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高祖刘邦 > 第六章 身后之事 第三节 萧规曹随
刘邦去世,吕后并未发丧。
吕雉害怕文武百官不服新主,欲杀尽这些人,否则天下难以安宁。与她谋划之人叫审食其。此人是吕后家臣,早在最初起义之时,就长期负责照料刘老太公及吕后等人。后来与刘太公和吕后一起被项羽扣为人质,坐了几年牢。回到刘邦手下,专管皇家卫队。所以,他与吕后关系很深。吕后此举如果施行,必然会酿成一场天下大乱!可是这消息走漏了出去,有人告诉了郦商。他是郦食其之弟,很得刘邦和吕后信任。郦商立即去见审食其。
《史记·高祖本纪》载:
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一场惊心动魄的屠杀一下子烟消云散,刘家天下平稳过渡。
太子刘盈即位,为孝惠帝,尊刘邦为高祖皇帝。刘盈即位后,吕后专政。
吕后平生所恨,莫过于戚姬。
吕后下令:将戚姬髡钳为奴,剥去宫装,穿上旧衣,打入永巷内舂米!
刘邦尸骨未寒,戚姬就被拔光头发,项带铁环,成了囚犯,整天舂米。人由贫而富,容易适应;由富而贫,难应适应。戚姬多年锦衣玉食,哪里知道会受如此之罪?
吕后恨戚姬,自然也恨赵王刘如意!
吕后下诏,令赵王入朝。
周昌不许,说:“先帝叫我为赵相,就是要保护赵王。我听说太后深怨戚夫人,召回赵王是为了杀戮。我不敢答应。赵王年少,并且生病,不敢奉旨!”
吕后使者往返多次,周昌只有一个“不”字。
吕后大怒,但想起周昌力保太子之事,不便拿他治罪,想出一条调虎离山之计,下令召赵相周昌入京议事。
周昌不敢抗旨,进京入宫面见吕后。
吕后骂:“你不知我恨戚姬吗?为何不遣赵王?”
周昌说:“我受先帝重托,保护赵王,臣在赵王在;况且,我不忍心看到兄弟残杀,惠帝也是位仁慈之人!我不知太后私怨,只知先帝遗命!”
吕后不便奈何周昌,放他自去。
吕后调走周昌的同时,一道御旨,调赵王刘如意进京。赵国无人敢抗旨,赵王只得奉旨进京。汉惠帝刘盈知道后,立即御驾亲到灞上,与赵王一起进入皇宫,从此同吃同住同行,吕后要杀赵王,可是找不到机会。
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十二月,刘盈早晨出去打猎,赵王年幼,不能早起,独在宫中。吕后立即派人将赵王毒死。刘盈打猎半日,心念幼弟,赶回宫中,只见赵王七窍流血而死。刘盈只得痛哭一场,知是吕后所为,不得已将赵王以王礼安葬。
周昌听说此事,痛哭不已,自此郁闷而死。
吕后杀了赵王,更恨戚夫人,命人将戚夫人砍去手脚,挖去双眼,用药薰聋双耳,强服哑药变成哑巴,置于厕所之中,叫人参观,称为“人彘”。
吕后杀了赵王刘如意,吓坏汉惠帝刘盈,她应该收手了吧?不!
