和气地对马武说:“我现在得到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想请将军来统率,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马武也对更始看透了,又何尝不知刘秀的谋略和才干,听了这话受宠若惊,怦然心动。

  他忍住内心的兴奋,连忙说:“我愚钝懦弱,没有什么谋略,怎么能当统帅呢?”

  刘秀一看有戏,就接着说:“您久为将军,熟悉行军打仗,我目前手下的佐吏哪能跟您相比?”

  马武很感动,很高兴刘秀对自己的赏识,虽没有立即回答什么,但内心已打定主意归附。

  这样,刘秀忽悠了谢躬本人,说降了吕植,策反了马武,随时可以使出灭谢组合动作的最后一招了。

  这最后一招,就是刘秀版的调虎离山计。具体实施起来,就是刘秀策划和指挥,吴汉、岑彭操办。

  这时候,谢躬已经率军南下,驻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刘秀在谋划进攻射犬的同时,也按照调虎离山计的基本原理给他设下了圈套。

  在出兵南下前,刘秀请来谢躬,对他说:“我出兵射犬讨贼(指赤眉、青犊等),一定会大败他们。尤来军在射犬山南,必然会逃亡隆虑山(今河南林州境内),如果您奋发神威,进击这些散溃之兵,肯定手到擒来。”

  谢躬不知是计,觉得刘秀此举此言很有道理,说:“好!”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均如刘秀所料,他果然大败赤眉、青犊,尤来军果然逃往隆虑山,老谢果然亲自率兵追击尤来军。

  老谢来河北还没有什么建树,与刘秀连获大捷比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这次,他实在不想放弃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就留下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住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大部人马追击尤来。

  可怜的老谢固然才干比不上刘秀,他甚至不知道有时候要“穷寇莫追”的。

  尤来与青犊等地方武装一样,打仗的风格向来是斗勇斗狠,逼急了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眼看被刘秀、谢躬夹击,他们立即拼命死战,还击谢躬。

  我们不敢跟刘秀过招,还不敢跟你打吗!

  尤来自知没有退路,个个拼死作战,锐不可当。老谢惨败,死了数千人。

  就在老谢率兵刚离开邺城的时候,刘秀立即命令吴汉、岑彭动手去拿邺城。

  吴汉先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进城,去说降太守陈康。

  这个舌辩之士就像不久前岑彭说服吕植一样,马到成功,很快说服了陈太守。

  陈太守采取了极其配合的态度,收押了大将军刘庆和谢躬的老婆孩子,打开城门,欢迎吴汉、岑彭进来。

  吴汉、岑彭迅速控制了整个邺城,并伏下重兵,专等老谢回来。

  老谢只知道忠于职守,好好干活儿,并不知道军界中的欺诈和凶残丝毫不逊于政界的倾轧。他出师即败,身心疲惫,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邺城,打算休整一下再说。

  他回到邺城郊外,并不知道邺城已经姓刘,把大部队安扎下来,自己就带着几百个亲随轻装进城。

  来到郡衙,老谢等人一眼看到吴汉、岑彭二人高高地坐在堂上,大吃一惊,就要回头离开。

  吴、岑一声令下,埋伏在一旁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围了上来。

  吴、岑并不审问,下令立即把老谢和随卫将军们就地斩首。

  邺城郊外老谢的将士们一听主帅被杀,而且是刘秀的人干的,全部缴械投降。

  这就是刘秀常见的动作风格: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先表现出温柔亲和的一面,然后抓住机会突然一击,往往一招或数招即可毙敌。

  “翻脸”也要看时机

  打败了王朗,刘秀距离一哥的位子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仅是眼前,他就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集中力量消灭地方武装,彻底平定河北;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跟更始王朝翻脸。

  更始也想除掉刘秀。更始王朝委派侍御史黄党出行河北,宣布封刘秀为萧王,以示褒奖;同时,要求刘秀解散部队,率领有功的将领即刻返回长安;此外,任命苗曾为幽州牧,韦顺取代耿况为上谷郡太守,蔡充取代彭宠为渔阳郡太守。

  对更始的这些算计,刘秀了然于心。

  面对更始的打压和河北逐渐好转的革命形势,在刘秀的心里,一个君临天下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已经逐渐成熟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消灭河北地区乃至附近的地方武装,建立牢固的根据地,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跟更始翻脸。待各方面都成熟,再在徒弟和粉丝们的拥戴下称帝;坐上一哥位子后再以皇帝的名义挞伐一切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大业。

  这是四个相互关联、因果相连、程序上一点都不能紊乱的步骤。每个步骤的具体目标、依靠力量、打击对象和操作方法都很明确。

  他打算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绝不动摇,绝不折腾,也绝不懈怠。

  在实施这个方案的过程中,他将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掉一个问题,不愿意看到,也不会受制于其他任何干扰因素。

  在这些步骤中,最敏感的问题就是跟更始翻脸,自己称帝。对于这个问题,刘秀与他的粉丝们是心照不宣的。然而要解决它,还需一定的时机和火候。但是,在完胜王郎之后,刘秀部下的不少人开始沉不住气了,希望他能快点称帝,自己也能水涨船高跟着加官晋爵。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刘秀最亲近的心腹之一,护军朱祐。

  这位朱祐大家见过了,刘秀对他十分信赖,经常留他在身边吃饭休息。

  有一次,刘秀安排朱祐在身边陪自己就餐。在餐桌上,朱祐就趁机一本正经地对刘秀说:“现在长安政局混乱,您有帝王之相,这是天命啊!”

  他知道称帝已经是刘秀的人生目标,自己先说出来,会得到刘秀的欢心。

  谁知刘秀不领情,严肃地说:“不用说了,要不我让刺奸将军拿办你!”朱祐一怔,吓得不敢再说了。

  以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微妙,说话,特别是说重要的话,是很有讲究的。

  该说的话要在该说的时候才能说,不该说的话永远不能说,而同样意思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大不相同。

  这不,耿弇同样劝刘秀称帝,刘秀就十分高兴,从善如流。

  一天,刘秀正在邯郸温明殿里卧床休息,耿弇进来,走到床前报告工作:“我发现经过几场战斗,我们的将士吏员伤亡很大。请让我再回上谷一次,再征发一些人马过来。”

  刘秀反问道:“现在王郎已经消灭,河北已经太平,你还去征兵干什么?”

  其实刘秀心中也早有此打算,这会儿他想看看这个年青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

  耿弇说:“王郎虽然败亡了,天下用兵的时机才刚刚开始呢!现在更始的使者从西边来,让我们解散军队,你千万不能听他的!现在铜马、赤眉那样的武装还有几十伙儿,每伙儿都有数十万或上百万人马,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更始帝是对付不了的,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失败。”

  听了这话,刘秀忽地坐起来,厉声喝道:“嘿,你说错了,我下令处死你!”耿弇并不惊慌,他很清楚刘秀的心思,从容地说:“大王对我就像父亲一般,所以我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刘秀顿了顿说:“我跟你开玩笑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耿弇抓住机会,向刘秀慷慨陈词。他的一番话既有对当前局势的精确分析,也有对刘秀的殷切建议,再次让刘秀对他刮目相看。

  他说:“现在天下老百姓吃尽了王莽当政的苦头,又重新想起刘家主政天下的好处。听说刘氏宗室起兵,老百姓没有不欢天喜地望风归顺的,就像脱离虎口回到慈母身边一样。更始王朝胡作非为,君臣淫乱,权臣和贵戚骄横不法,随心所欲地欺压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想起王莽当政的种种好处来。所以我断言,这样的更始王朝一定会失败!主公您起于南阳,大战昆阳,挫败王莽的百万之师。现在您平定河北,又以人为本,德义为先,惩恶扬善,自律甚严,您的功劳和名声人所共知。如果您继续以仁义征服天下,以正义战胜邪恶,整个天下发一纸公文就可以平定。江山是最重要的,主公您只能自己得到,绝对不能让别人获得。”

  耿弇说的与刘秀心里想的完全一致,只是刘秀忍而不发,自己不说,也不想让别人随便说破罢了。朱祐莽撞,首先把话说破,被刘秀训了一通。

  而年仅22岁的青年干部耿弇果断而明确地向刘秀建言,其智识之高明,谋虑之深远,确是非常人能比。

  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抗命自立的想法蓄谋已久,耿弇力劝并自告奋勇北上发兵,坚定了他的信心,加快了他的节奏。

  劝刘秀称帝的亲信,并非仅仅是朱祐、耿弇,意见被刘秀接受的也并非耿弇一人。

  铫期也对刘秀提出了称帝的建议。

  他是刘秀在攻打颍川时亲自征召的人才,从基层军职干起,完全凭着自己的德行和才干脱颖而出,在剿平王郎的多个郡县、攻克邯郸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侠肝义胆和机智勇敢,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虎牙大将军。

  他对刘秀誓死忠诚,也得到了刘秀绝对的信任。

  有一天,铫期求见刘秀,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乘机劝刘秀拥兵自立,称帝当一哥。

  他说:“河北这一带,与边塞毗邻,人们习惯打仗,向来以勇猛著称。现在更始王朝不修政治,国势危在旦夕,天下百姓,无所归依。主公您拥有山河之固,精锐之师,所作所为顺应老百姓思汉之心,如果称帝,天下谁敢不从?”

