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汉高祖刘邦 > 第一章 竖子成名 第五节 鸿门惊魂

第五节 鸿门惊魂

  打天下除了战场上的生死搏杀之外,更重要的是更加险恶的“政治斗争”。刘邦被誉为“厚黑祖师”,天生的政治斗争的高手;项羽是“西楚霸王”,历史上最有名的战神。两雄相争,刘邦是屡败屡战,越败越强;项羽则是屡胜屡战,越胜越弱,这是双方政治路线决定的。

  刘邦采纳郦食其、张良、樊哙等人计策,很快攻入咸阳,宣布秦王朝的灭亡。刘邦和他的文武臣僚们为了进一步逐鹿天下,封闭秦王朝宫室府库,还军灞上,约法三章,收买民心。

  正当刘邦攻入咸阳之际,项羽收降章邯,声势大振,率领大军准备西进入关,去消灭心目中那杀死他祖父项燕和他叔父项梁、消灭他的祖国楚国的那个秦国。

  项羽大军迅速推进,不久来到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东)城南。在这里,项羽做了一桩五十多年前白起所干的那种坑杀降卒的残暴事件。不过,那一次是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余万,而这次却是楚将项羽坑杀秦国降卒20余万。坑杀秦降卒的原因,与白起坑杀赵降卒的起因相差无几。

  项羽所带领的起义大军,很多都曾经服过劳役,曾经受到秦卒的虐待。而今跟着章邯等人投降的20万秦军,虽然不是阶下囚,但是却成了项羽大军的出气筒,因而秦降卒与楚兵的关系很紧张。

  项羽亲自巡视兵营,听到秦卒在一起窃窃私议:“我们被章邯等人诱哄错降项羽。如果能够破关入秦,我们尚还可以回家;如果不能破关入秦,我们将被项羽掠掳到东方,现在我们尚且受此恶遇,不知那时将受到何等虐待,而秦国又必然杀尽我们的父母妻子……”

  项羽听到这些议论,心中大怒,回到中军帐,立召英布等大将说:“如今秦军降卒二十万,都想谋反。我刚才在军中巡哨,听到他们正在那里私下谋划。如不抢先下手,恐怕哗变,为害不浅。你等率三十万楚军,乘其措手不及,全部斩首,只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

  范增苦劝,项羽拒不同意。于是英布率30万楚兵,夜半突入秦兵营地,将20万降卒,杀得干干净净。汩汩的血浆,塞阻沟渠……

  英布带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来见项羽。三人叩头请求免死。

  项羽说:“我不是为了杀害各位将军,而是因为秦军降卒企图谋反,所以杀之。章将军仍是雍王,司马将军仍是上将军,董翳将军仍是都尉,诸位不要多疑。”

  这三位秦国降将的官位是投降项羽后,项羽叫楚怀王加封的。

  白起、项羽杀戮降卒的暴行,受到了后人的不断谴责。

  正当项羽坑杀20万降卒之际,刘邦听人劝说,派兵把守关隘。《史记》等书只记载是“小人”叫刘邦这样干的,而野史则说这人是樊哙。樊哙由于张良的指使说服了刘邦还军灞上,因而企图征服天下,自己也想弄个将军、元帅当当。进而劝谏刘邦说:“秦国之富裕是天下十倍,地势形胜,足以为王。如今项羽收降章邯,封为雍王,现在率兵西进,已到关外,他的意图就是企图违背怀王约定,一定是想占领关中,如果不早点想办法,项羽大兵就要来了。”

  刘邦说:“项羽如果率兵前来,我就不能当关中王了!怎么办呢?”

