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最有本事的皇帝:治世读刘秀 第一部:天下雄主 > 第二章 伪君子王莽成了国家一哥

第二章 伪君子王莽成了国家一哥

  这个时期,从官场到社会上,到处弥漫着一种虚伪的风气。也就是说,容忍虚伪、欣赏虚伪、利用虚伪成为很多人的品格和习惯,成为官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更可悲的是,虚伪也得到体制的认可和鼓励。

  这种政治文化的堕落,是西汉败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在风气上、人格上乃至于体制上都以虚伪为美,谁还愿意做个诚实的人?干部群众谁还真抓实干,诚实守法?国家机器怎么能健康运转?

  王莽的裙带发迹史

  王莽,字巨君。他的这个字取得有意思,“巨”字倒贴近,“君”字就不沾边了。

  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在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东)。他自称是黄帝的后代,这没有证据,也无从查考。

  王莽的父亲王曼,是前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的同胞弟弟。也就是对王莽来说,汉元帝的老婆是他亲姑姑,他算是正宗的刘汉外戚。

  只是,王曼死得早,没有赶上王家大肆封侯的盛况,所以王莽家早年的境况相对孤寒一些。

  前汉自宣帝以后,元帝、成帝、哀帝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平帝,一发腐败得不可收拾。

  元帝身为一哥不理政事,迷恋音乐。迷恋音乐本来未必是坏事,但要看你本职工作是干什么的,又干得怎么样。元帝不务正业,是个超级音乐发烧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交给宦官去做,业绩一塌糊涂。

  而成帝迷恋酒色,赵飞燕姐妹俩经常把他哄得一愣一愣的。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交给外戚老王家的人去做,政治更加黑暗。

  哀帝搞同性恋,把本职工作交给同志董贤去做,自己光玩。

  这个董贤,一个爷们儿长着一副漂亮女人相,除了陪哀帝吃喝睡觉就是一个草包,在他的操弄下国政糟糕到了极点。

  想想历史上为了登大位,当一哥,不知多少人冒着粉身碎骨,甚至株连九族的危险,绞尽脑汁,耍尽手段,真正成功的也就那几个人,他们还要有老天爷的特殊照顾——给机会。

  但是,元帝、成帝、哀帝爷仨儿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放心地交给别人去干,还从不考核业绩,这实在是国家和人民之祸!

  同时,这爷儿几个在其位却太不知道珍惜,惹得很多人对这个位子眼红心痒。

  王莽因为父亲死得早,早年的家境比较他的那些叔叔伯伯们还是贫寒的。但是,她姑妈王政君嫁得实在太好,她娘家的男丁想不飞黄腾达都难。

  其实王政君嫁给元帝,实在是偶然之中的偶然,但这种偶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历史。

  王政君的父亲王禁官至廷尉史,他妻妾成群,生有四个女儿八个儿子。王政君是他与嫡妻所生,也是他的二闺女。

  这个王二小姐长大后性格柔顺,很守礼节,王禁有意通过她攀附权贵,就不断加强对她的教育,想方设法把她许配给东平王刘宇。

  但是,王二小姐还没过门,刘宇就死了。

  王禁很可惜,找人算了几卦,都说这二丫头将来贵不可言。

  王禁暗自高兴,并不灰心丧气,继续很用心地教二丫头读书练琴。

  待到二丫头长到18岁时,王禁把她送到后宫掖廷,想寻找机会,看能不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当时,想得到皇帝垂青的女孩儿太多,王禁只好听凭自己的二丫头排队等着。王禁在朝廷为官多年,深知荣华富贵的好处,打定主意要通过二丫头攀龙附凤。

  王禁觉得,无论皇上还是太子,不,皇家其他的男子也成,谁要二丫头都行!只要二丫头嫁人皇家,老王家马上就跟一般干部不一样。

  过了一年多,宣帝的太子刘奭所宠幸的一个姓司马的女人死了。她死前告诉太子,她的死不是老天爷决定的,是太子身边的其他女人暗中诅咒死的。

  这本来纯属扯淡,显然是该女出于嫉妒等阴暗心理的一派胡言,但太子竟然信了。

  太子因为太喜欢司马女,就决定原来的妃妾谁也不准再来见他。这个太子对音乐的兴趣超过当皇帝,同时也是个很重感情的人。

  枕边风往往是无坚不摧的。

  太子意气用事,他爸宣帝知道这件事后却急了:这样把刘汉宗室弄绝后了怎么办?于是,宣帝安排皇后,也就是太子他妈从后宫掖廷正排长队等着的女孩子中挑几个给儿子送去。

  王政君恰好在这几个女孩子之中。

  这一天,不知太子还沉浸在对司马女的怀念中,还是什么原因,反正他对老妈送来的这几个女孩子都不感兴趣。不过,他又不想让老爸老妈扫兴,就随便说喜欢其中的一个。

  在王禁的指导下,王政君想托身皇家男子已处心积虑多时。这一天,她穿的衣裳明显与众不同,恰巧又离太子最近,皇后以为儿子选的是王政君,就把她留下来侍候太子。

  就这样,王政君偶然而又幸运地被送入了太子宫。

  刘奭在女人问题上没把握好,给历史带来了大的麻烦,当然也留下千古之叹。

  奇怪的“毛延寿现象”

