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李嘉诚全传 > 第二十七章 楼利滚滚 立足香港再拓展

第二十七章 楼利滚滚 立足香港再拓展

  20世纪90年代是李嘉诚收获的大好时节。他推出的大型屋村先后竣工,楼利滚滚而来。他大举进军海外的同时,未放弃在香港的拓展。然而,有些事却难遂人愿,售楼大比拼,李兆基再挡超人势头;9号码头,却让他人捷足先登。

  长实系在海外投资回报不利的情况下,在港的投资却令集团和李嘉诚本人,赚得盘满钵满。

  业界最看好的,是该集团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推出的大型屋村计划,步入90年代进入收获旺季。

  以茶果岭的丽港城为例,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3月开工,第一批楼花于1990年5月推出,每平方英尺售价为1700港元。而到次年5月底,每平方英尺飚升到2100港元以上。

  这个大型屋村是长实与和黄共同发展的,整个计划预计1993年完成,地产经纪商估计,发展商在此项大型工程获利润约56亿港元。

  1991年财政年度,长实公司盈利48亿多港元;1992年盈利62亿多港元。

  1993年8月19日,长实集团宣布上半年(截止到6月31日)盈利情况,长实盈利453亿港元,和黄纯利则为25.2亿港元。长实、和黄两公司主席李嘉诚表示,下半年盈利会优于上半年。

  据《资本》杂志1993年11期刊文估计,长实一公司的售楼收益,1994年将达70亿,1995年可达87亿。

  又据《资本》杂志1990年2期公布的资料,1979~1989年10年间,长实盈利112.4亿,和黄盈利139.2亿,1985年加入长实系的港灯盈利107.7亿。

  长实系在20世纪80年代的盈利状况,仅次于汇丰集团,优于怡和,亦优于太古。众多的华资大财团,无人可出其右。

  骄人的盈利,是李嘉诚大举进军海外的坚实后盾。也难怪有人会说,长实集团“赚钱在香港,投资在海外”——与怡和洋行的“恐共举措”如出一辙。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1984年,怡和掀起的迁册风甚嚣尘上,李嘉诚发表声明:长江集团绝不会迁册,将一如既往立足香港发展。

  1986年中,李嘉诚开始大举海外扩张,他频频接触加拿大政府官员,引起本港工商界的不安,李嘉诚表示,投资加拿大仅是本集团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本集团仍以香港为主要基地,海外投资只占一成多,至多不会过三成。

  舆论界仍将信将疑。

  1987年1月1日,李嘉诚与合和主席胡应湘,赫然推出“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立即轰动全港,亦引起港府的高度重视—此乃香港开埠以来与地铁相当的浩大工程。

  该计划提出由长实合和为核心的私人财团,投资250亿港元,在香港岛西部海湾的大屿山东角,移山填海兴建双跑道国际机场及西部海港。并开发工业区、住宅区,兴建多条跨海大桥及海底隧道,使机场新区与港岛、九龙连接。另追加投资兴建联系香港、广州、澳门的广深珠高速公路。

  李嘉诚再一次显示出超人气魄和立足于香港的信心。

  1月3日《明报》刊文评论道:

  “即使在现阶段,这已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对本港和长线投资,是香港前途之所系,一直十分为市民关注。本地财团提出这样庞大的计划去发展香港,使人感到他们对香港足具信心,愿意为香港的将来作承担。”

  这个计划虽然被否定,但催促了新机场方案早日出台。这年下半年,港府成立“新机场发展研究小组”。对纷至沓来的方案进行对比研究。1989年10月11日,港督卫奕信宣布确立在大屿山北端小岛兴建新国际机场的方案。以是年价估计,完成整个工程需动用1270亿港元,为本港历史上最庞大工程,由政府和私人财团共同开发。