  刘秀听了,笑道:“你想让你上次传跸的事成为事实吗?”

  这件事是在四个多月以前,在王郎的追杀下,刘秀率众逃离蓟城。由于老百姓围观拥堵,刘秀一行几乎无法走动,关键时候,铫期跃马挺戟,怒喝一声“跸!”硬是冲出一条路来。

  这个“跸”字就是为皇帝车驾开道才能喊的专门用语。

  好了,反正抗命更始、自立为帝只是时间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又被下属说破,说破就说破吧!

  刘秀对铫期的劝进,报以幽默的反问,而不是像训朱祐那样严肃和谨慎。

  他这样做除了对铫期的高度信任(他也同样信任朱祐),也有顺应部下的要求,从而达到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称帝的考虑。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确实不能再客气了,干吧!

  于是,刘秀立即与更始翻脸:向更始派来的使者回话,河北尚未平定,不能去长安!从此,刘秀与更始王朝彻底决裂。

  紧接着,刘秀立即封耿弇为大将军,北上幽州征调十个郡的兵马。

  由于耿弇此行关系重大,刘秀觉得应该加派人手。事不宜迟,他找来邓禹,商量意见。

  邓禹推荐了吴汉。

  刘秀立即封吴汉为大将军,让他与耿弇一起到幽州出差,征调兵马。

  耿弇、吴汉的斩首行动

  这就是刘秀,慎思敏行,考虑问题深入细致周密,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就干。

  刘秀从此对耿弇的信任一生未改,而耿弇对刘秀也赤胆忠诚,至死不渝。

  在我国封建社会,在纷纭复杂,尔虞我诈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这种君臣之间相知相守的感情融合是极其罕见的。

  刘、耿之间的这种信任和忠诚是很典型的,集中体现了刘秀为人处世的风范,说明了刘秀粉丝这么多的原因,也告诉人们:君子能走多远。

  具体地说,刘秀之所以终其一生对耿弇和他的老爸耿况信任不改,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耿弇爷俩儿对刘秀超级忠诚,这是最重要的。

  这爷俩儿都是未曾谋面就慕名崇拜刘秀的。

  儿子崇尚刘秀的德才,放着高干子弟不当,甘冒生命危险、颠簸之苦追随刘秀。

  老爸也不简单,为了帮助儿子实现追星的目的,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于身家性命放在一边,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在关键时候给予刘秀宝贵的支持。

  要知道,当时的刘秀除了满身的德才和崇高的声望之外一无所有,同时他还在更始王朝受尽排挤。而耿家这爷俩儿在上谷发兵归顺刘秀时,王郎的势力还十分强大。当时的河北,在很多人看来,王郎才是刘氏宗室的真命天子。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不是出于一种超级忠诚,正当着高干和高干子弟的这爷俩儿不可能这么干。

  二是耿家爷俩儿都太有才了!

  耿弇的年轻有为,大智大勇,才华横溢,我们已经见识过了,他老爸耿况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老耿是个大儒,在中央和地方都工作过,历经数朝,官至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他的才干就集中体现在对复杂时局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成功操持上。

  他知人善任,重视和提拔下属寇恂,对还是黄口孺子的儿子耿弇言听计从,除了对刘汉的忠诚,自然还有对时局和这两个年轻人的深刻认识和充分信任。

  三是这爷俩儿对刘秀独立发展的功劳很大。

  他们征调上谷突骑,为刘秀消灭王郎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小耿再去上谷,还有上佳的表现。

  小耿、寇恂率上谷突骑南下投奔刘秀时,老耿在上谷也没有闲着。那边刘秀跟王郎对打,更始王朝就开始做钳制刘秀的各项工作了,派出使者来到幽州代郡,找到太守赵永征兵。

  老耿利用自己与赵永的朋友关系,极力劝说赵永,成功地鼓动赵永南下归顺刘秀。

  赵永南下,找到刘秀表示归顺。可当赵永受刘秀指派返回代郡继续工作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赵永的部属张晔据城叛变!

  于是,老耿一面安排小儿子耿舒直接保护和帮助赵永,一面找来匈奴、乌桓兵。

  这时候,耿舒已经被刘秀任命为胡服将军。耿况、耿舒爷俩儿部署得当,一战而破代城,帮助赵永夺回了自己的领地。

  这样,代郡继上谷、渔阳之后,成为刘秀忠诚而可靠的战略根据地。

  远在长安的更始王朝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抓紧对刘秀下狠手。

  这还不算,耿家爷们儿的另一个大功,就是打败五校地方武装,保障了上谷一带的社会安定。

  五校军有二十多万之众,趁着上谷精兵南下支援刘秀的时候,经常来上谷骚扰。

  耿况、耿舒父子率兵,时分时合,连战连胜,打得他们难以在上谷立足,只好溃走。

  在老耿的主持下,上谷一带成为刘秀十分巩固和可靠的根据地,在刘秀平定河北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始要对刘秀下手,自然不会放过这里。

  这就有了前面说的,更始直接向幽州及上谷、渔阳两郡派遣干部之事。

  但是,更始王朝的“劣币”们并不懂得,或者懂得但并不能改变这个道理:乱世之中,说话是要靠实力的。

  面对更始多管齐下的钳制动作,刘秀决定打出政治军事的组合拳:政治攻略和军事杀伐齐头并进,抗命更始王朝和剿平地方武装同时进行。他觉得自己有这个智慧,现在也有这个实力了!

  得知刘秀派耿弇、吴汉北上征兵的消息后,刚刚被更始任命为幽州牧的苗曾密令各郡:不准发兵!

  吴汉与耿弇分头行动。

  吴汉认为,苗曾既然把工作做到这个份上,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有先直接找他了。吴汉直奔幽州州治无终城(今河北蓟县附近),去找苗省长。

  这时候更始王朝已经到了晚期,加之体制原因,它从干部队伍中已经派不出“良币”了,苗曾之流,实在拿不出手。

  苗曾听说吴汉来了,以为他肯定猝不及防,就想设个圈套把他拿下。

  他精心布了个局,陈设重兵,打算把吴汉引进局里,再擒而斩之。他料到吴汉初来,不可能带很多人,也不可能立即就有什么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还是可以的。

  为了把戏演好,表示自己的坦诚,使吴汉乖乖地入套,苗省长还摆出一副官架子,亲自出城迎接。

  吴汉总是认为,演好戏不一定都要很多人,所以,他仅率20名精骑。

  无终城外,吴汉与前来迎接的苗曾见面。

  双方刚照面,吴汉立即下令随从的骑士把苗曾拿下,就地斩首。苗曾的随从和守城的将士震惊得目瞪口呆。

  吴汉的动作很迅速,很连贯,随即指挥手下冲进城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关键人物和关键部位。

  吴汉这次独闯虎穴,他这一行动如此生猛,如此突然,又如此成功,成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无终及其周边的城邑乖乖就范。

  几乎就在吴汉出手的同时,耿弇也很快来到老家上谷。他像跟吴汉商量好了似的,办起事来毫不啰唆,干脆利落。

  一天,他亲率轻骑找到更始刚刚任命的上谷太守韦顺和渔阳太守蔡充,不由分说,就地斩首,简直就是吴汉杀苗曾的复制和翻版。

  耿弇、吴汉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幽州一带,对刘秀心有所属的干部群众兴高采烈,对王郎、更始抱有幻想的人则惊惧慑服。

  于是,耿、吴哥俩儿顺利地征调幽州各郡的精兵铁骑,迅速南下向刘秀复命。

  好了,再也没有什么要遮遮掩掩的了,干活儿吧!

