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六章 霸业(15)

第六章 霸业(15)

  第六章 霸业(15)

  这是人口减少、经济衰退的乱世的必然要求,也是意图乱世称雄者共同面临的时代难题。这与今天的就业问题一样,是任何一个当政者都会头疼的普遍性难题。

  哪怕你豪情万丈,气势如虹,也得有军队才能打仗。而军队是要吃饭的,是要花钱的。要吃饭就得囤积粮草,要花钱就得聚集财富。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三步并作两步,成功了那叫实现飞跃,失败了那叫欲速不达。

  是的,有些时候勒紧裤带再狠一把就能大功告成,但有些时候勒紧裤带再狠一把却是前功尽弃。

  此时再狠一把结局如何?

  我们不知道,刘备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出外征战一年多,是该回家看看了。既然不打算大举进攻,作为一个领导,就应该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

  当领导不能学赫鲁晓夫,老在外边跑来跑去,结果回家的时候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位子已经鹊巢鸠占有人坐了。

  不过,在回成都之前,刘备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安排。

  谁来镇守汉中?

  与之前任命关羽留守荆州一样,论资历、论威望、论地位,甚至论刘备重用老弟兄的习惯,大家都心领神会,认为镇守汉中的人选非张飞莫属。

  大将张飞同样心领神会,大有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感觉。

  但大家很快就惊得大跌眼镜,发现统统都会错了意。

  人心高深莫测,领导高深莫测,领导的心那叫一个莫测高深。

  这次刘备挑中的人选既不是老弟兄张飞,也不是有大局观的赵云,更不是为干革命不顾亲人的马超或年事已高的黄忠,而是提拔资历浅、威望小、地位低的后起之秀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担负起镇守汉中的重任。

  刘备在汉中召开最后一次前敌高级军政干部会议,安排各位将领的驻防任务,并当众宣布对魏延的任命。

  望着各位将领错愕的眼神,刘备想给魏延一个展示的机会,就问他:“我把汉中重任交给你,你有什么就职感言?”(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魏延的就职感言简短而豪迈,让在场的将军们大有刮目相看之感,对领导的眼光更加佩服得心服口服:“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何其豪壮!江山代有人才出,蜀汉名将何止五虎!

  只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事实证明,刘备的识人眼光确实不是一般的高,魏延也绝不是在吹牛皮。魏延在担任汉中太守的十多年时间,注重外围防御,一直拒敌于国门之外(当然也与蜀汉出击、曹魏固守的大形势有关)。甚至魏延冤死后,后来镇守汉中的王平等人沿用他的策略,也获得了击退曹爽的胜利。

  刘备安排好员工的工作任务,是时候回成都了。

  刘备以王者之尊回到成都,一路安排人手逢迎接驾,十分风光。

  权势熏天风光上路的人,这个世界上远远不止一个。但很多人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其实藏着一颗漠然的心。

  对世事很漠然,对国家很茫然,只关心眼前的自己。

  也许那些经过个人努力混出头的人,他们年少时的想法,掌握权力争取搏上位只是手段,实现理想一展抱负才是目的。

  然而,很多人都在搏上位的过程中,被生存的压力和个人的**所吞噬,异化、扭曲了人性,最终手段变成了目的,目的成为了虚无。年少时的理想,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一件事——往上爬,不顾一切往上爬。

  可悲的是,这个变化,他们自己并没有感受到,而是美其名曰“成长”。在他们心中,要“成长”必须和光同尘,必须放弃理想,必须泯灭良心。

  但让人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一些人,通过努力得到了权力和富贵,却并没有丢失理想和良心。

  比如刘备。不论是黄巾起义时的一个小兵,还是此时名动天下的汉中王,他一直是把天下的事都当成了他自己家的事,一直在路上奔波。

  对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来说,在路上风光不风光不重要,重要的是还能在路上奔波多久,能奔波出个什么结果?

  从二十四岁从军,我已经在这条路上走过了三十六个春秋。当初的有志青年,已经到了耳顺之年;当年的一介布衣,已经贵为汉中王。

  付出的心血终究不会白流,一路的艰辛毕竟没有白受。

  但天下依旧是个难以收拾的乱世,几多豪杰几多枭雄,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今天下鼎足三分,何时才能归于一统?

  路的尽头是什么?我不知道。草根出身,却以天下为己任,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条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昨天一路走过,今天走在路上,明天还要继续走向前方。

  唯一令人神伤的,是时间。这个明天,到底还有多久,只有天知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