她用毒酒毒齐王刘肥,幸好刘盈与刘肥谦让,拿了毒酒,正要喝下,被吕后发现后夺去泼了,刘肥捡回了一条命;刘肥弄明底细后,听从内史的建议,割让城阳郡之地给鲁元公主为汤沐邑,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事以母礼”,刘肥得以脱身回齐。
吕后除铲除刘邦后代之外,还大封吕氏: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同时封了六个吕姓为列侯……
刘邦预测刘濞当上吴王后要反,听之任之!他明知戚夫人难免遭罪,听之任之!他明知吕后要作乱,但他又不加以坚决制止;他声称安刘氏天下者必周勃,他算定吕后要死在陈平之前……这些都实现了!刘邦的神奇,神奇的刘邦;他如此潇洒,是他的大局观在发挥作用。
在刘邦的班底中,负责掌握国家大舵的前后两位宰相萧何和曹参,成功地演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清静无为,这种做法,不但度过了危机,更为中国历史上最清明的文景之治,最雄伟的汉武帝的武功,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吕后专政,先后杀掉了很多刘氏大臣。由于萧何个性温和、审慎,加上在关中地区声望甚高,吕后再强悍,于朝廷政事上仍不得不尊重萧何。吕氏一党虽在吕后支持及指使下,全力夺权,但有萧何为相,局面尚能稳定。
可是两年之后,年老的萧何健康状况大不如从前了,忧烦过度使他看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很多。
汉惠帝刘盈也深知萧何的重要性,因此在萧何病情恶化后,亲自到相国府请教后事。
刘盈问:“君相百岁以后,有谁可以继任您的职位?”
萧何答:“知臣莫若主啊!”
刘盈问:“曹参如何?”
萧何点头:“陛下得到胜任的人才,臣虽死也无遗憾了!”
其实,曹参接续萧何之职,早在刘邦的遗言中已确定,只要萧何去世时,曹参仍在,便具有合法的继承权,又何必刘盈和萧何再作确定呢?
可见这时候吕后一党的夺权意向已很高,如果不再强化曹参接棒的合法性,也是有可能产生变数的。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现任相国,一起商定的事,吕后也无可奈何。隔月,萧何便去世了,曹参继任。
很多时候,创业君主去世,国家政治将陷入动荡不安。此时,继任的皇帝年少软弱,吕后又残忍专权,汉皇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这段期间最辛苦的便是相国萧何。他一方面要用尽各种方法,阻止吕后过分伤害刘氏政权,避免吕氏势力扩大。一方面又要疏导功臣们对吕后的不满,避免强烈内争,造成皇朝崩溃。
萧何对汉皇朝最大的贡献,应属内政、财政和经济方面,他针对创业时期的财务困难,作了非常有前瞻性的安排。
初入关中时,他抢到秦国文书档案,让他得以正确掌握全国的生产实力及经济状况,在开源和节流的合理规划下,汉王朝初期的财务处理是非常成功的。
萧何本人却不富有,除了英布造反时,为降低自己在关中的声望,曾故意强购民产外,他在理财上是非常保守的。他每购置田产必找穷乡僻壤的劣地,以免伤及农人的生产力;虽然曾经规划兴建豪华宫室,但自己家却窄小简陋,一点也不像相国府。
很多人劝他至少要为子孙准备点像样的家产。
萧何却笑着表示:“我的后世若贤能,必能师法我的俭朴,根本不会在乎家产;后世若不贤,再多的家产也会被人夺走的。”
功劳第一,食邑最多,但萧何终其一生,恭俭勤劳,从未放任享受,轻赋薄税,藏富于民,汉皇朝日后的富强,萧何所培养的廉洁风气贡献最大。
曹参是刘邦班底的一员猛将,沛县起义时,曹参和萧何又同是主角,也是刘邦最早期的班底和亲密伙伴。
曹参和萧何早年感情非常好。
楚汉相争期间,萧何在关中负责人力和粮秣的经营,曹参则在外参与战事。从出陈仓、定关中开始,曹参一直附属于韩信军团,黄河以北的战事,曹参几乎每战必临,并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韩信的军团中,除了直属部队外,还有最主要的两支附属军团——灌婴负责的骑兵部队和曹参负责的步兵部队。
除了因为这两人独立作战能力较强之外,他们还是刘邦用来监督韩信、分散韩信影响力的王牌部队。
骑兵负责冲锋和追击,但真正攻城略地、击溃敌人或占领城池的是曹参的步兵军团。所以在辛苦和危险程度上,曹参更甚于灌婴。
曹参个性勇猛,常在前线指挥,因此据说他全身受创达70余处。在皇朝论功时,曹参功劳仅次于萧何,排名第二。
