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李清照评传 > 五、《词论》中捉摸不到的"易安体"
近十多年来,"易安体"仿佛成了李清照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它仍然是一个任凭谁也做不出标准答案的难度很大的问题。既然在李清照唯一的理论文章《词论》中,捉摸不出一个完整"易安体",看来只能从与其有直接、间接关系的问题中加以追寻。
(一)"易安体"的来历及其主要特色
与李清照同时而稍晚的诸城籍词人侯寘,他所写的《眼儿媚》题作《效易安体》,这便是"易安体"的首次亮相。它的再次亮相是在同是济南府人士的辛弃疾的笔下,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经常到附近的风景区博山游览,并写了好几首记游词,其中的《丑奴儿近》题作《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为便于对"易安体"的玩味,兹将侯真和辛弃疾的两首效仿"易安体"的词作,依次引录如下:花信风高雨又收,风雨互迟留。无端燕子,怯寒归晚,闲损帘钩。弹棋打马心都懒,撺掇上春愁。推书就枕,凫烟淡淡,蝶梦悠悠。
--侯#《眼儿媚·效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可以说这两首词所体现的思想艺术特色,就是侯、辛心目中的"易安体"。具体说来,借翎毛花卉隐括身世、倾吐心事,是"易安体"的特点之一。李清照早期所写的风景和咏物词,则是侯、辛"易安体"的主要效仿对象。
在上引辛词中,有许多语句是出自《漱玉词》,如"骤雨"见于李词《转调满庭芳》;"霎儿"见于李词《行香子》;"怎生"见干李词《声声慢》。"只消山水光中"以下诸句,不仅与含有"水光山色与人亲"字句的李词《怨(忆)王孙》用语相近,意境亦多有牵合。即使在辛弃疾没有标出效李易安体的《水调歌头》的"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则更进一步以李同《声声慢》的"三杯两盏淡酒"为典。还有辛词《西江月》的"一川落日熔金",用的是李词《永遇乐》的成句,而辛词《行香子·三山作》结拍的"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又用了清照同调词中的类似语句。通过以上的探究可以看出,辛弃疾"效李易安体"的《丑奴儿近》,虽然不失其风趣幽默、高远冲淡的《稼轩词》的自身风貌,但它又与作为獭祭鱼和掉书袋的稼轩词很不一样。此词对于白描和口语的运用,俨然是《漱玉词》的模样。对"易安体"的这一特色古人已作了精辟的概括:"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①。① 彭孙遹《金粟词话》,《词话丛编》第721 页。
当然侯、辛的以上两首词不可能反映出"易安体"的全部内涵,但却体现了它的基本特点。
(二)研究"易安体"的价值所在
"易安体"的价值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它的特点除了上文已提到的两点外,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谓李清照"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人调音难。"在《漱玉词》中,这两方面的实例都不难找到:"绿肥红瘦"(《如梦令》)、"宠柳娇花"(《念奴娇》)等堪称"炼句精巧";而《念奴娇》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永遇乐》的"如今惟淬,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等等,既是"寻常语",又极富表现力,它们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词人的心灵重负,创造了既是"铺叙"的,又是"典重"的"别是一家"的词境。这既体现了"易安体"的最主要的特色,也是《漱玉词》的魅力所在。以上提到的"易安体"三方面的基本特点,远非标准答案。因为"易安体"所体现的当是《漱玉词》的总体特点,它既应有婉约的一面,也应有豪放的一面。鉴于今天已无法窥见《漱玉词》之全貌,所以对"易安体"的特点的探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约年长李清照三、四岁的朱敦儒,在他的词集《樵歌》里,有一首《鹊桥仙》题作《和李易安金鱼池莲》,由于李词已快,便无法得知其特点,我们只能由此推想李清照的作品在当代和稍后就曾受到人们的重视,否则谁会与她唱和,至于其被尊为"易安体",固然可说明她在词坛上的重要地位,但更主要的是说明她的词极有个性、自成一体、独立名家。这是创作中最可取的一点,也是研究"易安体"的出发点和归宿之所在。
至于除上述"借翎毛花卉隐括身世、倾吐心事";"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寻常语度入音律"三个基本特点外,关于"易安体"的第四个特点,笔者拟定其为"表层从容柔曼,内里筋骨峥嵘",这将在第四章第三节"传写心曲的身世词"的有关段落加以论述。
(三)"易安体"的最初标本
在孔凡礼所辑的《全宋词补辑》的第26 页上,有一首新发现的调名为《新荷叶》的"宋李易安词",词云: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诗渊》第25 册从李清照的行实推断,在她偕赵明诚"屏居乡里"的第二年,也就是大观二年(1108 年),恰好是晁补之闲居金乡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晁氏重修了他在金乡隐居的松菊堂。可能就在这一年,或是下一年晁补之五十六岁生日时,清照偕明诚亲往金乡向晁氏祝贺,从而写了这首从内容到形式都能体现"别是一家"的寿词,并很可能是她在《词论》中提出词学主张后的第一次创作实践,但在《漱玉词》中,这类作品不多,加之没过几年,她便亲自尝到了"长门陈"和"临邛卓"所吃的苦头。将这种苦衷隐括入词,就无法完全遵循她原来对词的"别是一家"的规定,从而产生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可"压倒须眉"的、风格独特含义接近于苏轼的"自是一家"的、以《声声慢》为代表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词中别调。再以后,当她将家国之思摄之人词时,其《渔家做》(天接云涛)和《永遇乐》再也没有作茧自缚的痕迹了,并以其题材内容和语言风格的独特性,遂使《漱玉词》成了独树一帜的"别是一家"之作,但这个"别是一家"的含义已有所变化。
(四)诗中有无"易安体"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只是诗中的"易安体"不曾为他人所标榜和摹拟,代表性篇目也较少罢了。本章第二节所举清照《春残》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首诗很象秦观笔下的被称为"诗似小词"的"女郎诗",由此可以看出,将具有家国之思的诗材加以软化,便可成为诗中的"易安体"。
诗中"易安体"的另一种类型,可以传主乍到莱州所作《感怀》诗为代表。此系"缘事而发"之作,所缘之事是丈失对妻子的冷遇,按清照的词学观点,这当被视为词材。要把它写成诗必须经过一番硬化处理,即把本来是儿女私情,以与袁术和苏拭等人有关的掌故出之,既抒发了其与袁术有某种共同点的悲苦之遇,又能象苏轼那样以达观幽默的态度处之。这比求人写《长门赋》的用心更加良苦百倍千倍。所以心猿意马的"武陵人"赵明诚,当曾为清照此举所感动,他在莱州一度不再过那种寻花问柳般的夜生活。白天勤于政事,晚上在静治堂,专心致志地进行《金石录》的编撰。此事给李清照留下了极为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以致赵明诚逝世五、六年后,在她所写的《后序》中,还充满感情地叙及此事。在其悼亡词《南歌子》中,也仿佛暗含着此类难以忘怀的事情。
以往人们对清照这首《感怀》诗的解读,即使知道其中的某些故实,也未曾深究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这类故实,对其中含有关于苏拭的掌故从无人发现不说,有的竟说此诗表达了李清照对官场和金钱的厌烦云云。这种捕风捉影般的拔高,一则可能因为对李清照的身世一知半解,二则当是因为不了解李清照的文学思想和她对于诗、词界限的划分有关。这里之所以为李清照的《词论》和被后入效仿的"易安体"之间,"明修栈道",指出它们的联系、沟通之点,主要是为了对李清照的文学思想有个系统了解,以对其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有个总体和实质性的把握。因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①这也应该成为李清照研究中的一把钥匙。
① **《实践论》。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