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一章 等待(11)
第一章 等待(11)
公孙瓒同学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贵族身份,却同样有着让他无奈的地方——他的母亲不是正妻。在以嫡长子为继承人的世袭制度下,母亲身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公孙瓒同学长大后没能像袁术、曹操等大贵族家庭的嫡子一样,一出道就被推荐为“孝廉”或“茂才”(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试一类的高考制度,实行的用人制度是察举征辟制,后边会有分析),然后直接任命为级别比较高的国家干部。公孙瓒同学刚开始只是在当地政府部门做了一个小公务员(郡门下书佐)。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孙瓒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的最佳定义。他凭借俊朗的帅哥形象,加上声音洪亮嗓门大的优点,很快得到了当地一把手太守大人的赏识。太守大人不但让他做了自己的东床快婿,而且公费派遣他到卢植门下深造进修。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教授卢植,研究的是儒学,刘备和他的同学,自然跟着学习的也是儒学。
东汉末年,儒家教学一般是采用儒学“五经”(《毛诗》、《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当时还没有“四书”之称)等著作作为教材。因此,刘备和他的同学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正是这些儒家经典。
儒学经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变革之后,取得正统地位。儒学的精髓,被董仲舒归纳为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儒家学子的理想,也被总结为四个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的儒学讲授,多采用这种思想。
在卢植教授的谆谆教导和倾心传授下,刘备和他的同学们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刘备,从他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做人行事完全符合儒家的标准。
此外,身教甚于言教,卢植教授一身正气、忠心为国的为人处世风格,对刘备等人也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说,刘备日后的做人理念和行事原则,正是在卢植门下读书的时候打下的基础。
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不是用来忽悠人的。读书受教育,虽然不一定能够得到金钱和富贵,但一定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成长,能够完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同学当中,刘备和公孙瓒非常合得来,两人称兄道弟,关系好得不亦乐乎。这也是刘备上大学期间的又一收获。后来他能在乱世中混出头来,得到了公孙瓒师兄的不少帮助。
可能是受到公孙瓒师兄的影响,草根出身的刘备,也喜欢上了当时贵族子弟才能享受的娱乐活动——喜狗马(打猎)、音乐、美衣服。
从这些喜好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很能合群的人。在贵族子弟成群的大学,草根出身的他没有顾影自怜、自卑自弃,而是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打成一片。
小时候能不能合群,是一个人长大后能不能当带头大哥的重要标志。一个小时候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长大后往往会成为一个孤僻偏激心理不成熟的人。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刘备的人生道路远远比同龄人曲折艰难,卖过草鞋,上过大学,但刘备的身心还是健康发展的,没有走向偏激不合群的地步。
刘备读大学的时间很短暂。原因在于,一方面当时的私人教学,没有固定的学制,另一方面卢植当教授也只是兼职,不是像孔夫子一样专职搞教育。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