  樊哙说:“立即派遣兵将把守函谷关,不准诸侯大兵入关,再征集关中之兵固守,这样大概就行了。”

  刘邦认为樊哙之计可行,即派人带兵拒夺函谷关,不准诸侯大兵出入。

  秦地西面是陇关,东面是函谷关,南面有武关,北面有临晋关,西南面有散关。秦国之地就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叫关中,被称为四固之国,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刘邦入关是从南面的武关,而项羽这次进军关中则是东面的函谷关。

  项羽大兵来到函谷关下,关门紧闭,不让人自由出入。听说刘邦已经平定关中,心中一时火起,自己浴血奋战,又让刘邦立下头功,下令英布率兵打关。英布骁勇,兵强力壮,不一日函谷关即被打破。项羽带领大军进入关中,时间是公元前206年阴历十二月,驻军在戏下(今陕西临潼附近)。

  项羽破关而来,很显然是与刘邦争王关中。假设刘邦不听樊哙、张良之劝,在秦王宫中享乐,坐为关中之王,那将出现何种局面?即使这样,项羽也是怒火中烧,只要有一个小小的借口,他就会大动干戈,翦除刘邦,取得独霸的地位。

  正巧这时,刘邦部下左司马曹无伤暗遣使者密告项羽说:“沛公准备为关中之王,叫秦子婴为相,独吞了秦国所有金银珠宝,并且派兵守关,不准诸侯大兵入内。”

  左司马这一官位虽然不高,但是主管军事机密,所以知道刘邦的具体部署。曹无伤的这一密报,令项羽立即勃然大怒。

  谋士范增忙在一旁煽风点火,说:“刘邦在山东老家时,贪财好色,乡间之人都很讨厌。如今进入关中,不取财物,不纳美女,还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我看他的志向在于夺取天下。我夜观天象,刘邦之气,皆成龙虎,五彩缤纷,这是天子之气。将军必须尽快出兵攻打,免成气候,否则后果严重。”

  范增的话自然是火上浇油,特别是用天象之说打动项羽。今天看来,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好听的笑话,但是在那个年代,人们总是坚信不疑。

  项羽听了范增的话,立即下令:“明日犒赏三军,攻打刘邦,为我消这口怨气。”

  各路将领听到命令,自去准备。

  项羽军中有一个人物,叫做项伯,是项羽叔辈,与张良有深交,他曾经杀人,得到了张良的很大帮助,才逃得了性命。

  项伯一听这个命令,心中自然想起了张良,反复思考:“张良现在刘邦军中,如今两军交战,必然玉石俱焚。如果差人密报,唯恐于事不济。”

  项伯思来想去,决定亲自去走一遭。

  当时项羽共有兵卒40万,号称100万,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兵卒只有10万,号称20万,驻扎于灞上。两地相距大路40里,小路只有20里。

  夜幕降临,项伯独自骑上一匹快马,借故走出军营,连抽两鞭,向灞上飞奔而去。20里路,快马奔走,不到半个时辰已到灞上,却被刘邦副将夏侯婴拦住去路。

  夏侯婴问:“你夜半三更,匹马而行,又无从人,来此何干?”

  项伯说:“我是张子房好友,有急事相见。”

  夏侯婴带着项伯去见张良。夏侯婴先差把门小校传报守门官,守门官传报中军左哨,而后夜巡击柝三声,中军左哨小角门半开,一名健将高声喝问:“有甚军情?”

  项伯看到旗帜排列,营垒整洁,队伍井然有序,心中寻思:“刘邦的确非同小可!范增曾说他将来必然大富小贵,看他军营布置,此言不虚。”

  夏侯婴忙上前回答:“我寻哨遇一男子,不知姓名,自称子房旧友,匹马只身,未带兵器,不敢擅入,专侯台旨。”

  那名健将又进去报告。

  张良正与刘邦在内屋议事,忽听报告:“子房先生故友在外,急欲求见!”

  张良急出一看,见是项伯,急忙邀入中军外屋,命士卒献茶。

  项伯令张良摒去士卒,立即将项羽明日准备攻打刘邦之事告知,带着张良就要起身,说:“不跟着我走,恐怕玉石俱焚。”

  张良留住项伯说:“沛公从韩王那里借我随军作为谋士,而今沛公遇到如此紧急之事,一走了之,太无情义。我应该先去告诉沛公。”

  张良急入内室告诉刘邦。

  刘邦大惊失色,忙说:“这到底该怎么对付呢?”

  张良问:“谁给沛公出此下计?”

  刘邦不肯说出樊哙,随口说:“有小人对我说:‘派兵守关,不纳诸侯,秦国故地可以称王而治。’所以,我听了。”

  张良说:“沛公细想,你的兵马能够抵敌项王的兵马吗?”