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朝廷大臣和将领眼中,曹参功劳更甚于萧何。在封爵时,曹参不但最早被封,而且食邑万户,高于萧何起初的8000户。张良虽也封为万户,但实际仍在曹参之后。
刘邦判定萧何功劳第一,这件事造成曹参和萧何的心结,从建国后到萧何去世的八年多内,双方似乎没有什么交往,刘邦甚至还刻意将曹参调往东方的齐国为相国。
虽然如此,刘邦晚年的两大军事战役——讨平陈豨和英布的战争中,刘邦还是征召曹参率齐国军队过来驰援。可见刘邦对曹参在军事上的依赖,犹高于身旁的大将周勃、樊哙和灌婴。
据《史记》上记载,曹参的功劳计有攻陷诸侯国两个、郡县多达120余个。俘虏诸侯王两名、宰相3人、将军6人、大莫敖(楚国之上卿)、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治理国家,狱政管理至关重要。
在奉命为齐王刘肥之宰相后(惠帝元年,废诸侯相国法,相国改称宰相)曹参在作风上却有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一反军人的强势作风,改采审慎弱势的黄老之治,一切顺其自然。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改变。
由于刘肥年岁尚轻,曹参便召集齐国之长老和儒生,开会讨论如何让一向复杂又动乱频频的齐国天下安定,让百姓生活能丰衣足食。
各家各派的齐国学者,也提出了各种看法,争辩纷纷,莫衷一是,让曹参深感无法做出适当的决定。
后来他听人推荐,在胶西有位叫盖公的老先生,深懂黄老之术,立刻托人以厚币及重礼前往聘请。
盖公很爽快地应邀见了曹参,他告诉曹参,治道应该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相信人民自己处理的能力,则政治自然会趋于安定。
曹参听了,顿然领悟,于是立刻令人空出正堂给盖公居住,以便能不断向他请教。此后,曹参在齐国的施政,均以黄老治术的原则行之,安定养民、与民休息,不求自己功绩,但求民生安定富足。九年之内,齐国安定繁荣,曹参被公认为管仲及晏子以后的齐国第一贤相。
曹参在这段时期,也学会了透视和洞悉世事的高度智慧。萧何去世的消息传开,曹参立刻要求舍人作西入长安的准备,并着手移交齐国丞相的职务。
众人问其故,曹参沉静地说:“我将入京为皇朝的相国,及早准备,以免仓皇失措。”
果然不久便接到刘盈正式诏令,他即刻赴长安,出任相国。
虽然在晚年,曹参和萧何处得并不好,但临终前,萧何还是认为只有曹参最适合接任相国的位置。有趣的是,曹参接任后,万事无所变更,完全依照萧何时代的规划。不但如此,曹参还非常小心地选择共同执政的官员,野心较大的绝不任用。
他特别从各郡国中,选出有治理地方实际行政经验、拙于文辞且处事待人厚重、个性稳定有耐心的官吏,将其提拔为丞相府官员,以最务实的手法来推动政务。
对于那些追求自我声望、急于表现自己、有雄辩之才和煽动能力的官员,他则常斥责之,并冷冻起来,不给予重用。
曹参日夜饮酒,拒绝处理太多的事情。由于吕后专政,吕氏人马加速夺权,行政和制度变更的要求很多,曹参一律不理,积压的公文件数多得惊人。
很多公卿大夫、将领们见曹参办事效率甚低,便到相国府要求商议公事。曹参便招待他们喝酒,让大家都没有说话的机会,只要有人想说话,曹参便以“再喝,再来干杯”阻止之。直到喝醉了,什么建议也来不及讲,便又回去了。这样的场合,几乎也成了常事。
渐渐地,这种什么事也不办的喝酒之风,大家习以为常,下级官吏逐渐效仿。因此有人密告到相国府,要求整肃这种无效率状态。
曹参便过去看看是否真有此事。到了现场,曹参不但不干涉他们,反而参与喝酒唱歌,一起同乐。
他每天花在处理相国府的公事上时间非常少,并且大多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细小过错,曹参就帮助大家掩饰过去,因此每天几乎都没有什么事情。
刘盈当然也听到曹参荒废政事的报告。
曹参的儿子曹豨当时为中大夫。
刘盈便召见曹豨,对他埋怨道:“你的父亲大概欺侮我年少不懂事,所以才会如此的荒唐吧!你回去对他说:‘高祖皇帝弃群臣而归大,当今皇上年纪尚小,您为相国,整天喝酒唱歌,无所事事,如此作为怎能成为天下臣民的领导者呢?’但不要说是我讲的,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曹豨回去后,便找了一个机会,将以上的意思对曹参说了。
想不到曹参当场大怒:“你只要好好侍奉皇上就可以了,怎么如此多嘴?天下事岂是你这种黄口小儿所能懂的!”
