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顾准追思录 > 辑一 往事与追忆 永远的顾准

永远的顾准

  罗银胜(1962—),资深传记作家、著名学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曾任职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现在任教于顾准先生生前工作过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从事顾准研究逾30年,著有《顾准传》、《顾准的最后25年》、《顾准画传》、《顾准评传》,编有《顾准:民主与“终极目的”》、《顾准文集》[珍藏增订本]和《顾准再思录》。同时,涉足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的传记创作,著有《杨绛传》、《乔冠华全传》、《潘序伦传》、《王元化和他的朋友们》、《红色名媛章含之》、《周扬传》和《贾樟柯传》等。

  如果活到今天,顾准100岁了。

  顾准是谁?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人,在中国全面实行计划经济时,他发文呼吁中国应进行市场化改革;他虽被两次错划“右派”,但仍坚信市场经济将是中国的“神武景气”。他从经济学破壁而出,研究古希腊罗马史、中国历史、诸子百家、中世纪、法国大革命,力图从更高的学术视点反思中国,呼唤改革。顾准禀赋聪颖,好学深思,他学养深邃,视野宽广,他的学问涉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人类学等。顾准的学说给予孙冶方、王元化、吴敬琏等不少启迪。他的著作是凝聚着著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他所倡言的重视商品价值规律,今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多年之后,人们称他为预言家。

  然而,要预言一个时代的真理,就要承受命运的悲剧。两顶“右派”帽子,下放“牛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1974年12月3日,顾准因肺癌在北京病逝。

  每一个黑暗封闭的时代里,在人们蒙住双眼苟活的苦难岁月中,总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在呐喊!他们燃烧自己,化为光明的火炬,为我们照亮未来。他们是探索真理的先驱,也是社会的良心。

  顾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会计学领域的少年天才,却弃安稳富裕的生活于不顾,投身革命几经生死。后虽历任党内财税领域较高职务,念念不忘地是用所学建设理想中的新中国,不改书生本色。奈自1950年代始,务实求真的经济理念,使得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无一幸免,从精神到肉体、从个人到家庭,饱受各种残酷的迫害,直至妻离子散,重病缠身。但是巨大的痛苦,并没有阻止他追求真理的脚步,他依然坚持独立思考,关注民主问题,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写成《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成为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已经出版的有关著作还有:《顾准文稿》、《顾准日记》、《顾准自述》、《顾准笔记》、《顾准传》、《顾准寻思录》、《顾准再思录》等,据悉,《顾准全集》也将上马。

  正如哲学家李慎之所说:顾准是拆下肋骨,当作火把,照亮黑暗。

  终其一生,顾准只是为了追求真理,此外,别无所求。他对国家有大爱大德,宁愿抛下自己的苦难,也要去解决社会当下的问题。这里,我们将追寻一个天才顾准和一个思考者顾准。

  落寞中寻找出路

  出名要趁早。顾准没想过成名立业,他只想养活全家十口人。

  16岁时,顾准第一次走上讲台,便被台下一众老前辈轰下来。一个小萝卜头,怎么能教书?

  可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男孩,在三年之后,写下了中国第一部银行会计学科专著《银行会计》。而一切会计学的知识和技能,他都是自学得来。从12岁进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开始,每个晚上,他要完成3000字的刻板,还自学英文,印讲义、改课卷,到夜校讲课、担任夜校部主任。

  那时候的上海滩,2块大洋,可以包私家车夫一个月。顾准一个月,能赚4000块大洋。

  30岁,顾准成了上海财政局长。但,这样的顺遂没有持续多久。1952年,37岁的顾准被撤去上海市财政局长职务。

  “别无一事……夜不能成寐,卧听马路上车声杂沓,渐渐沉寂,到又有少数人声的车辆开动的声音时,也就是天色欲晓了。”顾准在日记中,表达了这种落寞。可是很快,他就在几何、代数的研究中,找到了新的出路。

  顾准认为平面几何帮他懂得形式逻辑的方法,导数和微分可以理解边际学派的观点。但很快,他又发现,研究经济的目的,是推动历史前进。而逻辑只是工具,研究经济一定要研究历史。所以,他又研究先秦社会、法国大革命、希腊史,试图从更高的学术视点反思中国。他对当时《资本论》的某些译文不满意,还自己动手译校了其中若干章节。

  “即使在人类知识宝库里投进一粒沙子也是伟大的。”他时常用居里夫人的这句话,勉励自己。罗银胜在翻检顾准日记时,惊异地发现,在1972至1974年这两年中,除了生病被迫休息以及写作之外,他所有的时间都在读书,“速度有时可以达到两三天一本,书名可以列成长长一大串”。

  给后代留点经验教训

  吴敬琏在《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一文中认为:学识渊博、言辞犀利只是顾准的外部特征。作为思想家,顾准的内在特征,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言人所未言。这些问题包括:革命的理想主义为什么会演化为庸俗的教条主义,革命成功后要采取什么样的政治经济体制,才能避免失误和取得真正的进步等等。

  1957年,计划经济全面启动,举国“跃进”之时,顾准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提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提出要市场化改革。这个在今天看来属于常识范畴的理论,在当时却是一声惊世骇俗的呐喊。

  “在屋檐底下躲暴风雨,一定要躲过去。”他在日记里,默默鼓励自己。

  “过过家庭生活,满足于几间房子,积几个钱买个收音机,老来准备结庵黄山拉倒了吧”。他曾向往岁月静好的简单生活。可是,他又说:“至少应该记下一个时代的历史,给后代一个经验教训。”

  “他把自己遭到的不公平待遇,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事件作了比较之后,心情变得冷静而充满理智。他对自己反复多次长期身处逆境,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处之泰然,并竭尽所能,找出悲剧发生的原因。他对社会发展充满了信心,认为历史总是在前进,现在比过去总要好一些。”

  顾准的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永远不过时。尤其对当下的知识分子来说,珍贵,又如此稀缺。

  如今,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生活的诗意,一去不返。思想无罪,社会永远需要一种批判的力量,需要观察的眼睛。顾准已经不能帮我们解决那么多问题了,可是,他的独立思考精神,可以帮我们继续前行。

  关于顾准,研究者众,评论者众,无可置疑的是他对真理的永不放弃,“只因他的文字变成铅字,一代知识分子才挽回了集体名誉”(邵燕祥)。此时,我们不禁要追问,为什么顾准坚持了下来,为什么他能够独立思考,记录并反思当时当代,写下振聋发聩的 “真”的文字?!而作为今天的读书人,我们又应该坚持什么,追寻什么,怎么坚持,如何追寻?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