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七章 终点(19)

第七章 终点(19)

  第七章 终点(19)

  尤其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老板和他员工们都认识到蜀汉更加没希望完成统一大业了,上上下下都开始混日子。所谓的兴复汉室,到这时连自己人都骗不过去。既然是混日子,那就无非要追求吃喝玩乐,要吃喝玩乐就得有钱。

  钱从哪里来?我们知道,羊毛从来都出在羊身上,绝对不会出在狗身上,政府的钱从根本上说有且仅有一个来源——从百姓身上征收赋税!

  贪官污吏的**是个无底洞,只能靠增加税收来满足,而税收过度,自然民不聊生,如孔子所言“苛政猛于虎也”。

  因此蜀汉后期政治**,失去人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蜀汉后期出现这样的局面,责任是不能过多地追究到刘备和诸葛亮头上的。

  也许有人会问,诸葛亮死后不过三十年,蜀汉就灭亡了,这三十年的变化很大吗?

  答案是很大,非常大。近的以今天的改革开放来看,三十年,足够来一个翻天覆地了。远的以历史来看,强大的秦帝国,统一天下仅仅十五年就彻底灭亡了,三十年,都够完蛋两次了。

  一个没有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力量的国家。

  蜀汉之亡,不是亡于所谓的穷兵黩武,而是亡于政治**,导致国力减弱,更导致失去民心。

  因为对于混日子的员工来说,混是最重要的,而跟着谁混是不重要的。跟着刘老板是混日子,跟着曹老板或者司马老板也是混日子,没有多少差别。和平年代也就这么混下去了,一旦出什么大事,那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靠不住的。

  所以,公元263年冬,邓艾率领一万左右的疲惫之卒兵临成都,蜀汉投降派立即占了上风(远远不只是谯周等几个人),就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对于混日子的员工来说,混才是最重要的,完全没有必要主张抵抗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而且投降后,按照惯例还能得到更大的饭碗和更多的工资,那就赶快投降吧,谁不投降就让他滚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亡天下,从来不是空话。

  蜀汉亡国之前,司马昭进爵晋王,仅仅两年之后,曹魏就正式灭亡了。蜀汉与曹魏,可以说是差不多同时灭亡。

  但偏偏就有一些人非要较真说是三国蜀先亡。那么我们不妨也来较真一回。

  早在蜀汉灭亡的十多年前,公元249年,司马懿夺得大权,曹魏就名存实亡。尤其是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260年司马昭杀死曹髦之后,人人都心知肚明曹魏天下已经成了司马氏的。就连曹魏纯臣鱼豢撰写《魏略》,写到这里都痛苦得写不下去了。

  曹魏的实际灭亡,明显要早于蜀汉。确切点说,应是三国魏先亡。

  至于史书上记载曹魏灭亡是在公元265年,只是出于因为司马氏不想当强盗的心理——如果以夺权的时间算起,那就意味着自己是抢了别人东西的强盗;如果以“禅让”的时间算起,那就意味着自己得天下是顺天应人,说起来就能名正言顺,骗不了别人也能骗骗自己。

  很明显,做了强盗的司马氏也一定不会承认自己是强盗的。因此夺权的时间才被忽略不提,“禅让”的年份才成为曹魏灭亡的法定时间。

  让你什么时间灭亡,你就什么时间灭亡,想早一点都不行。

  曹魏走到这样的地步,如果还说没有灭亡,也就真是自欺欺人了。

  曹魏的灭亡,源于兵权的丢失。这表明建立在暴力强权基础上的政权,一旦暴力基础失去了,它的毁灭就指日可待。

  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

  弥留之际的刘备看不到他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的结局。他明白自己留在人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回忆构成了他最后时光的主题,浮上心头的是一幕幕往事。

  他记得,自己原本只是涿县街头摆地摊卖草鞋的一个普通少年,因为一颗不甘沉寂的心,拜师读书,结交兄弟,一步步奋斗,一点点努力,在黄巾起义时,乘时而起,投身乱世,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他记得,沙场无情,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所幸他没有倒下,在漫漫长路上下求索,无尽漂泊,跌倒了爬起,爬起了跌倒,起起伏伏很多次,摸爬滚打几十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方才走到了今天,成就一方帝业。

  他记得,关羽、张飞、卢植、公孙瓒、孔融、陶谦、麋竺、陈登、曹操、吕布、袁术、袁绍、刘协、赵云、刘表、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孙权、周瑜、鲁肃、刘璋、法正、许靖、马超……这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有些人是不离不弃的兄弟,有些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些人是令人尊敬的师长,有些人是你死我活的仇敌,有些人已经死去了,有些人还活着。

  而如今,他也要像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一样,撒手人寰了。

  亲手创建的帝业,只完成了一半,一统河山的抱负,已经没有时间去实现。起初我以为,刘备去世前的心情,一定是无比遗憾与悲愤的。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刘备,读懂了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坚持,我才发现了我错了。刘备去世时的心情,没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太多的悲愤,而是十分平静、波澜不惊的。

  谜底就在刘备的遗诏中。诏书全文只字未提让刘禅继承遗志、一统河山,更没有像五代李克用那样给儿子李存勖留下必须要办的三件事(讨刘仁恭、击契丹、灭朱温),诏书通篇都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教育儿子怎样做人。

  秦皇汉武今何在,千秋霸业转头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