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富兰克林自传 > 致兰卡斯特、约克和坎伯兰居民书(13)

  致兰卡斯特、约克和坎伯兰居民书(13)

  致兰卡斯特、约克和坎伯兰居民书(13)

  也许最令人惊讶的正是他的通才。那是一个通才的时代:君主能演奏长笛;政治家能撰写戏剧;陪审员能信口吟诗;物理学家热衷于神学。在美洲这个新的世界里,多才多艺甚至有些过火了。政治家甚至必须懂得怎样种土豆、搭建谷仓、为奴隶或学徒治病。这种多面手的传统延续到当今专业分工的时代,使我们对那些不幸为政府工作的专家们表示不齿。然而即使是在18世纪,富兰克林也是非同寻常的。除了杰斐逊和那难以令人置信的朗福特伯爵以外,还有哪一个美国人能集如此广泛的兴趣于一身,并且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呢?制定一个会员制图书馆计划和制定所有殖民地联盟计划,对他而言同样轻而易举。他既能制造出一种新式火炉,也可以组建一个新的联邦;他既能够管好邮政事务、赚取利润,也能够管理国际同盟。在他稍有闲暇时,他就会去测风观潮,驾驭闪电。印刷商、编辑、发明家、科学家、教右、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慈善家、哲学家,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他日理万机,却不求功名利禄,只求自足、自娱自乐,使自己的幽默感、好奇心、生生不息的活力以及解决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热情得到满足,也就心安理得了。

  正因为如此,富兰克林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尽管他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一称呼,但其民主精神胰杰斐逊更加正统,更加美国化。在富兰克林看来,民主是一种本能,而不是由推理得出的理论。出身于中产阶级的他从来就把平等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他勇敢地将平等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因而遭致费城教会的特权阶层的敌意。无论是在家乡的小镇,还是西部开拓的前沿,甚至在法国的凡尔赛宫里,他都能轻松自如地和各阶层的人相处。尽管他准许自己保留那么一点虚荣,以晋见过五位君主而自豪,包括与丹麦国王同桌就餐,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其实并没有把这些真正当一回事。他对于政治民主所做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们所能意识到的。他是居住于边远乡村的苏格兰、爱尔兰人和费城工人联盟的主要缔造者,正是这个联盟推翻了教友会的特权统治。他促成了1776年宾夕法尼亚州宪法的问世,这是当时所有州宪法中最富有民主精神的宪法。在政治上他是一位领袖,一位平易近人的领袖。他喜欢幕后操纵,以他人为中介发挥作用。他惯于使用奉承和诱惑,而不是武力。他一直愿意与人妥协,因为他精明过人,在大多数交易中一般都能占据有利地位。

  最能真实体现美国人特点的是富兰克林的文风,尤其是他的幽默感。早年,他明智地抛弃了模仿《旁观者》风格写作的尝试,而《穷理查历书》则成为其写作风格的年度独立宣言。在这些历书中,在《自传》中,在他的政论中,富兰克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

  文章中的措词,只要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就应该让其发挥最大的表达力。如果一个词能将意思表达清楚,就不该用两个词,即不用或少用同义词,但对于整篇文章来说,词汇的安排也应该做到朗读时悦耳动听。简言之,文章应该结构平稳、意思明确、篇幅简洁,反之则会令人生厌。

  在《自传》中,富兰克林的文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朴实无华和简洁明了的文体、浅显清新和诙谐幽默的文风,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作为美国最幽默的作家之一,富兰克林已经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公认。其幽默虽没有伏尔泰冷嘲热讽的机智语言,也没有谢里丹眼花缭乱的华丽词藻,却带有浓郁的美国风格。除了像他一样的美国人以外,很难有人会数年坚持要求印刷业的对手神话般地死去;提出向季提供大英帝国兴衰史的材料;撰写肆无忌惮的普鲁士国王敕令,要求对英国拥有管辖权;传播那些简单浅显的格言:“婚前擦亮眼睛,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郑重其事地描述湖泊上游鳕鱼和鲸鱼的状况:

  湖泊上游为淡水,而鳕鱼和鲸鱼则是生活在海水里,毫无知识的人也许会心存异议。然而,先生们,鳕鱼和其他鱼一样,在受到敌人攻击时,会逃遁到任何安全的水域,而捕食者则会穷追不舍。在追逐的过程中,鲸鱼也会跃上尼亚加拉大瀑布,所有看过这一情景的人无不认为这是大自然最奇妙的景观之一。

  适应能力强,善于把握机会;对完善个人道德品质充满了**;多才多艺,富有朴素的民主精神,诚实坦率并且极富幽默感……这些品格都在富兰克林《自传》中那些为人所熟知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诚然,这些文字仅仅记录了富兰克林传奇一生的一部分,更加辉煌的篇章留待后人抒写。然而从中我们依然能读到富兰克林鲜明的性格特征。在他的晚年,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他却依然十分坚定地保持自己的本色,丝毫没有改变。如果说富兰克林一生最精彩的部分都体现在《自传》中,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说《自传》体现了他全部做人的风范,则是恰如其分的。“如果你对富兰克林的作品不怀崇敬之情,我就剥夺你的继承权。”西德尼·史密斯对女儿如此说——同样是这个史密斯曾提出一个不朽的提问:“此书不读,还有什么美国书可读?”这些评价也许过高了,但我们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认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对《自传》所表露的敬仰之情永远不会消失,书中自然而然地揭示的美国文化特点将会保持其持续的影响力,始终为人们所珍视。

  [end]

上一章 回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