  “推心置腹”降铜马

  公元24年秋,刘秀正式开始清剿河北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战争,第一个目标就是铜马军。

  但是,开局并不顺利。

  按照刘秀的部署,盖延率领先头部队从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出发,正面与铜马对磕。但是盖延没能得手,只好退回清阳,反而让铜马“包了饺子”。

  盖延不久前作为渔阳护军与吴汉、王梁率兵归顺刘秀,对刘秀的忠诚是没话说的。而他个人的孔武有力、勇猛机智也都是出了名的。这样一位职业军官,刚一个照面就被打跑,可见铜马的战斗力确实不能小瞧。

  危急关头,幸亏邓禹率援兵赶到。

  邓禹不仅是刘秀的首席智囊,谋略超群,而且常常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战中也不时有精彩的表现。他给铜马来了个反包围,一番激战,大败铜马,顺便生擒其大将。

  不光先头人马胜得辛苦,刘秀的另一员大将、勇冠三军的铫期打得更艰难。

  在这场打铜马的战斗中,铫期的任务是运送和保护军需辎重。在清阳、博平(今山东茌平境内)一带,他与铜马的数十万大军遭遇。

  铜马打起仗本来就像亡命之徒,现在又在人数上占优势,士气很高。铫期率将士舍生忘死,但还是连吃败仗。

  在这关键时刻,铫期表现出过硬的作风,率众背水而战,手下将士个个杀红了眼,毙敌无数。

  但是,铜马就是杀不完也打不退,一批刚被铫期砍了,又有无数人马上来。

  幸好,就在铫期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刘秀亲自带兵来救,不仅三下五除二杀退铜马,而且撵着他们打,铫期这才转危为安。

  在这场清剿铜马的战役中,由于对方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且战斗力极强,刘秀认为不能硬来。他不断调整作战思路,迅速打出新的组合拳,扭转了不利局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一,他着眼于实战的需要,整编部队,大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根据工作需要,他改变了将领、士卒“诸将同营”的旧体制,对将领调整了分工,把士卒和其他人员划拨给各位将领统帅指挥。这个工作在今天看来当然很不起眼,但在当时的刘秀手里,这标志着他的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开始。

  其二,与铜马开打了,刘秀驻扎在清阳时,吴汉率领从幽州征调的十个郡的精兵赶来报到。这批人兵强马壮,旌旗整齐,一看就知道很有战斗力。

  吴汉来到清阳,顾不得休息,立即求见刘秀,呈上人马、兵器、辎重的册簿,全部交给刘秀安排。刘秀很高兴,根据工作需要做了合理调配。

  同时,刘秀为了稳定来之不易的根据地幽州一带,任命自己的秘书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北上驻守蓟城。

  朱浮的德才在刘秀的部属中并不怎么样,而且性格骄傲矜持,与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但他追随刘秀很早,深得刘秀的信任,初来河北时任刘秀的秘书,打邯郸时升为偏将军,现在又被提拔为手握军政重权的封疆大吏。

  刘秀被称赞为“最会用人”,其实对朱浮的使用是他极为罕见的看走眼的一例。

  其三,刘秀在亲自指挥的战斗中,对铜马采取了很有特色的战略战术,打得铜马口服心服。

  刘秀集中优势兵力,把铜马的主力包围在郩城(今河北辛集东)。但是,面对心浮气躁的对手,刘秀围而不打。

  刘秀认真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特点,认为铜马人数众多,作风生猛,但长于斗狠,不善谋略。

  说白了,这股人马靠的是兜头就打的一阵子猛劲,如果避开这阵子猛劲,想拿下它就会有多种方法。

  这样,刘秀光围不打,铜马沉不住气了。

  铜马仗着兵力优势,想速战速决。再者,他们人多,吃的用的消耗的也多,困守孤城,时间久了,给养必然成为问题。

  还有,大家多是庄稼人,喜欢直来直去,打就打,不打就算了。那刘秀鬼点子多,跟他玩的时间太长了很危险。

  于是,铜马多次挑战,主动找仗打。

  刘秀则严令部下:筑牢营垒,加强防守,养精蓄锐,不予理睬。

  城里的铜马憋得难受,手头又紧张,不得不派出小分队外出抢劫粮食和财物。

  但是,一旦发现铜马的小股武装出来,刘秀立即派兵劫杀,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就地歼灭,彻底切断了铜马的供给线。

  这样,刚过了一个多月,铜马就受不了了!

  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想打仗刘秀又不理睬,想出城找吃的,派出去的人马出去多少就被刘秀给毁多少。这样搞下去,是谁都能被搞疯,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

  一天夜晚,又饿又心慌的铜马没有办法,只好弃城逃跑。他们瞅准了刘秀包围圈的一个缝隙,没命地逃出城去。

  刘秀所以让包围圈留个缝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立即挥军追击。

  刘秀就是刘秀,他并没有让他的将士们对铜马撵上就打,那样太累。按照刘秀的安排,将士们先撵一阵子,撵得铜马筋疲力尽的时候,再一阵猛砍。

  这些精力充沛的将士砍累了,就让他们继续跑。

  铜马跑了没有多大会儿,将士稍加把劲儿就赶上了,又是一阵猛砍。

  到了馆陶(今属河北),刘秀的将士们突然发力,一场激战,把铜马的主力吃掉大半,铜马大半主力或死或降,其余的则四处逃窜。

  刘秀正在打扫战场,接受投降,谁知,另外两支地方武装高湖、重连从东南方向赶来,支援铜马的余部。他们迅速与铜马的余部会合,不敢恋战,迅速向北转移。

  刘秀自然不会放弃这到嘴的肥肉,立即尾随追击。

  铜马、高湖、重连擅长打游击战,他们想赶紧摆脱刘秀,伺机再战。

  但是,这时候,刘秀不再玩潇洒,亲自率领幽州突骑追击。

  比起铜马和他们的友军,刘秀亲自指挥的幽州突骑更加擅长长途奔袭。经过数百里路的追逐,在蒲阳(今河北顺平一带),两军展开激战,最后,刘秀取得完胜。

  眼看实在不能再跟刘秀过招了,铜马、高湖、重连口服心也服,连忙向刘秀投降。

  这实在是刘秀的一场大胜仗:除了死掉的,铜马及其友军数十万将士要求投降!

  由于降者太多,又确实需要这支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刘秀决定宽大为怀,以诚待之:封所有来降的将领为列侯。

  当然,刚才还在对砍,现在要成为哥们儿,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受封的将领们虽然高兴,但知道刘秀谋略深远,心机难测,很怕被他忽悠了,惴惴不安。刘秀的心腹们面对刚才还跟自己玩命的对手,也多怀戒心。

  这样,刘秀面前出现了一种自己的心腹不相信降者,降者也满腹疑虑的局面。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情况,随即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立即下令刚刚归降的列侯们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军营,还带自己原来的兵。接着,他又轻骑简从,一个军营一个军营地去看望大家。

  在此,刘秀表现出绝对的诚恳和自信,他每到一处,问寒问暖,真诚地询问大家的喜忧冷暖,亲热得像久别重逢的好朋友。

  降将们多是性情中人,他们都被刘秀感动,相互议论说:“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以死报效呢?!”于是,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对刘秀佩服得五体投地。

  “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里,而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实践者,就是刘秀。

  同时,刘秀心腹们的戒心也都解除了。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刘秀又把这些投诚的将士化整为零,重新编组,分配给自己原来的各个将领统率。

  这样,刘秀手里的部队迅速壮大,规模达数十万之众。

  这次收编的铜马将士后来成为刘秀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的基本力量,加之征服铜马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时人和史家都称他为“铜马皇帝”。就是在今天,不少史家也这样称之。

  不过,收降铜马,只是刘秀清剿河北众多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开始,他并没有满足,他要趁热打铁,扩大战果。

  这时候刘秀侦知,在射犬(今河南武陟一带),赤眉军的一部与青犊、上江、大肜等武装十多万人聚集,商量着怎么联合对付刘秀。

  刘秀认为这既是聚歼他们的好机会,也可以趁机向河内一带扩展势力,于是,他调兵遣将,挥师南下。

  他踌躇满志,志在必胜,“我手里仅有几个人时都能跟王郎周旋,现在拥兵数十万,是可以在疆场任意挥洒的时候了!”

  到了这个时候,刘秀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玩战争了。

  但是,射犬的战役并不好打。

  刘秀的大军从蒲阳出发,前将军耿纯为先锋。耿纯治军理政都是杰出人才,突出的特征是机智谨慎。他率先头部队直奔射犬。在离射犬几里远的地方,天色已晚,他便部署安营扎寨。

  当天夜里,耿纯的部队正在闭营休息,忽然,敌人趁夜偷袭。

  敌人也很聪明,知道刘秀用兵机谋深远,恐怕有诈,并没有冲到面前近战袭击,而是用弓箭远射。

  耿纯的将士还在梦中,突遭如雨的箭矢,死伤了不少人。

  在这危急关头,耿纯表现出大将风度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一面迅速部署和约束部队,加强防备,坚守营垒,不得出战,一面精选敢死队2000人,悄悄出营从背后袭击敌人。

  这支敢死队个个都是能打能跑的精壮汉子,他们身着便装,手拿硬弓,每人仅配三支箭,跨上骏马,衔枚疾行,绕到敌人背后,突然擂鼓,齐声呐喊,用箭猛射敌人!

  敌人大惊,急忙撤军。

  耿纯的这招有点档次。

  赤眉、上江等武装虽然好勇斗狠,但喜欢干的是力气活儿,对耿纯这样有点技术含量的动作很不适应。

  眼下,他们不知道刘秀、耿纯用的哪招,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埋伏,只好在慌忙中赶紧后撤。

  耿纯一见敌人要跑,趁机挥兵追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这次夜袭。

  战事刚结束,耿纯立即派轻骑飞速向刘秀报告军情。

  第二天早晨,刘秀率众将军来到耿纯的军营,慰劳将士。

  他亲切地对耿纯说:“昨天晚上很辛苦吧?”

