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洪秀全评传 > 第一章颠沛悲壮的一生 一、从儒生到拜上帝教徒
1822 年2 月10 日(清道光二年正月十九日),洪仁玕诞生于广州附近的花县官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洪名扬,母亲温氏,膝下共有5 子,洪仁玕是第四个儿子。他自幼聪颖伶俐,颇受父母及兄长宠爱,与族兄洪秀全一样,他得到机会接受一般的农村私塾教育。上学后,洪仁玕取字谦益,自号吉甫,成为一名农村儒生。
洪氏属客家人,由北方迁到广东,祖居嘉应州(今梅州市),至十一世祖洪三公时,迁到花县定居,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职业架构是士农工商,其中士农为本,工商为末。自隋唐伊始,推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的知识分子进入政界。这对普通士农之家产生极大的诱惑。家长在温饱之余总想培植孩子上学读书,投身科举,谋求功名,跻身仕宦社会。洪氏家族正是怀着这一社会心理,把洪秀全、洪仁玕送入私塾,指望他们通过举业,步入仕途,光宗耀祖,改变个人和家庭、乃至洪氏家族的社会地位。
洪秀全与洪仁玕属同一高祖,长洪仁玕9 岁,他们"自幼巷里相接,长年交游起居"①。当洪仁玕8 岁入塾读书时,洪秀全已开始出任塾师授徒。洪仁玕曾在这位族兄塾中就读一年,可谓一段师生关系。在官禄等乡村中,洪秀全算是农村儒生中的佼佼者。他的才智胆识出众,学问也较渊博,遂成儒生群体的核心人物。属于这个群体者有冯云山、李敬芳、洪仁玕等,他们出身、家世、学历、经历基本雷同,具有相似的政治心理和追求,而且互相影响与启发,共同探索个人、家庭和祖国的发展道路,构成一股群体的合力,对他们以后走上反清革命道路产生强烈的影响。显然,洪仁玕年龄最小,很难对洪秀全等产生影响。相反,他把洪秀全、冯云山视为师长,产生深刻的崇拜心理。因此,洪、冯的人生道路抉择几乎成为洪仁玕仿效的楷模,对他的一生奋斗和事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
①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47。
-----------------------------------------------------------
这一群体的最初选择是科举入仕道路。 1828 年,洪秀全16 岁时赴广州考试秀才。洪仁玕14 岁(1836 年)也随同洪秀全至科场拚搏。他们怀着读书做官、光辉洪氏门庭的强烈愿望科考,整个家族也寄于极高的社会期许。可是,兄弟俩均落第不售。洪秀全已是第二次失败,洪仁玕则初次尝到名落孙山的苦果。就在这一年,洪秀全在广州龙藏街得到一位传教士散发的9 本基督教普及读物《劝世良言》。洪仁玕一直清楚记得这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事件。
1837 年,兄弟俩又赴广州科考,结果还是双双落败。洪秀全终于经不起打击,当即因悲愤而发病,雇轿从广州抬回官禄。之后,40 多日持续高烧,神智昏迷,并有异梦呓语。主要情节是洪秀全被一老人接上天庭,受命为天王,下凡斩妖,君临天下,刨建新朝。洪仁玕是族兄异梦的见证者之一,并深信不疑。他相信洪秀全是未来的真命天子,而自居臣辈。这是后来君臣关系的缘起。
洪氏兄弟身处农村社会底层,亲身经历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地区的社会动荡,对清朝黑暗和**的政治造成的民间疾苦更有深切体察。而且,科场舞弊和贿赂使他们痛感前途无望。因此,洪秀全反清意识日渐增强,终于透过
1837 年异梦迸发出来。洪仁玕时年15 岁,虽然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但在感性层次接受了洪秀全灌输的反清思想。
1843 年,洪氏兄弟复登科场,仍然落第。洪秀全从此与科举道路决裂,再次走上反清革命征途。正是怀着推翻清廷的革命愿望,他潜心研读《劝世良言》,深感"内容奇极,大异于寻常中国经书","遂大彻大悟"。洪秀全旋即由莲花塘赶回官禄,向冯云山、洪仁玕讲述研读《劝世良言》所获得的启示和感悟。①洪秀全对基督教的"独一真神皇上帝"颇感兴趣,将其与中国传统的天道观熔于一炉,并把农民的平均平等观念与早期基督教会的公产意识对接起来,注入大量儒学观念,从而创立了拜上帝教。更使洪秀全注意的是,"此书中寻得的解释以前病中梦兆之关键,觉书中所言与其人梦中所见所闻相符之处甚多。"他对1837 年病中异梦"魂游天堂所见之事",附会《劝世良言》关于上帝、天堂的记叙,把自己说成上帝的次子,受天父之命下凡斩妖,充当教主和太平天子。①他向洪仁玕宣传:"我曾在上帝之前亲自接受其命令,天命归予,纵使将来遭灾劫、有困难,我也决心去于。"②洪仁玕对洪秀全的宣传深信不疑,"如梦初觉,如醉初醒",并与冯云山一同决定皈依拜上帝教,接受洪秀全施洗,成为最早的教徒。③至此,这个农村青年儒生的群体为了反清革命和济世救民的目的,转变为拜上帝教的宗教群体。就他们的功利观而言,宗教是发动和组织反清队伍的最好精神武器,也是合法的掩护手段。就历史渊源而言,天地会正是这种反清复明组织,不过是不敢公开宣传和活动的秘密会党。洪秀全则得到借鉴,掩藏着反清图谋,只宣传拜上帝教。况且,当时正值南京条约签字之后,基督教、天主教在广州地区迅速登陆传布,清朝当局不敢过问。洪秀全乘此公开宣传敬拜上帝,崇正克邪,从而突破天地会秘密活动的严重局限,取得合法传教的机遇,奠定了后来广泛传播的基础。