  太子刘奭对司马女的过分在意,和对王政君的过分不在意,使以王政君和她侄子王莽为代表的王氏家族有机可乘。

  他的这种过分不在意,不仅导致王政君的王氏外戚家族擅权弄国半个多世纪,祸国殃民甚烈,流毒于政治文化则长时间难以肃清,而同时,这也使他错过了一位流芳千古的、了不起的女人:王昭君。

  王政君,王昭君,两个女人虽然名字仅一字之差,但做人的差距实在是大了去了!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嫱,字昭君,公元前52年出生在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是家世清白的平民人家的闺女。

  在刘奭由太子晋升为天子(就是前汉元帝)之后,她被选入宫中,排队等着皇帝爷儿几个挑选,就像几年前王政君那样。

  刘奭对女人和治国的兴趣都不如对音乐兴趣大,懒得一一接见这些成群的美女,就安排宫廷画师毛延寿把她们画下来,自己啥时候有兴致就随手翻翻。

  元帝这样做,给了毛延寿很大的权力空间。

  谁能否博得龙颜一悦,完全取决于老毛把你的尊容画得怎样。一哥这种特殊的安排,给了老毛巨大的自由裁量权。

  那时没有拍摄技术,画像又是如此主观的东西,简单说吧,他老毛要让皇帝喜欢谁只要手腕扭几下,皇帝就有可能喜欢谁。相反,如果他老毛手中的画笔随便点几下,你就有可能永远无缘面君。

  一时间,这些美女为了有机会面见元帝,纷纷给毛延寿送礼。

  王昭君骨格清高,自以为才貌双全,不肯给毛延寿送礼。

  毛延寿也没有向王昭君索贿,只是,在采集王昭君的画像时悄悄做了点手脚:在她的面颊上轻轻点上了几颗“丧夫流泪痣”。

  于是,王昭君便被冷落三年,无缘面君。

  这种现象可以叫做“毛延寿现象”:有决策权的人(元帝)工作不深入实际,放任具办人员(毛延寿)徇私舞弊(谁给好处就把谁画漂亮点儿),导致工作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埋没了昭君,后来让元帝心里不好受)。

  这种现象生命力太强!

  公元前33年,也就是王昭君19岁这年,北方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求见元帝,对汉朝称臣,并请求和亲。

  元帝传旨,尽召后宫宫女供他挑选。

  这有点像是公开选拔。

  王昭君挺身而出,慨然应诏。她卓尔不群,呼韩邪单于一眼相中了她。告别之际,呼韩邪单于带着昭君向元帝辞行。

  这一天,站在大家面前的昭君仪态雍容高贵,服饰华美得体,见的人无不夸赞。

  元帝非常吃惊:朕不呆不傻,却不知道后宫竟有天人!

  元帝非常难受:朕确实很想留下她!

  但是,元帝也知道,君无戏言,当了一哥的人绝不能自己说话不算数:说好了后宫宫女让老呼随便挑的嘛!

  元帝心情很复杂,赏给昭君锦帛两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无数,并亲自送他们夫妇出长安十多里。

  王昭君肩负汉匈和亲的重任,随着单于的马队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出塞北去。她深情告别养育自己的故土,坐在马背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愁之曲,像是要书写一个传奇。

  据说,南飞的大雁听到悦耳的琴声,看到马背上绝色的美女,竟然忘了摆动翅膀,跌了下来。从此,昭君之美有了“落雁”的代称。

  再说元帝送走王昭君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觉得自己被人耍了!

  他叫人从众多宫女的画像中挑出王昭君的来,仔细看看,发现画像虽然跟昭君模样有点像,但根本没有昭君本人美丽可爱,特别是根本没有昭君本人的气韵。于是,他安排人查个究竟。

  这当然很好查。刚把“毛延寿现象”调查清楚,元帝就极为生气,立即把毛延寿砍了。

  毛延寿有错吗?毛延寿小错,大错是元帝。一哥元帝的马虎,或者说不把治国当做本职工作,才让王政君家族有机可乘,从而产生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王氏外戚弄权误国的更严重更恶劣的“毛延寿现象”。

  王莽就是这种“毛延寿现象”的最大受益者。

  虚伪的社会风气造就虚伪的人

  王政君入侍太子刘奭,不久即怀孕,产下一男丁,取名骜。

  公元前48年,宣帝去世,刘奭晋升为一哥(元帝),立3岁的刘骜为太子,他妈王政君为皇后。王政君成了“国母”,她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成了皇亲国戚。

  公元前33年,元帝去世,太子刘骜晋升为一哥(成帝),他妈王政君成了皇太后。

  这个成帝和他爸元帝一样不把治国理政当做本职工作,不同的是他爸迷恋音乐,他迷恋女人,而且风流成性。

  既然爷俩儿这副德性,那王政君就不客气了!