  耿纯谦逊地回答:“全靠主公您的威德,我们幸运获得全胜。”

  刘秀解释说:“大部队在夜里不能轻易移动,所以我们没能赶来救助大家。”

  他还进一步关心地对耿纯说:“军营进退无常,战场形势变化多端,为了安全起见,你的家眷就不要都住在军中了。”

  他随即下达人事任命,安排耿纯的族人耿伋为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县长,让耿纯的家眷留居蒲吾。

  在兵荒马乱、攻伐连连的岁月,刘秀百忙中不忘安排耿纯家眷的生活和安全,体现了对他特别的关心。

  刘秀正面进攻射犬的战斗,打得也十分辛苦。

  担任正面主攻的是都护将军贾复。

  这是个猛人,性格坚毅,英勇善战,纵横疆场,奋不顾身。同时,他又很有个性,为人棱角鲜明,常常气势凌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所以在刘秀军中一度曾遭到排挤,但是,刘秀慧眼识人,用其所长,对他非常信任。

  现在,贾复挥军猛攻射犬,志在必得。

  射犬守敌刚刚领教了刘秀手下的厉害,拼命抵抗,战斗从早晨开始,一直打到下午,射犬仍然牢固不摧。

  刘秀知道将士们饿着肚子打到现在,连饭也没有顾得上吃,就传令招来贾复,说:“大家都饿了,吃了早饭再打吧。”

  贾复正憋着一股斗志,担心大家一吃饭,士气短时间难以再鼓起来,就坚定地回答刘秀:“先破敌军,然后吃饭!”

  说完,他挺身冲在最前面,冒着守敌的矢石,攀上射犬城墙,奋勇砍杀,所向披靡。

  众将士在他的感召下,个个争先恐后,抢先杀敌。大家一鼓作气,一阵恶战,很快冲破射犬守敌的防线,拿下射犬,取得胜利。

  这一仗打下来,刘秀的手下诸将对贾复刮目相看。大家认为,老贾虽然脾气不好,但那是小节,打起仗来不要命、有办法,实在够哥们儿,工作是没话说的!

  这次射犬之战,刘秀不仅重创赤眉、青犊等军,顺便打出了一记组合拳,把更始派来监视和控制他的谢躬也收拾了。

  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的政治挖坑术——刘秀版调虎离山计  如果说刘秀在河北剿灭地方武装是与对手当面对砍,更多的是力气活儿,那么他与谢躬代表的更始势力斗争则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

  现在刘秀即使公然抗命,更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刘秀还是要隐忍下去,因为身边还有个率领数万军队监视他的谢躬。

  老谢是南阳人,在更始王朝诸多“劣币”中,他的成色稍好些的。

  他的德才固然不能跟刘秀的手下比,也算是个正派人、勤快人,但是他不懂军事,不会带兵打仗。

  换句话说,老谢是个老老实实处理具体政务的人,他要是跟刘秀过招,实在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更始派他来出这趟差,实在失策。

  老谢心里当然也很清楚,自己奉命率领六位将军数万人马来到河北,名义上是帮助刘秀打仗,实际是要抢夺胜利果实,同时监视钳制并伺机干掉刘秀。

  他想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到河北以后,老谢安排大将军吕植屯兵淇园(今河南淇县),自己率主力参加刘秀攻伐王郎的最后几场战斗,当然,也不过是摆摆样子,主要目的还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刘秀的背后捅他几刀。

  他的这支更始军具有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的突出特点:不讲纪律,不会干实在活儿,喜欢抢掠女人和老百姓的财物。

  老谢并没有能力驾驭这支部队,来河北不久,他和这支部队就以实际行动深入广泛地宣传了更始王朝的腐败无能,相当不得人心!

  更可悲的是,老谢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自量力,老是故意找刘秀的茬儿。

  他打王郎毫无建树,倒是有几次与刘秀的人马发生摩擦,差点先动手,只是看到刘秀手下有不少忠诚舍命之士,他才犹豫起来。

  刘秀抗命更始的主意已定,对谢躬自然除之而后快,但是刘秀不想迎面跟老谢对砍。他觉得对付老谢不过小菜一碟,有很多办法,只是选择在什么时间、采取哪种办法的问题。跟老谢这样的干部对砍,自己的人马要劳师动众,也显得自己太失水准。

  他想采取一种更有难度系数、更有观赏性、更稳妥的办法,既对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造成威慑,也向河北的父老乡亲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势,惩恶扬善。

  公元24年春夏之交,王郎已诛,清剿地方势力的工作进展顺利,刘秀实在对老谢忍不下去了,决定下手。

  为了下手时能够稳准狠,刘秀决定由吴汉、岑彭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必要时自己也活动一下手脚。

  谢躬与刘秀住在邯郸,吕植则驻扎在淇园,呼应着谢躬。老谢以为这种布局前后有呼有应,自己很是得意。

  刘秀派岑彭去淇园策反吕植。

  岑彭不辱使命,马到功成,吕植一夜之间就成为刘秀的人。刘秀很高兴,随即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负责督察全军各营。

  这个职务相当于情报司令、保安司令或者军法队长,权力很大,原来祭遵担任这个职务,现在祭遵转任偏将军,岑彭接任了。

  解决了吕植,刘秀就可以放心地玩谢躬了。

  前些日子,刘秀一直用笑里藏刀的办法对付老谢。他虽然心里对老谢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常常装出哥们儿关系不错的样子,一有机会就夸他,在甜言蜜语中暗藏杀机。

  老谢做事勤勉,刘秀常说:“谢尚书才是真正有能力的好干部!”老谢听得多了,就慢慢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掉了自己与刘秀不可调和的矛盾,忘记了自己随时可能掉脑袋的危险,忘记了刘秀的根本利益所在。

  但是,也有旁观者清的。随同老谢一起出差的妻子是个精明又谨慎的女人,她劝老公不要被刘秀忽悠了。

  她对老谢说,将近一年前,刘秀在大哥被杀时,就装出一副诚惶诚恐、不动声色的样子,当时好多人都同情他,现在他翅膀硬了,不一样了吧?刘秀诡计多端,能量很大,现在手里又人多势众,怎么能不提防他呢?你与刘秀一向合不来,常常发生矛盾,如果轻信他那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早晚会栽在他的手里!

  谢夫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应该说是有眼光的,但是,她的话并没有引起老谢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老婆是妇人之见,不予理睬。

  岑彭说降吕植的同时,刘秀亲自操作对谢躬手下另一个大将马武的策反。

  老马也是老同志了,他早年为了避仇参加了绿林军,属于新市兵一支。

  他因为大小是个首领,加之作战勇武,曾被更始王朝任命为侍郎。在昆阳大战中,老马积极配合刘秀,完事后被提拔为振威将军。这次来河北,老马的任务就是在谢躬的领导下钳制刘秀。

  由于曾经同事过,刘秀对马武很了解,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冲锋陷阵的将才。要玩谢躬,不把马武摆平也是有点麻烦的,杀马武虽然也不费劲,但不如拉过来为我所用划算。

  刚拿下邯郸不久的一天,刘秀举行盛大的宴会,重点宴请谢躬和他的几个将军。

  刘秀设下圈套,想按照当年项羽对付刘邦的鸿门宴的套路,把谢躬干掉。

  这天的宴席上,刘秀多次想动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宴会刚结束,刘秀独自邀请马武登上已故赵王的丛台叙旧。

  老同事老朋友了,酒后叙叙家常话纯属正常。

  下面的这番对话很有意思,刘秀于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马武从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马武是个典型的武将军,忠于职守,对刘秀也向来敬重。刘秀十分和气地对马武说:“我现在得到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想请将军来统率,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马武也对更始看透了,又何尝不知刘秀的谋略和才干,听了这话受宠若惊,怦然心动。

  他忍住内心的兴奋,连忙说:“我愚钝懦弱,没有什么谋略,怎么能当统帅呢?”

  刘秀一看有戏,就接着说:“您久为将军,熟悉行军打仗,我目前手下的佐吏哪能跟您相比?”

  马武很感动,很高兴刘秀对自己的赏识,虽没有立即回答什么,但内心已打定主意归附。

  这样,刘秀忽悠了谢躬本人,说降了吕植,策反了马武,随时可以使出灭谢组合动作的最后一招了。

  这最后一招,就是刘秀版的调虎离山计。具体实施起来,就是刘秀策划和指挥,吴汉、岑彭操办。

  这时候,谢躬已经率军南下,驻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刘秀在谋划进攻射犬的同时,也按照调虎离山计的基本原理给他设下了圈套。

  在出兵南下前,刘秀请来谢躬,对他说:“我出兵射犬讨贼(指赤眉、青犊等),一定会大败他们。尤来军在射犬山南,必然会逃亡隆虑山(今河南林州境内),如果您奋发神威,进击这些散溃之兵,肯定手到擒来。”

  谢躬不知是计,觉得刘秀此举此言很有道理,说:“好!”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均如刘秀所料,他果然大败赤眉、青犊,尤来军果然逃往隆虑山,老谢果然亲自率兵追击尤来军。

  老谢来河北还没有什么建树,与刘秀连获大捷比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这次,他实在不想放弃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就留下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住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大部人马追击尤来。

  可怜的老谢固然才干比不上刘秀,他甚至不知道有时候要“穷寇莫追”的。

  尤来与青犊等地方武装一样,打仗的风格向来是斗勇斗狠,逼急了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眼看被刘秀、谢躬夹击,他们立即拼命死战,还击谢躬。

  我们不敢跟刘秀过招,还不敢跟你打吗!

