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洪秀全评传 > 第八章洪秀全历史地位评述 一、清王朝的掘墓人

第八章洪秀全历史地位评述 一、清王朝的掘墓人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改变了晚清政治格局,加速了清朝的衰亡。

  (一)沉重打击了清朝官绅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政治目标是推翻清朝,创建新朝。为此,洪秀全揭举武装斗争旗帜,率领强大的农民军队,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各级地方政权机构及其武装力量。太平军每到一处,立即摧毁官署衙门,捕杀官吏,消灭或收降清军、乡勇或团练。清朝许多地方督抚、郡守县令、豪绅仕官、团练头目均遭歼灭。而且,各地农民也奋起响应,帮助太平军搜杀清朝官宦、绅士和团练头目,殴毙剥削苛残的地主分子和基层保甲头目,控制乡村政权。寺院地主也受到严重冲击,寺僧逃亡一空,土地则归佃户所有。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受到打击最严重的是官宦大族,有人哀叹,不少地方"世家大族转瞬几成绝户"①。在乡的中小地主也威风扫地,由地主控制的地方政权土崩瓦解。经济上,太平军没收了寺观田产及与太平军为敌的官僚地主的土地,抄没其家产。以"打先锋"、"派大捐"等方法对其他大地主实行经济剥夺。在实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后,仍坚持打击地主经济的政策。以后期苏福省为例,1860 年太平军占领苏常后,征收田粮时,"以实种作准","着佃收粮",地主"不得挂名收租"。1861 年后,实行"着佃交粮"与允许地主收租并存的政策。但因佃农往往抵制交纳地租,使得地主难以收到租粮,甚至"籽粒无着"②。由于太平天同税从租出,只得保护地主收租。有的地方设立"租粮局",代地主收租,一般每亩只收租额之九成。收租后,先移租充作粮、税(计约6 斗2 升左右),再分地主租米(约1 斗),共计约7 斗2 升。较以前每亩一石至一石四、五斗的租额平均减轻负担四、五斗。而自耕农仅须完纳5 斗2 升。有的租粮局遭佃农反对而被捣毁,有的宣布"只收粮饷",不收租米。不少地主园租米难收,遂将田地降价卖给佃户。于是,土地关系发生了变化,许多佃户转化为自耕农或半自耕农,地主经济严重削弱。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反攻倒算,一切"循照旧章",重建地方封建政权。由于太平天国在鄂、赣、皖、苏、浙五省广大地区内打击了封建势力,不少官僚地主阖门死绝,地方基层政权缺乏人选,清政府不得不"即由军营派员"①。并扶植残存地主势力,重新组建基层权力班底。可见,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内地主势力大受摧折,农民解放的势头无法骤然遏制,清朝重建基层政权工作困难重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经济上,清政府立即倒算农民在革命时期得到的土地,并退还给"业主"。但十余年的农民战争,打乱了封建土地关系,要想完全恢复原貌也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太平天国失败后,大地主较太平天国前急剧减少,自耕农大量增加。尽管清政府竭力扶持地主势力,却难以完全改变既成事实。如浙江义乌"尝有故家子弟,残喘仅存,国体不勤,匍匐求食,竟致图饱一饭,报以腴田百亩者。千金之产数日立尽。"②而且重建的地方政权是极其虚弱的。民众视清朝"官吏若甚卑??毫无敬畏之意。"③各地小股起义不断爆发,有的地方起义农民"纠众抗粮,捆捉书吏,挟制官长为常事"④,使清朝当局深感棘手。