  儿子刚继位,王政君就安排朝廷任命胞弟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相当于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政府首脑,总揽朝廷一切军政事务。

  王氏专权打这儿开始。

  公元前27年的一天,是王家大喜的日子,也是中国政治史上很耻辱的一天,王政君的五个同父异母弟弟同时封侯,他们是: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史称“五侯”。

  还有,她的另一个兄弟王崇命薄,封侯没几年就死了,他还没出生的儿子就继承了他的侯位。成帝在位的二十多年(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7年)间,王政君娘家的势力迅速膨胀,不可一世。比如,“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也就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政府首脑一职,由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哥儿几个,还有他们的侄子王莽轮流着当。

  老王家一门10个侯,5个大司马,几十个列侯,姻亲遍布朝廷,走狗爪牙遍地都是。

  就这样,成帝玩女人,他妈他舅玩权,搞得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文化堕落,民怨沸腾。在这样的环境中,王莽渐渐长大了,他胸中的权力欲也像野草一样,一天天疯长起来。

  西汉末年,由于元帝爷儿几个不安心干本职工作,王氏外戚把持帝国权柄,把朝政搅和得一塌糊涂,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心思变。

  王莽出生成长时期,西汉的虚伪奸诈风气极为盛行。

  这个时期,从官场到社会上,到处弥漫着一种虚伪的风气。也就是说,容忍虚伪、欣赏虚伪、利用虚伪成为很多人的品格和习惯,成为官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更可悲的是,虚伪也得到体制的认可和鼓励。

  这种政治文化的堕落,是西汉败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在风气上、人格上乃至于体制上都以虚伪为美,谁还愿意做个诚实的人?干部群众谁还真抓实干,诚实守法?国家机器怎么能健康运转?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既然虚伪得到普遍的容忍、欣赏和利用,那么还有诚实、善良和高雅的存身之处吗?那么它的堕落和败亡难道还能挽回吗?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人。他不仅将虚伪进行到底,而且把在虚伪理论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手段(权谋诈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就是凭着这个,加上王氏外戚特殊的权力和地位,他从一个幼年丧父的寒门(相对他的那些伯父叔叔们而言)子弟,混到天下一哥。

  王莽能摘取虚伪之王的“桂冠”,除了拜崇尚虚伪的社会环境和王氏家族的精心培养所致,主要还是他个人辛苦努力的结果。

  从王莽刚记事的时候起,他看到的就是王氏家族子弟们过着非常奢靡的生活,虽然哥们儿无德无才,窝窝囊囊,可是凭着王政君的裙带之风,个个显贵无比,声色犬马,为所欲为。

  王莽没有条件,也没有打算这样显摆。但是周围的环境,使他养成了既克己恭敬、勤俭朴素,又心高志大、自我奋斗的性格特质,也使他练就了一套察言观色、投机钻营的本事。

  王政君通过裙带关系把娘家众多男丁封侯拜将,后者疯狂地追究权力、爵位、财富和女人。但是,王莽的追求则很另类,他不遗余力地追求名声。

  对,就是这两个字:名声。

  成帝当一哥及其以后,前汉帝国败像已现。特别是虚伪欺诈之风盛行,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人多追究实惠,人际间的交往处处充满现实、势利和算计。

  王莽拜当时的名儒、沛郡(今安徽淮北市西)人陈参为师,刻苦学习《礼经》。实事求是地说,他好学,也很用心,加之刻意留心公众形象,穿戴言行处处像个儒生。

  在家里和家族里,他毕恭毕敬地侍奉寡母和寡嫂,无微不至地关心抚育亡兄留下的侄子,小心翼翼地讨好各位有权有势的伯父叔父,从没有半点违拗。在社会上,他轻财重友,广交名人儒士。

  公元前22年,也就是汉成帝阳朔三年,权倾朝野的、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王凤病了,王莽敏锐地看到,并且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于是,一连几个月,王莽毕恭毕敬、尽心尽力地在王凤府上侍候王凤。王凤病重,每次药煎好了,王莽都是亲自尝过才端上。他时刻不离病榻左右,头发顾不得梳理,衣服顾不得换,连脸也顾不得洗。

  这一手还真管用,王凤很受感动,其他的伯父叔父也都称赞。王凤临死前,托付姐姐王政君和外甥成帝,这个年轻人应该重用!

