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贾谊与屈原合传载之,对他们"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共同遭遇表示了无限同情之后,作为屈原怀沙自沉之地和贾谊曾经任职之地的湖南人民,便一直把这两位前贤相提并论,并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历代人士都对贾谊故宅妥加保护,经常修葺。而无数迁客骚人在凭吊这一遗址之后,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句。
(一)贾谊故宅的变迁
现存文献中,关于贾谊故宅的最早记载,大概要推南朝宋人盛宏之的《荆州记》,其次则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因为南朝宋是从420 至479 年,而郦道元则是生于466 年或472 年,卒于527 年,他的活动时间显然要晚于盛宏之。据《荆州记》载:湘州南寺之东,贾谊有井,水深,上敛下大,状如壶,即谊所凿井。
《水经注》称:湘州郡熔西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中有一井,是谊所凿,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如壶。旁有一脚石床,才容一人坐,是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一。"湘州"系晋代所置,治所在临湘,即今长沙市,所谓"湘州郡廨"即指此地。此后,唐人李吉甫所著之《元和郡县志》、北宋人乐史所编之《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关于贾谊故宅的记载,均与郦道元的说法大同小异。
关于贾谊祠,据史志记载,在湖南境内有三处。其一,即长沙市内的贾谊故宅。其二,在长沙岳麓山。据夏献云说:"岳麓旧有贾太傅祠,址废不可考。嘉庆元年,长沙守张翙建屈子祠于岳麓,因以其左祀贾太傅,左徒弟子宋玉、唐勒、景差,汉司马迁附焉。"(《长沙贾太傅祠志》卷二《杂志》)其三,是湘阴县的贾谊祠。据《明一统志》云:"长沙贾谊庙有二:一在府城南谊故宅,一在湘乡县治南柏水桥。"《大清一统志》记载与此相同。因岳麓和湘阴的贾祠史料有阙,且祠久废弃,此处着重介绍长沙贾谊故宅的贾太傅祠的情况。
夏献云说:"《水经注》谊宅为陶侃庙,《湘州记》长沙大城内有陶侃庙,谊尝种甘(柑),犹有存者。惟陶公庙今在南门外。李商隐诗云:'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唐时贾傅庙已有荒凉之感,正不知秋草寒林何时始建此庙也。"(《长沙贾太傅祠志》卷二《杂志》)从文中所引李商隐诗可以看出,在唐代陶侃庙己从贾谊宅迁出另建,但其时贾谊宅是否已改为贾傅祠尚无确实根据。因为李商隐诗中的"破庙风"也可能是文人对贾宅破败情形的形容之笔,不能把它作为改祠的充分根据。而唐人刘长卿、戴叔伦等人的有关诗篇的标题均仍是称"贾谊宅"或"贾谊旧居"。《长沙县志》说:"祠建于成化元年(1465),至万历八年(1580)兵备道李天植增祀屈原,改为屈贾二先生祠。"这是关于贾谊祠建祠时间的最具体记载。李东阳的《贾太傅祠碑文》就是为成化元年建祠而作。据李氏云,成化元年以前,贾谊故宅"为卒伍所居",贾谊井依然存在。成化元年,长沙知府钱澍募捐"赎其宅地为祠,塑象其中,请著祀典,诏以仲春秋祭,用豕一羊一粢盛备,复其民一家使共祠事。"(《长沙贾太傅祠志》卷一)万历八年李天植将贾祠改为屈贾二先生祠一事,历史上缺乏详细记载。
进人清代以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陆士云和韩子重等人,对贾谊祠"修葺更新"过一次。康熙四十年(1701)贾谊后裔贾仲儒为长沙通判,捐银百两,买民田六石三斗屯田三石,给僧掌管,输税召佃收租,以为香火僧食,并令僧岁时修理,使庙宇常新。乾隆二十四年(1759)又重新修过一次。嘉庆二十二年(1817)湖南布政使翁元圻又出廉二百五十两生息,供春秋祭。嘉庆二十五年(1820)阳湖左辅任湖南巡抚,他发现贾谊祠之守僧不仅贪污祠田收入,而且在祠字附近修建商店,祠内余房则囤积商货,招引流寓;加之祠宇庭除芜秽,丹漆剥落,颇为荒凉,于是便"屏逐住僧,毁僵扩基,迁龛他寺,以复规制"。并筹款兴修,"建高缭曲郎覆井亭,卫栏楯,余则扫除缮完而垩饰之"。同时利用祠中余房和祠田收入,增设义学两所,每听课童子十八人(《长沙贾大傅祠志》卷二)。光绪元年(1875),巡抚王文韶倡议重修贾傅祠,官绅捐资,粮储道夏献云董其役。