-----------------------------------------------------------
① 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大国》(六),页866,848。
① 《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二),页690。
② 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66,848。
③ 《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二),页690。
-----------------------------------------------------------
洪仁玕入教后,和洪秀全共同深入研读《劝世良言》,并且采取行动,废除偶像崇拜,将两人私塾中之偶像尽行除去,连孔子牌位也被撤除。这件事轰动邻里,受到封建世俗社会的强烈反对。洪仁玕还因此受到其兄的棍殴,被撕破衣服,撵出家门。而且又因除去孔子牌位,致使学生不敢入塾读书,得罪了村中的封建宗法势力。他们先后被迫丢掉教席,洪秀全、冯云山远适他乡传教。"秀全知仁玕曾受其兄之殴打,且亦因不拜偶像而受人讥笑,于是遂欲携其西行。时仁玕仅二十二岁,幼于秀全九岁,其家人不许他这次远行。"①以后,洪秀全致函洪仁玕,告知清远缺乏教师。于是,洪仁玕被举荐到清远教书,一边教学,一边传教。但进展并不大,几年间仅有几十人信仰拜上帝教。"有闻信者,有闻而执拗者,有闻而其为真不敢遵守者,有始而不信而后悔其真而遵守信者。"②其间,洪仁玕还留恋科举道路,又几次投身场屋科考,均遭落败。据洪仁玕回忆,他共考过5 科,至28 岁(1850 年)才停止应试。由于多年刻苦攻读,他对儒学的"经史天文历数"非常熟悉,具有扎实的学识功底。
-----------------------------------------------------------
①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47。
② 《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二),页690。
-----------------------------------------------------------
1844 年,洪秀全因传教不甚理想,遂从广西回乡从事著述,建构拜上帝教义和理论体系。他先后写成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文章,对拜上帝教义展开阐述和发挥,使洪仁玕受到启发和教育。由于洪仁玕仍在科举道路上流连徬徨,因而不可能花费很多精力研讨拜上帝教,往往是接受和认同洪秀全的观念,成为洪秀全交流思想、探讨教义的知音。
1847 年3 月,洪仁玕和洪秀全一同到广州礼拜堂美国牧师罗孝全处,因为"他们对于圣经知识无多",③遂在广州潜心学习圣经,大大丰富了从《劝世良言》中所获的关于基督教的理论和教义。通过研读马礼逊译成汉文的圣经,他们了解到神学知识和礼仪。在这里,他们试图接受罗孝全洗礼,取得传教士的资格,以便回到家乡,名正言顺地宣传拜上帝教。后来,"洪仁玕深知罗牧师另有助手黄姓的设计,阻止新兄弟在堂任职,盖恐自己席位将不能保也。"因此,洪仁玕回家后,"独不肯再去,而留在乡间研习医道,独秀全与同来二人再到广州继续学道。"①结果,正如洪仁玕所料,罗孝全拒绝为他施洗,使洪秀全怏怏而去。当洪秀全、冯云山二次入桂时,由于家庭阻挠,洪仁玕没有随同前往,留在乡间研习医理,并且为洪、冯筹措路费。但他非常关心和支持广西的传教事业。
当时,广西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天地会起义遍及全省。紫荆山区拜上帝教徒和团练之间冲突也日益激化。洪秀全决定趁势大举。 1850 年7 月,他派秦日纲、陈承瑢、江隆昌等"带信回花县,召其全家到桂。"当时洪仁玕还在清远教书,准备随同西行,结果"为友人所强留,迄未成行。"②这位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一人独自留在清远,继续他那孤寒的教席生涯。