  于是,王莽踏上仕途,首先当上了黄门郎,相当于朝廷办公室副主任。不久,他又被提拔为射声校尉,是掌管宿卫京城的弓弩兵的将军,秩二千石。这都是重要职务。

  这时他小王才24岁。

  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并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的职务。

  对于伪君子的常规手段,王莽十分精通。

  比如,要做一个出色的伪君子,要善于伪装,也就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藏起来;要善于遮掩,如果露馅了能及时把馅儿包裹好;还有重要的一招,就是要善于作秀。

  如果说伪装、遮掩这两招带有被动防御的色彩的话,那么作秀则是一种主动出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稍后大家会看到,王莽作为历史上最高级别的伪君子,他不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或者说无意识地就能用好前两招,而且把第三招也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使用作秀这一招时,目的之阴暗诡谲,手段之狡诈多端,后果之危害深重,都是前无古人的。

  比如,他经常用自己的钱财接济别人,拿到朝廷发的奖金及时分给亲友或者手下人,号称“家无余财”。有一次,王莽的妈病了,朝中大臣的夫人们去他家探望。

  王莽安排妻子出来招待大家,妻子的长裙只遮到膝盖。当时,就是平民百姓一般家庭的成年女子,长裙也是要遮住脚面的。大家一开始还以为她是王莽家的仆人,哪里知道这就是王莽夫人!大家个个都很惊讶。

  王莽同志艰苦朴素,虽然身居高位仍然谦虚谨慎,严格要求家人,果然名不虚传!

  王莽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公元前8年,在王根的力荐下,王莽如愿以偿接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成帝,成为除成帝娘俩儿之外最有权力的人。

  这一年,王莽38岁。

  公元前7年,成帝死,哀帝立。

  哀帝很不喜欢王氏外戚,把王莽免了职,还要赶他离开京城,回到自己在南阳新野的封地去。

  但是,哀帝最大的悲哀在于,虽然成为一哥,却没有当一哥的起码的政治素养。

  史载哀帝自幼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擅长文辞和律法。同时,他生活十分简朴,不好女色和享乐,但生性缺乏阳刚之气,无节制地宠信大草包董贤,还跟董搞同性恋。

  更使大家难以接受的是,哀帝不光跟小董玩酷,还把国家大政交给小董玩,甚至打算把大位让给他。

  公元元年,王莽返京一年多,在位仅6年的哀帝去世了,才26岁。

  王政君亲自来到未央宫收取皇帝的印玺,接着又立即派人召王莽入宫,让他控制住朝政。

  王莽也不甘落后,迅速收取董贤的印信,安排人赶紧找理由治他的罪。

  哀帝无子,王政君姑侄俩儿又紧急商议,从刘氏子孙中挑个年龄小、好欺负的抱上大位,以便自己随意把玩,称为平帝。

  王政君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朝廷的日常工作由王莽处理。

  最高级别伪君子兼帝国CEO

  王莽这次重掌国柄,决心大干一票,以最高级别伪君子兼帝国CEO的身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其实是一种专家型高级政治流氓的身份。

  由于成帝、哀帝都没有儿子,近亲中有条件当一哥候选人的成年男丁反而更多,选择余地更大。而王莽姑侄之所以选择年仅9岁的刘衍做皇帝,完全因为他年龄小,好欺负、有利于当傀儡,他妈卫氏又是个偏房,控制起来方便。

  王莽想到,要是皇室再出来个哀帝那样的一上来就拿自己开刀,不光窝心,还误事儿啊。

  由于毕竟是专家型政治流氓,与其他人相比,他的政治野心更加膨胀,整人手段更加凶残,玩权方法更加阴险。

  他独揽大权,为所欲为,玩弄平帝于股掌之上,不断向太皇太后索要更尊贵的名号。

  他一方面慷国家之慨广施恩惠,到处做沽名钓誉的事情;另一方面又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把亲信爪牙全部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层层控制政权。

  王莽觉得自己在虚伪专业上、在个人政治进步上都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还必须以自己的风格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王莽的个人风格,除了大阴谋家都会的“规定动作”,更有独创的“自选动作”,那就是在大搞“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等勾当时,眼泪汪汪地装出一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样子。

  这样,王莽只走了几步,仅用几年,就把前汉帝国玩死了。

  第一步是排除异己,杀人不避亲。

  王莽整人的手法变化多端,因不同的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草包董贤吓得自杀了。王莽指使人罗列其罪状,开棺暴尸,没收全部家产。

  董贤的财产被变卖,竟然价值43亿钱!

