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洪秀全评传 > 洪秀全评传 导 言 一、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洪秀全评传 导 言 一、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追溯中国古代历史,自王朝政治伊始,下层社会的反抗和起义就延绵不绝。夏商周三代的民间起事已难稽考,史家遂把陈胜、吴广的暴动视为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陈、吴揭竿而起,反秦起义风暴席卷全国。项羽、刘邦乘势崛起,联手推翻了秦王朝。之后,楚汉相争,泗上亭长刘邦兼并群雄,改朝换代。自此,绿林草莽、失意士子,乃至饥寒农民颇受感染,不断仿效。每当王朝**衰微,农民难以生存时,陈、吴式的人物便会发动起义,吸引大批饥民,汇成农民革命洪流,冲击旧王朝的腐朽势力,多次导致朝代的更迭。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战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沦为少数领袖或野心家登基称帝、改朝换代的重要工具。于是,王朝屡有更迭,社会曲折发展,但农民依然处在贫贱的社会下层。

  农民起事的原因大多因统治者暴政逼迫而起。"官逼民反"成了中国历代工朝通常的政治现象。就发展层次而言,小规模的局部地区起事频繁不断,多数为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类型的抗争。一旦聚合并形成规模时,首领们就会提出改朝换代的政治目标。在经济诉求上,自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首次提出"均贫富"口号开始,直到明末李自成宣布"均田免粮",起义者多次宣示其平均主义的斗争目标。可是,几乎找不到史料证明他们实施或部分推行了这些口号,至于称王称帝却是他们共同的政治作为。及至清朝,反清起义在清初普遍频繁。康熙以降,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基本温饱,局势趋于稳定,没有大的反抗行动。嘉道年间,危机日甚,反清起事随即增多。白莲教起义席卷川楚陕于前,天地会活跃湘桂粤于后,各族人民反抗斗争逐渐遍及全国。这些反抗活动的政治目标多定位在"反清复明"、"替天行道"等口号上,还有不少起事仅限于抗捐抗税、劫富济贫的经济行动,也不乏打家劫舍的绿林盗匪。就发展水平而言,这些起义远不及刘邦、朱元璋、黄巢、李自成等起义的政治高度,还处在简单和低级阶段。因为清朝社会一直是古代传统社会的延续,农民也是封建社会底层的小农,他们很难突破与超越前辈的创造。至于农民的诉求,经济上仍然渴望土地和温饱,政治上企盼一位"好皇帝",使他们少受剥削,安居乐业。

  看来,考察和评判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运动,必须注意将其置于纵横两大参照系:就纵向而言,应比照历代大规模农民战争及其领袖的实践;就横向而言,应比照清朝的现实社会及其腐朽统治。唯此,才能得出比较严谨求实的学术结论。如果超越客观的时代与空间,仅以近现代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和事件,必然会得出偏颇不实的结论。正如列宁所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①这正是我们考察和研究洪秀全思想及其业绩的基本出发洪秀全生活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出身于普通农家,祖辈亲族没有上层社会背景。他接受一般的乡村私塾教育,成为农村中的贫寒儒生。如果在清朝前期,他将会终生拼搏于场屋,执教于村塾,甚至躬耕陇亩,聊以卒岁度日。但他生长在危机和动荡的时代,天地会的活动象岩浆一样在华南各省奔突运行,反清复明的社会思潮在民间广为流传。正是时代的洪流把洪秀全推上历史前台,领导和指挥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同时,斗争实践深刻锻炼和教育了洪秀全,使他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的思想,从而成为农民战争史上唯一的卓越思想家。

  -----------------------------------------------------------

  ① 《列宁全集》,卷2,页150。

  -----------------------------------------------------------

  "伟大的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②洪秀全由一介农村的贫寒儒生,转化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旧式农民革命的理论大师,归根结底得力于广大太平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和社会实践。值得注意的是,洪秀全不是消极无为的领袖人物。他自觉和积极地投入反清斗争,领导和参与广大军民的社会实践,而且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持久而深刻地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从而使这次农民革命深嵌着洪秀全思想的印记。斯大林在评价思想家的贡献时,写道:无论哪个阶级的理论家都不能创造出一种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具备相当要素的理想。他只能看出未来事物的要素,并据此在理论上创造出本阶级在实践中要达到的理想。差别就在于理论家超过本阶级而先看出未来事物的萌芽。①洪秀全不仅象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领袖一样,指挥了历时14 年的反清武装斗争,建立新的太平天国朝廷,而且,他第一次为农民设计了美好的理想社会,并拟定了具体政策和措施,试图通过绝对平均社会物质财富的方式,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世界。这正集中体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阶级诉求。据此,我们认为,洪秀全虽然主张改朝换代,但新朝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与旧式王朝颇有差异,亟欲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理想社会的设计和实施,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封建剥削,从而改变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使全社会成员"天下一家,共享太平"。这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创举。因此,洪秀全不仅超越刘邦、朱元璋的封建蜕变,也使黄巢、李自成的空洞口号相形见拙。就农民战争的发展水平而言,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发展的最高峰。