  刘邦默然,说:“本来就远远不如!这事到底应该如何办呢?”

  张良说:“沛公和我一起去见项伯,请项伯转呈项王说你不敢背叛。”

  刘邦说:“先生怎么与项伯有如此深厚的交情?”

  “我在渐江的时候,项伯杀人,我想方设法救活了他,所以今天遇到此等急事,他特地来告诉我!”

  “他与你哪一个年长?”

  “项伯比我长。”

  刘邦说:“先生替我请他进来,我以兄长之礼去接待他。”

  张良又嘱刘邦如此如此,刘邦立即心领神会。

  张良出见项伯,说:“请兄见沛公一面,沛公有苦衷欲告。”

  项伯说:“我这次来此,专为子房您,何必又见沛公?”

  张良说:“沛公是一位忠厚长者,不可不见一面。”再三恳请。

  项伯同张子房入见刘邦。刘邦整衣迎接,延之上坐,项伯倍说项羽嗔怪之意。刘邦置酒款待,祝酒为寿,约为婚姻。彼此猜疑之意渐消。

  刘邦经过一番感情酝酿,才说:“我自从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犯,登记百姓户籍,封库锁仓,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我之所以派遣将领据守关隘,是为了防备秦国余党和其他盗贼,专候将军入关,哪里说得上反呢?希望您把我的这些苦衷告诉项将军,说我刘邦不敢忘记他的大恩大德。”

  项伯答应,准备辞去,嘱刘邦说:“明日早来鸿门拜见项将军,消释前嫌。沛公所言,我定替转告,料想项将军不会怪罪。”

  张良叫夏侯婴派军卒送项伯回新丰鸿门。

  项伯回到军中,立即去见项羽。

  项羽问:“叔父深夜到来,有何要事?”

  项伯说:“我有故友,本是韩国公子。当年我杀人之后,全仗他得以活命。如今刘邦从韩王那里借他为随军谋士,恐怕两家交兵,此人难保活命。所以刚去同他说说,叫他回避,顺便了解刘邦入关之情。张良对我说,刘邦先入关中,并无毫厘他意,遣将守关,只是为了防备秦国余党而已,不是为了拒楚。一应宝物、美女、粮食,尽都封锁不敢擅动,秦王子婴也不敢擅自处置,就是为了专等你到来。我想,如果不是刘邦率先入关,我们又怎么能够兵不血刃,轻易入关呢?这是刘邦的大功。如今他有大功,而听信小人之言,反要加害,恐怕于理不顺。他明日要亲来军中谢罪,将军可以从容相待,这样才不失天下大义。”

  项羽说:“依照叔父之言,刘邦好像没有大罪。如果兴师动众,恐被诸侯耻笑。”

  范增说:“我劝将军消灭刘邦,是因为刘邦入关以来,约法三章,企图收买民心,他的志向是要夺取天下。如果不趁早剿除,恐生后患。老将军被张良说词欺瞒,不可全信。望将军思之。”

  项伯说:“先生要杀刘邦,还怕没有妙计?何必采取军事行动,遭到天下诸侯咒骂!”

  项羽说:“叔父言之有理,先生再当定计。”

  范增说:“我有三计,可杀刘邦,望将军取舍。”

  项羽说:“愿闻其详。”

  范增回答:“第一计:派人请刘邦到鸿门赴宴,未入席时,将军就责问他入关之罪,他不能回答,立即斩首,这是上计;第二计:如果将军不便自己动手,可以埋伏二百名刀斧手,刘邦入席以后,我举所佩玉玦为号,项王唤出伏兵杀之,这是中计;如果二计不成,可派一人斟酒,把刘邦灌醉,刘邦是个酒徒,酒后必然失礼,趁机杀之,此为下计。如果项王依此三计,刘邦必死无疑。”

  项羽说:“三条计策都用,我看刘邦如何逃过杀身之祸!”

  项羽传令大小将校,都做好充分准备,专候刘邦自投罗网。

  再说项伯走后,刘邦急叫张良、郦食其、陆贾、萧何等人计议。

  刘邦说:“明天去项羽军中之事,的确生死难料。不去,项羽派兵攻打,势难抵敌;如去,又怕进入陷阱,恐怕难保性命。诸位认为该如何是好?”