  王莽的大儿子王宇一向对老爸的做法不满,王莽亲自安排把王宇铐进监狱,责令他饮毒酒自杀。这时王宇的妻子正身怀六甲,王莽不顾多人哀求,也把她打入死牢,安排待她分娩之后立即处死。

  第二步骗来荣誉,晋位“安汉公”。

  王莽党同伐异,大量提拔使用那些愿意效忠的人。

  与其他阴谋家不同的是,每当他要做什么事,总要摆出一副一心为汉室、一心为公的样子。他有私人要求,就让党羽上奏王政君,自己则叩头流泪,一再推让,蒙蔽太皇太后,也欺骗广大干部群众。

  公元元年,王莽指使心腹上奏王政君,说他治国理政的功绩比得上周公,至少应该得到像萧何、霍光那样的封赏,应该尊他为“安汉公”。

  王政君就采取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尊重王莽的意见不加封他土地,另一方面让群臣商议筹办“九锡”的礼典,看可不可以在适当时候把这个古代传说中最高的国家奖授给他。

  所谓“九锡”又称“九锡之命”,相传是古代朝廷赏赐给大臣九种物品或待遇,是国家对个人的最高奖赏。《周礼》等文献对这九种物品或待遇的记载各不相同,也未见关于这项奖赏付诸实施的纪录。

  很搞笑,也很不幸,由于王莽品质太自私凶残,为人太虚伪奸诈,手段太卑鄙无耻,从此以后,“加九锡”这本属褒义的礼典被认为是历代权臣阴谋篡位的前奏,对一哥岗位真正有想法的权臣避之犹恐不及。

  这样,好端端一个国家礼典,一个高雅的国家大奖,被王莽活生生糟蹋了。

  公元3年,王莽变着花样儿把自己年仅十多岁的女儿嫁给平帝当媳妇,立为孝平皇后,自己又摇身成为国丈。

  第三步是代理皇上,毒死汉平帝。

  公元5年,平帝已经14岁了。

  王莽利用腊月“上椒酒”祝寿的机会,在酒里下了毒,平帝喝了,一命呜呼。

  他从宣帝的玄孙辈中挑选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帝,理由是这孩子面相好。

  正在这时,武功县(今属陕西)县长孟通在清理水井时挖出一块上圆下方的白色石头,上面写着一行红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王莽安排心腹立即把这一重大发现报告太皇太后。

  王政君本不同意,奈何王莽羽翼已成,无奈地下令王莽“居摄”。

  王莽摄政,即“摄行皇帝之事”,便毫不客气地代表汉朝天子临朝听政,改年号为“居摄”,把刘婴立为皇太子,号孺子。臣民称他“摄皇帝”,史称“假(代理)皇帝”。

  第四步是弄假成真,建立新莽朝。

  公元8年,很多地方出现了王莽应该当真皇帝的符命,一个名叫哀章的投机者出现了。

  哀章是广汉郡梓潼县(今属四川)人,眼下正在京城游学。他仔细揣摩透了王莽决心篡汉的心态之后,精心伪造了一个铜柜,里面放上一份金书简。书简的正面是“天帝行玺金匮图”,反面是“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刻有汉高祖遗命:“王莽为真天子。”还附有一份大臣名单,其中有8位在任大臣、哀章本人和他随便捏造的王兴、王盛,共11人。

  一天黄昏,哀章穿着黄色衣服,抱着铜柜来到汉高祖刘邦的祀庙,把它交给那里的负责人,说是不知什么时候上天赐予的东西。

  该负责人立即报告王莽。

  王莽如获至宝,次日清晨就来到高庙,拜受这铜柜金书。

  然后,他迫不及待地拜见太皇太后,说自己将承天命代汉为帝,逼她交出传国玉玺。

  王政君恼怒而又无奈地对受王莽指派来要玉玺的王舜说:“我这个汉家老寡妇就要死了,想把这个玉玺带到坟墓里去,难道就不可以吗?”

  她说着把玉玺扔在地上,玉玺摔破了一个角儿。

  王莽很快就举办登基大典了,场地设在未央宫前殿,十分隆重。

  他宣布大赦天下;太皇太后王政君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太后(王莽的女儿)为“黄皇室主”,以表示与刘汉绝婚,均除去汉朝的封号;立妻子王氏为皇后,第四个儿子王临为皇太子;孺子刘婴为安定公,以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等五个县百里之地、万户之民为封邑。

  至此,王莽实现了梦想。

  但是,他付出的代价太昂贵。

  至少,他为此已经牺牲了自己的家庭。

  王莽有四个儿子,从大到小依次是:王宇、王获、王安、王临。其中,老大和老二被逼自杀了,王安吓疯了,只有立老四王临为太子(现在还不是让他死的时候)。

  亲生骨肉如此,王莽的妻子王氏早就哭瞎了双眼,现在成了瞎眼皇后。

  在登基大典上,工作人员宣读完策文之后,王莽发表重要讲话。

  他亲自拉着年仅5岁的刘婴的手,痛哭不止,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当年周公辅政,成王长大后便还政了。我本来也想效法周公,无奈天命难违,不登皇帝大位不行啊!”