  尤来自知没有退路,个个拼死作战,锐不可当。老谢惨败,死了数千人。

  就在老谢率兵刚离开邺城的时候,刘秀立即命令吴汉、岑彭动手去拿邺城。

  吴汉先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进城,去说降太守陈康。

  这个舌辩之士就像不久前岑彭说服吕植一样,马到成功,很快说服了陈太守。

  陈太守采取了极其配合的态度,收押了大将军刘庆和谢躬的老婆孩子,打开城门,欢迎吴汉、岑彭进来。

  吴汉、岑彭迅速控制了整个邺城,并伏下重兵,专等老谢回来。

  老谢只知道忠于职守,好好干活儿,并不知道军界中的欺诈和凶残丝毫不逊于政界的倾轧。他出师即败,身心疲惫,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邺城,打算休整一下再说。

  他回到邺城郊外,并不知道邺城已经姓刘,把大部队安扎下来,自己就带着几百个亲随轻装进城。

  来到郡衙,老谢等人一眼看到吴汉、岑彭二人高高地坐在堂上,大吃一惊,就要回头离开。

  吴、岑一声令下,埋伏在一旁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围了上来。

  吴、岑并不审问,下令立即把老谢和随卫将军们就地斩首。

  邺城郊外老谢的将士们一听主帅被杀,而且是刘秀的人干的,全部缴械投降。

  这就是刘秀常见的动作风格: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先表现出温柔亲和的一面,然后抓住机会突然一击,往往一招或数招即可毙敌。

  “翻脸”也要看时机

  打败了王朗,刘秀距离一哥的位子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仅是眼前,他就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集中力量消灭地方武装,彻底平定河北;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跟更始王朝翻脸。

  更始也想除掉刘秀。更始王朝委派侍御史黄党出行河北,宣布封刘秀为萧王,以示褒奖;同时,要求刘秀解散部队,率领有功的将领即刻返回长安;此外,任命苗曾为幽州牧,韦顺取代耿况为上谷郡太守,蔡充取代彭宠为渔阳郡太守。

  对更始的这些算计,刘秀了然于心。

  面对更始的打压和河北逐渐好转的革命形势,在刘秀的心里,一个君临天下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已经逐渐成熟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消灭河北地区乃至附近的地方武装,建立牢固的根据地,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跟更始翻脸。待各方面都成熟,再在徒弟和粉丝们的拥戴下称帝;坐上一哥位子后再以皇帝的名义挞伐一切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大业。

  这是四个相互关联、因果相连、程序上一点都不能紊乱的步骤。每个步骤的具体目标、依靠力量、打击对象和操作方法都很明确。

  他打算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绝不动摇,绝不折腾,也绝不懈怠。

  在实施这个方案的过程中,他将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掉一个问题,不愿意看到,也不会受制于其他任何干扰因素。

  在这些步骤中,最敏感的问题就是跟更始翻脸,自己称帝。对于这个问题,刘秀与他的粉丝们是心照不宣的。然而要解决它,还需一定的时机和火候。但是,在完胜王郎之后,刘秀部下的不少人开始沉不住气了,希望他能快点称帝,自己也能水涨船高跟着加官晋爵。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刘秀最亲近的心腹之一,护军朱祐。

  这位朱祐大家见过了,刘秀对他十分信赖,经常留他在身边吃饭休息。

  有一次,刘秀安排朱祐在身边陪自己就餐。在餐桌上,朱祐就趁机一本正经地对刘秀说:“现在长安政局混乱,您有帝王之相,这是天命啊!”

  他知道称帝已经是刘秀的人生目标,自己先说出来,会得到刘秀的欢心。

  谁知刘秀不领情,严肃地说:“不用说了,要不我让刺奸将军拿办你!”朱祐一怔,吓得不敢再说了。

  以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微妙,说话,特别是说重要的话,是很有讲究的。

  该说的话要在该说的时候才能说,不该说的话永远不能说,而同样意思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大不相同。

  这不,耿弇同样劝刘秀称帝,刘秀就十分高兴,从善如流。

  一天,刘秀正在邯郸温明殿里卧床休息,耿弇进来,走到床前报告工作:“我发现经过几场战斗,我们的将士吏员伤亡很大。请让我再回上谷一次,再征发一些人马过来。”

  刘秀反问道:“现在王郎已经消灭,河北已经太平,你还去征兵干什么?”

  其实刘秀心中也早有此打算,这会儿他想看看这个年青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

  耿弇说:“王郎虽然败亡了,天下用兵的时机才刚刚开始呢!现在更始的使者从西边来,让我们解散军队,你千万不能听他的!现在铜马、赤眉那样的武装还有几十伙儿,每伙儿都有数十万或上百万人马,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更始帝是对付不了的,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失败。”

  听了这话,刘秀忽地坐起来,厉声喝道:“嘿,你说错了,我下令处死你!”耿弇并不惊慌,他很清楚刘秀的心思,从容地说:“大王对我就像父亲一般,所以我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刘秀顿了顿说:“我跟你开玩笑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耿弇抓住机会,向刘秀慷慨陈词。他的一番话既有对当前局势的精确分析,也有对刘秀的殷切建议,再次让刘秀对他刮目相看。

  他说:“现在天下老百姓吃尽了王莽当政的苦头,又重新想起刘家主政天下的好处。听说刘氏宗室起兵,老百姓没有不欢天喜地望风归顺的,就像脱离虎口回到慈母身边一样。更始王朝胡作非为,君臣淫乱,权臣和贵戚骄横不法,随心所欲地欺压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想起王莽当政的种种好处来。所以我断言,这样的更始王朝一定会失败!主公您起于南阳,大战昆阳,挫败王莽的百万之师。现在您平定河北,又以人为本,德义为先,惩恶扬善,自律甚严,您的功劳和名声人所共知。如果您继续以仁义征服天下,以正义战胜邪恶,整个天下发一纸公文就可以平定。江山是最重要的,主公您只能自己得到,绝对不能让别人获得。”

  耿弇说的与刘秀心里想的完全一致,只是刘秀忍而不发,自己不说,也不想让别人随便说破罢了。朱祐莽撞,首先把话说破,被刘秀训了一通。

  而年仅22岁的青年干部耿弇果断而明确地向刘秀建言,其智识之高明,谋虑之深远,确是非常人能比。

  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抗命自立的想法蓄谋已久,耿弇力劝并自告奋勇北上发兵,坚定了他的信心,加快了他的节奏。

  劝刘秀称帝的亲信,并非仅仅是朱祐、耿弇,意见被刘秀接受的也并非耿弇一人。

  铫期也对刘秀提出了称帝的建议。

  他是刘秀在攻打颍川时亲自征召的人才,从基层军职干起,完全凭着自己的德行和才干脱颖而出,在剿平王郎的多个郡县、攻克邯郸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侠肝义胆和机智勇敢,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虎牙大将军。

  他对刘秀誓死忠诚,也得到了刘秀绝对的信任。

  有一天,铫期求见刘秀,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乘机劝刘秀拥兵自立,称帝当一哥。

  他说:“河北这一带,与边塞毗邻,人们习惯打仗,向来以勇猛著称。现在更始王朝不修政治,国势危在旦夕,天下百姓,无所归依。主公您拥有山河之固,精锐之师,所作所为顺应老百姓思汉之心,如果称帝,天下谁敢不从?”

  刘秀听了,笑道:“你想让你上次传跸的事成为事实吗?”

  这件事是在四个多月以前,在王郎的追杀下,刘秀率众逃离蓟城。由于老百姓围观拥堵,刘秀一行几乎无法走动,关键时候,铫期跃马挺戟,怒喝一声“跸!”硬是冲出一条路来。

  这个“跸”字就是为皇帝车驾开道才能喊的专门用语。

  好了,反正抗命更始、自立为帝只是时间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又被下属说破,说破就说破吧!

  刘秀对铫期的劝进,报以幽默的反问,而不是像训朱祐那样严肃和谨慎。

  他这样做除了对铫期的高度信任(他也同样信任朱祐),也有顺应部下的要求,从而达到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称帝的考虑。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确实不能再客气了,干吧!

