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二部分 3、与俄使密谈
大清甲午战败,朝廷不得不派李鸿章去日本议和,名为“议和”,实际上是乞和。军机大臣孙毓文得知俄使喀希尼答应要保护中国疆土的消息,为了在慈禧那儿落好,便通过了他的拜把兄弟李莲英向慈禧太后进言,说可以用以俄抵日的办法,并说这是驱狼斗虎之计,无论谁胜谁败,中国都不吃亏。如两败俱伤,则中国可坐收渔翁之利。
慈禧听了,深以为然,便命李莲英前去试探。孙毓文以演戏为名,邀请了俄国公使喀希尼过府,并设筵相待。李莲英装做前来看戏,假意与喀希尼来了个不期而遇。孙毓文早已得了李莲英的信息,也故作不知,装模作样地为喀希尼和李莲英介绍,并邀请李莲英入席,李莲英有为而来,当然假意推辞一番之后,入席就座,席间还有华俄银行的璞科第。
寒暄一番之后,李莲英有意把话题引向了中日关系方面,他开口问道:
“喀希尼先生,无庸讳言,中日之战,中国是战败了,朝廷不得不派李鸿章去日本议和,但不知贵国对此次议和的结果有何看法?”
这位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名为公使,实为国际间谍,而且是一把好手。璞科第和喀希尼是一样的货色,也是一名国际间谍;中国派李鸿章去日本议和,这是举世皆知的事情,这一点无需摸底。清廷政府的打算是什么?光绪皇帝是怎么想的?他们都通过内阁大臣或军机大臣摸到了一些口风。可是慈禧太后有什么打算,他们却很难摸到。而这位慈禧太后又是中国政界的铁腕人物,喀希尼总想接近可又没有机缘。今天他一见到李莲英,就十分感兴趣,就是李莲英不说这档子事,喀希尼也要提出采。如今李莲英率先提了出来,可谓天从人愿,他和璞科第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说道:
“俄国与朝鲜、中国为近邻,又是友好的国家,断不容倭国妄行干预,只是希望清朝政府与俄国彼此同心力持。”
李莲英见喀希尼态度如此明确,更加相信孙毓文所言不虚。不过李莲英也不是傻子,一则中国已多次吃过俄国的亏;二则这个许诺还没有具体说明俄国将如何帮助中国,他无法向慈禧太后回报,于是又问道:
“喀希尼先生,贵国肯帮助我国,这是十分令人欣慰的事,但不知贵国将如何进行帮助?”
喀希尼听出了李莲英弦外之意是在摸自己的底,可是他也正想摸李莲英的底。他想弄明白是李莲英自己无意之中谈到这件事呢,还是另外有人指使呢?于是狡黠地一笑说:
“李莲英先生,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敝国对倭的态度是明确的,方针早已确定。只是我说句不中听的话,李莲英先生,你代表不了贵国的政府,说出来不但对事情没有益处,如果被日本人探听了去,反而有害。你要知道我国政府的打算,除非你能代表贵国政府?”
喀希尼这种以攻为守的方法,使李莲英非常为难。如果说是慈禧太后打发他来的,虽然可以摸到喀希尼的底,但违背了慈禧太后的旨意,如若不说又会一无所获,无法向慈禧交待。但李莲英毕竟是多智之人,他把小眼睛一转悠,就有了主意,也是一笑说道:
“喀希尼先生,你的话只说对一部分。我虽然不能代表朝廷,但是有孙军机孙大人,他可以向朝廷转达,而且我也可以把喀希尼先生的话,向皇上转告,喀希尼先生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呢?”
李莲英自觉聪明,但这喀希尼老奸巨猾,话里话外他听出了背后的含意。如今李莲英说了这么多,喀希尼又深知李莲英是慈禧的心腹,而不是光绪皇帝的人,他所说的皇帝实际上说的是慈禧太后,喀希尼如何听不出来,当下又是狡黠地一笑说道:
“李莲英先生这么说,倒是我误解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俄国准备‘勒令’日本撤兵,日本如不照办,俄国准备用压服之法。只是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无论哪一项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中国对日本,可以宣战,也可以议和。我国对中国持有最友好的态度,并将竭尽一切来支持中国的和平愿望;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国对日政策如有什么调整的话,我能用什么方式通知你李莲英先生呢?通过孙毓文先生合适吗?”