  至此,王莽像变魔术一样,走完了篡汉的四步,把天下玩到了自己手里。

  王莽是个蹩脚的政治演员

  王莽登基即把刘婴废黜为“安定公”,以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等五个县的百里之地、万户之民为食邑。

  但是,王莽害怕节外生枝,并不让刘婴到封地去,而是把原大鸿胪府改为安定公府,把刘婴严密关押在里面,不准所有家人、佣仆等与他见面,只是饿了给他点饭吃。

  这其实就是监禁。

  自王莽称帝到被砍,刘婴过着不见天日的囚徒生活,前后达15年。

  太皇太后王政君自王莽登基时就基本没戏了。不过,王莽念她这块大抹桌布毕竟用得时间太长,也可能一时拿不准她到底还有没有用,就削去她的所有汉室封号,称之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为了怕她想念老公元帝和孩子,王莽把她和元帝的寝宫扒了另建,取名叫长寿宫。

  公元13年,王政君带着“汉家老寡妇”的自称,结束了六十多年的听政生涯,在悔痛中死去,终年84岁。

  还有王莽的女儿、18岁的安定太后,其实她妈才是皇后,这不是骂人吗?

  为了避免太过尴尬,王莽命令她立即改称“黄皇室主”,深居宫中好好守寡,以后不准再跟刘氏宗室结婚。

  王莽一生干了两件事,像两根绳索一样把他结结实实地捆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件是“携诈代汉”,另一件就是“欺民新政”。

  这第二件事也是他的心血之作。为了损天下以利己,同时还留下好名声,他疯狂地推行所谓的“新政”,最后在玩火中自焚。

  王莽代汉时,为了证明新朝政权是承天受命的合法政权,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更是为了自己心里的阴暗目的,他组织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改制活动。

  这种改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大致如下:

  1.宣布实行“王田”“私属”。全国土地改为国家所有,不得买卖,称为“王田”,规定人户占田限额,超过分出。奴婢为“私属”,不得买卖。

  2.施行“五均”“六管”。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价格并征收工商业税。“六管”则是国家管理盐、铁、酒、铸币、名山大泽和五均赊贷。

  3.改革币制。废除汉铸五铢钱,先后四次改革,发行5种币材6类共有28种交换比值的新莽货币。

  4.改革汉官制。增设新官位,改变汉官名。

  5.制作具有新莽色彩的礼乐。

  此外,王莽还对州郡县的名称,对京城、宫殿甚至城门的名称作较大变动,还对边境少数民族首领的名称、官号和玺印大加改变。

  对上面的这些措施,除了把玩者的虚伪、贪婪和狡诈,看不到一点儿人的智慧。

  这些措施表面看来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实际上是极端自私的,是取天下利归己所有,遭到天下人的反对;是严重违反和疯狂挑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来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混乱和倒退;是极其荒诞的,是劳民伤财的,留下历史的笑柄。

  王莽的上述改制措施,没有一项是成功的,相反,取得了另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除了他本人及其身边核心利益集团外,所有的人都强烈反对。

  他按照自己的意图精心设计这个世界,却导致整个国政民生一塌糊涂,自己也落个人人喊打。

  他本来想手握国柄,同时保留最高级别伪君子的职称,再玩天下人一把,却被历史涮了一下,开了个大玩笑。

  这有点像伟大的列宁说的,他“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这时的王莽像个愚笨又固执的演员,不顾观众强烈地喝倒彩,非要站在政治舞台中央扭来扭去。

  观众退票不成,不得不看他表演,又见他表演得这么滥,就认定他是有意来圈钱的。

  观众都是花了高价(身家命运和国家前途)买票的,见这个演员这样玩大家,极为愤怒,骂着、喊着,还直往舞台上扔东西——要王莽下台!

  王莽演员上得台来如此艰难,当然赖着不想下去,于是,全场的观众(全国人民)都恼了!

  看那边,有几个火气大的挽起袖子冲上台,非要砍他。

  王莽的“欺民新政”之所以很容易就招来四面八方的反对,当然是有原因的。

  大家要注意的是,原因并不在于他篡汉。

  前汉政权经过王氏外戚半个多世纪的折腾,到王莽时就已经病入膏肓了,全国人民都希望改变国政荒芜、民生凋敝的局面。

  王莽篡汉的手段虽然过于卑鄙,但很能忽悠人,当时一般人还看不出来。

  如果他登基后痛改前非,革弊布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很可能大家不再计较他的前科,大家还是希望他真正能带领国家走正道,带领老百姓过好日子。

  当然,他要是真这么做,也是会得到老百姓拥护的,不至于辛辛苦苦抢来位子坐了那么多年,当时人人喊打,事后没人承认。

  大家为什么都骂他

  首先,王莽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是一心为了自己。

  换句话说,他登台演出纯粹为了圈钱,毫不顾及观众的感受。

  他制定实施的王田和奴婢政策,打的旗号是增加国库收入,维护百姓利益,其实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豪强地主,除了多向官府交钱外,其他好处没有,只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这从公元9年颁布起仅三年就告吹,税收则由“什一而税”达到“实什税五也”,税率提高了4倍,奴婢的口钱则增加30倍,达到每人每年3600文。