  土木工程不是长实的强项,长实的强项在楼宇工程。至1995年11月,李嘉诚先后投得机场铁路车站上盖001号、013号的发展权,权益由长实、和黄、中泰三家分享。

  据1995年10月11日《信报》报道,机铁青衣站上盖总面积5.4公顷,总楼面积为29.2万平方米。发展项目包括3500个住宅单位和一座商业中心。

  这财团在这两幅地皮发展中,估计投资在百亿以上。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长实系在香港的重要投资还有:五大屋村的续建工程、兴建现代货柜码头、亚洲卫星公司、亚洲电视、购买股票及可兑换债券,等等。

  长实集团的实质资产负债率惊人之低,作为一间拥有巨额现金的超级财团,这些投资不如人们所臆想的多,并且声势似乎一年弱似一年,不如他海外投资那么“火暴水响”。

  是李嘉诚食言吗?

  不是的,是他在港拓展遇到了一些麻烦。

  9号码头的发展和经营权,鹿死谁手?夺标呼声最高者,非超人莫属。

  李嘉诚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在葵涌坐大。20世纪80年代,葵涌集装箱港现有的6个码头,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拥有2、4、6号3个码头,另3个码头由其他集团分别拥有。

  1988年4月,拥有葵涌半壁江山的李嘉诚,以44亿港元在政府投标中中标,获七号码头发展经营权,7号码头共3个泊位。两年后,国际货柜码头、现代货柜码头两公司与中国航运公司联合投得8号码头,该码头在昂船洲西北填海区,共4个泊位。

  李嘉诚不仅是本港屋村大王,还是货柜码头大王。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占据同业市场约7/10,是同业的绝对霸王。

  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一词的李超人,当然不会满足现有占有额。香港经济迅猛发展,国际航运越来越集装箱化,葵涌现有和兴建中的货柜码头越来越难适应形势发展。9号码头的选址及招标渐上议事日程,李嘉诚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李嘉诚至少占有地利人和。国际货柜执同业牛耳,业绩骄人,经验丰富,素有葵涌地头蛇之称。论人和,即李嘉诚在方方面面的良好关系,尤其是港府决策机构立法局,9名非官方议员就有6名是李嘉诚私下“幕僚”,他们是长江集团“特邀”的董事,每年可享不菲的酬金。行政局通过的决议,港督通常不会否决(港督亦兼行政局主席)。

  若论天时,则发生重大变化。1992年7月,英国职业政治家彭定康接替卫奕信出任香港总督。“肥彭”到港不久,视察葵涌码头,正值国际货柜码头公司举行处理2000万个货柜庆贺盛典。有好事者评议道:李氏与其说是庆贺自己,不如说是借盛典之名来取悦港督。

  好些有意角逐9号码头的财团,看见肥彭与李嘉诚父子晤面时的微笑,如寒天里淋了一身雪水,心想事情黄了。

  具有地利人和的李超人,现在又占尽天时。

  不料事情又有变化,“肥彭”对港府大动干戈,撤换了一批议员,使李嘉诚在港府数载经营前功尽弃。彭定康这一招,并非针对李嘉诚来的,“一朝君子,一朝臣”——新官上任,都喜欢提拔新人。彭定康的这一切,都是围绕他的“政改方案”。

  可这一招,给李嘉诚竞投9号码头抹上一层阴影。先前,与李嘉诚关系甚密的行政局议员,公开发表言论,主张宜将码头公开招标,价高者得。这与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竞投先声,口径惊人地一致。如果这样,无人敢与掌握了百亿现金的超人较个你死我活。

  与李嘉诚关系最密的议员下台,新一届行政局议员们,不再于7号码头上,做李嘉诚的“御用议员团”。结果,9号码头的招标方式不再是公开招标,而是协议招标——不以价高为中标惟一标准,而是看竞投者的综合条件。

  综合条件是个软指标,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过,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的综合条件甚佳,李嘉诚亦会像昔日中标中环金钟地铁车站上盖发展权那样,拿出“煞食桥”(妙计)。

  协议招标消息传出,各大财团蠢蠢欲动。李嘉诚自然跃跃欲试。

  结果,超人败北,港府将9号码头的4个泊位,批给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等财团兴建经营。

  是彭定康有意与李嘉诚过不去吗?