  于是,刘秀立即与更始翻脸:向更始派来的使者回话,河北尚未平定,不能去长安!从此,刘秀与更始王朝彻底决裂。

  紧接着,刘秀立即封耿弇为大将军,北上幽州征调十个郡的兵马。

  由于耿弇此行关系重大,刘秀觉得应该加派人手。事不宜迟,他找来邓禹,商量意见。

  邓禹推荐了吴汉。

  刘秀立即封吴汉为大将军,让他与耿弇一起到幽州出差,征调兵马。

  耿弇、吴汉的斩首行动

  这就是刘秀,慎思敏行,考虑问题深入细致周密,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就干。

  刘秀从此对耿弇的信任一生未改,而耿弇对刘秀也赤胆忠诚,至死不渝。

  在我国封建社会,在纷纭复杂,尔虞我诈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这种君臣之间相知相守的感情融合是极其罕见的。

  刘、耿之间的这种信任和忠诚是很典型的,集中体现了刘秀为人处世的风范,说明了刘秀粉丝这么多的原因,也告诉人们:君子能走多远。

  具体地说,刘秀之所以终其一生对耿弇和他的老爸耿况信任不改,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耿弇爷俩儿对刘秀超级忠诚,这是最重要的。

  这爷俩儿都是未曾谋面就慕名崇拜刘秀的。

  儿子崇尚刘秀的德才,放着高干子弟不当,甘冒生命危险、颠簸之苦追随刘秀。

  老爸也不简单,为了帮助儿子实现追星的目的,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于身家性命放在一边,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在关键时候给予刘秀宝贵的支持。

  要知道,当时的刘秀除了满身的德才和崇高的声望之外一无所有,同时他还在更始王朝受尽排挤。而耿家这爷俩儿在上谷发兵归顺刘秀时,王郎的势力还十分强大。当时的河北,在很多人看来,王郎才是刘氏宗室的真命天子。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不是出于一种超级忠诚,正当着高干和高干子弟的这爷俩儿不可能这么干。

  二是耿家爷俩儿都太有才了!

  耿弇的年轻有为,大智大勇,才华横溢,我们已经见识过了,他老爸耿况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老耿是个大儒,在中央和地方都工作过,历经数朝,官至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他的才干就集中体现在对复杂时局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成功操持上。

  他知人善任,重视和提拔下属寇恂,对还是黄口孺子的儿子耿弇言听计从,除了对刘汉的忠诚,自然还有对时局和这两个年轻人的深刻认识和充分信任。

  三是这爷俩儿对刘秀独立发展的功劳很大。

  他们征调上谷突骑,为刘秀消灭王郎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小耿再去上谷,还有上佳的表现。

  小耿、寇恂率上谷突骑南下投奔刘秀时,老耿在上谷也没有闲着。那边刘秀跟王郎对打,更始王朝就开始做钳制刘秀的各项工作了,派出使者来到幽州代郡,找到太守赵永征兵。

  老耿利用自己与赵永的朋友关系,极力劝说赵永,成功地鼓动赵永南下归顺刘秀。

  赵永南下,找到刘秀表示归顺。可当赵永受刘秀指派返回代郡继续工作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赵永的部属张晔据城叛变!

  于是,老耿一面安排小儿子耿舒直接保护和帮助赵永,一面找来匈奴、乌桓兵。

  这时候,耿舒已经被刘秀任命为胡服将军。耿况、耿舒爷俩儿部署得当,一战而破代城,帮助赵永夺回了自己的领地。

  这样,代郡继上谷、渔阳之后,成为刘秀忠诚而可靠的战略根据地。

  远在长安的更始王朝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抓紧对刘秀下狠手。

  这还不算,耿家爷们儿的另一个大功,就是打败五校地方武装,保障了上谷一带的社会安定。

  五校军有二十多万之众,趁着上谷精兵南下支援刘秀的时候,经常来上谷骚扰。

  耿况、耿舒父子率兵,时分时合,连战连胜,打得他们难以在上谷立足,只好溃走。

  在老耿的主持下,上谷一带成为刘秀十分巩固和可靠的根据地,在刘秀平定河北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始要对刘秀下手,自然不会放过这里。

  这就有了前面说的,更始直接向幽州及上谷、渔阳两郡派遣干部之事。

  但是,更始王朝的“劣币”们并不懂得,或者懂得但并不能改变这个道理:乱世之中,说话是要靠实力的。

  面对更始多管齐下的钳制动作,刘秀决定打出政治军事的组合拳:政治攻略和军事杀伐齐头并进,抗命更始王朝和剿平地方武装同时进行。他觉得自己有这个智慧,现在也有这个实力了!

  得知刘秀派耿弇、吴汉北上征兵的消息后,刚刚被更始任命为幽州牧的苗曾密令各郡:不准发兵!

  吴汉与耿弇分头行动。

  吴汉认为,苗曾既然把工作做到这个份上,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有先直接找他了。吴汉直奔幽州州治无终城(今河北蓟县附近),去找苗省长。

  这时候更始王朝已经到了晚期,加之体制原因,它从干部队伍中已经派不出“良币”了,苗曾之流,实在拿不出手。

  苗曾听说吴汉来了,以为他肯定猝不及防,就想设个圈套把他拿下。

  他精心布了个局,陈设重兵,打算把吴汉引进局里,再擒而斩之。他料到吴汉初来,不可能带很多人,也不可能立即就有什么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还是可以的。

  为了把戏演好,表示自己的坦诚,使吴汉乖乖地入套,苗省长还摆出一副官架子,亲自出城迎接。

  吴汉总是认为,演好戏不一定都要很多人,所以,他仅率20名精骑。

  无终城外,吴汉与前来迎接的苗曾见面。

  双方刚照面,吴汉立即下令随从的骑士把苗曾拿下,就地斩首。苗曾的随从和守城的将士震惊得目瞪口呆。

  吴汉的动作很迅速,很连贯,随即指挥手下冲进城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关键人物和关键部位。

  吴汉这次独闯虎穴,他这一行动如此生猛,如此突然,又如此成功,成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无终及其周边的城邑乖乖就范。

  几乎就在吴汉出手的同时,耿弇也很快来到老家上谷。他像跟吴汉商量好了似的,办起事来毫不啰唆,干脆利落。

  一天,他亲率轻骑找到更始刚刚任命的上谷太守韦顺和渔阳太守蔡充,不由分说,就地斩首,简直就是吴汉杀苗曾的复制和翻版。

  耿弇、吴汉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幽州一带,对刘秀心有所属的干部群众兴高采烈,对王郎、更始抱有幻想的人则惊惧慑服。

  于是,耿、吴哥俩儿顺利地征调幽州各郡的精兵铁骑,迅速南下向刘秀复命。

  好了,再也没有什么要遮遮掩掩的了,干活儿吧!

  “推心置腹”降铜马

  公元24年秋,刘秀正式开始清剿河北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战争,第一个目标就是铜马军。

  但是,开局并不顺利。

  按照刘秀的部署,盖延率领先头部队从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出发,正面与铜马对磕。但是盖延没能得手,只好退回清阳,反而让铜马“包了饺子”。

  盖延不久前作为渔阳护军与吴汉、王梁率兵归顺刘秀,对刘秀的忠诚是没话说的。而他个人的孔武有力、勇猛机智也都是出了名的。这样一位职业军官,刚一个照面就被打跑,可见铜马的战斗力确实不能小瞧。

  危急关头,幸亏邓禹率援兵赶到。

  邓禹不仅是刘秀的首席智囊,谋略超群,而且常常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战中也不时有精彩的表现。他给铜马来了个反包围,一番激战,大败铜马,顺便生擒其大将。

  不光先头人马胜得辛苦,刘秀的另一员大将、勇冠三军的铫期打得更艰难。

  在这场打铜马的战斗中,铫期的任务是运送和保护军需辎重。在清阳、博平(今山东茌平境内)一带,他与铜马的数十万大军遭遇。

  铜马打起仗本来就像亡命之徒,现在又在人数上占优势,士气很高。铫期率将士舍生忘死,但还是连吃败仗。

  在这关键时刻,铫期表现出过硬的作风,率众背水而战,手下将士个个杀红了眼,毙敌无数。

  但是,铜马就是杀不完也打不退,一批刚被铫期砍了,又有无数人马上来。

  幸好,就在铫期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刘秀亲自带兵来救,不仅三下五除二杀退铜马,而且撵着他们打,铫期这才转危为安。

  在这场清剿铜马的战役中,由于对方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且战斗力极强,刘秀认为不能硬来。他不断调整作战思路,迅速打出新的组合拳,扭转了不利局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一,他着眼于实战的需要,整编部队,大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根据工作需要,他改变了将领、士卒“诸将同营”的旧体制,对将领调整了分工,把士卒和其他人员划拨给各位将领统帅指挥。这个工作在今天看来当然很不起眼,但在当时的刘秀手里,这标志着他的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开始。

  其二,与铜马开打了,刘秀驻扎在清阳时,吴汉率领从幽州征调的十个郡的精兵赶来报到。这批人兵强马壮,旌旗整齐,一看就知道很有战斗力。

  吴汉来到清阳,顾不得休息,立即求见刘秀,呈上人马、兵器、辎重的册簿,全部交给刘秀安排。刘秀很高兴,根据工作需要做了合理调配。

  同时,刘秀为了稳定来之不易的根据地幽州一带,任命自己的秘书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北上驻守蓟城。

  朱浮的德才在刘秀的部属中并不怎么样,而且性格骄傲矜持,与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但他追随刘秀很早,深得刘秀的信任,初来河北时任刘秀的秘书,打邯郸时升为偏将军,现在又被提拔为手握军政重权的封疆大吏。

