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七章 终点(16)

第七章 终点(16)

  第七章 终点(16)

  结果被曹丕不幸言中了。于是,曹丕同志的形象就大放光彩,刘备“不晓兵”也似乎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

  实际上,刘备虽然打战不是长项,比不上曹丕他爹曹操,但还是有几把毛刷子的。而曹丕同志对战争的认识也就停留在纸上,这次说中只能说是碰运气中彩票了,他本人在此前后就被孙权耍得团团转,后来恼羞成怒兵分三路攻打孙权,又被打得满地找牙。要不是他爹给他留下的家大业大底子厚,这么折腾下去曹魏集团就要在他的手上倒闭关门了。

  曹丕说中这一次,就被吹得神乎其神,完全是因为员工们在使劲地拍老板的马屁。员工们等了好久才等到这样一个绝好的拍马屁机会,兄弟们容易吗?此时不拍,更待何时?他的论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只能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刘备连营七百里是别无选择。孤军深入夷陵,只能步步为营,否则巫山一带道路曲折,一旦被切断后路,用不着陆逊放火,刘备就该全军覆没了,能不能活着逃回去都十分难说。

  攻打东吴离不开水军,后来西晋灭吴,就是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才黯然收的。因此还有一些人批评刘备“舍船就步”,不用水军。

  这近似于指责刘备为什么不用原子弹打孙权。因为刘备不是不知道要用水军,而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水军。

  自从关羽的荆州军团灭亡之后,刘备的水军就非常脆弱,相反孙权的水军实力大增。此时刘备如果选择水战,明显就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这样的傻事除非脑袋进水的人才会干。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夷陵之战并不是什么以强攻弱、以弱胜强。刘备出动兵力四万多人,而孙权的前敌总指挥陆逊手下就有五万军队(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差不多算是旗鼓相当,甚至刘备还外线作战处在劣势。

  刘备夷陵之战的失败,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

  刘备大军溃败后,在长江北岸率领八千军队防备曹魏的黄权被切断了归路。摆在黄权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投降东吴,要么投降曹魏。

  黄权考虑再三,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刘备正与孙权打得头破血流,投降孙权就太不厚道了,只好投降曹魏。

  很快有路边社消息,说黄权在成都的家人被刘备以叛国罪处死了。新老板曹丕迫不及待地相信了路边社的消息,出于对新员工的特殊照顾,发布命令让黄权为家人操办丧事。

  黄权凭着对刘备的了解,认为这个消息不靠谱,回答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他们都知道我的初衷,不会杀害我的家人(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这一定是个谣言,过几天就能水落石出。”

  黄权如此信任刘备是有道理的。

  刘备确实没有辜负黄权的信任,他理解黄权不得已的苦衷,特意对黄权的家人网开一面,待之如初。

  刘备与黄权君臣相知,就如同好朋友一样,虽然相隔千里,却是心有灵犀,一切尽在不言中,古往今来,并不多见。

  裴松之就拿刘备此时的作为,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做了一番对比。对比的事件是,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后,汉武帝不问青红皂白,立即诛杀李陵全家。

  世间事经不起对比。这一比,刘备就把汉武帝远远比下去了。

  虽然战前刘备就信心不足,预料到可能会遭到失败,但失败变成现实,而且变成惨败的时候,还是太残酷了一些。

  刘备征战一生,转战南北,与袁绍、曹操、袁术、吕布等猛人都交过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也都亲身参与过,是见过大世面大战阵的老板。世间已无曹孟德之后,他更是唯一的老牌诸侯。如今却大败于后起之秀陆逊之手,着实有些羞愧,甚至觉得无脸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住了下来。

  汉中争夺战,刘备对曹魏死心了。夷陵之战,他对东吴也死心了。这个百折不挠的枭雄,从此情绪低落,心灰意冷。

  刘备的死心,从两个事件可以看出。

  一是改鱼复县为永安。永安两字,传达出他不想再打仗的心思。

  出生入死打了一辈子,没打出想要的清平世界,短期内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而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等不到统一天下的那一天了。罢了罢了,就这样算了吧。

  二是接受孙权的请和要求。

  孙权一向是个务实的人,刘备打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紧紧抱住曹丕的大腿,甚至低三下四主动称臣,谦虚得不得了。

  有句话说:以利交者、利尽则散,是指人与人之间因为相互利用而结成的关系,一旦不需要利用了,关系自然也就到头了。

  打败刘备之后,孙权认为用不着再抱曹丕的大腿了,便结束了这段畸形的君臣关系,把曹丕气得干瞪眼,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要找孙权算账。

  于是,孙权又来抱刘备的大腿,丝毫不在意几个月前他们还打得头破血流。

  刘备接受了孙权的请和,没有太在意几个月前的仇恨。因为他已经了却了为关羽出兵报仇的心愿,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不到。

  过日子,不能只向后看,更要向前看。与孙权联合是蜀汉最好的选择。

  说话是要看对象的

  哀莫大于心死。

  章武二年(222年)冬,也就是猇亭惨败后没过多久,六十二岁的刘备身患重病,隐隐感到大限将至。

  是安排后事的时候了。

  知子莫如父,接班人太子刘禅能力不强学问不好,刘备是清楚的。听到刘禅同志学习很有进步,他就喜出望外,就是一个明证(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