曹参还依家法,怒责曹豨二百下,以示惩戒。这消息自然很快传到刘盈耳中,刘盈大怒,立刻召见曹参。
刘盈当面怒责道:“你为何处罚曹豨呢?是我要他劝谏你的啊!”曹参当然知道是刘盈指示,他处罚曹豨,便是做给刘盈看的。
曹参立刻脱下相国冠帽谢罪,道:“我之所以什么事都不做是有原因的!”
“这有什么道理?”
“陛下自认在圣明英武方面,比先皇如何?”
“朕哪敢和先皇相比!”
“那么陛下认为我和萧相国,谁较贤能?”
“老实讲,你不如萧何!”
“是啊,陛下讲得非常对,我们是都不如他们啊!如今高祖皇帝和萧相国为天下所定的法令已经够清楚了,陛下只要垂拱而治,我也只要谨守职位,遵守既定的法令,不就可以了吗?”
刘盈立刻醒悟,便说道:“我知道了,就照你的意思去做吧!”
经历了秦朝繁苛严酷的统治后,曹参以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所以能够行得通。史记的年代离当时不远,民间对萧何及曹参的称赞,以之为当代难得的贤相,应属事实。萧何个性保守,一切简约,无何作为,曹参更是成天喝酒,消极无为,行政效率很低,“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的确是萧何规划的最好写照。萧何小心谨慎的规划,让中央和地方间取得均衡,但实际上又由于大诸侯王骨牌效应式造反,使中央不得不直接掌控各郡县。所以当年所谓的“郡国制”,其实只是根据现状需要所建立的一种特别的制度。由于简约,颇适合动乱不安的时代,适应力颇强。不过这套制度实施不久,刘邦及萧何便相继去世,幸好大的异姓诸侯也皆已解决,国家还算安定。
曹参接棒后,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让这套制度,发挥实际效能。既然萧何已有明确规划,并皆已付之执行,曹参只需全力维持这种状态,使制度能让大家习惯即可。
这时候却有另一股力量急速想夺权,以扩充自己的势力,专权的吕后便是这股力量的幕后老板。曹参对此知之甚详,因此,他一律禁绝任何改变,一切依萧何规划,以确保汉皇朝制度不被吕氏一党所破坏。
如果随便依需要而变更萧何的法制,以吕后为主的吕氏一党便有更多的借口更改法律。保持大局稳定,使吕后一党无法兴风作浪,尚不稳定的汉皇朝政权,才能够维持下去。曹参执政三年内,以“喝酒”阻止了吕氏一党的夺权阴谋,在表面和平、内部波涛汹涌的时代,不愧为一位出色的掌舵者。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陈平、周勃等人尽诛吕氏官员,拥立代王刘恒为皇帝,是为汉文帝,恢复了刘氏天下!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