1850 年9 月,金田团营拉开帷幕,各地拜上帝教徒赶赴金田集中。次年1 月11 日,洪秀全38 岁寿辰,二万多拜上帝会众聚集犀牛岭上,举行隆重庆典,宣布起义取得初战胜利,正式开创新朝,建号太平天国。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迅猛兴起。为使远在广东的洪、冯两姓族人及拜上帝教徒免受迫害,洪秀全进驻江口圩后,再派江隆昌回到花县官禄,召集族人及留粤信徒速赴广西参加起义。
-----------------------------------------------------------
③ [美]罗孝全著、简又文译《洪秀全革命之真相》,(太平天国)(六),页824。
①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55。
②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67、874。
-----------------------------------------------------------
是时,洪仁玕仍在清远授徒,得知消息后,返回花县,集结洪、冯两姓族人等50 人,"一同西上,抵浔州。"①因闻太平军已经转移,"寓于古城侯姓之家四十余日,不能追随我主天王,不遇而回。"其时,清军封锁、围困太平军基地,盘查十分严密。洪仁玕为免遭毒手,隐姓埋名,自称侯某。他让大多数人先回广东,自率一行3 人冒险西行,仍然不得已而中途折回。在归途中,遇有数人确为侯姓者,其中,有一侯姓富人还招待洪仁玕于其家中,居住一月之余。洪仁玕临别时,"侯姓又赠以铜钱八串,朱四十磅及猪肉五磅。"②当洪仁玕回到花县时,正值广东清朝当局派兵勇至官禄捕捉洪、冯亲族,掘毁祖坟,勒索民财,以图报复泄愤。洪仁玕无法留在家乡,只得又遁往清远,未久复率冯云山长子等二赴广西,奈因盘查较上次更为严密,"亦不得成功,"③被迫再次折回,几度冒险,几度受阻,处在颠沛流离之中。
-----------------------------------------------------------
①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75。
②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74。
③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75。
-----------------------------------------------------------
1852 年春,驻屯在永安州的洪秀全命江隆昌三度回粤,再召洪、冯族人与信徒奔赴永安参加太平军。在江隆昌筹划下,"决议召集各人起事,以谷岭为集中地。"谷岭在清远县,洪秀全曾在这儿"授徒为业",④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江隆昌来到谷岭后,与当地泥水匠李亚楷秘密发动,在准备不周、供给缺乏的情况下,提前仓卒举事,"人数既少,又无经验,交绥未久,即被击散。"谷岭起义旋告失败。⑤但洪仁玕一行却不知起义提前且遭失败。当他们赶到谷岭后,全村一片焦土。正当此刻,他们又被当地乡民发觉,遂致全部被捕,等候押至官府处死。洪仁玕身陷囹圄,遭到同族的责难与怨恨,绝望之余,发觉捆绑的绳索有所松动,希望顿生,渐渐解脱绳索,并帮助亲友族人解开绳索。大家在夜幕的掩护下,"冒雨奔逃入山"。①他想到一生坎坷,前途渺茫,在清朝恐怖罗网下,难以立足存身,遂悲惨欲绝,竟解下腰带,意图自缢。所幸同逃难友发觉而上前劝阻,只得继续逃亡,晓行夜宿、忍饥挨饿四昼夜,才来到一个亲戚家中。困乏至极的洪仁玕密藏在山洞中休息了几天。在亲戚的帮助下,洪仁玕一行乘船来到别县的一个远亲家中。又因一些族人参加起义生死未卜,大家迁怒于他,洪仁玕处境孤危。"幸得一长者,接纳仁玕,而庇护之",才使他化险为夷。然后,长者又派自己的孙子带领洪仁玕继续逃亡。这位青年是一基督教徒,乃于1852 年4 月将洪仁玕带到香港,介绍给瑞典传教士韩山文(T·Hambery)。洪仁玕历经艰险,数度遭到生命危险,终于流亡香港,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
④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76。
①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76。
-----------------------------------------------------------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