这次修建贾傅祠规制仍旧,门二重,堂二进,第一重门上署"贾太傅祠"四字,第二重门上署"贾太傅故宅"五字;堂则一为"治安堂",一为正殿,殿内供贾太傅位。祠内左侧为"贾公井"。祠外右侧为蔡周二公祠,蔡指蔡道宪,周指周二南,皆明末死于农民起义的地方官;左侧为"清湘别墅",内有怀忠书屋、忠雅楼(专祀屈原)、大观楼、小浪沧馆、佩秋亭、寻秋草堂、荷池等景观,环境颇为幽雅。这次重修,还将祠内义学移府学侧。至此,贾傅祠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以后的境况便是江河日下了,不仅未见重修的记载,而且在抗日战争中被国民党人自己放的一把大火与大半个长沙同遭毁灭,唯贾谊一尊塑像得免于难。贾太傅祠在长沙市太平街太傅里,目前仅存不足四十平米的正殿一间,破瓦残墙,荒凉不堪。殿内只有空龛位一坐,雕像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破坏中不翼而飞,据说贪财者将它偷去是为了刮取其身上的一层薄薄的金粉。目前该殿已作太平街居委会的幼儿园。附近的居民说,太傅过去是教小皇帝的,现在中国的"小皇帝"在此受教育,也可谓得其所哉!
(二)后人对贾谊及其故迹之歌咏
对于贾谊其人、他的故宅和贾太傅祠,古往今来咏怀、瞻仰和凭吊者不绝;无数迁客骚人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文章或对联,仅《长沙贾太傅祠志》中所录者就有两百多首。就作者之时代来说,上起魏、唐,下迄晚清。就内容来说,有咏其人、咏其宅者,也有咏其祠中一物一景者。作者除了中国的以外,还有越南友人。这些诗文绝大多数都对贾谊的人品和成就充满了崇敬和怀念之情。
西晋诗人左思在《咏史》中有云:"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唐人郑愔在《哭郎著作》中有云:"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这都是对贾谊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杜甫在《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中有云:"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在《发潭州》一诗中云:"贾傅才未有,诸公书绝伦。"张九龄在《酬王六雾后书怀见示》中有云:"更怜湘水赋,还是洛阳才。"宋之问在《登粤王台》中云:"迹类虞翻在,人非贾谊才。"白居易在《江亭夕望》中云:"争取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李商隐在《贾生》中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群玉在《读贾谊传》中云:"卑湿长沙地,空抛出世才。"这些都是对贾谊才能的极力推崇,深叹其人才难得。
有些诗人则极力推崇贾谊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爱国热忱。如白居易《读史》诗云: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彷惶未忍决,绕宅行悲吟。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泪罗恨,未抵长沙深。
在白居易看来,乱世出英雄,产生出忧国忧民的思想家和诗人,这是正常的现象。贾谊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生长在和平时期,却能看出正在酝酿着的许多社会矛盾,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可是他的很多建议当时却不能为文帝所接受,所以他比屈原更加感到遗憾。王安石在《贾生》诗中有云: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若涕沾衣。
这也是对贾谊爱国热情的高度颂扬。他又在《即事》诗中说:怀王自坠马,贾傅至死悲;古人事一职,岂敢苟然为。
哭死非为生,吾心良不欺;滔滔声利间,绛灌亦何知。
这则是对贾谊高度政治责任感的极力赞颂。
正是出于对贾谊才华和爱国热忱的敬佩,所以许多诗人也就对贾谊的不幸遭遇表示无限同情。例如唐人戴叔伦在《过贾谊宅》中云:一滴长沙地,三年叹逐臣;上书忧汉室,作赋吊灵均。
旧宅愁芳草,西风荐客萍;凄凉回首处,不见洛阳人。
清人袁枚在《再题贾太傅祠》中有云:尽把封章奏玉阶,一时绛灌口难开。
经生汉代知多少,屈指谁为王佐才?