  1991年,彭定康任英国保守党主席期间,李嘉诚曾向保守党捐赠一笔大额竞选资金。彭定康即使不投桃报李,也不至于恩将仇报。因此,李嘉诚能在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庆典日,很顺利地邀请彭督亲莅庆典,并视察葵涌。其后不久,彭定康邀请李嘉诚进入“总督商务委员会”,李嘉诚婉谢后,结果让其子李泽钜进入总督商委会,成为最年轻的委员,全港哗然,亦成为臆事者认定超人与彭督关系非同寻常的佐证。

  然而,舆论普遍认为,港府确确实实有意削弱李嘉诚在货柜码头的垄断地位。

  按国际通则,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5成以上,则可认定处于垄断地位;若在7成以上,则是高度垄断。经济学家及法律专家均认为,垄断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亦会令政府管理失控,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可垄断价格,因无竞争对手或对手太弱而不思改革经营与提高技术。

  政府对非得实行垄断的行业(供水、供电、供气等)实行专利管理,控制价格,而对其他行业则允许并鼓励自由竞争。香港政府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制定反垄断法(该法核心是遏制处于垄断地位一方的发展,扶植较弱的一方),香港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

  但它在行使有限权利之时,“均衡”是其抉择的因素之一。

  读者所熟悉的最典型的例子,属卫视与无线之争。港府在制定新条例之时,既不偏袒李嘉诚,也不优惠包玉刚。最后出台的条例,虽未满足双方,照顾了双方的利益——为双方所能接受。

  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垄断香港市场,遭到欲夺9号码头的各财团的抨击。他们的“利己”观点在工商界、舆论界及港府中很有市场,有议员说:“经验与财力不是首选条件,如是这样,当年选择遮打金钟地铁上盖发展商,就不该是毫无在中区发展物业实绩的小地产公司长江实业。”

  港府在选择9号码头发展商时,首先就把李嘉诚排斥在外,另选实力与长江系相当的财团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这又是一种平衡。

  一位财经分析家说:“凯瑟克家族洗雪了当年痛失遮打金钟地铁上盖发展权的耻辱,李嘉诚成了纽璧坚第二。不过,两者失利的缘由不同。置地号称中区地王,实际上拥有的地盘物业,不及一成,纽璧坚是大意失荆州。李嘉诚控有货柜码头的7成,算是真正的霸主,超人失利,非本人努力不够,故仍可歌可叹。”

  9号码头一役的失利,遏制不了长江这艘巨舰的破浪之势。长江集团的盈利大头一直来自楼市。

  香港楼市的涨幅,远远高于物价的平均涨势。香港各业,形成千军万马“攀楼”的汪洋之势。财大气粗的新手的加入,使竞争激烈的楼市竞争愈加激烈。

  报章杂志、电视广播,各发展商和代理商的广告争奇斗艳,触目皆是,充耳便闻。现在广告又纷纷走出境外,在他国异地大做特做,以招揽境外的买家。

  “睇楼团”风起云涌,有冷气专车接送,还提供免费饮料午餐。所看的楼宇自然在新界,有不少“闲情者”借此作“一日游”,这项“亏本”项目,各商家仍乐此不疲。一位地产经纪一语道破天机:“只要有一个买家,全团费用就足可捞回。”楼市看好,一团岂止一个买家?

