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李嘉诚全传 > 第三十二章 世纪之交 超人手笔惊全球

第三十二章 世纪之交 超人手笔惊全球

  邱氏家族为何引来两位商界大亨助力,是由于戏院影片放映连年亏损,财力不济。李兆基在香港有“田地厅长”之称,林伯欣是亚洲电视老板,有这两位名士助力,换地不会成问题。

  却不知,这年底,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正式宣布否决远东的计划,认为将宋城现址改作商住物业,不符合城规会的整体规模构想。

  恒基、丽新两位老板不行,长实的大老板李嘉诚准行。谁不知李超人在香港能呼风唤雨,在港府的路子通天(当时9号货柜码头结果未出)。先前,与港督卫奕信交情甚密,现在又与彭督接上热线联系。彭督上任,名为视察葵涌码头,实则是为超人旗下公司庆典壮威。

  邱德根一面与李兆基林柏欣两人扯皮,欲中止合作协议;一面与李超人先示媚眼,随后进入洽商。

  1993年12月,远东与长实达成协议,长实购入远东店所持荔园及附近36万平方英尺土地的5成权益。这次重建范围比原来的更大,涉及问题更多,换地补地价更复杂。远东的地皮并未连成片,这中间夹有多个业主的物业,并且政府已有荔园整体发展计划。

  端木先生撰文报道:

  “向来强于与政府谈判的长实,今次竟遭滑铁卢,铩羽而归。在外界普遍看好荔园重建计划在长实扛大旗下快有成果之时,城规会于1994年7月正式通知长实,建议重建荔园的计划已遭该会否决,对看好此计划的长实中人,实在有点晴天霹雳。”

  长实的计划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建35幢6~8层高级住宅(注:东边有启德机场,限制建筑高度),总楼面积一百三十多万平方英尺;第二部分与政府换地建商厦。

  长实只对所拥有业权的土地及政府所拥有的土地做出计划,未包括一些分散业权的土地规划。港府驳回的理由是:由于综合发展区须涉及范围内所有土地的发展,故长实的申请未获接纳。

  分析家认为,港府理由充分,说其有意刁难属空穴来风。

  李嘉诚寄愿望的另一项计划,是争取政府拥有的邻靠荔园的巴士站地皮发展权,以长实持有的部分荔园地皮和宋城作交换,使政府可获整块土地作完整发展。李嘉诚拟在巴士站地皮建两幢酒店,该幅地皮8万平方英尺,楼面面积70万平方英尺,估计利润不薄,前景甚好。

  申请亦同样遭城规会否决。城规会认为长实的计划未将(政府)的公屋及居屋计划考虑在内,有关公屋居室的发展蓝图,城规会未审定,故不便先考虑酒店计划。

  1995年5月3日《新报》刊文指出:

  “长实重建荔园计划遭城规会否决,不但长实中人,相信外界普遍始料不及,今次铩羽而回,并不代表长实与政府磋商谈判过程败下阵,其实在鼓未擂之前,战阵已输了一半,长实之输是败在未有好好估计,在重建地皮上,要收回分散业权的难度。远(东)店这个伙伴所出售荔园及邻近地皮,又存在很多掣肘,要发展起来一点也不易。

  “其次,远东店方面在未完全了结与恒基和丽新的合约前,就急急与长实合作,引来恒基与丽新插手,令事件复杂化。看来荔园这块土地,要换过另一番新面目,短期内很难可以实现。”

  换地不利,岂止李嘉诚一人。换地申请被延或驳回,势必影响物业发展尤其是住宅物业的发展。楼价高企攀升,民情鼎沸,到1994年3月,楼价高企责任之争步入高潮,政府、议员、发展商、社会人士济济一堂,把“责任之波”踢来踢去。

  布政司(最高行政执行长官)陈方安生声称,政府会在短期内公布增加土地供应的详情,其中包括没有旧物业的“生地”,以保证楼宇兴建的用地。

  布政司首先将政府控制土地投放量过死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地产商险些大门被破,于是接波直攻政府大门——新地公司郭炳江(郭得胜次子)公开发话:“楼价高并非不够地,只系政府对图则改用途,官僚程序‘拖’死人而已。”

  这边厢作为政府半官方机构的消费者委员会,为政府帮腔,指出发展商可能涉及囤积居奇。更有民间人士做政府传声筒,指责发展商联手操纵市场。

  发展商最忌“造市”的流言,纷纷予以反击。连不轻易表态的李嘉诚也愤然开金口:“近日各方君子纷纷指地产商囤积楼盘唔(不)卖,带头扯高楼价,这讲法唔(不)公道,事关政府一批入伙纸(房产契约),发展商便卖楼盘,没有发展商联手操纵市场这件事。”

  立法局议员刘慧卿,则对政府的懦弱无能耿耿于怀,指责政府养肥了几个地产商,对遏制楼价竟然一筹莫展。分析家认为,刘氏此言指桑骂槐,目的是敦促政府下狠心对地产肥虫“抽筋剥皮”。

  而议员张文光则赤膊上阵,怒斥十多位地产商控制土地,造成“有地不起楼,起楼不卖楼,卖楼为炒楼,炒楼变空楼”的荒谬现象。

  发展商是否联手控制楼市?人言人殊。李嘉诚后来推出的嘉湖山庄新单位,确实是一等政府批下入伙纸便售楼。那么其他的发展商呢?会不会有楼不卖,待价而沽?

