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二章 漂泊(5)

第二章 漂泊(5)

  第二章 漂泊(5)

  公孙瓒说完向着遥远的家乡猛磕了几个响头,慷慨悲泣,转身而去,大有当年荆轲先生易水别太子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

  不要说犯人刘某,所有见到这一幕的人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认定公孙瓒是举世无双的忠臣孝子(忠孝可是那个时代的普世价值)。

  随后,公孙瓒跟随犯人刘某踏上了前往日南的不归之路。

  但公孙瓒终究还是回来了,不只是他,犯人刘某也回来了。回来的原因不是日南的可怕只是个遥远的传说,而是在路上发生了意外——犯人刘某得到政府赦免,不用流放到日南去了。

  此后,公孙瓒声名远播,很快被举荐为孝廉(可说是货真价实的一个),从此升迁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短短几年之内,当刘备还在漫漫人生路上无尽地漂泊的时候,公孙瓒已经受封都亭侯,拜为中郎将,成为威震北疆的“白马将军”,是幽州一带的实力派人物。

  几年之后,一代猛人曹操害怕猛人袁绍,而之前让袁绍有点怕怕的人,却是他公孙瓒。

  从上面的事迹可以看出,公孙瓒是一个相当重情重义的男人。当年他与刘备的结交,可以说是人以群分的一个注脚。

  刘备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决定前去投奔公孙瓒的。

  公孙瓒此时又刚好处在用人之际(请注意这一点),见到老同学后,立即向中央政府上了一封表奏,推荐刘备担任别部司马。

  这时的中央政府,随着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实际上已经成了董卓的政府。董卓看各地军阀不顺眼,各地军阀看董卓更不顺眼。但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互相要给几分面子。

  董卓先给了公孙瓒面子,加封他为奋武将军,蓟侯。公孙瓒就不能不给董卓面子,有什么事就给董卓打个报告。但也仅仅是通报一声走个形式而已,事情该怎么办还是由他公孙瓒说了算。

  因此,公孙瓒让刘备出任别部司马,董卓没有不准的道理——准不准刘备都得上任,不批准只是自个打自个的脸。

  别部司马不再是县尉一类不入流的官职,而是不隶属某一郡的相对独立的中级武官,每年年薪一千石(郡太守是两千石),与县令相等。

  刘备在老同学公孙瓒的帮助下,从此事业更上一层楼,成为国家中级干部。

  刘备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积累人脉是有好处的。

  不过,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刘备既然接受了公孙瓒的大礼,自然也要给老同学出力。

  刘备给公孙瓒干的活主要是带兵与袁绍作战。

  因为此时的公孙瓒,与关东诸侯盟主袁绍之间的梁子已经结大发了。

  一块地埋下仇恨的种子

  公孙瓒与袁绍结下梁子,要从皇帝说起。

  当时东汉政府的皇帝是董卓拥立的汉献帝刘协,即位时只有九岁。皇帝是个不懂事的小毛孩子,又是奸臣拥立的,所以有很多人不服气。

  牛人袁绍就非常不服气。你董卓可以拥立皇帝,我袁某人也可以;你董卓拥立一个不懂事的小屁孩玩弄于股掌之上,我袁某人就正儿八经拥立一个有才有德的好皇帝,看谁玩得过谁。

  袁绍看中的皇帝候选人是时任大司马、幽州牧的刘虞。

  刘虞的确是才华出众,德高望重。何况他还有着汉室宗亲的身份——上推五代就是著名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他与皇帝的关系可比刘备亲近得多)。

  如果来一个民主选举,刘协VS刘虞,刘虞胜出的把握那是相当大的。

  可是那个时代不实行民主选举,皇帝更是不能随随便便换来换去的。对于袁绍的提议,有许多人不同意,不少人很生气。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