  刘秀被称赞为“最会用人”,其实对朱浮的使用是他极为罕见的看走眼的一例。

  其三,刘秀在亲自指挥的战斗中,对铜马采取了很有特色的战略战术,打得铜马口服心服。

  刘秀集中优势兵力,把铜马的主力包围在郩城(今河北辛集东)。但是,面对心浮气躁的对手,刘秀围而不打。

  刘秀认真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特点,认为铜马人数众多,作风生猛,但长于斗狠,不善谋略。

  说白了,这股人马靠的是兜头就打的一阵子猛劲,如果避开这阵子猛劲,想拿下它就会有多种方法。

  这样,刘秀光围不打,铜马沉不住气了。

  铜马仗着兵力优势,想速战速决。再者,他们人多,吃的用的消耗的也多,困守孤城,时间久了,给养必然成为问题。

  还有,大家多是庄稼人,喜欢直来直去,打就打,不打就算了。那刘秀鬼点子多,跟他玩的时间太长了很危险。

  于是,铜马多次挑战,主动找仗打。

  刘秀则严令部下:筑牢营垒,加强防守,养精蓄锐,不予理睬。

  城里的铜马憋得难受,手头又紧张,不得不派出小分队外出抢劫粮食和财物。

  但是,一旦发现铜马的小股武装出来,刘秀立即派兵劫杀,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就地歼灭,彻底切断了铜马的供给线。

  这样,刚过了一个多月,铜马就受不了了!

  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想打仗刘秀又不理睬,想出城找吃的,派出去的人马出去多少就被刘秀给毁多少。这样搞下去,是谁都能被搞疯,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

  一天夜晚,又饿又心慌的铜马没有办法,只好弃城逃跑。他们瞅准了刘秀包围圈的一个缝隙,没命地逃出城去。

  刘秀所以让包围圈留个缝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立即挥军追击。

  刘秀就是刘秀,他并没有让他的将士们对铜马撵上就打,那样太累。按照刘秀的安排,将士们先撵一阵子,撵得铜马筋疲力尽的时候,再一阵猛砍。

  这些精力充沛的将士砍累了,就让他们继续跑。

  铜马跑了没有多大会儿,将士稍加把劲儿就赶上了,又是一阵猛砍。

  到了馆陶(今属河北),刘秀的将士们突然发力,一场激战,把铜马的主力吃掉大半,铜马大半主力或死或降,其余的则四处逃窜。

  刘秀正在打扫战场,接受投降,谁知,另外两支地方武装高湖、重连从东南方向赶来,支援铜马的余部。他们迅速与铜马的余部会合,不敢恋战,迅速向北转移。

  刘秀自然不会放弃这到嘴的肥肉,立即尾随追击。

  铜马、高湖、重连擅长打游击战,他们想赶紧摆脱刘秀,伺机再战。

  但是,这时候,刘秀不再玩潇洒,亲自率领幽州突骑追击。

  比起铜马和他们的友军,刘秀亲自指挥的幽州突骑更加擅长长途奔袭。经过数百里路的追逐,在蒲阳(今河北顺平一带),两军展开激战,最后,刘秀取得完胜。

  眼看实在不能再跟刘秀过招了,铜马、高湖、重连口服心也服,连忙向刘秀投降。

  这实在是刘秀的一场大胜仗:除了死掉的,铜马及其友军数十万将士要求投降!

  由于降者太多,又确实需要这支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刘秀决定宽大为怀,以诚待之:封所有来降的将领为列侯。

  当然,刚才还在对砍,现在要成为哥们儿,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受封的将领们虽然高兴,但知道刘秀谋略深远,心机难测,很怕被他忽悠了,惴惴不安。刘秀的心腹们面对刚才还跟自己玩命的对手,也多怀戒心。

  这样,刘秀面前出现了一种自己的心腹不相信降者,降者也满腹疑虑的局面。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情况,随即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立即下令刚刚归降的列侯们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军营,还带自己原来的兵。接着,他又轻骑简从,一个军营一个军营地去看望大家。

  在此,刘秀表现出绝对的诚恳和自信,他每到一处,问寒问暖,真诚地询问大家的喜忧冷暖,亲热得像久别重逢的好朋友。

  降将们多是性情中人,他们都被刘秀感动,相互议论说:“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以死报效呢?!”于是,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对刘秀佩服得五体投地。

  “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里,而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实践者,就是刘秀。

  同时,刘秀心腹们的戒心也都解除了。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刘秀又把这些投诚的将士化整为零,重新编组,分配给自己原来的各个将领统率。

  这样,刘秀手里的部队迅速壮大,规模达数十万之众。

  这次收编的铜马将士后来成为刘秀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的基本力量,加之征服铜马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时人和史家都称他为“铜马皇帝”。就是在今天,不少史家也这样称之。

  不过,收降铜马,只是刘秀清剿河北众多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开始,他并没有满足,他要趁热打铁,扩大战果。

  这时候刘秀侦知,在射犬(今河南武陟一带),赤眉军的一部与青犊、上江、大肜等武装十多万人聚集,商量着怎么联合对付刘秀。

  刘秀认为这既是聚歼他们的好机会,也可以趁机向河内一带扩展势力,于是,他调兵遣将,挥师南下。

  他踌躇满志,志在必胜,“我手里仅有几个人时都能跟王郎周旋,现在拥兵数十万,是可以在疆场任意挥洒的时候了!”

  到了这个时候,刘秀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玩战争了。

  但是,射犬的战役并不好打。

  刘秀的大军从蒲阳出发,前将军耿纯为先锋。耿纯治军理政都是杰出人才,突出的特征是机智谨慎。他率先头部队直奔射犬。在离射犬几里远的地方,天色已晚,他便部署安营扎寨。

  当天夜里,耿纯的部队正在闭营休息,忽然,敌人趁夜偷袭。

  敌人也很聪明,知道刘秀用兵机谋深远,恐怕有诈,并没有冲到面前近战袭击,而是用弓箭远射。

  耿纯的将士还在梦中,突遭如雨的箭矢,死伤了不少人。

  在这危急关头,耿纯表现出大将风度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一面迅速部署和约束部队,加强防备,坚守营垒,不得出战,一面精选敢死队2000人,悄悄出营从背后袭击敌人。

  这支敢死队个个都是能打能跑的精壮汉子,他们身着便装,手拿硬弓,每人仅配三支箭,跨上骏马,衔枚疾行,绕到敌人背后,突然擂鼓,齐声呐喊,用箭猛射敌人!

  敌人大惊,急忙撤军。

  耿纯的这招有点档次。

  赤眉、上江等武装虽然好勇斗狠,但喜欢干的是力气活儿,对耿纯这样有点技术含量的动作很不适应。

  眼下,他们不知道刘秀、耿纯用的哪招,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埋伏,只好在慌忙中赶紧后撤。

  耿纯一见敌人要跑,趁机挥兵追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这次夜袭。

  战事刚结束,耿纯立即派轻骑飞速向刘秀报告军情。

  第二天早晨,刘秀率众将军来到耿纯的军营,慰劳将士。

  他亲切地对耿纯说:“昨天晚上很辛苦吧?”

  耿纯谦逊地回答:“全靠主公您的威德,我们幸运获得全胜。”

  刘秀解释说:“大部队在夜里不能轻易移动,所以我们没能赶来救助大家。”

  他还进一步关心地对耿纯说:“军营进退无常,战场形势变化多端,为了安全起见,你的家眷就不要都住在军中了。”

  他随即下达人事任命,安排耿纯的族人耿伋为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县长,让耿纯的家眷留居蒲吾。

  在兵荒马乱、攻伐连连的岁月,刘秀百忙中不忘安排耿纯家眷的生活和安全,体现了对他特别的关心。

  刘秀正面进攻射犬的战斗,打得也十分辛苦。

  担任正面主攻的是都护将军贾复。

  这是个猛人,性格坚毅,英勇善战,纵横疆场,奋不顾身。同时,他又很有个性,为人棱角鲜明,常常气势凌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所以在刘秀军中一度曾遭到排挤,但是,刘秀慧眼识人,用其所长,对他非常信任。

  现在,贾复挥军猛攻射犬,志在必得。

  射犬守敌刚刚领教了刘秀手下的厉害,拼命抵抗,战斗从早晨开始,一直打到下午,射犬仍然牢固不摧。

  刘秀知道将士们饿着肚子打到现在,连饭也没有顾得上吃,就传令招来贾复,说:“大家都饿了,吃了早饭再打吧。”

  贾复正憋着一股斗志,担心大家一吃饭,士气短时间难以再鼓起来,就坚定地回答刘秀:“先破敌军,然后吃饭!”

  说完,他挺身冲在最前面,冒着守敌的矢石,攀上射犬城墙,奋勇砍杀,所向披靡。

  众将士在他的感召下,个个争先恐后,抢先杀敌。大家一鼓作气,一阵恶战,很快冲破射犬守敌的防线,拿下射犬,取得胜利。

  这一仗打下来,刘秀的手下诸将对贾复刮目相看。大家认为,老贾虽然脾气不好,但那是小节,打起仗来不要命、有办法,实在够哥们儿,工作是没话说的!