  一个多月后,发生了比传闻“垄断楼市”还严重的事情。

  1994年5月26日,政府拍卖两块官地。其时,楼市仍高企不下。拍卖场却出奇地冷清,睇客多多,而竞者寥寥。结果,一块粉岭地皮成交价20.4亿,比预期的28亿低许多;一块元朗地皮以5.1亿成交,比预期7亿多低了3成多。

  港府惨败,这和以往的连破记录形成鲜明对照。拍卖会当场爆出十多家地产商联手投地,控制政府官地价格的新闻。

  这十多家地产商是谁呢?各大地产商都予以否认。谁也不知幕后的情况。过去,各家仅仅是小联合,互相间在拍卖场上较个你死我活。大地产商联合变相垄断官地,无疑将政府财政金库的钥匙捏了一把在手中。

  官地价格骤然下跌1/3,股市马上起连锁反应,当日地产股便急挫。

  官地太高太低,都非香港之福。地贵楼贵,市民承受不了;地贱楼并非就贱,直接受损的是政府,政府减少了收益必会缩减开支,间接受损的则是每个市民。

  香港《大公报》次日发表文章指出:

  “对5月26日卖地场上发展商‘联手投地’的做法,不少人有异议。这并非不容许发展商组财团购入土地,而是不能出现变相垄断局面。倘若真的如此,就不是一个公平的市场了。”

  该文还指出,未来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也一样会出售土地,若财团“大联合”,便有“造价”之嫌,希望5月26日的事情不再发生。

  港府有关官员表示,将出台更严厉的措施,压抑楼价,打击地产楼市的不轨行为。

  6月份,港府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打击楼市炒风的新措施,其要点有:内部认购单位由5成降至1成;禁止楼花购买者在未办妥正式交楼手续前将单位转让;不可预售超逾9个月的楼花;首次订金数由楼价的5%增至10%;在完成交易前取消买卖协议,罚手续费由楼价3%增至5%,等等。

  港府官员表示,打击炒主是短期举措。长期举措是增加土地供应量,加大私建和公建楼宇数量,到2000年前,基本解决久而未解的楼宇供需脱节矛盾。

  港英当局即将“退席”,他们能在1997年前,奠定基本解决“房荒”的良好基础吗?如真是这样,应是香港市民之福。但有人说,港府在市民面前画饼充饥。

  地产商会做出什么反应呢?现在的香港政府无法解决安居工程,但未来的香港特区政府就未必不可以实现安居工程。如是,只能卖平价楼的地产巨商,至少有一半从富豪金榜上退位。

  一位评论员说,自从港府高官麦高东对地产商宣战那一天起,地产骄子李嘉诚,就如一条困在小河里的巨鲸。

  是巨鲸,就渴望到大海里千里击浪。那么,李嘉诚是回游到加拿大那片投资汪洋,还是另寻大泽呢?

  二十大蓝筹股上市公司排行榜:

  1. 汇丰银行 2364亿;

  2. 香港电讯 1779亿;

  3. 新鸿基地产 1342亿;

  4. 和记黄博 1273亿;

  5. 恒生银行 1106亿;

  6. 太古洋行 833亿;

  7. 恒基地产 814亿;

  8. 长江实业 809亿;

  9. 中华电力 778亿;

  10. 九龙仓 656亿;

  11. 置地公司 528亿;

  12. 香港电灯 478亿;

  13. 中信泰富 475亿;

  14. 新世界发展 389亿;

  15. 合和实业 339亿;

  16. 会德丰 330亿;

  17. 国泰航空 329亿;

  18. 中华煤气 294亿;

  19. 怡和控股 280亿;

  20. 东亚银行 248亿。

  注:单位为亿港元;转自1995年1期《现代画报》。

  1994年香港十大财阀榜:

  1. 李嘉诚家族 长江集团 2252亿港元

  2. 凯瑟克家族 怡和洋行 1291亿港元

  3. 郭炳湘家族 新鸿基地产 1129亿港元

  4. 李兆基家族 恒基兆业 (未列)

  5. 施怀雅家族 太古洋行 1070亿港元

  6. 吴光正家族 会德丰系 1005亿港元

  7. 嘉道理家族 中华电力 753亿港元

  8. 荣智健 中信泰富 375亿港元

  9. 胡应湘家族 合和实业 (未列)

  10. 郑裕彤家族 新世界发展 329亿港元

  注:资料来自《快报》1995年1月1日版,第4、第9名未列具体数额。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