  萧何说:“项羽兵多将广,难以抗衡,不如修书一封,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将关中所有财物全部送给项羽,只求一郡,再修整兵戎,等候时机。”

  郦食其说:“我愿下书,游说项羽。”

  陆贾也表示愿随郦食其同行。

  张良说:“诸公之言,恐非上策。昔日伍子胥保护平王赴临潼,会见诸侯,受到天下人尊敬。蔺相如使秦,最后完璧归赵,天下人称赞不已。目前虽然实力不比项羽,但是也不能害怕到如此地步,这样在天下诸侯的面前就失了威信。我虽然不才,愿随沛公去赴明日之会,定使范增无法用其谋,项羽无法施其勇,保证无事而回。他日若为天下之王,也可名正言顺。”

  刘邦说:“全仗先生神机妙算,看来只好亲自到虎穴里去走一遭了。”

  第二天早晨,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纪信、夏侯婴等人和百余轻骑,一路惶恐不安地前往鸿门。

  不时,刘邦又把张良叫到面前说:“我今天此行十分忧虑,唯恐不测。先生何以处之?”

  张良说:“沛公放心,我自有办法。沛公尽管记住昨日应答之语,照此回答,自然平安无事!”

  距离鸿门尚有5里之遥,早见一支军马到来。为首将领英布大呼:“我奉鲁公之命,迎接沛公!”

  双方下马施礼,继续前进。刘邦、张良等人一起到军营大门,陈平出门迎接,立在道旁。刘邦正准备进去,只见军中甲士林立,金鼓大作。

  沛公不敢前行,对张良说:“鲁公营内,戒备森严,全无平日气氛,不可入内。”

  张良胸有成竹地说:“沛公既然到此,进则有理,退则无路。退后一步,必然中计。沛公暂时稍候片刻,让我先进去看看。”

  张良缓步徐行,丁公、雍齿两将把守军门,不放张良入内。

  张良说:“请报告鲁公,有沛公借士张良求见。”

  丁公进入军中见项羽说:“门外有沛公借士张良求见。”

  项羽说:“什么叫借士?”

  范增说:“张良是韩国人,五代为韩国臣下,见多识广。如今跟着沛公为谋士,这人此来必是游说。鲁公先杀此人,如去沛公一臂。”

  项伯听说此言,急忙说:“不能如此!鲁公刚进入关内,正要收买人心,人才云集,才能成为霸主。为何无故杀害贤人?张良与我关系甚厚,如果鲁公喜爱,我可以劝说。”

  项羽吩咐丁公召见张良。

  张良来到军中,看到项羽全身披挂,如临大敌,手握剑把,似乎随时都会一跃而起。张良认为,首先应该叫项羽去掉这些武勇,解除这些装备。

  张良说:“我曾经听说古代明君治理天下,耀德不扬兵;善于治理天下的圣人,重德不用兵。如今鲁公在鸿门接见诸侯将领,这的确是一件义举。我原来以为,这里一定丝竹管弦、笑语欢声、猜拳行令、尽醉而归。未料想我来到这里,甲兵林立、刀剑森森、金鼓震天、杀气腾腾。这种情境,令人不寒而栗,人各思归。鲁公巨鹿破釜沉舟,九战章邯,勇冠三军,天下闻名。哪个不知道?哪个不害怕?鲁公不用示强而自强,不用称勇而自勇,哪里用得着这样大张声势来显示鲁公之威?各路诸侯都在外面,看到鲁公全无宾主之礼,所以害怕不敢前进。借士张良冒死入营,特请鲁公三思。”

  张良古今齐说,褒贬共用,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项羽认为张良言之有理,令甲士尽皆退去,金鼓停,武器去,更换官服,请各位宾客进营。下令各位将领只准带文臣或武将一名,作为侍候答应。

  张良出外,跟着刘邦重新进营。

  刘邦不敢以往日兄弟相称,急忙趋步阶下,鞠躬再拜,说:“刘邦谨候鲁公麾下!”

  项羽厉声问曰:“你有三罪,知道吗?”

  刘邦说:“我只不过沛县治下一个亭长,偶尔之间被众人推为首领,率兵伐秦,幸而投到鲁公麾下,凡是有所进取,全靠鲁公指挥,哪里胆敢妄为?”