喀希尼这番话的目的是既让李莲英摸到一些俄国对中国,对日本的态度,从而通过他使慈禧增加对俄国的依赖性,以便从中捞到好处,而且又可以通过李莲英这个内线人物,摸清慈禧太后的底,这比经过总理衙门和军机大臣要方便得多。喀希尼看清了李莲英虽然鬼点子不少,但缺少外交经验,比起曾纪泽、恭亲王奕欣来,好对付得多,所以提出了今后如何联系的问题。李莲英经过思考,认为通过孙毓文不能保密。一是各国使馆人员必然会起疑心;二是孙毓文是对军机处负责、对皇上负责的,这样慈禧便不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于是,他提出以白云观为联系点,因为道观是十方来十方去,十方施主十方施的所在,任何人都可以去,而李莲英呢?与白云观的两个方丈高云溪和刘诚印都是莫逆之交,绝对不会泄密。
喀希尼也提出,他是俄国公使,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各国使馆的注意,提议由璞科第代替他联系,双方便这样商定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不但引起外国使馆人员的注意,就是中国人也有人议论。经过研究决定改在前门外杨梅竹斜街“万福居”饭店专包雅座,作为李莲英与璞科第联系的地点。李莲英每次去都是化了装的,不穿朝服,也不穿太监服装,以免为外国人注目,走漏消息。
日本侵占朝鲜和中国领土是在俄国人的默许下进行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日本不得妨碍俄国在太平洋获得通道的自由。就是说,日本不得侵占中国的东北和渤海湾周围地区。
日本人比俄国人更刁,他们在探得俄国人的意图后,便决定占领辽东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利用俄国胁迫清政府出卖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清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七日,日本密告俄国,同意清朝政府派遣全权使节,于三月二十日清朝政府和日本开始谈判。
日本人占领了中国辽东半岛,这使它同沙俄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这时,俄国人感到上了当,一面让喀希尼加紧同李莲英的勾结,以拉拢清朝政府;一面撕下“中立”的面具,向远东派遣了21艘军舰,组成远东最大的一支舰队,在黄海、东海、日本海游弋,并以帮助中国“据守”为名,任意进入中国海港活动。
清廷政府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如恭亲王奕欣、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和等,都感到事情不妙。中俄合作尽管能把日本人赶出去,若要再来了俄国人,这不等于“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吗?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便积极向光绪皇帝进谏陈词,说明俄国人不可信,俄国不可恃。
可是慈禧太后听了李莲英的话,认为俄国人是一心一意帮助中国。再一说我们连日本人都打不过,打俄国人是更不行了。你不让俄国兵舰进来,他硬进来你有什么办法。这话还真把光绪皇帝问住了,当然,就是问不住,光绪皇帝也没有办法。
再说,中国全权大使李鸿章在赴日途中,屡接国内报告,日本北占营口,南据澎湖,心中十分焦灼。到了日本见到日首相伊滕博文、外相陆奥宗光两人,寒暄已毕,便请停战。伊藤、陆奥不允,必欲先订和约,方许停战。
经李鸿章再三磋商,日方提出停战条件。那么,日本人停战的条件是什么呢?他们说要把山海关、大沽口及天津三处作抵押品。其狼子野心不但李鸿章明白,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三处乃是清朝京畿要口,真要押给日本人,那就等于引狼入室,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可能,这叫李钦差如何答应?没奈何只好把停战问题暂时搁起,先商量其他条件。
这伊藤和陆奥非常厉害,得理不让人,明知清廷再也无力打下去,索要各款,说是不堪忍受,没有一项不苛刻。李鸿章虽然与他们辩论,据理力争。可是伊藤、陆奥毫不讲理,不但不正面答复,反用冷语调侃李鸿章。
到了这个时候,李鸿章既不好反唇相讥,又不便曲意俯就,只得煞了一肚子闷气,拿出迁延手段,敷衍他们。今朝说明朝再议,明朝说后日再议。
再说,慈禧太后得知日本提出的条件苛刻,清廷实无法接受,便让李莲英告知璞科第,要他转告喀希尼,督促俄国加大对日本的压力。在这期间璞科第送给了李莲英一对中国制造的玻璃透花瓶,李莲英也回赠了璞科第一对景泰蓝花瓶和一个鼻烟壶。
同时,俄国人也得知日本要用山海关、大沽口和天津作抵押为和谈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俄国的不安和愤怒。沙皇政府串通法、德两国,同时对日本施加压力,并真的继续调兵遣将,加强三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沙俄在海参崴实行“临战地区戒严令”,向阿穆尔地区的军队发出作战准备的命令。同时俄、法、德三国公使,根据各自政府的训令,向日本政府递交照会,要日本军队退还中国辽东半岛,并限15日答复。
再说日本方面,从国内说这时陆海军均已疲惫不堪,财政和军事物资也濒临枯竭。从国外来讲,在外交上争取英、美等国支援,对沙俄实行反干涉活动,也未能成功。尽管这样,陷于内外交困中的日本,仍对沙俄等三国表示决不让步。
沙俄本来是通过李莲英转告清廷政府,一定要拖延时间,也不要与日本签订条约,慈禧觉得有了俄国这个后台,又得知俄、法、德三国确已向日本发出了强硬的照会,也觉得有了靠山,便通知李鸿章,一定不要答应日本人所提的条件。这位李钦差李鸿章,不知这事的内情,一是朝廷有指示,二是也碍于日本的条件过于苛刻,只好采取软磨的方法,一天一天地拖。
沙俄在接到日本政府的照会和声明之后,觉得自己的打算已经实现,便告知驻华公使喀希尼,要他压迫清朝政府按期同日本人换约,喀希尼通过璞科第把这个意思透给李莲英。这时,清朝政府已得知日本提出的条款,其中主要的是:
一、承认朝鲜为自主国;
二、赔偿日本军费2万万两;
三、割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
四、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五、中日旧订之约章,一律废止,嗣后日货进口运往内地,得暂行租栈,免纳税钞,并于通商各口,得自由制造。
出卖国土主权,慈禧倒没有什么。只是这2万万两白银,朝廷如何拿得出。当时清廷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万两。可是从慈禧到所有官员及一切支出都要从这里边出。若都给了日本人,慈禧还花什么?所以实难接受。对这一点李莲英是清楚的,所以不必向慈禧请示,当下,李莲英便向璞科第说道:
“这么多的银子,我们拿什么来赔,不要说老佛爷不肯应允,就是文武官员恐怕也难于从命。”
璞科第和喀希尼已接到本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训令,要他们压清廷在中日条约(即《马关条约》)上签字。他们保护的是俄国的利益,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他们不仅置之于不顾,还反而是他们趁火打劫的大好机会。当下璞科第却以关心的态度说:
“李莲英先生,这话你说错了。要是花2万万两银子来买你们中国的辽东,恐怕你们不肯卖吧?不是我国约会法、德两国出面干涉,如果日本不肯罢战,打到北京城,那会怎么样?当年八国联军烧了圆明园,这次日本人再打进来,再烧了颐和园和太和殿,我看慈禧皇太后上哪儿去!即使退一步说话,日本人不打到北京,只占了山海关、大沽口和天津,你国政府还出门不出门?正是我国力争才有这么个局面的。”
璞科第翻箱倒柜地挖苦了一顿,然后又拉拢地说:
“2万万两银子,这个数字太大了,我们体凉你们国家的困难,为解决你们眼下的难关,我们可以考虑给你们一笔贷款,利率也可以低一些。”
在喀希尼、璞科第又打又拉的压力下,慈禧听了李莲英的报告,觉得如果俄国人真的撒手不管了,日本人真要打进来,再逃到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怕不行了。况且,璞科第又答应给一大笔贷款,便同意了璞科第所说的,命令李鸿章在条约上签字,只是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不行,后来俄国也觉得辽东半岛在日本人手中对他们不利,又出面说和,让清政府再拿3000万两银子,赎回辽东半岛。李鸿章签订的这个条约,便是臭名昭着、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得便宜的自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倒霉的自然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地方让人家强占了去,还要中国人拿钱去赎,说来可恨不可恨,可悲不可悲!
各国列强利益均沾,皆大欢喜。俄国向中国要了东三省的铁路主权;法国也得了云南的边地及广西镇南关到龙州的铁路权,开辟河口、思茅为商埠;接着德国租了胶州,俄国又租了旅顺、大连湾,英国租了威海卫、拓九龙租界。顿时,欧美各国把个大清国像羔羊一样,你割一块,他割一块,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通过李莲英,璞科第开展了“中俄密约”的活动,中国当时那些知道内幕的,都知道李莲英和孙毓文是慈禧太后的左膀右臂,内线是李莲英,外线是孙毓文。都讥笑他们“前门未能拒虎,后门却又引狼。”
御史安维峻,目睹朝廷的国势日蹙,和李莲英所参与的这些秘密外交活动,便上疏劾奏李鸿章丧权厚国,中间也涉及到了李莲英。
“……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臣未敢深信。何者?皇太后即有旧政,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臣民。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于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岂可复容。”
安维峻这一本虽然表面是参的李鸿章、李莲英,但后台是慈禧太后,他这一本实际就等于参了慈禧。光绪帝心中明白,但他不敢说话。慈禧闻知这个消息,大发雷霆,便欲将安维峻问死。光绪帝自不敢言,知道说了也没有用。还是恭亲王奕欣冒死上谏,说:
“安维峻虽有妄言之罪,但他身为言官,若因一见之差而获死罪,恐塞言者之口,对国家不利,且有损圣德。”
慈禧也明知自己理亏,若真的把安维峻处死,也恐人议论。但不处置又恐人人都来开口,招来不少的麻烦,便给了恭亲王奕欣一个面子,把安维峻革职遣戍。
据《清史稿》《安维峻传》记载:
“御史安维峻,以言获罪,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饯送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资以赆,车马饮食,众皆供。”
从这些记载里,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当时朝野人士对慈禧一班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罪行是多么憎恶和仇视。而对安维峻敢于申明大义、正气凛然的精神是多么尊敬和崇拜。
到了清光绪二十一年,李莲英和璞科第的秘密外交活动,首先被英国获悉,便向中俄双方提出质问。虽然中俄双方都予以否认,但这些帝国主义并不肯罢休,造成了对中国瓜分的局面。
清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拟派湖北布政使王之春赴俄参加俄星加冕典礼,俄使喀希尼向清廷提出抗议,说王之春资历浅薄,不能当此重任,胜位者独李中堂一人。喀希尼又通过李莲英向慈禧陈述此见。此时,李鸿章已闲居内阁,迫于俄使的压力,清廷不得不启用李鸿章为代表,出使俄国。这一次,李鸿章又与俄国签订了《防御同盟条约》,也称《中俄密约》。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