  传统的屋村现场广告,均是大幅宣传画和霓虹灯等。李嘉诚别出心裁,在天水围的嘉湖山庄放激光广告。两个大型激光发射器,安装在第一楼屋顶,入夜便发射出多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激光,甚为壮观。

  据市场“宝牙宝齿”传:“因为嘉湖山庄楼盘难出手,数月前(1994年年初),大老板李嘉诚急谋对策,请来风水先生看风水,着李嘉诚花几十万来安装这个设备,便可将空盘脱手。于是李超人照办如议,街坊也乐得晚晚有免费Show(激光)睇。”

  但据圈内人讲,李超人纯属商业目的,李氏的“超人心水”才会有如此“超人绝桥”(绝招)。

  李嘉诚的楼宇单位,一部分由公司售房部直接发售;一部分派给多家代理商包销。一处屋村就有若干代理商,李嘉诚多管齐下,售楼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但“吉屋白蜡烛”事件,使得楼市大赢家李嘉诚满脸“黑糊糊”。

  事件发生在1994年金秋,地点是风水尤佳的海怡半岛屋村。李嘉诚兴建的住宅楼宇信誉良好,睇楼者众,自在常理之中。然而,当买家去参观吉屋(香港称空屋为吉屋,含吉祥之意),突见吉屋里燃有几枝白蜡烛,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疑神疑鬼。香港人迷信,联想起死人丧礼之白蜡烛,吉屋何有吉气,乃死屋也。

  此事不止发生一次,也并非海怡半岛一处。谁碰着,谁倒楣,传媒一渲染,会吓走一批置业者。是何人所为呢?未查到肇事人。有人说是发展商,有人说发展商委托的几家代理商。

  这至少表明,同业进入恶性竞争。

  南丰集团在售楼宣传上既乏新意,又缺声势。但该集团一直奉行务实的作风,楼价实惠,并充当淡市减价的急先锋,业绩不俗,令同业刮目。

  淡季“跳楼价”充斥楼市,未见一个地产商跳,倒是有的“走眼”的代理商蚀了老本。到20世纪90年代,减价竞销并非淡市,旺市时仍有众多地产商采取此术,压倒对手。

  1994年10月,中原地产住宅公司董事陈永杰表示,过去蓝筹发展商(注:均是进入恒指成分股的大地产公司)的竞争阵地在广告宣传,在减价促销,现在他们转移到提供的按揭方式上。他们先对抗银行自办按揭,接下来是同业比拼。你7成,我就8成;你8成,我就来个9成。这样,买家所获的最优按揭,首期只付一成楼款。

  这只有长实这一类的地产巨头,具备这般雄厚的实力。有的发展商,按揭比例虽不高,却在供款期限上提供优惠。

  李嘉诚与同业的竞争,莫过于与大好友李兆基的对撼了。

  李嘉诚的长实与李兆基的恒基,在新界马鞍山均有大型商居楼盘,长实的叫海柏花园,恒基的叫新港城,两个楼盘群仅隔一条马路;二李在美丽华之役较量后,这番再次比拼。

  第一回合,始于1994年年底,李嘉诚先声夺人,减价推出海柏花园,短时期就卖出八百余个单位,致使李兆基的新港城睇客锐减。李兆基急忙还招,也来个减价售楼。

  1995年夏,恒基兆业将推出第四期最后一座楼宇,李兆基精心策划,秘密筹备,准备打得对手措手不及,闹个满堂红。

  7月13日,恒基宣布以先到先得方式开售248个单位,售价4100元/平方英尺,比二手价还便宜。恒基还推出9成按揭,住户只要交1成的楼价就可以入住。更新鲜的是恒基搞幸运抽奖,1/10的中奖率,中奖者可得十足黄金。

  装修示范单位,是效仿长实的一贯做法,但恒基另有创新。聘请著名设计师萧鸿生推出八款装修,可供买家任意选择,最便宜的一款仅4万多元一套单位。八款各具特色,最贵者也不至于贵到离谱,极易为买家接受并心喜。

  14日恒基安排睇楼。公司安排免费巴士不停往返沙田广场至新港城之间。私车睇客,可获3小时免费泊车。睇客免费享用早餐晚餐。这又是系列吸引睇客的条件之一。

  毋庸置疑,是日必有大批睇客涌至新港城。

  聪明的李嘉诚,岂会错失马鞍山睇客如云的良机?他做了一个非常着数(合算)的安排。13日晚,长实从媒介获悉恒基的楼价后,马上将新港城对面的海柏花园定价电传给各传媒,每平方英尺售4040元,较新港城的平均楼价要低60元。

