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六章 霸业(8)
第六章 霸业(8)
关心时事政治、有政治眼光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为什么群众偏偏要相信周半仙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周半仙干事业舍得下本钱,不但刻苦学习一心钻研占候事业,而且利用家中财大气粗的优势,专门建造了一个占候实验室——小楼,每次做出预测之前都要上楼看上一阵天象。试问夜夜看天象,难道周半仙就不睡觉、不传宗接代吗?且慢——周半仙不是本人夜夜守在实验室,而是让家里的仆人二十四小时(不避晨夜)轮班倒休在实验室看天象,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马上报告,周半仙这才上去占候。
这样一套行头摆出来,再预测准几件天下大事,群众不信周半仙才怪。
不只是群众相信,连刘备也依照古代的传统习惯,在出兵之前玩起了求神问卜,问到了周半仙头上。
老板刘备相信占候吗?不相信吗?
进攻汉中能够成功吗?不成功吗?
周半仙实在拿捏不准,但有一条原则他是明白的——做出预测要含蓄一点,模棱两可,留条后路。
根据这一原则,周半仙做出了自己的预测:“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
之所以说这个预测十分含蓄,模棱两可,是因为“得其地,不得其民”算不上是成功还是失败;“当戒慎之”,究竟是让戒慎出兵还是戒慎偏军,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
依据曹操一贯强行给百姓搬家的做事风格,周半仙预言“得其地,不得其民”是有一定根据的;而曹军战斗力之强悍,也是天下知名,预言“偏师不利”准确度也是可以预期的。更何况,周群发言前的建安二十年,也就是曹操占领汉中的当年,已经让驸马都尉杜袭迁走了汉中八万多人口。因此,这样一个回答与其说是占候得出的预测,倒不如说是对军事实力和以往斗争经验的客观总结和科学分析。
周群的这个回答,实际上是代表部分益州本土干部对刘备出兵做委婉的劝阻。这些干部还包括周群他爹周舒和杜琼、杜微以及后来的谯周等人,他们利用玄而又玄的占候、谶纬学说,表达了他们的政治观点——天下会统一于魏。这充分说明这帮人其实更看好曹操老板和他的事业,在刘备老板手下打工实在是因缘际会不得已,谁让自己生在益州、产业都在益州呢?不过,由于司马晋依样画葫芦又取代了曹魏,这些半仙高人们的“预测”最终大都落空了。
本土势力被外来势力领导有些不情愿是正常的,但在私人场合含蓄点说说也就罢了,另一个半仙张裕的做法,却可以说是自取灭亡。
张半仙听说刘备要进攻汉中,也不管老板有没有像问周半仙那样问他,就刚刚地站出来发言了:“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语气十分肯定,态度异常坚决。
估计张半仙是一听要勒紧裤带打汉中就急了,说的这话都有失一个半仙应有的水准(模棱两可,留条后路)。
刘备究竟有多大程度相信两个半仙的话,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出兵汉中的计划最终付诸实施了,而且周半仙的预测基本应验。
张半仙的预测毫无疑问是落空了,而且就因为预测不准被砍头了。
刘备一向以仁义为本,为什么这次会因为一句话就杀人呢?
有人认为原因是张半仙曾经拿刘备开涮。当年刘备与刘璋在涪城约会时,一次张半仙也在座,大家饮酒作乐十分开心,刘备就在兴头上拿张裕的一把好胡子开了个玩笑,说我老家涿县,姓毛的人特别多,东西南北都是毛姓,县令大人就说:“诸毛绕涿居乎!”(诸毛谐音猪毛;涿谐音啄,指嘴)话音刚落,张裕立刻拿刘备胡子稀少加以回敬,说从前有一个上党潞长(万户以上的县一把手为县令,不满万户为县长),后来晋升为涿县县令,退休回家后有人给他写信,在填写称谓的时候很为难,要写潞长则少了涿令,要写涿令则少了潞长,只好写成“潞涿君”(指露嘴)。
刘备说张裕胡子茂盛,是个善意的玩笑,毕竟古代男人胡子多是好事,关羽还被人尊称为“美髯公”;但张裕的意思是说刘备作为男人有生理缺陷没胡子,这就有点过分了。再者,当时刘备与刘璋的官阶名义上是平级,还是客人,张裕这样加以讽刺,绝对是以下犯上。
于是,在某些人的眼里,加上后来预言攻取汉中不准,刘备杀张裕就顺理成章了,“完全是挟嫌杀人,毫无法制可言”(《刘备传》)。
这绝对是对史料的选择性失明。因为《三国志》在记载这一故事的一段文字的前面,还有一句:
(张)裕又私语人曰:“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刘备)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人密白其言。
同在一段文字中,这句话位于段首,拿胡子开玩笑的故事在段中,很明显陈寿也是把这句话当做张裕被杀的主要原因,但为什么一些专家教授就偏偏对此视而不见呢?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刘氏的汉朝不过五六年(下一个庚子年是建安二十五年)就要亡国,刘备得益州也不过九年就会丢失。
天天喊着说国家要灭亡、领导要完蛋,别说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期,就是今天在**国家喊上几嗓子,看看结局会如何?
实在是活腻了。要是这样的事发生在曹操头上,恐怕张半仙就该三族男女老幼一锅烩了(参见孔融同志的悲惨遭遇)。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张半仙算准了自己要被杀头(自知刑死),却管不住自己的嘴要造谣生事,这简直就是自取灭亡。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