  更加令人瞩目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因时代的变迁出现了某些近代因素和特征,更使传统农民战争逊色。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相继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西方宗教和文化也随即登陆传播。先进的中国士大夫对战争的失败痛苦反思,开始关注"夷情洋务"。洪秀全生长在对外开放的窗口广州附近,怀着济世救民、反清革命的目的,接受了基督教的上帝和若干教义,融合儒家的意识形态,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向包括儒佛道在内的一切传统观念和宗教迷信挑战,甚至把攻击矛头直指孔子。应当指出,把宗教和思想革命作为重要任务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色,对传统社会及其文化构成强烈的震撼。而且洪秀全以行政手段建立拜上帝教的宗教文化体系,基督教的圣经代替了儒学经典的至尊地位,成为治国理政的主要理论依据。虽然圣经并非科学理论,基督教亦是宗教迷信,但洪秀全对西方文化的开放心态值得肯定。 1859 年夏,洪仁玕辗转赴天京,被洪季全擢为军师,总理朝政。洪仁玕流寓港沪6 年,潜心钻研西学,试图引进西方列强的近代化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制度,为此,撰写了《资政新篇》。洪秀全详加批阅,并钦命颁行,为天国后期施政纲领。由于洪仁玕的影响,洪秀全对西方物质文明颇有兴趣,也愿意在中国推行。这样,洪秀全在移植西方文化的广度上也大有展拓。如果说洪仁玕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设计师,洪秀全则是他的支持者,看来,天王开始产生朦胧的近代化意识。这与拒夷排外的咸丰帝形成强烈反差,比主张"师夷长技"的林则徐、魏源,乃至后来的洋务派,太平天国的近代化方案显然高出一筹。

  -----------------------------------------------------------

  ② 《列宁全集》,卷29,页71。

  ① 《斯大林全集》,卷1,页104。

  -----------------------------------------------------------

  面对列强的侵略活动,太平天国与清廷的外交政策颇有区别。清朝先是闭关拒夷,抵抗侵略,失败后立即妥协投降,接受新的不平等条约。及至1861年11 月,辛酉政变发生,慈禧--奕诉集团上台,清廷改变闭关政策,而被迫"和夷",乞求列强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外国侵略军相继在宁波、上海公开进犯太平军,使太平天国在危急之中又面对新的敌人,肩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使命。

  考察太平天国外交,因缺乏近代外交经验而时有失误,但总体上看来,既比清朝开放灵活,又能坚持独立和主权。当外国侵略军武装挑衅时,太平天国坚定予以回击,英雄的将士为捍卫天国疆土,与外国侵略军血战到底,没有清朝统治者的奴颜媚骨。史实表明,太平天国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而且开启了近代反侵略的爱国主义先河。史学界普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范文澜同志曾高度评价这次农民运动,认为它使"陈胜、吴广以下数千百次旧式农民起义面目为之大变","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是与五四运动同为一百年来两大转变时代的标帜。"①洪秀全、洪仁玕是站在时代前列和中西文化交汇点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同属社会下层,又是同族兄弟,"五服宗潢,巷里相接,长年交游起居,颇有见闻而知者。"②而且都是科场失意后走上反清道路的。在他们的引导和影响下,太平天国运动才展现出承前启后的时代特色,承担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使命。而且,他们都不负时代和阶级的重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和汇合中寻求合理的思想资料,经过理性的取舍、思考和对接,从而构成太平天国独特的宗教、文化和观念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影响着这场运动的整个进程。因此,考察和研究洪秀全和洪仁玕的思想演变流程、内在结构组合,并剖析各层面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与功能,是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课题,也是本书的基本撰述目标。

  -----------------------------------------------------------

  ①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②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47。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