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二章 漂泊(9)

第二章 漂泊(9)

  第二章 漂泊(9)

  但不是每一个平民出身的人都能具备这种优良品质。一朝富贵就忘本、一旦得志便猖狂的人,想必大伙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此时刘备就习惯性地给予刺客礼遇,在他眼里这个刺客和其他的百姓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需要关爱的子民。

  刺客却非常不习惯这些礼遇。他习惯的是权贵的蔑视,习惯的是世人的冷漠。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个国家干部,比别的长官大人好得不是一星半点。难道就为了一点金钱,我就要杀死这个难得的好干部?不,我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于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原本为刺杀刘备而来的刺客,毅然决然地决定自首。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供出了雇主刘平,还表达了他对刘备的敬佩,以及差点铸成大错的痛悔之情。随后离去。

  这个有点离谱的刺杀故事再一次印证了刘备的魅力有多大。

  在刘备的成功之路上,尤其在事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是靠待遇(经常是出生入死一起漂泊的待遇),不是靠薪酬(基本开不出薪水),更不是靠企业制度(制度还没有建立,招牌还没有打响),靠的是真心待人和人格魅力。

  正因为以真心待人,加上超群的人格魅力,刘备才得以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

  甚至在关键时刻,他的魅力挽救了他的性命。

  你太坏了,我要离你远点

  刘备在平原任上干得十分漂亮,赢得了不少人心民望,可他的上司公孙瓒师兄却在一条歧路上渐行渐远渐无穷。

  当初公孙瓒与袁绍在界桥开战的时候,凭借一篇讨袁檄文,指出袁绍犯有不忠、不孝、不仁、不智等十大罪状,一下子搞臭了袁绍的名声;外加公孙瓒军马雄壮,威震河北,所以冀州的许多城池都望风响应(《后汉书》),占有很大的优势,把一代猛人袁绍整得怕怕的。但短短一年多时间,公孙瓒已经丧失了人心,处在了劣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导因素。

  导致公孙瓒失去人心的,同样也主要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

  公孙瓒以军功起家,根据以往的经验,打几场仗就能升一次官,仗打得越来越多,官就做得越来越大。在这种好战喜功思想的主导下,他渐渐演变成为一个好战主义者,走向了一个极端——穷兵黩武。战乱年代,老百姓日子非常不好过,都希望能过几天安稳日子,可公孙瓒让他们深深地失望了。这是失去了下层百姓的拥护。

  公孙瓒性格还有点缺陷,贵族子弟要是有才气和名声,他就不爽,把他们困在冰天雪地受苦(幽州比较冷),不但不重用他们,还不让他们有好日子过。公孙瓒这样做有他的依据:贵族子弟和有才气名声的人,我让他们当了干部,他们会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不会感激我。因此公孙瓒重用的人大多是庸才,他认为重用这样的人会对他感恩戴德、死心塌地。这样做又失去了上层人士的拥护。

  这几种做法虽然使公孙瓒失去了民心,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至于立即改变局势。

  真正让公孙瓒臭名远扬、众叛亲离的原因,是他杀了一个人,一个让他忍了很久的人——刘虞。

  自从刘虞被东汉政府任命为幽州牧,成了公孙瓒的同事和上司,两个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两个人的矛盾最初是由工作上的分歧引起的。刘虞是个和平主义者,而公孙瓒是一个好战主义者。两个人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策略截然相反,刘虞主和,公孙瓒主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