  -----------------------------------------------------------

  ① (民国)《南浔县志》,卷45,《大事记·四》。

  ②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145。

  ① 《粤匪方略》,卷150,页28。

  ② 黄侗《义乌兵事纪略》。

  ③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327。

  ④ 《刘坤一遗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59 年版,页174。

  -----------------------------------------------------------

  (二)冲击和削弱了清廷皇权

  洪秀全一直把清朝皇室和满族权贵视为主要打击对象。太平军对八旗军歼击尤力。在长期战争中,南方各省八旗兵遭到沉重损失,满族将帅纷纷上阵,咸遭惨败,或被太平军击毙,或被清廷罢黜,如赛尚阿、达洪阿、巴清德、祥厚、福珠洪阿、和春、乌兰泰、托明阿、德兴阿、吉尔杭阿等。由于常备军无力承担镇压任务,清朝不得不依赖汉族地主武装湘、淮军。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汉族地方实力派乘势崛起。他们首先在地方夺取军事和行政权力,控制总督、巡抚等重要职位,逐渐排挤满族亲贵势力,进而向中枢权力结构渗透和扩展。据统计,1865--1866 年,湘淮集团就据23 个督抚中的17 个职位。军事体制上,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朝兵制发生重要变化,兵为国有逐渐变为兵为将有。这批"中兴将帅"不仅控制着清军的主力--湘军和淮军及近代海军,还乘洋务运动之机,掌握着主要军工企业。李鸿章之淮系实力最强,举办的军事企业最多,规模也最大。经济上,湘、淮将帅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他们掠夺土地,滥征厘捐,甚至侵吞太平天国的库藏,以据为私有。李鸿章兄弟6 人仅在合肥东乡一处就占地50 万亩以上,为当地土地2/3。不仅如此,他们利用权力,兴办近代企业,李鸿章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总局等一批企业,形成最初的官僚资本。这样,湘、淮将帅拥左宗棠、李鸿章为其两大集团首领,并为各自利益相互横向串联,与清廷中央隐然抗衡,影响和制约中枢决策,从而改变了清朝政治力量对比的格局。自清廷人主中原后,就满汉官僚权力分配格局而言,一直保持着满族权贵的政治优势,汉族官僚始终没有实权,而是充当满族权贵的配角。就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而言,清廷中央集权和君主**远甚历朝,在削平三藩叛乱后,长期形成了内重外轻的局面。太平天国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清朝集权统治,湘、淮集团乘机崛起,形成强大的汉族地方实力派。与此相应,满族权贵和**皇权遭到削弱。为了因应内外变局,支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清廷不得不依恃和笼络湘、淮军阀,畀以地方事权。同时,外国列强也深入中国内地,支持湘淮首领,藉以扩展各国的殖民权益。于是,太平天国运动后,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逐渐形成。清廷推行各种举措,企图收回督抚在战争时期取得的军、政、财等项权力,重新集权中央,恢复战前内重外轻的政治格局。但李鸿章、左宗棠等联手抗衡,"督抚专政"的局面难以改变,一直成为晚清政治中的严重隐患。慈禧在世时,尚能控御地方督抚,维持统一的政局。当她去世后,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冲突便日益加剧。摄政王载沣借"立宪"之名,削夺汉族官僚权力,甚至罢黜袁世凯,以满族亲贵执掌军政大权。此举引起汉族督抚的强烈反弹,与清廷关系更形疏离。辛亥革命爆发后,一些督抚与革命派妥协,宣布独立,连袁世凯也不愿为清廷效命。而且,他乘机利用革命派力量策动北洋将领出面,逼迫清帝退位,篡夺了革命成果,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清朝遂从此覆亡。究其缘由,固然归结为全国革命形势之成熟,革命派善于因势利导,发动革命。但清朝内部的分崩离析,汉族督抚和各地官员纷纷"反正",也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

  (三)反孔非儒,冲击封建意识形态

  儒家学说是西汉以来历代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洪秀全愤然斥责历代皇帝为不拜上帝的"悟越"者,否定了各代王朝的正统性。同时,他也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学,贬孔子为"变妖",斥经书为"妖书邪说",一度严令焚烧儒学书籍。定都后,洪秀全诏令删改和修订经书,试图整合儒学,使其纳入拜上帝教的理论体系。因此,儒学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地位式微,拜上帝教成为官方极力宣传和教化的宗教型意识形态。于是,太平天国统治下的臣民思想观念发生若干变化,不少人只知有天父天兄,不知有孔孟儒学,"于伦常义理及绳趋墨步之言行,询之皆如隔世"①。甚至有些知识分子也受到影响,"以诗书礼乐为无用之物,以仁义道德为迂腐之谈。"②同时,太平天国还排斥其他宗教和迷信,传统的封建神权也受到沉重打击。洪秀全宣传上帝为"独一真神",其他神佛偶像皆是妖魔,一概予以否定,并明令禁止军民崇拜佛道和参与各种迷信活动,甚至还禁止祭祀祖先。在太平天国境内,寺庙、宗词、道观等建筑多被没收,改作学校或礼拜堂,有的则被拆毁。长期以来,清朝官府依恃神权和族权强化封建秩序。而今,这一秩序遭致全面冲击。

  就安徽而言:"皖之初乱,即捻匪亦知敬重官长。迨贼势日盛,而官或被掳胁,或遭戕害,不但背叛者视官蔑如,即寻常百姓亦以官为儿戏。"③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众的政治心理,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思想基础。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对清朝和封建社会造成的震撼是强烈和持久的。曾国藩敏锐地看出,清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悲叹清朝虽然镇压了农民起义,但已是"力尽筋疲,悉成强弩之末",而且"后患方长,杞忧何极"。④他的机要幕僚赵烈文则在1867 年预言清王朝不出五十年就要灭亡①。结果,连五十年还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就结束了清朝封建统治。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则是清朝最早的掘墓人。

  -----------------------------------------------------------

  ①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327。

  ② 方宗诚《柏堂集》,《俟命录》卷七。

  ③ 曾国藩《求阙斋奏疏》卷六,附《袁保恒条陈》(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抄本。

  ④ 《曾国藩书牍》(十六),页62,南京大学藏(抄本)。

  ① 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