  这两项政策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从公元7年居摄到23年玩完,在这十多年间,王莽四次下诏改革币制,五次下诏重申币制命令和禁止民间私铸货币的严刑峻法,通过频繁变化币值、使用廉价币材、货币贬值等办法,辅助以必要的威逼、酷刑等强制手段,把老百姓的财富一步步、一点点哄骗到自己手里。

  王莽代汉后一直想抹去人们头脑中对刘氏王朝的印记,在各种社会政治生活中打上新莽王朝的色彩,以便历史留名。

  当时的繁体“刘”字由卯、金、刀三个部分组成,这其实与货币毫无关系,但王莽要大做文章。

  他认为,当时流通的货币是五铢钱、契刀、错刀等,大家往往通称金刀,要是大家都不用它们,不就等于脑子里不再想着刘氏汉朝了吗?

  他宣布,金银收归国有,不准兑换;废除汉朝的货币,代之以新莽货币。

  这种新莽货币经过一次次贬值和使用劣质币材,形成“5物6名28品”的系列。

  所谓“5物”是金、银、铜、龟甲、贝壳5种不同的币材;6名就是6种货币的名称,即黄金、银货、龟币、贝币、布、泉;28品则是28种货币交换的比值。

  大家看好了,这种货币体系如此复杂混乱,连王莽自己也说不明白,只有极少数负责操作此事的心腹才是内行。

  新莽货币,本应与历代的货币一样,既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又方便老百姓使用,现在却是让大家看着都晕。

  这没关系,我的这一把,玩的就是让你晕,乖乖掏腰包就是了。

  这样,王莽通过暗夺、明抢、哄骗等几招,成功地把社会经济搞得乱成一锅粥,自己和极少数权贵的财富则呈几何倍级迅速增长。

  后来,有人跑上台来把他砍死时,一翻他兜里,还有60万斤黄金!

  王莽被骂的第二个原因是用人失败。

  他为了登基和坐稳皇位,用的绝大多数是无德无才之辈。

  这些家伙只会干两件事:一是忠于王莽以谋取进身之道;二是敲诈勒索以中饱私囊。而那些有德有才有抱负的人(如刘秀),则报国无门,没有用武之地。

  翻翻历史就会发现,那些一心想当一哥,又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注定只是个过客。

  大家来看看王莽的用人之道。

  他由自己用的人捧上台,又毁在这些人的手里,是个很值得思考的历史宿命。

  前面说了,王莽把哀章伪造的铜柜当做受命代汉的符瑞。其实,他比谁都知道,这玩意儿其实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物件。

  但是,他有决心、有信心就用这个玩意儿,把全国干部群众欺骗到底。

  他按照哀章的这个符瑞,封拜大臣11人,组成新朝朝廷的核心领导班子:

  在这个班子中,王舜、平晏、刘歆、甄邯、王寻、王邑、甄丰、孙建等8人,本来就是老班子成员,是王莽的心腹爪牙。他们早就有思想准备,一见王莽的任命,立即走马上任。

  哀章则兴奋极了!

  他心想自己不过是一个游学京城的混混,昨天还在为不知道下一个该忽悠谁,下一顿饭在哪儿吃发愁。今天,完全拜托这虚伪、凶残和无耻的政治生态,靠自己略施小计,便平步青云到国家的领导核心,难道还不是凭空捡了个天大的便宜?难道还不让人睡觉都笑醒?

  哀章内心有说不尽的欣喜:当官原来如此简单!

  他得知王莽组建新班子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怕王莽反悔,没等公家发服装,自己迅速做了一套官服,主动上朝谢恩,立即走马上任。

  只是王兴、王盛两个名字,本来就是哀章胡诌的,朝廷的任命文书下达后自然无人反应。

  哀章当然也不敢说明真相,只有在背地里捂着嘴偷笑。

  王莽当一哥心切,为了“大局”,加派人手到处寻访“王兴”“王盛”,说只要名字相符,无论他正在干什么,赶快过来当领导。

  这并不难。工作人员四处查找,很快有了:京城有个看门的,名叫王兴;有个卖大饼的,名叫王胜。王莽生怕这两个人不跟自己玩,赶紧安排有关部门给二王发服装,召他俩上朝议政,拜为将军。

  二王一头雾水,由升斗小民一下子成为朝中显贵,感到这荣华富贵来得实在措手不及!他俩凭空位极人臣,怕自己是在做梦,咬咬嘴唇、掐掐胳膊都很痛,知道这就是真的,连忙上朝做官。

  距今八十多年前,有一位史家对此不由得感叹道:天落馒头狗造化。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把德才兼无之辈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他们使用好,王莽大力改变前汉的组织人事制度,建立起让缺德无才之辈迅速成长、让德才兼备之人毫无机会的新莽官爵体系。

  他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增加新官职,让更多的人有腐败的机会,同时使国家机器大幅度地提高运转成本,降低运转效率;