  项羽说:“你招降秦王子婴,又将他释放,只知道自行其是,而不知楚怀王之命,这是第一罪;你为了收买人心,私改秦法,这是第二罪;遣将守关,阻止诸侯之兵,这是第三罪。你犯有如此罪过,怎么还说不知,还要我来提醒你?”

  刘邦再三叩首,说:“容我一言,说明心曲。秦王子婴,心悸投降,如果我擅自杀死,是自作主张;而今暂令官吏看管,专等鲁公发落,不敢释放。秦法苛刻,多年危害天下人民,百姓如处水深火热之中,日日盼望拯救,秦法多存一日,百姓受罪一日;我急于更改秦法,正是为了宣扬鲁公之德,百姓都说:‘前部入关者就能抚爱百姓,而主帅到来,更能抚爱百姓!’派兵把守关口,不是为了阻挡诸侯,更不敢阻挡鲁公,只是为防备秦国余党,不可不防也。我刘邦实在是无意中进入关中,今天与鲁公相会于此,实乃刘邦大幸。如今有小人造谣生事,令鲁公与刘邦有隙!”

  项羽个性刚直,一生最怕弱者,最喜奉承,最恨强者,所以听了刘邦的一席话,全无杀戮刘邦之心。信口说:“不是我要责怪你,只因你帐下曹无伤这样说,所以知道你有此三罪,否则怎么会到此地步。”走下座位,亲扶刘邦入座,命设酒招待。

  项羽,项伯坐在西面,坐了主席;范增坐在南面,坐了陪席;刘邦坐在北面,坐了客席;张良站在刘邦一侧东向,作为一位侍者。大家一面饮酒,一面说些闲话。

  范增见第一计不成,发觉项羽全无杀害刘邦之意,埋伏的200武士自然更不敢动,于是按照预先的约定,把所佩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见刘邦谦逊柔和,对自己毕恭毕敬,便不听范增的再三提示,默然不应。范增见到第二计又失败,不得不采用下策。范增叫陈平斟酒,以目示意,陈平自然会意。

  陈平向前劝酒。他细看沛公,高鼻龙相,相貌大贵,心下寻思:“沛公非常人也,他日定有大贵,若顺从范增意图,恐怕悖逆天意。”

  陈平斟酒,倒入项羽杯中多,倒入刘邦杯中少。刘邦也会其意,虽然有些酒意,全然不失些许小礼。

  范增见到三策都已失败,心中自叹:“今日不杀刘邦,他日必成大患!”

  范增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避席而出,准备去寻找一个武将借舞剑之机杀死刘邦。范增出门,正好看到楚将项庄,他是项羽族人。

  范增把项庄叫到人少之处,附耳低声对项庄说:“鲁公为人性刚但心不忍。今日的鸿门宴,专门就是为了诛杀刘邦而设,但是我举佩玦再三,鲁公全不理睬。如果今天放走了刘邦,将来绝无如此良机。你可进入席前,请求舞剑为乐,乘机杀死刘邦。否则,将来我们大家都会成为刘邦的俘虏。”

  项庄待范增入座之后,大步走到项羽、刘邦席前,叩礼说:“军中之乐不足观,我请求舞剑,给鲁公助酒。”

  项羽随口说:“好吧!”

  项庄拔剑起舞,其意常在沛公。张良见项庄企图借舞剑击杀沛公,急忙用眼睛示意项伯。

  项伯知张良之意,出席拔剑说:“舞剑须对舞才好看,剑锋交错,夺目争辉,足可如诸位之意。”

  项羽也随口说声“好”。

  项伯仗剑,与项庄对舞,时时用身子像羽翼一样护住刘邦,项庄无法击杀刘邦。

  范增深恨项伯。

  张良看到情况危急,忙出席欲去军门唤樊哙。

  丁公、雍齿拦住张良:“先生欲往何处?”

  张良说:“欲出取玉玺。”

  陈平跟在后面,已知其意,便高声说:“鲁公性急,快放子房先生出去!”