  这次射犬之战,刘秀不仅重创赤眉、青犊等军,顺便打出了一记组合拳,把更始派来监视和控制他的谢躬也收拾了。

  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的政治挖坑术——刘秀版调虎离山计  如果说刘秀在河北剿灭地方武装是与对手当面对砍,更多的是力气活儿,那么他与谢躬代表的更始势力斗争则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

  现在刘秀即使公然抗命,更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刘秀还是要隐忍下去,因为身边还有个率领数万军队监视他的谢躬。

  老谢是南阳人,在更始王朝诸多“劣币”中,他的成色稍好些的。

  他的德才固然不能跟刘秀的手下比,也算是个正派人、勤快人,但是他不懂军事,不会带兵打仗。

  换句话说,老谢是个老老实实处理具体政务的人,他要是跟刘秀过招,实在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更始派他来出这趟差,实在失策。

  老谢心里当然也很清楚,自己奉命率领六位将军数万人马来到河北,名义上是帮助刘秀打仗,实际是要抢夺胜利果实,同时监视钳制并伺机干掉刘秀。

  他想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到河北以后,老谢安排大将军吕植屯兵淇园(今河南淇县),自己率主力参加刘秀攻伐王郎的最后几场战斗,当然,也不过是摆摆样子,主要目的还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刘秀的背后捅他几刀。

  他的这支更始军具有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的突出特点:不讲纪律,不会干实在活儿,喜欢抢掠女人和老百姓的财物。

  老谢并没有能力驾驭这支部队,来河北不久,他和这支部队就以实际行动深入广泛地宣传了更始王朝的腐败无能,相当不得人心!

  更可悲的是,老谢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自量力,老是故意找刘秀的茬儿。

  他打王郎毫无建树,倒是有几次与刘秀的人马发生摩擦,差点先动手,只是看到刘秀手下有不少忠诚舍命之士,他才犹豫起来。

  刘秀抗命更始的主意已定,对谢躬自然除之而后快,但是刘秀不想迎面跟老谢对砍。他觉得对付老谢不过小菜一碟,有很多办法,只是选择在什么时间、采取哪种办法的问题。跟老谢这样的干部对砍,自己的人马要劳师动众,也显得自己太失水准。

  他想采取一种更有难度系数、更有观赏性、更稳妥的办法,既对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造成威慑,也向河北的父老乡亲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势,惩恶扬善。

  公元24年春夏之交,王郎已诛,清剿地方势力的工作进展顺利,刘秀实在对老谢忍不下去了,决定下手。

  为了下手时能够稳准狠,刘秀决定由吴汉、岑彭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必要时自己也活动一下手脚。

  谢躬与刘秀住在邯郸,吕植则驻扎在淇园,呼应着谢躬。老谢以为这种布局前后有呼有应,自己很是得意。

  刘秀派岑彭去淇园策反吕植。

  岑彭不辱使命,马到功成,吕植一夜之间就成为刘秀的人。刘秀很高兴,随即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负责督察全军各营。

  这个职务相当于情报司令、保安司令或者军法队长,权力很大,原来祭遵担任这个职务,现在祭遵转任偏将军,岑彭接任了。

  解决了吕植,刘秀就可以放心地玩谢躬了。

  前些日子,刘秀一直用笑里藏刀的办法对付老谢。他虽然心里对老谢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常常装出哥们儿关系不错的样子,一有机会就夸他,在甜言蜜语中暗藏杀机。

  老谢做事勤勉,刘秀常说:“谢尚书才是真正有能力的好干部!”老谢听得多了,就慢慢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掉了自己与刘秀不可调和的矛盾,忘记了自己随时可能掉脑袋的危险,忘记了刘秀的根本利益所在。

  但是,也有旁观者清的。随同老谢一起出差的妻子是个精明又谨慎的女人,她劝老公不要被刘秀忽悠了。

  她对老谢说,将近一年前,刘秀在大哥被杀时,就装出一副诚惶诚恐、不动声色的样子,当时好多人都同情他,现在他翅膀硬了,不一样了吧?刘秀诡计多端,能量很大,现在手里又人多势众,怎么能不提防他呢?你与刘秀一向合不来,常常发生矛盾,如果轻信他那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早晚会栽在他的手里!

  谢夫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应该说是有眼光的,但是,她的话并没有引起老谢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老婆是妇人之见,不予理睬。

  岑彭说降吕植的同时,刘秀亲自操作对谢躬手下另一个大将马武的策反。

  老马也是老同志了,他早年为了避仇参加了绿林军,属于新市兵一支。

  他因为大小是个首领,加之作战勇武,曾被更始王朝任命为侍郎。在昆阳大战中,老马积极配合刘秀,完事后被提拔为振威将军。这次来河北,老马的任务就是在谢躬的领导下钳制刘秀。

  由于曾经同事过,刘秀对马武很了解,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冲锋陷阵的将才。要玩谢躬,不把马武摆平也是有点麻烦的,杀马武虽然也不费劲,但不如拉过来为我所用划算。

  刚拿下邯郸不久的一天,刘秀举行盛大的宴会,重点宴请谢躬和他的几个将军。

  刘秀设下圈套,想按照当年项羽对付刘邦的鸿门宴的套路,把谢躬干掉。

  这天的宴席上,刘秀多次想动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宴会刚结束,刘秀独自邀请马武登上已故赵王的丛台叙旧。

  老同事老朋友了,酒后叙叙家常话纯属正常。

  下面的这番对话很有意思,刘秀于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马武从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马武是个典型的武将军,忠于职守,对刘秀也向来敬重。刘秀十分和气地对马武说:“我现在得到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想请将军来统率,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马武也对更始看透了,又何尝不知刘秀的谋略和才干,听了这话受宠若惊,怦然心动。

  他忍住内心的兴奋,连忙说:“我愚钝懦弱,没有什么谋略,怎么能当统帅呢?”

  刘秀一看有戏,就接着说:“您久为将军,熟悉行军打仗,我目前手下的佐吏哪能跟您相比?”

  马武很感动,很高兴刘秀对自己的赏识,虽没有立即回答什么,但内心已打定主意归附。

  这样,刘秀忽悠了谢躬本人,说降了吕植,策反了马武,随时可以使出灭谢组合动作的最后一招了。

  这最后一招,就是刘秀版的调虎离山计。具体实施起来,就是刘秀策划和指挥,吴汉、岑彭操办。

  这时候,谢躬已经率军南下,驻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刘秀在谋划进攻射犬的同时,也按照调虎离山计的基本原理给他设下了圈套。

  在出兵南下前,刘秀请来谢躬,对他说:“我出兵射犬讨贼(指赤眉、青犊等),一定会大败他们。尤来军在射犬山南,必然会逃亡隆虑山(今河南林州境内),如果您奋发神威,进击这些散溃之兵,肯定手到擒来。”

  谢躬不知是计,觉得刘秀此举此言很有道理,说:“好!”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均如刘秀所料,他果然大败赤眉、青犊,尤来军果然逃往隆虑山,老谢果然亲自率兵追击尤来军。

  老谢来河北还没有什么建树,与刘秀连获大捷比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这次,他实在不想放弃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就留下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住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大部人马追击尤来。

  可怜的老谢固然才干比不上刘秀,他甚至不知道有时候要“穷寇莫追”的。

  尤来与青犊等地方武装一样,打仗的风格向来是斗勇斗狠,逼急了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眼看被刘秀、谢躬夹击,他们立即拼命死战,还击谢躬。

  我们不敢跟刘秀过招,还不敢跟你打吗!

  尤来自知没有退路,个个拼死作战,锐不可当。老谢惨败,死了数千人。

  就在老谢率兵刚离开邺城的时候,刘秀立即命令吴汉、岑彭动手去拿邺城。

  吴汉先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进城,去说降太守陈康。

  这个舌辩之士就像不久前岑彭说服吕植一样,马到成功,很快说服了陈太守。

  陈太守采取了极其配合的态度,收押了大将军刘庆和谢躬的老婆孩子,打开城门,欢迎吴汉、岑彭进来。

  吴汉、岑彭迅速控制了整个邺城,并伏下重兵,专等老谢回来。

  老谢只知道忠于职守,好好干活儿,并不知道军界中的欺诈和凶残丝毫不逊于政界的倾轧。他出师即败,身心疲惫,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邺城,打算休整一下再说。

  他回到邺城郊外,并不知道邺城已经姓刘,把大部队安扎下来,自己就带着几百个亲随轻装进城。

  来到郡衙,老谢等人一眼看到吴汉、岑彭二人高高地坐在堂上,大吃一惊,就要回头离开。

  吴、岑一声令下,埋伏在一旁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围了上来。

  吴、岑并不审问,下令立即把老谢和随卫将军们就地斩首。

  邺城郊外老谢的将士们一听主帅被杀,而且是刘秀的人干的,全部缴械投降。

  这就是刘秀常见的动作风格: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先表现出温柔亲和的一面,然后抓住机会突然一击,往往一招或数招即可毙敌。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