  二是改变汉官名,大家不习惯、不方便没关系,关键是让大家尽量忘掉刘汉,记住新莽。

  王莽从中央到地方大量增设新官职。

  比如,在中直机关设置4辅、3公、4将、9卿和6监,增设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等岗位;地方上则分全国为9州、125郡、2203个县,大量增设副职。

  公元12年,王莽信誓旦旦地宣布要大封诸侯,随即公布了对两千多人的分封。

  但是,由于新的组织人事制度太复杂,太烦琐,基础工作(如分封的图册)短时间又难以做好,对这些人实际上根本没办法授予国邑。

  这两千多个被封爵的人没办法,只得暂时住在京城,每人每月从国库领几千钱做花销。这时物价飞涨,在京城这几千钱根本不够用。

  于是,这些受封的人都觉得手紧,就想方设法干点坏事儿来创收。

  王莽重用的干部就会两招,一是忠于他,二是会敛财,真干起正经儿工作来只能抓瞎。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王莽的干部则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无知和无能。

  王莽登基之初,就派出五威将军12人,巡视全国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任务是宣传王莽代汉的重要意义和新莽王朝的声威。

  这些五威将军在内地到处耀武扬威、肆意敲诈勒索。到了边境,他们就故意制造事端,充分卖弄愚蠢。

  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他们把西域三十多个属国的国王一律降为侯。

  到了匈奴那儿,他们把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这个名字有点骂人的味道。

  他们在授予匈奴单于新的印信以换回前汉朝廷颁发的旧印信,故意把“玺”改为“章”。单于看了很不高兴,坚持要回原来的旧玺。五威将军陈饶当场把旧玺砸碎。

  单于大怒,立即出兵进犯内地。西域诸国少数民族的首领也先后发表声明,宣布脱离新朝,发兵袭扰边境。

  王莽建立新莽官爵体系的另一招是改变汉官名,来强化广大干部对新莽王朝的认同。

  比如,在中央,他把大司农改为羲和,后又改为纳言;把大理(即廷尉)改为作士;把中尉改为军正等等。

  在地方,他把太守改称大尹,称卒正或者连卒也行;一个县的最高长官则有三个叫法:县长、县令、县宰。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样为改名而改名,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当然,他的另一种改名,就更无聊了,那就是对地方行政区划和名字,京城宫殿和城门的名字也作较大改动。比如,把长安改为常安,把长乐宫改为常乐宫等等。

  王莽被骂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制定实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措施。

  王莽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施政宗旨,和他的无德无才、只知效忠与敛财的干部队伍,决定了他的王朝不可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带领老百姓寻找幸福生活。

  比如,他的“王田”政策,完全是“三拍”型的施政产物,即:当权者拍脑袋拿主意,有关干部拍胸脯表态,出事不可收拾了大家都拍屁股走人。

  我国的土地问题是十分复杂和敏感的。

  在前汉末年,土地私有制已实行了数百年。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具体到某一块土地可都是有主人的。

  毕竟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人们有了它,无论用来剥削人,还是尽量避免被人剥削,都很方便。

  王莽宣布土地收归国有时,无论大小地主还是有几亩薄田的自耕农,都强烈不满。

  在土地私有制下,由于刚才说的原因,无论地主、自耕农,还是佃户,都想买点儿土地。王莽规定土地不准买卖,其实就是卡大家的脖子。

  还有,据专家从理论上测算,当时如果把全国的土地按户平均分配,每户不过六十多亩。考虑到朝廷、地方政府和地主所占的土地显然超过平均数,老百姓每户平摊所得肯定大大少于六十亩。

  所以,王莽所谓对无地的农民每户按百亩授予,一开始就是哄人的。

  这样,王田政策遭到所有人的激烈反对,大家情愿犯罪也不想接受它。

  这个王田政策自公元9年颁布起,全国干部群众都反抗。因为触犯相关禁令,“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

  仅仅三年后,王莽不得不废除这个政策。

  他的奴婢政策、币制改革、五均和六管措施等,也是如此,因为罔顾客观规律和老百姓利益,都在当权者自己捞足并把社会搅乱之后,很快玩完了。

  王莽不仅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好日子,反而想方设法搜刮和坑害老百姓,敲骨吸髓,剥皮入骨,他就是挨砍也没人同情。

  最后,也是王莽被骂的第四个原因,是他心太黑,手太毒。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无论君臣百姓还是自己的至亲骨肉,只要挡路,或看着不顺眼,他说黑就黑。

  但由于他伪君子的修养太深,早先大家还看不清他的真面目。现在,他在携诈篡汉之后,又大力推行欺民新政,大家终于看清了:他篡汉只是毁了刘家江山,他的新政则要毁了天下百姓!

  就在这愤怒的观众纷纷要爬到舞台上痛打王莽的时候,社会人生大戏的总导演老天爷也借机行事,适时地把一位年青又优秀的演员推向舞台中央。

  他就是刘秀。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