多情容易损年华,一哭梁王寿竟差;若把湘兰比君子,春风只发二分花。
由于对贾谊的遭遇感到不平,所以有些诗人便怨及汉文帝及绛灌等大臣,有的甚至直斥社会的不公正。例如唐人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有云:三年滴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正摇落,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并不否认汉文帝为"有道"之君,但批评他"恩犹薄",不该把贾谊放逐"天涯"。清人朱前冶《贾公祠》中所谓"汉文推有道,知人未云哲",亦是此意。明人杨基在《奉使湖广过长沙赋诗吊贾太傅》中云:才高众所妒,年少众所轻。
奈何文帝贤,而乃滴贾生?
刘炎握乾运,宽大易暴赢;涵濡三十年,孰不谓政成。
生乎胡不祥,痛哭涕满缨?
外防夷狄好,内谨七国争;礼乐与风化,无一不可行。
帝心未易遑,逆论乃拂膺。
这是说文帝还是想用贾生的,只是因为大臣的"逆论"才使贾谊被谪。清人袁枚《长沙谒贾谊祠》中所谓"道大功臣忌"、秦瀛的对联"绛灌亦何心,孤负五百年名世"等句,亦是把责任归咎于大臣。唐人刘禹锡则进一步,把贾谊的怀才不遇归咎于社会的不公正。他在《咏史》中说: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清人涂宗瀛的对联"属文吊泽畔忠魂,蹇驴骖乘,良骥服车,怀古益伤今,异代英贤同一慨",也与刘氏有同感,都是认为贾谊不遇,是由于社会方正倒植,阘茸尊显,谗谀得志的必然结果。
还有一些文人在咏贾谊的某些遗物时,结合其遭遇加以发挥,也颇有特色。例如清人刘元熙在《贾太傅古井歌》中云:贾傅祠前有古井,下阔如壶上如颈:临街傍宅千百年,苍苔满甃沉云冷。
世阅沧桑并不移,津枯润揭无穷期;洛阳年少好才子,井谍不食我心悲。
汉文贤与成康比,夜半前席诚勤矣:治安不问问鬼神,万言不值一杯水。
湘流却绕长沙城,辘轳一转秋风生。
至今窾坎鞺鞳井中水,如听当年痛哭太息声。
诗中"井渫不食"一语出自《易经·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高亨在解释这句话时说:"爻辞作者言:井水清洁而人不食,犹贤人有清德美才而国王不用,此乃我心悲痛之事。井水可以汲,犹贤人可以用,国王明察,能知贤而用贤,则王与臣民俱受其福矣。"(《周易大传今注》第404 页)《易传》这段话,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曾引用以评论屈原的遭遇,并得出"王之不明,岂足福哉"的结论。这也是刘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李元度在他的《贾太傅井记》一文中,另发挥了一番新意。他说:"应助云:'井者,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后汉李尤作《井铬》,遂阐其义曰:'法律取象,不概自平。多取不损,少取不盈,执宪若斯,何有邪倾。'旨哉言乎,于贾太傅之学若冥契焉。史称贾生明申商,又所陈一制度,定官名,更秦法,诸策莫不有节制之义。然则慕效贾子者,观于井固可得其大凡哉!宜乎流泽孔长,历二千余年不改也。"(《长沙贾大傅祠志》卷二)这段话既反映了作者对贾谊思想的看法,也表达了他希望人们在瞻仰贾谊遗物时应得到怎样的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诗文中似乎还保留了民间某些关于贾谊的传说。
如贾谊饮松醒酒即其一例。杜牧在《送薛种游湖南》一诗中云: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去绕潇湘。
李商隐在《潭州》诗中也提到此酒:潭州官舍幕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杜牧与李商隐为同时代人,他们在谈到贾谊的诗中均提到松醒酒,这说明在唐时还流传有贾谊在长沙饮松醒酒的故事。《辞源》说,松醪酒是用松膏酿的酒。南方多马尾松,所产松香亦称松胶、松脂。《本草经》云:"松脂,味苦温,主??风气,安五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刘禹锡《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一诗,有"桔树沙洲暗,松醒酒肆香"之句,说明当时湖南酒肆多售松醒酒。夏献云说:"李义山《潭州》诗'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醒一醉与谁同?'余初读之以松醪不过是酒,未究其出处也。复读社牧之《送薛种游湖南》云:'贾傅松醒酒,秋来美更香。'乃知松醒为太傅所饮之酒,想见痛哭太息时以杯酒浇垒块胸,后来无与同之。义山所咏良不诬也。"(《长沙贾大傅祠志》卷二《杂志》)夏氏以为贾傅饮松醒酒是为了浇心中"垒块",我则以为除此之外,可能还兼有却病延年之意。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