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何厚铧家族传 > 14、黄金时代求发展
40年代初期,在何贤呕心沥血的经营下,大丰银号业绩卓著,成为澳门银号翘楚。40年代后期,又进一步发展了金业部和银业部,扩展为“大丰金银号”。其后,业务再扩展,划分为大丰金铺和大丰银号。
五六十年代,因政府未有银行法例,故而大丰银号虽无银行行名,但已经营银行业务,其业务范围广泛,并向多元化发展。除经营存款、放款、按揭、汇兑、找换及银行的其它一切业务外,并设有金饰部、钟表部,兼发行礼券等。
直至1970年,澳门政府颁布银行法,接受银号申请注册为银行。大丰银号率先行动,于1971年10月23日正式注册为大丰银行,当时注册资本为500万澳门元,主要由何贤集团投资,已故赌王傅德荫家族也有参与。几年内,大丰业务发展很快,至1976年初,吸储存款额已逾亿元,仅次于南通银行而列第二位。1982年,大丰吸储存款额达9.28亿元,成了澳门实力雄厚的银行之一。
何贤除了在经济上和罗保合作之外,还乐意与葡国人交朋友,与许多葡国人的关系都很好。所以,每一位新澳督到任,都和何贤交上了朋友。
葡国人明白,在澳门四十多万居民中,华人占了96%,而葡国人仅占3%,其余1%为其他国籍人口。因此葡人要把澳门管好,一定要依靠华人,不得不尊敬像何贤这样的华人知名人士。
澳门居民亦十分尊敬何贤,日常遇到什么难题,都拜托何贤找澳督,而澳督碍于何贤的面子,也就答应解决问题。反之,澳门出现难题,葡人拜托何贤相助时,他也会不辞劳苦,积极帮助解决,并办了许多好事。
何贤晚年对人说:“澳门能够有今日之繁荣,实在是经过好多风险啊!”后来许许多多的风险,都让何贤亲身碰上了,而且不单是碰上了,更可以说,如果不是人人敬慕的“贤哥”一次次及时把危机化解,那么澳门的历史,可能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决非危言耸听。也正因如此,何贤在澳门的社会地位日益显赫,澳门人暗地里称誉他为“影子内阁总督”。
从40年代中期起,何贤在澳门便借助政治地位的提高,又以大丰银行为基础,陆续开办了许多企业,不断向多元化的经济领域拓展。因此,该行属下很快发展有印染厂、纸厂、火柴厂、石粉厂、钟表行、地产生意、金行、酒店、公共汽车公司、自来水厂、石油公司等,大丰集团的收入,成倍成倍地增加,成为澳门的重要经济力量。
不过,他也做了许多亏本买卖,那都是为着稳定全澳经济,安排工人就业而经营的。澳门曾是万千难民逃避战火的福地,也曾是战乱之际的龙蛇混杂之地。这当中便少不了江湖恩怨、乱世情仇以及人间悲剧。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当时澳门的社会治安很差,险恶四伏。日寇投降后,汉奸走狗们都纷纷逃往港澳。因为澳门政府不搜捕汉奸,更不把他们押送给中国政府处理,所以大大小小的汉奸走狗以及黑社会的人,充斥澳门,造成社会治安相当混乱。
就在这时候,澳门“赌王”傅老榕,被人绑票了。此案发生后,立即轰动省、港、澳,成为当时的特大新闻。傅老榕的真名叫傅德荫,原名德用,又名伟生、广源,1894年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下碧云村一个贫穷人家。
傅德用8岁那年,南海大旱,田地龟裂,农家几乎颗粒无收,乡里的人们被迫四出逃荒,他的父亲傅球芝也逃荒去过东莞、常平、深圳等地,一年以后,漂到香港,开始做起五金工人。多年后,父亲从香港回到南海,这真让傅德用喜出望外,他再也不肯蜗居在家了,他一再要求父亲带他去香港谋求发展。于是,1913年,满身土气的傅德用随父亲来到了香港,那年他19岁。
香港虽是个花花世界,但对傅德用来说却充满了艰辛。他做的是杂工,收入微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做着发财梦。
------------------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