  本来,长实还没这么快推出新楼单位。但担心欲入马鞍山置业的买家会被恒基抢去大半,故在14日,火速请名师高文安设计监做示范装修单位,好赶到15日向睇客开放。时间太仓促,示范单位非实楼,而是模型。

  14日晚,长实董事洪小莲出席恒威25周年酒会时向记者表示:“我们的海柏花园比新港城优胜好多好多。”

  一般竞争对手在公众场合,尽可能避免过激语言,尤不宜直言不讳褒己贬他。《壹周刊》评议道:

  “这个破天荒的评论,掀开了李嘉诚和李兆基马鞍山之战的序幕。”

  两强对撼,在售楼现场更呈剑拔弩张之势。

  长实的职员对参观示范单位的睇客说:“我们(海柏)平(便宜)过对面(新港)几十蚊(元)。我们也请设计师设计了,你有没睇过对面的装修同用料?我们的要靓得多。我们的设计师是高文安,没得顶(盖帽),你如果睇过,就知道没得比嘞,你有没睇过先?”

  长实的现场职员个个这般说,自然是事先统一口径。

  在新港城摆档售房的经纪商,亦大肆挖苦海柏花园:“我们这里潜质一流,有八佰伴购物中心,海柏连街市都没有,商场又小,没得比。”当睇客说海柏有靓景时,经纪商笑道:“论海景,马鞍山的都差,向西北。买新港的山景单位,向东南,咪仲好(岂不更好)。”

  恒基造声势到16日星期天步入高潮,与新港城相连的八佰伴商场开张,睇客如潮。周一起,就有买家提前排队,等周二正式发售。

  长实见势不妙,又出“新桥”(新招)——周一晚11时左右,就在排队候新港城发售的人龙前(已有180人漏夜排队),挂出一条醒目的长幅:

  “海柏花园每尺仅售3275元起!”

  这大概是同业竞争最可怕的情景——顶烂市。一时间,新港城排队的人龙缩了截,跑掉近20人。自然到天亮和当日,有买家加入,结果不尽如人意。据《二李决战马鞍山》一文报道:

  “翌日,新港城248个单位开售,恒基只派出筹号(注:凭筹号可购单位五个)逾200,反应不及嘉湖的楼宇,首天只卖出七八成单位,较预期逊色。”

  单位公开发售,本是黄牛党最猖獗之时,直接置业者休想得到筹号,会被黄牛党挤出圈外,真正的买家须从黄牛党手中购买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筹号。

  如此淡市,黄牛党叫苦不迭,内部认购的代理商怨声载道,李兆基更是有苦难言。记者采访李兆基,李氏尽可能扮出轻松状,表示不会再减价与海陌对撼:“我都平了许多啦,对面实际上还只是平几十蚊一只,只要楼盘艰险,买家就不会计较这几十蚊。”

  李兆基总算沉住气,不再与超人顶烂市。几天后,249个单位好歹推了出去。人们联想起美丽华收购战,李兆基力挫超人,胜券在握。这次马鞍山比拼,长实虽未令恒基铩羽,也总算杀了一杀李兆基处处与超人争锋比肩的气焰。

  地产经纪界人士认为,马鞍山一役,标志着李嘉诚在楼市游刃有余,风骚独领的大好光景,行将成为历史——这确实有些耸人听闻。

  人们记得在1991年,李嘉诚为表示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向公众许诺:将在6年间,在香港投资400亿港元(注:不包括股票债务类的间接投资)。稳重的李嘉诚不会随便抛出这400亿,而是要寻找有利可图、切实可行的项目。

  有人担忧,李嘉诚恐难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种担忧,并非仅仅指楼市竞争激烈、货柜码头拓展失利,而是整个地产界后院失火。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