  丁公等人只得放行。

  张良急忙找到樊哙说:“如今项庄舞剑,其意在于击杀沛公。事情很急,将军快去救沛公,奋不顾身,勇不惜命。”又细嘱需如此如此。

  樊哙开步欲行,张良忙说:“等我进去之后,你再闯进营去。”

  樊哙见张良已进军中,忙来到门口大呼:“鸿门大宴,我为随从,怎么无份?我要见鲁公讨些酒饭充饥!”樊哙带剑拥盾而入。

  丁公等人见了樊哙进来,企图阻挡,但是怎抵樊哙神力,推倒守门众兵士,一下子直入军中,披帷而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羽忙问:“壮士何人?”

  张良答:“沛公骖乘樊哙!”

  项羽又问:“来此何干?”

  樊哙说:“听说鲁公举行灭秦大宴,无论大小,都有酒食,但是我从早到午,尚未用餐。腹中饥渴,实在难忍,特来告求鲁公赐饮。”

  项羽命左右赐酒一大杯,樊哙一饮而尽,项羽又命赐一猪腿,樊哙用剑切而食之。

  项羽说:“壮士,能够再喝酒吗?”

  “我死都不惧,一杯酒何足道哉?”

  项羽说:“你准备为谁死?”

  樊哙说:“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恐怕不多,刑人唯恐不够,因此天下百姓尽皆反叛。怀王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如今沛公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秋毫无犯,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专候鲁公到来,派将守关,防备盗贼。沛公劳苦功高如此,未得封官委爵之赏,反而听信小人之言,要诛杀有功之人,这难道不是亡秦之续吗?我相信鲁公不会这样吧?而今二将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我欲为沛公申此不平,死且不避。”

  项羽回嗔作喜说:“沛公有这样的骖乘,真是勇士!”下令项庄停止舞剑。

  须臾,刘邦见项羽已醉,推说上厕所,招樊哙一起出去。丁公和雍齿拦住不放。

  张良急忙说:“鲁公传令,诸侯将校不胜酒力,下旨放出。”

  陈平也从后面出来,急呼:“放沛公出去!”

  沛公出到军营门外,说:“如今出来,还没有向鲁公告辞,怎么办呢?”

  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有什么可辞的呢?”

  刘邦令张良留下来致歉。

  张良说:“沛公带有什么东西作为礼品?”

  刘邦说:“我带来白璧一双,准备献给鲁公;玉斗一双,准备献给亚父范增。但是他们正在发怒,不敢当面奉献,先生替我奉献。”

  张良答应了。

  刘邦带着樊哙、夏侯婴、纪信等人,从骊山脚下小道逃回灞上去了。刘邦走后,张良估计刘邦已到军中,才进入见项羽,致歉说:“沛公不胜酒力,不能面辞,特叫我奉白璧一双,再拜献给鲁公;玉斗一双,再拜献给大将军足下。”

  项羽说:“沛公现在哪里?”

  张良说:“听说鲁公有意责过,已经脱身而去,从小路回到军中去了。”

  项羽没说什么,把双璧放在座位上。

  范增接过玉斗,置之地上,拔剑而破之,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天下者,一定是沛公……”

  刘邦回到军中,立即派人抓来曹无伤,大骂一通,立地斩首。项羽的一句话,葬送了一个内奸。

  回顾这一宴,的确让人感到动魄惊心。

  刘邦因功获罪,张良一而再,再而三,叫他退,退,退,最后逃席而去,刘邦善于纳人之言,奠定了将来的帝王之位。项羽推行霸权主义,一误再误,放走了他最大最危险的敌人。范增一计不成二计,二计不成三计,最后由于项羽沽名钓誉,弄到黔驴技穷……

  这就是千古名宴:鸿门宴。

  鸿门宴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宴,并不是吃的龙肝凤胆,喝的玉液琼浆。肉不过猪脚之类,酒不过村醪而已,而是在这台便宴上,政治风云骤起,剑拔弩张,明争暗斗,触目惊心,对刘、项相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项羽是仁人之心,还是沽名钓誉,自然任人评说。总之鸿门宴是刘、项争锋的第一幕,刘邦因为有张良策度,项伯暗助,樊哙闯宴,项羽有勇无处使,范增奇谋不能用。刘邦如厕之时逃走,这事儿也只有刘邦才能干得出来啊……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