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李鸿章就一直生活在祠堂郢村,间或,他也会到四周的于湾等地走走亲戚。李鸿章从小就天资过人,志向高远,内心也极为敏锐。他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与此同时,少年的乡野生活也给李鸿章的成长积累了非常好的草根经验,积蓄了李鸿章出人头地的愿望,也使李鸿章在本质上成了一个实际而不迂腐的书生。这种草根经验为李鸿章后来在乱世之中崛起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李鸿章成年之后,身材颀长,一表人才,极具方巾之气,拥有宏大的抱负和志向。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
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悔后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
——李鸿章《二十自述》
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李文安从北京来函,叫李鸿章入都,预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李鸿章兴奋异常,他意识到自己报效国家,实现抱负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从祠堂郢村老家出发,包括在去京城的路上,李鸿章一共提笔写了10首《入都》诗。这一组诗,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国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桑于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平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李鸿章这10首诗虽然有一些矫情的成分,但在这样的诗中,明显地能看出一个人郁积于胸的大志。这10首诗在总体上有着相当才华,也是一代读书人的心声。一个行装寒碜、气宇轩昂的弱冠书生,怀着报效天下的强烈愿望,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去寻梦,其心境,其经历,都颇能引起那些皓首穷经梦想显达的士子们的共鸣。这也难怪李鸿章的这10首《入都》诗后来被人们广为传诵。曾国藩曾对李鸿章有一句半真半假的评价“只顾拼命做官”。这也算是从本质上一语中的。李鸿章的确是一个有着宏大志向、异常执著于功名的人。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李鸿章的这10首《入都》诗中,还隐藏着强烈的宿命意味。这一组诗有着浓郁的预见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偈语的意味。有很多今后的宿命,李鸿章似乎都觉察到了,也写到了。其中的一些诗句,出人意料地与李鸿章的人生轨迹相吻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首:“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这样的诗,哪像是一个21岁青年所写的呢?分明像临终之人的绝笔。正因如此,这组诗更有幽秘色彩,散发着凛凛的极地之光。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